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四川人民正宗的九大碗?

一包白沙

川菜九鬥碗

川菜主要的菜品是“九大碗”(四川鄉村稱大碗為“鬥碗”,故“九大碗”又稱“九鬥碗”等)。川北、川中、川東(包括今重慶市的縣區)民間請客都流行“九大碗”。有的縣區,如巴中、南江、平昌一帶流行“十大碗”。有的縣區如開江、開縣、宣漢一帶流行“八大碗”。九,諧長長久久。十,意十全十美。八,諧發,“四季發”、“一路發”。其實,菜餚碗數多少與質量,與地方經濟和主人家的財力相關。不管是八碗、九碗或十碗,傳統川菜的主要格式和代表菜品都是十足地展示出來了。

這類鄉間的大眾席,四方桌(八仙桌),長板凳,八人一桌。客人入席前桌上擺出:(1)佐酒的油沙炒爆的胡豆(或黃豆、花生。或皆有);(2)一個大拼盤(碟子菜)中有川味臘香腸、臘肉、燻豬肝、豆腐乾;(3)一盤滷鴨(或滷豬蹄、豬耳、豬尾);(4)一盤油炸豬排骨(或糖醋排骨);(5)豬肝、心、舌和豆芽、胡蘿蔔絲(白蘿蔔絲)、粉條、蒜苗葉打底的涼菜,麻辣味或甜酸味。這些算是“冷盤”。主菜是熱菜。有講究的主人家,在上熱菜之前先上一大盤“白糕”(俗稱“白泡粑”)或米花糖塊,或油果子。第一道熱菜是清蒸酥肉雜燴湯,酥肉條狀蓋大品碗麵,下面湯中有粉條、黃花(木須)、排骨、雞翅或雞腳,清湯帶胡椒味(當今流行什錦雜燴湯,加魷魚、心、舌、肺片、蘿蔔塊、青筍頭等)。第二上粉蒸肉(粉蒸排骨或粉蒸牛、羊肉),紅苕或土豆打底。第三上木耳炒肉片(或用竹筍片、青筍片、木耳菜,均為白油肉片)。當今流行“鍋巴肉片”。第四道菜是清蒸雞塊,淺湯中有豬排骨、苦藠或藠頭(此菜可稱藥膳),當今流行全雞燉白果。第五上甜燒白(或夾沙肉、龍眼肉、甜糯米飯、甜糯米糰)。第六上魚香肉絲(當今流行京醬肉絲或煳辣肉丁)。第七道菜是清蒸墩子肉(或東坡肘子、川東罈子肉)。第八上蒜苗(或青椒)回鍋肉。第九上豆瓣魚(或醪糟魚)。第十道菜上鹹燒白(扣肉)。


美食理想

九大碗”,也叫做“九鬥碗”,流於四川各地。

  成都平原農村的地區風俗,凡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兒誕生、老人壽辰等喜事,都要辦一頓豐盛的酒席。舊時,除豬肉外,或雞或羊必上滿九碗主菜,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即: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鹹燒白。後來發展演變為上九道菜,依次順序為:一、幹盤菜;二、涼菜;三、炒菜;四、鑲碗; 五、墩子;六、膀;七、燒白;八、雞;九、湯菜。

  “九鬥碗”是客家人傳統敬歸客佳餚,因其多擺席於農家院壩頭,又稱“壩壩宴”。壩壩宴最能體現出成都人的吃相。但要吃出味道,吃出氛圍,在形式和內容上肯定都是大有考究的。在形式上,食客要多多益善,吃飯如同打一場殲滅戰,聲勢要大大的,兵員要旺旺的,動作要猛猛的。在內容上,“九大碗”是起碼的。之所以叫“九大碗”,是因“九”字含吉祥之意,民間有“九九長壽”、“九子登科”、“ 天長地久(九)”等說法。

  民間有首《九碗歌》:主人請我吃晌午,九碗擺得勝姑蘇。頭碗魚肝炒魚肚,二碗仔雞燉貝母。三碗鯉魚燕窩焯,四碗豬肉燜豆腐。五碗金鉤勾點醋。六碗金錢吊葫蘆。七碗墩墩有塊數。八碗肥肉火巴漉漉。九碗清湯把口漱,酒足飯飽一身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