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為啥神仙張果老會讓人覺得怪怪的?

為啥神仙張果老會讓人覺得怪怪的?

為啥神仙張果老會讓人覺得怪怪的?

“八仙”的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己經很久了,而張果老就是“八仙”中倒騎毛驢向後看的那位老頭。從唐代起,直至明代,諸朝文人對“八仙”的傳說在其筆記小說中多有記載,只是名字不盡相同。自明朝吳永泰的《八仙出處東遊記傳》問世起,“八仙”的名字才算固定了下來。此後,“八仙”的傳奇故事就滿天飛了;廟廊裡有他們的壁畫,戲臺上有他們的曲目,不少地方據傳還遺留著他們的仙蹟。

在下最初認識“八仙”,大概應追溯到孩童時期看的連環畫《八仙過海》了。當時就覺得張果老與其他七仙:漢鍾離、曹國舅、鐵柺李、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藍采和,有點不同;這七位神仙都是各有各的神通,唯有張果老卻看不出有什麼神通來。他只會倒騎在毛驢背上,細眯著眼睛端端地朝後看,又覺得有點怪怪的,但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曾見過一幅漫畫叫《張果老新傳》,畫面上是一個乾癟的老頭,倒騎在毛驢背上,戴著一副黑眼鏡,直瞪瞪地看著後方,口中還唸唸有詞:“糟了,一切都糟了!”,而遠處的背景卻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此後,小子就對張果老有了深刻的而又充滿貶意的印象,這是一個不曉得“朝前看”,只會開歷史倒車的乾癟老頭。

歲月如梭,斗轉星移,幾十年時光匆匆流逝,在下已從當年的少不更事,變成了如今的“夕陽無限好”。年齡大了,經見的世事多了,便容易自覺不自覺地“向後看”。由是,又想起了《張果老新傳》中的張果老來。經過一番對比思索,這才發現,當年鄙視張果老是不對的。他根本不是什麼開歷史倒車的守舊派,而是一個善於發現前進中錯誤的人。他的真正本事是什麼?恰恰就是那個倒騎驢的“向後看”。

歷史永遠是向前發展的,一代又一代人也總是把向前進作為手段,去奔向光明的未來。但,在“奔”的過程中,或因路線錯誤,或由經驗不足,或是決策失當;便常常會影響前進的步伐和速度,甚至方向,從而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為了更好地向前進,就需要有人承擔“向後看”的任務,看走的路對不對,看邁的步正不正。如果發現問題,就即時告訴“領路人”,校正方向,調整步伐,少走彎路。經驗證明,任何“行路者”,包括大的集團,企圖永遠不走彎路是不可能的。關鍵在於及時調整方向,糾正錯誤,才能避免出現更大的失誤。

由此可見,“向後看”是“行路者”一種極可貴的自省、自察、自監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向前進就會“欲速則不達”,甚至會陷入盲區。那些只知道一味向前猛衝的莽漢們就不明白這個道理,當他們深陷盲區,想要“轉彎”時,損失已經難以估量了。可惜,從古至今,這樣的莽漢總是代不乏人。

憑心而論,張果老倒騎驢“向後看”,是“行路者”一種必須具備的本領。因為向前進與“向後看”,其表象看似水火不相容的矛盾體,實則是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缺誰都不行的統一體。向前進是目標,“向後看”是手段,為了使前進的步伐邁得更快,走得更穩,就須臾少不了“向後看”。因此,為了保證有效地向前進,就必須經常的“向後看”。

說到這裡,我們不能不佩服我們的先人,他們創造了神通各異的“八仙”,本來就很了不起,而在“八仙”中又創造了張果老這個“和而不同”的典型形象,就更了不起。在先人們創造的“八仙過海”方陣中,安排七個仙人勇往直前,卻讓張果老倒騎驢“向後看”,然奇就奇在這個方陣看似不一致的步調,而實際的結果卻是極其一致;猶如人手掌上的五個指頭,四個抓起來歸這邊,一個抓起來歸那邊一樣。如果五個指頭都整齊劃一地歸於一邊,那就什麼東西也抓不住了;正因為有一個歸於另一邊,抓東西才十分有力。同理,正是由於讓七仙向前進,而讓張果老“向後看”,這才確保了“八仙過海”臨危不亂的整體步調,從而取得了渡海的勝利。竊以為,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中,如果有人硬要張果老也向前看,那這個“八仙”團隊就一定難以漂洋過海,甚至還會弄出大事情來。

想至此,在下忽然大徹大悟。難怪中國百姓那麼喜歡“八仙過海”的故事,關鍵就在那個“各顯神通”上了。漢鍾離等七位神仙雖然神通各異,但他們的表現都是向前進的,這顯示了“神通”的普遍性;而張果老“向後看”的“神通”與他們是反方向的,則顯示了其“神通”的特殊性;正是有了這個特殊性的“神通”,才確保了七仙普遍性的“神通”能充分發揮作用,而不是去做無用功夫。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看來,“八仙”之所以能夠順利過海,就體現在他們的和而不同上了。他們夠得上是一個“君子團隊”。

由此看來,“八仙”中的七仙向前進,而張果老“向後看”;猶如人的手掌,四指握起的方向朝一邊,而姆指握起的方向朝另一邊,是符合自然法則的。人類的發展規律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只知道一味的戰天鬥地向前衝,而不懂得循序漸進地按照客觀規律來發展,就一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哦嗬呀!原來張果老倒騎驢“向後看”,是我們的先人通過神話在向我們揭示一個人類前進的自然規律。而幾十年前的我們,卻把他塗抹成一個開歷史倒車的人來恣意嘲弄他。在先人的智慧面前,我們顯得是多麼的蒼白和無知啊!毫不誇張地說,張果老的“向後看”,簡直就是我們先人的偉大創造。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它和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一樣,閃耀著先人智慧的光輝。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