03.01 吳三桂為什麼要殺死永曆帝?

歷史一書生


提到吳三桂,映入腦海的第一個詞是漢奸,自然會想到他引清兵入關,導致天下淪喪的漢奸行為,其實在山海關引清兵入關並不是吳三桂這一生最大的汙點。

吳三桂

引清兵入關,吳三桂尚可以用“引清兵入關是為了報李自成逼死崇禎皇帝之仇”,吳三桂還可以打著為君父報仇的旗號、以“申包胥哭秦廷”為遮羞布來掩蓋自己這一投降外族的漢奸行為。

幫助清兵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的大順軍之後,清兵佔領了京城,而吳三桂則成了清朝的走狗,先是跟隨清軍西征,進剿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隨後又幫助清朝打下了陝西、四川等地,可謂為清朝盡了犬馬之勞。

但是這些都不是吳三桂乾的最壞的事情,因為在十幾年之後,他還幹了一件讓全體漢人不可饒恕的事情,正是這件事情讓吳三桂永遠的被釘在了恥辱柱上,也造成了吳三桂之後反清沒有漢人群起響應的結果,可謂咎由自取,吳三桂乾的這件事情就是殺死了漢人王朝最後一位皇帝——永曆皇帝朱由榔。

永曆帝朱由榔

朱由榔,是桂端王朱常瀛之子,明神宗萬曆皇帝的親孫子,在明末亂世中跟隨父王輾轉來到了桂林,在南明弘光政權倒臺之後本應有機會登上皇帝之位,但是因為遠在桂林,遠離當時的政治中心福建、浙江一帶,所以最終明朝宗室遠支的唐王朱聿鍵被擁立為帝,史稱隆武帝。而隆武帝也僅僅堅持了一年左右,隆武帝被清軍俘獲,自殺身亡,所以在1646年朱由榔終於迎來了機會,登基稱帝,年號永曆,史稱永曆皇帝。

1646年形勢圖

但是朱由榔這個皇帝當的比較窩囊,當時清朝大軍已經從福建、湖南等地推進到了兩廣地區,生性軟弱的朱由榔被清軍追得到處逃,居無定所,在一個地方都待不了幾個月,被稱作“逃跑皇帝”。

除此之外,朱由榔還有受到權臣的壓制,當時南明的官軍幾乎已經喪失殆盡,而原張獻忠的大西軍餘部經過雲南的幾年休養生息,變成了當時除清軍以外的最強大的軍隊,甚至具備了和清軍作戰並戰而勝之的能力,當時大西軍餘部的領袖是張獻忠的養子孫可望,軍事上則有李定國和劉文秀等優秀愛國將領,為了統一力量抗清,大西軍餘部決定與永曆帝的南明政權聯合抗清。

永曆帝找到了孫可望等人的武力做靠山,生命安全有了保障,但是也僅限於此而已。權力慾極強的孫可望害怕永曆君臣的到來會影響自己的話語權,於是將永曆小朝廷與自己的行在分而處之,自己駐紮在貴陽,設立領導機構對軍政實行實際的領導,而將永曆小朝廷安排在一個小山鎮上,取名安龍,將永曆朝廷與外界隔絕,永曆帝名為皇帝,實際上不過是孫可望圈養的一隻金絲雀而已。

孫可望

隨後孫可望野心膨脹,欲取永曆帝而代之,同時也忌憚不斷取得軍功的李定國,爆發了孫可望和李定國之間的內鬥,最終孫可望大敗,投降了清朝,做了可恥的漢奸,清軍在熟悉西南軍情的孫可望的指引下不斷向西南推進,南明在西南僅存的國土也不斷淪喪,永曆皇帝甚至被迫逃到了與雲南接壤的緬甸。其中,向雲南推進的一支主力就是由吳三桂領導的。

永曆帝到了緬甸之後並沒有得到安寧,不受待見不說,清廷還不斷向緬甸施壓,希望其能將永曆帝送回。而其中最熱心於追回永曆帝的就是大漢奸吳三桂,他幾次上述朝廷,希望能夠將永曆帝抓回國內,因為此時駐守在雲南的就是吳三桂,在吳三桂看來,抓回前朝皇帝對於他在清朝那是不世之功,肯定能夠更加得到新朝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1660年底,清廷終於授命吳三桂出兵緬甸,而隨後緬甸也爆發可政變,緬王的弟弟殺死了緬王,自己就任新緬王,而新的緬王不願意再收留永曆帝了,於是將永曆帝身邊的臣子都殺了,並將永曆帝后等人送給前來的清軍,吳三桂將永曆帝押回雲南。

押回昆明之後,如何處置永曆帝又成了一個問題,原本打算將永曆帝押送到北京再做處置,可是擔心路上出意外,吳三桂建議在雲南處決永曆帝。而且吳三桂上疏建議將永曆帝在街頭斬首,但是滿清官員認為永曆帝畢竟是皇帝,應給他留有最後的尊嚴,留個全屍。最終,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吳三桂命人用弓弦將永曆帝朱由榔勒死在昆明街頭。

弓箭

雖然永曆帝做皇帝時,吳三桂已經投降了清朝,永曆帝並沒有做過吳三桂的皇帝,但是畢竟是吳三桂前朝的皇帝,所以吳三桂對永曆帝的趕盡殺絕,甚至用了弓弦勒死這種非常規手段,讓廣大漢人認識到了吳三桂沒有底線的漢奸本性,所以當吳三桂在三藩之亂的反清鬥爭中,並沒有得到漢人的支持。

反清的吳三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