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曹操集團打贏了襄樊戰爭,卻沒有去爭奪關羽的地盤?

河苦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關羽發起襄樊之戰,圍困襄樊,十一月因南郡被呂蒙攻下而撤退。整整四個月的時間,曹魏集團一直處於被關羽壓著打的被動局面。我們先梳理一下戰役大致過程:

七月,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曹操派于禁率七軍救援。龐德與關羽交戰,射傷關羽。

八月,漢水暴漲,關羽水淹七軍,于禁龐德無處可逃,于禁投降,龐德力戰,逃走過程中船翻被俘,然後被斬。隨後關羽包圍襄樊。荊州刺史等投降關羽。

徐晃率軍救援樊城,攻佔郾城。

司馬懿奉命前往孫權處,表示曹操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孫權決定出擊。

十月,許都以南的幾個縣都歸附了關羽,關羽威震華夏。

關羽的後方,駐守江陵的士仁、糜芳投降呂蒙,江陵失守。

得知南郡失守,關羽立即從襄樊撤退,襄樊之圍解除。

十一月,荊州當地原支持劉備的勢力均被孫權擊敗,關羽走麥城。

十二月,關羽被俘,隨後被斬。

結合戰役以及當時整體的局勢,曹魏沒有乘關羽撤兵之際追擊,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量:

一,曹魏內部叛亂頻現。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用天子儀仗,引發了一系列內亂。次年,忠於漢室的耿紀、吉本、韋晃等人在許都起兵造反。北方的烏桓聯合鮮卑反叛。雖然叛亂都被鎮壓,但是無疑表明曹魏內部隱藏著許多對曹操不滿的人,一有時機,他們就會聞風而動。

襄樊之戰爆發後,關羽水淹七軍,俘獲于禁,威震華夏。不僅僅是曹魏任命的官員歸附了關羽,許都以南的陸渾、梁郟等縣的百姓紛紛造反,殺死當地官員,接受關羽的任命。而鄴城則發生了魏諷謀反事件。曹仁當時就意識到,如果襄樊失守,黃河以南的地方就會全部丟失。而曹操居然也有了遷都的打算。

因此關羽撤軍之後,曹魏沒有力量去追擊,必須把精力放在鎮壓內部的反叛上。

二,外部的威脅。

這個威脅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已經奪取漢中的劉備,另一個就是孫權。

襄樊之戰爆發前幾個月,曹操在漢中大敗,夏侯淵被斬,漢中失守。曹魏的防線後退到長安一線。此時正值劉備的巔峰時刻,曹魏除了抵禦關羽,還要防備已經自稱漢中王的劉備大軍。

關羽從襄樊撤軍時,孫權軍已經攻下了江陵,如果曹魏追擊關羽,襄樊就會空虛,孫權軍便有利可乘,攻取襄樊。

三,徹底破壞孫劉聯盟。

孫權軍攻下了江陵等地,雖說已經破壞了孫劉聯盟,但是此時仍有迴旋餘地。孫權似乎也不願意把事情做絕,派人招降關羽,但關羽怎麼可能投降呢。最終關羽被殺,雙方徹底撕破臉。如果曹魏追擊,很可能導致孫劉聯盟再次恢復。

四,保障權力的順利交接

曹操曾經猶豫過要不要從洛陽率大軍親征,最後還是放棄了,只派了一部分軍隊去加強徐晃的援軍。當時曹操身體已經不行,實際上幾個月之後,也就是第二年的正月,曹操病逝。在這個微妙的時刻,如果大軍南下,必然導致內部空虛。而曹操的幾個兒子都有自己的勢力,曹丕雖然被立為太子,但是曹植、曹彰等人並不服氣。大軍如果在外,曹操死後,很可能導致將領擁兵自重,各自擁立公子。曹丕就無法順利繼位,政權動盪,甚至造成分裂。這是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比如當年袁紹死去後,其子在屬下的擁戴之下分裂,互相攻擊。

在這種形勢下,維持內部的穩定,順利完成權力交接,應該是曹操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而不是去追擊關羽,奪取那點地盤。


江蝶夢



夜半徵鼙響震天,襄樊平地做深淵。公元219年,關羽為配合劉備漢中戰役,發動了襄樊之戰。他從荊州出發北伐,戰敗曹仁,包圍曹仁駐守的樊城。如果關羽奪取樊城,進而威脅許昌,漢獻帝有可能落在關羽的手上,曹操失去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資本,後果很嚴重。那麼經常親赴前線的曹操,這次為何沒有親征關羽呢?下面根據《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相關內容,結合自己的見解,簡要分析如下。


首先,曹操年事已高和病魔纏身,心有餘而力不足。曹操,出生於公元155年,而襄樊之戰發生於公元219年,這一年,曹操已經64歲高齡了。64歲在現代也屬於老年人了,在“人活七十古來稀”的古代,曹操已經是高壽了。

公元219年正月,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斬殺,曹操親率大軍與劉備爭奪漢中,久攻不下,自嘲漢中如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班師回朝。


而襄樊之戰發生於公元219年七月,曹操剛從漢中撤軍回到許昌。如果曹操年輕20年,他肯定會馬不停蹄地親征關羽,可現在他不服老不行啊。64歲高齡的老人,還能騎馬射箭?經得住車馬勞頓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此時的曹操,早年的頭痛病時常反覆,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已經經不住親自征戰了。因此,曹操年事已高和病魔纏身,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親征關羽了。


其次,曹操沒必要親征,關羽乃是偏師,曹魏人才濟濟,有不遜色於關羽的“八虎騎”和“五子良將”。關羽在戰敗曹仁,奪取襄陽後,曹仁退守樊城。此時,雖然關羽北伐聲勢浩大,包圍樊城,可是他的軍隊數量僅僅三萬。

關羽的軍隊明顯屬於偏師,主力被劉備帶去奪取益州和進行漢中戰役了,還不值得曹操親征。況且,此時的曹營人才濟濟,“八虎騎”和“五子良將”大都不遜色於關羽。因此,曹操派出于禁率領七軍馳援樊城。


于禁帶領的北方士兵不熟悉水戰,遇到雨季才落敗的,並非于禁才能不如關羽。這時,曹操才稍微有點心慌,又派出了徐晃率領大軍前去增援樊城,還有“五子良將”之首張遼作為後盾,援軍此起披伏。再觀關羽,他的軍隊不但是偏師,還是孤軍,焉能不敗。《三國演義》中記載:

操大喜,遂撥精兵五萬,令徐晃為將,呂建副之,剋日起兵,前到陽陵坡駐紮;看東南有應,然後徵進。


再次,曹操以許昌為重,親自坐鎮。公元219年十月,陸渾縣孫狼等人不堪沉重徭役,起兵作亂,向南歸附關羽。關羽接受孫狼等群盜歸附,讓他們去擾亂曹魏後方。陸渾縣在今河南嵩縣東北一帶,在許昌附近。此時,關羽的聲勢浩大,威名震動了整個中原,給曹操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此時,如果曹操親征關羽,許昌如果被孫狼等人攻下,那自己就失去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資本。同樊城相比,許昌乃是東漢首都,不容有失,曹操親自坐鎮。關鍵時刻,他還準備遷都避開關羽的鋒芒。《三國志·卷三六·關羽傳》: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最後,曹操和東吳孫權結盟,共滅關羽。曹操深知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圍困樊城、威震華夏,勢力逐漸做大,卻不歸還東吳的荊州,觸犯了東吳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關羽不但拒不歸還荊州,還對東吳使者非常傲慢。他還拒絕了東吳孫權結為兒女親家的婚事,這進一步加深了雙方的矛盾。


於是曹操派一能說會道之人,前去東吳,與孫權商討兩面夾擊關羽,許以事後割讓江南之地封給孫權。在利益面前,雙方一拍即合,孫權以呂蒙為將,白衣渡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取荊州,斷了關羽的後路。關羽失去了大後方荊州,猶如無草之萍,糧草供應不繼,士兵大多是荊州人士,無心戀戰。這直接導致了關羽軍隊的潰散。《三國演義》中記載:

行無數里,只見南山岡上人煙聚集,一面白旗招颭,上寫“荊州土人”四字。眾人都叫:“本處人速速投降!”

你們是怎麼看待曹操沒有親征關羽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因為曹操想要坐山觀虎鬥!曹操令曹仁固守襄陽,不得往前突出,避開兩國相接的地方,為的是讓吳蜀兩國自己交兵,破壞孫劉聯盟,便於同時削弱這兩國。

劉備最巔峰的時候擁有兵馬146000人,這是在馬超歸降之後,漢中戰役以前的數據。這時候的劉備連曹操都忌憚,因為以曹操的後勤能力只能供應5萬人在漢中常駐,所以曹操判斷漢中守不住了,才提前遷走漢中以及隴西天水的百姓合計3萬多戶,大約20幾萬人。但是劉備在夷陵之戰後,整個蜀漢國的總兵力也就48000人左右,直接折損88000人左右,這些部隊全部是傷亡俘虜在孫權手裡。而孫權自己在荊州戰役以及夷陵之戰總共累計傷亡也在10000多人。由此可見,兩國交惡共計損失兵力10萬多人,兵器牲畜糧草損失更是不計其數。由此可見,吳蜀交兵其利在魏。

其次,曹魏的國家戰略轉變,荊州不再被當成主戰場。曹操在赤壁大戰之後,失去了所有水軍裝備,即便能夠奪取江陵地區也無法與吳軍交戰,反而是徒費軍力而已。曹操轉而將目光放到隴西漢中一線去,這個目的一個是為了取川蜀之地,一個是佔據川蜀上游地區才能順流而下滅吳。這是曹操定下的即成戰略,後來司馬懿司馬昭也是根據這個戰略來實施滅蜀滅吳的。


優己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作為漢末三國一位戰略戰術大師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奠基人曹操,從年輕時討伐黃巾開始,曹孟德好像迷上親征,如諸侯討董,攻打徐州,官渡之戰,統一河北,征伐荊州,赤壁之戰,漢中之戰,徵烏桓等役,無處不見曹操的身影。而在關羽北伐襄樊,攻樊口圍襄陽,水淹七軍,逼得曹操差點遷都避其鋒芒之役,戰場上只見曹仁、于禁徐晃諸將,怎麼不見曹操呢?原來,曹操這次原有親征,兵至中途改變。


219年七月,曹操在漢中和劉備主力打了一場歷時二年的惡戰,剛從漢中撤出,劉備大將有假節鉞之權的關羽就從荊州向曹軍的襄、樊一帶發動了進攻。(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襄樊守將曹仁平宛城侯音之叛剛回,即被迅雷不及掩耳的關羽軍圍住,死守樊口,形勢危急,曹操聞知,立刻派大將於禁掛帥帶領龐德等人率兵往救樊城。于禁來到襄樊,適值秋雨綿綿,漢水高漲,當時曹方陣營已有人擔憂關羽會利用水勢用兵,果不其然,關羽久居荊州,深諳地勢,得知江水泛漲的消息,差人堵塞住各處水口,待水大發時,己方人馬乘高就船,而決開水口水淹曹軍,于禁軍隊大亂,關羽乘大船趁勢而下大敗敵軍,活捉于禁龐德。


救兵全軍覆沒,困守襄樊的曹仁驚得目瞪口呆,只得繼續鼓舞士氣,咬牙苦捱,曹操接報也大驚失色,認為襄樊難以保住,有遷都的念頭。被司馬懿等勸住,提出聯吳破關的計策,曹操採納,一面派人聯繫東吳,又派徐晃領兵去救樊城,自己親自指揮救援樊城。而東吳與劉備方之前已因荊州地發生衝突,見到關羽聲威大震,也深感威脅,接到曹操遞來的橄欖枝後,準備派呂蒙偷襲關羽大本營江陵。(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曹操立刻將這一消息通知曹仁,又派兵十二營增援徐晃。《三國志武帝紀》有一句“王自洛陽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王軍摩陂”。由此可知,曹操有親征,只是關羽架不住徐晃呂蒙夾攻,親征之事中途而廢。


南方鵬


問題完全錯了,曹操親征關羽了,只不過人還沒到關羽已經被先遣的徐晃打敗了。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有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軍還洛陽。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王自洛陽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王軍摩陂。”這裡說的很清楚了“王(此時曹操爵位為魏王)自洛陽南征羽”。曹操千真萬確的親征關羽了。那為什麼一開始曹操沒去?這就要把襄樊之戰的過程簡單說一下了。

一、劉備奪取漢中,關羽出兵北伐




首先是此戰之前的局勢。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曹操從漢中撤軍回長安,劉備獲得漢中,同時劉封、孟達佔據上庸,長達三年的漢中之戰以劉備方勝利告終。七月,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實力達到鼎盛。封鎮守荊州南郡的關羽為前將軍。同月,關羽從南郡出發北伐由曹操控制的荊州北部的襄陽、樊城。襄樊之戰爆發。此時,曹操還在長安。

二、關羽水淹七軍,曹仁被圍樊城


關羽北伐之時,襄樊守將為徵南將軍曹仁。在得知關羽入侵的消息後,曹操第一時間派左將軍于禁率七軍赴襄樊助曹仁抗擊關羽。正常情況下,于禁所率為曹軍精銳,加上于禁一向統兵有方,助陣防守襄樊應該是十拿九穩,不說生擒關羽至少也能保證襄樊不失。

但是天不遂人願,八月,天降大雨,漢水暴溢,于禁七軍被淹,自與龐德率殘部高處避雨。北兵不善水戰,被關羽的水軍擊敗,龐德被殺、于禁被擒。曹仁死守樊城,關羽將樊城層層圍困。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等官員都投降關羽。關羽另派兵馬把將軍呂常圍困於襄陽。

三、徐晃出兵救援,關羽威脅許都


曹仁被圍後,原本駐紮宛城的平寇將軍徐晃前往救援。因徐晃所率兵少且多為新軍,曹操叮囑其候大軍集結後再行交戰。徐晃虛實結合,故佈疑陣,逐漸與關羽部隊靠近,曹操逐步增兵十二營歸徐晃節制。

十月,國都許昌南方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投降關羽,被關羽授予官職,危及國都,關羽威震華夷,曹操恐許昌有失,準備遷都以避鋒芒。

四、孫劉聯盟瓦解,曹操遣兵調將

曹操準備遷都,但司馬懿、蔣濟等人認為,孫劉聯盟並不牢靠,只要鼓動東吳奪取荊州,關羽必然退走,樊城之圍自解。曹操採取其建議,派使者出使東吳。同時,曹操從長安率大軍回洛陽,準備主持與關羽的決戰。


此前,東吳曾因劉備奪取荊州要求其歸還所借荊州南郡,劉備不肯,幾乎爆發戰爭,因曹操派張郃奪荊州,劉備不敢兩線作戰,不得已將長沙、桂陽二郡代替南郡歸還孫權。雙方已有嫌隙。此後,孫權為自己的兒子求親關羽女兒,結果關羽辱罵使者,讓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孫權不能坐視劉備做大,自己被邊緣化,奪取劉備控制的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之心已久。

此時,東吳都督呂蒙以病名義請辭,孫權佯裝同意,命陸遜接替呂蒙。陸遜寫信給關羽表示對其敬佩並願意向關羽盡忠,關羽認為陸遜不構成威脅,便將荊州守軍撤往襄樊戰役前線支援。由於缺少兵糧,關羽擅自取用了東吳存放於湘關的糧米,給孫權口實,於是,孫權上書曹操表示臣服,願意出兵攻打關羽。曹操命人將孫權書信內容射入關羽營中,導致關羽軍心大亂,猶豫不決。


為了表明自己對孫權的信任,同時增強對關羽的攻勢,曹操命撤去駐守在合肥的張遼等人的守軍,調往樊城參與會戰,也讓東吳沒有後顧之憂可以一心一意攻打關羽。

五、呂蒙白衣渡江,徐晃大敗關羽


閏十月,呂蒙率軍化妝成往來客商夜襲江陵。荊州守軍毫無防備,呂蒙短時間內控制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大部分地區。荊州丟失。


而樊城一邊,十二營人馬齊聚的徐晃部對關羽發動了攻襲。此時曹操已率大軍抵達摩陂,距樊城不遠了。徐晃聲東擊西,佯裝進攻關羽大本營,卻實際攻擊周邊四冢,引出關羽親自出戰。徐晃先與關羽敘舊,之後突然發難,命人擒拿關羽,以致關羽措手不及,關羽敗走,徐晃緊追不捨衝入關羽大營,擊殺降關羽的胡修、傅方,關羽兵敗如山倒,只得退回,樊城圍解。

六、關羽敗走麥城,曹操迎將慶功

戰敗後,關羽主力未損,退回荊州,還有一戰之力。但呂蒙已事先讓荊州百姓寫信聯絡在關羽軍中的親人,致使軍心大亂。而孫權也親至江陵,切斷關羽退路。關羽向上庸劉封、孟達求援遭拒,敗走麥城,最後在突圍中被擒殺。東吳平定荊州南部六郡。

而樊城解圍後,徐晃至摩陂與曹操會和,張遼等也率軍趕到。曹操都親自出迎,設宴款待。襄樊之戰結束。


伊耆角木


襄樊戰爭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的關羽兵圍樊城的戰爭,史稱樊城之圍。而公元219年是魏國多災多難的一年,這一年曹操在用兵上捉襟見肘,國內又動盪不安,這就是為什麼曹操集團打贏了襄樊戰爭,卻沒有去爭奪關羽地盤的原因。

公元219年,劉備取漢中,動員了全部益州的兵力,達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雲的程度。換句話說,劉備抽調了益州全部的兵力用來爭奪漢中,抽調了益州全部的百姓用來支援漢中之爭,可見劉備對漢中的志在必得。

結果,在定軍山一役中,魏國名將夏侯淵被黃忠斬殺,魏軍退守漢水以北,與蜀軍對峙。曹操經過三個月的準備,親自提兵來奪回漢中。曹操經過與劉備兩個月的戮戰,認識到漢中在短時期內不能收復,於是開始撤軍。

與此同時,孫權看到曹操把兵力調去了漢中,於是開始偷襲合肥,合肥告急!曹操趕緊部署魏軍在合肥的防守。

雪上加霜的是此時關羽瞅準時機,認為魏軍東西兩線作戰吃緊,許昌兵力空虛。而許昌之南的襄陽和樊城成為孤立的棋子,有機可乘。於是關羽主動出擊,發動了襄樊戰爭,企圖奪取原屬於荊州的襄陽和樊城。

當時曹仁率主力駐守樊城,呂常駐守襄陽,互為掎角之勢。關羽率大軍兵圍曹仁駐守的樊城,又分兵去攻取呂常駐守的襄陽。此時恰逢漢水暴漲,樊城之北的于禁七軍被水逼到高堤之上,被關羽所圍,于禁投降。魏國朝廷一片譁然,曹仁也感到絕望。因為此時城牆已經被水泡的坍塌了許多。

這還不是最慘的,慘的是襄樊以北的南陽郡發生了多起叛亂,連山賊也跟著起鬨,他們打著關羽的旗號,要趁機進攻許昌,嚇得曹操要遷都,後來被司馬懿和蔣濟所勸阻。

許昌之南一片亂糟糟的局勢,魏國腹地鄴城也不寧靜。鄴城是魏國的第二個都城,是曹操真正的大本營。鄴城留守此時為曹丕,曹丕遇上了麻煩。

西曹掾魏諷勾結長樂衛尉陳禕發動叛亂,攻擊鄴城,企圖活捉曹丕,製造動亂。幸虧被曹丕及時發現,平息了叛亂。但是此時鄴城已經人心惶惶。

這就是公元219年魏國的大形勢,到處都是窟窿。西方漢中兵力吃緊,正往回撤。東方合肥兵力吃緊,東吳偷襲合肥。許昌之南大亂,百姓造反,襄樊被關羽所圍。北方鄴城有人企圖發動宮廷政變,從後方偷襲。曹操感到心裡憔悴。

慶幸的是此時孫權為了奪取南郡,開始勾結曹操。孫權給曹操寫信,信中稱東吳願意稱臣,幫助曹操從背後偷襲關羽。曹操同意,承認了孫權在東吳的地位,雙方開始聯合。

後來就是大家熟悉的呂蒙白衣過江,偷襲江陵。關羽腹背受敵,從襄樊撤軍,回撤江陵。此時曹仁的許多將領都建議追擊關羽,趙儼及時阻止了曹仁。趙儼說:如果我們此時追擊關羽,那麼孫權就會認為我們會趁機奪取南郡,這樣對於我軍不利。我軍兵少,還是堅守為妙。

後來,曹操果然派人送來軍令,嚴禁曹仁追擊關羽。那麼此時曹操已經打贏了襄樊戰爭,為什麼不去爭奪關羽的地盤呢?

關羽所守為南郡及南郡之南的荊州所有地區,此時曹軍迫於局勢,東有吳軍偷襲合肥,西有劉備進攻漢中,南有許昌之亂,北有鄴城之亂。曹操在用兵上已經是山窮水盡了,而此時與孫權聯合,既減輕了東方的壓力,又保住了襄、樊這兩座重鎮。已經是佔了很大便宜。

如果此時曹軍追擊關羽,那麼就有撕破盟約的嫌疑。孫權會認為曹操趁機渾水摸魚,想吞併荊州。依照孫權狡詐的個性,必然會再次和關羽聯合,北上抗曹。這樣的話,曹軍危矣!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曹操之所以贏得了襄樊戰爭,主要是因為孫權在關羽背後偷襲江陵的緣故。而此時的魏國千瘡百孔,到處都是危機。東有合肥之危,西有漢中之危,南有許昌之危,北有鄴城之圍。因此,此時曹操最想要做的就是穩住局勢,而不是追擊關羽,吞併荊州,這樣的話會刺激孫權,得不償失!


每日趣評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關羽親率大部分荊州軍團北征襄樊地區的曹軍。關羽利用連日暴雨漢江溢水之機,水淹七軍,果斷髮起猛列攻擊,斬龐德、擒于禁、困曹仁,使困守樊城的曹軍陷入絕境。

其後東吳跟曹操秘密聯合,背叛吳蜀抗曹同盟,趁關羽重兵北伐、後方空虛之機,襲奪關羽在荊州的大本營,再加上曹軍援軍趕到,關羽既未能攻克襄樊,又使自己陷入魏吳軍隊的夾擊中,最終導致荊州丟失,自己也被東吳軍隊捕殺。          

而戰後曹操並沒有襲取關羽的地盤,而是任由孫權動手,雖然這是兩人之間的和議,但還是因為曹操的地盤不穩的緣故。

在襄樊之戰之前,曹操剛跟劉備打了近兩年的漢中爭奪戰,此戰劉備幾乎帶上了八九成的家底,曹軍損失很大,不得不放棄了漢中。與此同時曹操地盤的後方發生了叛亂,孫權又乘機進攻合肥,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

在四方動盪的時候,曹操進行了取捨,放棄難以拿下的漢中,平定後方叛亂、穩固人心,同時挑撥孫劉聯盟,將荊州讓給了孫權,既減輕了南部和東部的壓力,又破壞了對他威脅極大的孫劉聯盟。這個結果可比一個荊州更加有利,曹操犯不上放棄這個結果而與孫權爭奪荊州。


平沙趣說歷史


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形勢,當時關羽因為荊州老巢被東吳呂蒙佔領了,不得不撤兵去奪回大本營。這樣一來,曹操集團才能解了襄樊之圍,徐晃等追擊關羽也取得了一定戰果,但曹軍畢竟不敢趁勝深入荊州腹地去搶地盤,為何?其實原因很簡單。

一、曹操集團無力消化整個荊州

雖然當時關羽已經敗退,但是曹操集團畢竟也損失不小。要知道,關羽圍困襄樊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曹仁等守軍消耗也很大。況且,關羽還曾經水淹七軍,殲滅了于禁、龐德率領的許多軍隊。此時曹軍防守自保有餘,若想要去進攻搶地盤,則顯得力不從心。



關羽敗走時,他在荊州的地盤其實早就落入了東吳之手。東吳這邊的守將不是別人,而是大將呂蒙。呂蒙這個人不僅勇猛善戰,也很懂謀略,他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就奪取了關羽治下的荊州,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穩定了荊州的人心。

所以,對曹操集團而言,一邊是自己疲憊的士卒,一邊是敵方固若金湯的防線,曹操集團能保住已有戰果就不錯了,很難再有力量去從東吳那裡分一杯羹。

二、即使能僥倖拿下荊州,曹操集團也守不住

退一萬步講,即使曹操能拿下關羽的地盤,也守不住。關羽治下的荊州,包括南郡、武陵郡和零陵郡,其東有孫吳虎視眈眈,西邊又緊挨著劉備集團的核心地區益州,是實打實的四戰之地。



曹操集團如果接手關羽的地盤,那麼將會把原本就很長的防線拉的更長,曹操接手後的荊州就像一座孤島懸在劉備和孫權的正中間,非常容易受到孫劉兩家的夾擊,不花費巨大代價根本守不住。

更重要的是,曹操此時已經步入晚年,爭雄天下的決心也沒有從前強烈,很難有精力再去接管荊州。

三、把荊州留給孫權,可以把禍水東引

關羽敗亡後,由於荊州對蜀漢的重要性,劉備盛怒之下發動了夷陵之戰,起先一路上高歌猛進,最後被東吳陸遜打敗。經此一戰,孫劉兩家都元氣大傷,而曹魏集團全程都隔岸觀火,坐收漁利。



所以綜合起來考慮,在當時,關羽的地盤對曹操集團來說不過是塊燙手山芋,還是丟了好。

我是桅子花香,歡迎點贊、評論,更多精彩內容請加關注!


司馬公昭


一,赤壁新敗,襄樊戰爭取得的勝利乃防守的勝利,能保住成果已經不容易了。且關羽軍團兵鋒正盛,曹操是個務實的軍事謀略家,不會在這個時候衝動。

二,公元210年左右,長年的戰亂和特大瘟疫使中原經濟疲憊不堪,漢室的殘餘勢力蓄謀推翻曹氏,內政不穩,曹操只能安定朝局,恢復民生。此時自顧不暇無力兵指南方。

三,暮年的曹操已不思進取,一場赤壁之敗就哀嘆“孤此生恐難平江南矣”。曹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強平定了北方,已經身心俱疲,以曹仁張遼精銳之師進駐襄樊合肥,是防守之勢。史家認為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足的局勢,實乃曹操集團閉關自守所致耳。


先啟歷史


原因很簡單,你能不能一邊背單詞一邊做數學題啊?

不能,人的精力有限,國家也一樣,因為曹操被更緊急重要的事情拖住了,也就是漢中雙方也在膠著,從後面可以知道諸葛亮七出岐山,均從漢中進攻曹魏,說明漢中是曹魏的大門,不可有絲毫差池。而襄樊雖然重要,但二者比較後,前者更緊急重要。曹操更需要坐鎮許都統籌調度。

曹操非常知人善用,但這次點背,于禁沒有扛起重擔,結果是水淹七軍完敗。難道于禁真是水貨嗎?答案是否定的,宛城之戰一舉成名,被封為“益壽亭侯”,可惜碰到關羽這隻“漢壽亭侯”沒扛住歇菜!

曹操再牛叉也沒有分身術,只能忍了暫時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