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胃癌,從何而來?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消化道腫瘤中居第二位,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的發病率之比約為2:1。

那麼引起胃癌的病因有哪些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1

首先,是地域因素:胃癌的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南方地區。在世界範圍內,日本的發病率最高,而美國很低。生活在美國的第二、三代日裔移民的發病率逐漸降低,表明地域生活環境對胃癌的發生有較大的影響。

胃癌,從何而來?

2

其次,胃癌的發生與飲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長期食用燻烤,醃漬食物的人群中胃遠端癌發病率高,與食品中的亞硝酸鹽、真菌毒素、多環芳羥化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含量高有關,而高鹽的飲食易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層,使致癌物與胃粘膜直接接觸;食物中缺乏新鮮水果蔬菜與發病也有一定關係。而吸菸者的胃癌發病危險較不吸菸者高50%。

胃癌,從何而來?

3

幽門螺桿菌感染(HP) 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是引發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HP感染率高的國家和地區,胃癌的發病率也增高。HP陽性者胃癌發生的危險性是HP陰性者的3~6倍。HP致癌的機制可能是:

1、HP感染後產生氨,可中和胃酸便於分解硝酸鹽的細菌生長,促使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及亞硝酸而致癌;

2、HP感染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加上環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細胞的過度增值,有力的自由基增加,引起DNA損傷,誘發基因突變致癌;

3、幽門螺桿菌的代謝產物中包括一些毒素(如CagA蛋白),可直接損傷胃粘膜,具有致癌和促癌的作用。控制HP感染在胃癌的防治中的作用已受到高度重視。

4

慢性疾患和癌前病變:易發生胃癌的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後的的殘胃。胃息肉可分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前兩者惡變的可能性很小,胃腺瘤的癌變率在10%~20%左右。萎縮性胃炎以胃粘膜腺體萎縮、減少為主要特徵,常伴有腸上皮化生或粘膜黏膜上皮異型增生,可發生癌變。胃大部切除術後殘胃粘膜發生慢性炎症變化,可能在術後15~25年發展成殘胃癌。

5

遺傳和基因:與胃癌病人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其胃癌發生率較對照組高4倍,其一級親屬患者胃癌的比例顯著高於其二、三級親屬,說明遺傳因素起一定的作用。同時,不同的基因可能在胃癌發展的不同階段發揮作用。

胃癌,從何而來?

胃癌,從何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