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一位校長給全體教師“延期開學期間在線教學”的建議

關鍵是豐富教學組織形式

——給全體教師“延期開學期間在線教學”的建議

深圳市寶安區共樂小學校長 李贈華


各位同事:

大家好!這兩天本來馬上要見到大家一起話春節、聊年味、談新學期工作的。非常不幸,一場災難席捲中華大地,無數英雄已經在這個戰場上奮鬥了很久,甚至付出了生命。當然,我們一直也沒閒著,現在臨近開學,我們會更忙了。

疫情防控戰役不僅給全國人民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給大家的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帶來諸多不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因此也提前出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結合眾多因素,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教育部發文通知,我們中小學幾天後要正式開展延期開學期間在線教學工作了,這是穩定人心、穩定情緒、穩定預期的一項業務工作和政治任務,是我們必須擔起的重大職責。

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任務,也是我們職業生涯中一次全新的專業挑戰。可以說,我們幾乎是從零起步的,一定會有很多這樣那樣的困惑、問題、困難,甚至無法短期解決的硬傷,不過,請你相信,我們是一個團隊,有著“共同成長,共享快樂”的優良傳統,我們一定可以共同克服、解決其中的絕大多數,我們一定可以取得讓自己和學生們比較滿意的成效。逆境中成長,是人生中、職業中難得的歷練,戰勝它,就是我們一次巨大的進步。

關於延期開學期間的在線教學,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關注網上的各種聲音,同時也瞭解了一些老師的看法,大家都在積極準備,我很感動,謝謝大家!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聊聊關於在線教學的個人看法,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為什麼一定要實行在線教學?

做什麼事,思想認識到位最重要。隨著防控疫情的進展和延期開學的確定,“停課不停學”一經提出,在線教學幾乎迅速得到了大江南北所有人的同意,但很快,又隨著越來越多專家、學者、教師、家長、學生的冷靜思考,反對的聲音越發響亮。教育部的明確回覆是:在線教學必須實施,但不能一刀切,不要強行規定。所以,請大家充分認識到,這次在線教學,是國家“戰疫”整個大局的剛需,是確保“三個穩定”的剛需。


在線教學和常態的教學有什麼不一樣?

未來,在線教學一定會越來越普及,越來越高效。只是這場“戰爭”把這種或許是未來教學的常態形式匆匆地、臨時性地提前到了現在,而且勢在必行又火急火燎。這種教學形式到底和常態教學形式有哪些不同之處呢?我個人有以下幾點理解:

1、教學內容和任務不一樣。

這次在線教學不得上新課(中考、高考年級除外),因此,教學內容任務的可選擇性比課堂教學寬得多,也豐富得多。當然,選擇越多,或許挑戰也就越多。我個人認為,關於這次在線教學,首先,建議各學科都聊聊“戰疫”,疫情之下,生活即課本,多聯繫生活,甚至可以以疫情的各類新聞作為學習情境。其次,這次在線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拓展視野,豐富生活體驗,讓學生髮現到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和樂趣。因此,我們的教學內容可以適當寬闊些、簡單一點,教學流程儘量簡潔、清晰一些。

2、教學的組織形式不一樣。

課堂教學是“面對面”的,在同一時空裡,組織調控容易得多,在線教學是“屏對屏”的,只在同一時間裡,空間卻是“五湖四海”,甚至可以說是世界各地,儘管同在“線”上,同在課中,但我們要調控組織,要關注每個學生是不是專心學習,困難大得多。因此,我們特別要注意一點:前面的幾次上課,特別要考慮到孩子們需要時間適應,教學一定要趣味性強一些,而且在第一次課上一定要明晰目標和紀律,第二三次課延續執行、強化,讓孩子們形成在線學習的紀律觀念。

3、教學的對象不一樣。

課堂教學是班級授課制,而在線教學完全不同,它可以一個班級,可以幾個班級,甚至我們全校學生一起。這也是它的優勢之一,原本一節課得上幾個班的,現在一次教學就可以了。這樣,我們就可以節約很多備課、上課的成本了。不過,在線學習更重要的是在線的互動、練習、個性化的反饋。我們講課的工作量是小了,但反饋的工作量大了很多,而這個反饋在在線學習中尤其重要。

4、師生的互動不一樣。

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都可以實施,但是,課堂教學更多隻是基於“語言”,有“空口無憑”的不足,而在線教學更多基於“平臺”,在技術的支持下,教學可以全程自動錄製,可以隨時回放,這可大大增加學生學習、特別是複習的支持力度。另外,在線教學中,隨時提問和在線信息回覆,還是我們檢查學生是否在線、是否認真聽課的“證據”,也是我們自己反思教學效果的有力佐證,希望老師們花一點時間關注這些數據,思考學生的學習需求,努力實現因需而教。內容如果吸引學生了,組織教學的壓力就小了一大半了。

5、教學時長不一樣。

在線教學,因為用上電子設備,特別容易給學生的身心健康,特別是眼睛帶來疲勞,甚至是傷害,因此,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一次課,最長不要讓學生超過20分鐘看屏幕;一次錄課,3-15分鐘比較適合,力求一次一個知識點。學習很重要,視力更重要,健康特別重要。


怎麼更好地開展在線教學?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線教學難,但它有自己的優勢,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它的特質,摸清它的脾氣,還是可以揚長避短,正常開展並有效實施的。以下是我的幾點建議,供大家在教學中參考:

1、避免在線教學不必要的尷尬。

一直以來,我們常會在一些媒介上看到一些負面“消息”:誰家的娃用抖音把媽媽“直播”了,哪個現場又使用了“不良字眼”,等等。我們在在線教學過程中,一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一開始就準備好網絡信號相對較好的固定場所、位置和必要的設備、背景,儘量少“移動”教學,以免把自己的家事和隱私“直播”了。特別提醒:不得在直播中使用或出現不文明、不文雅、不正確的圖文,這“網”盡天下的威力,我們絕對傷不起的。

2、用好評價與表揚。

我特別認同李希貴校長的觀點,他說:“表揚一定要時時用,批評只需定期用”,確實,人都是喜歡聽好話的,在這場不一樣的教學過程中,組織教學本身有更大的難度,我們更需要有“隨時”的表揚,把學生拉在屏前,專心學習,比如,對於學生堅持得最好,發言最積極的,回覆問題最用心的,展示最大方的,課前準備最充分的,只要有一點亮點,就具體表揚,充分肯定。當然,幾節課後,或一個星期後,我們則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反思、討論、整改大家在一段時間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3、用好家長資源。

家校通力協作是小學生上好在線學習的必要保障,但是我們也要體諒家長的實際困難,比如,能上課的平臺、終端不足,比如,一些家長要上班了,上課期間無法在家。不過,家長還是有很多資源可以用起來的。一方面,可以提醒家長怎樣檢查孩子是否在線真學習,比如看回放有沒留言,比如結合回放提一兩個問題;一方面,大家可以鼓勵、邀請一些家長,當在線教學助手,幫助我們做兩件事,一是發言記錄,便於表揚,二是必要的教學秩序維持;第三,可以鼓勵學有專長、術有專攻的家長,積極參與在線教學,比如,和醫生家長一起講病毒防控、日常衛生,和科技范家長們一起給孩子講神奇的科技,其它,天文、地理、藝術、生活等都可以。為什麼要一起講?因為,他們對內容專業,而我們對教學專業。

4、突出“學科+”。

這次在學教學,不講新課。從某種意義上說,給學科教學帶來另一種機會,就是讓學科變得更廣泛、更鮮活、更生活化,我們應該從這個角度來實施這次的在線教學:幫助學生拓展學科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讓平時在學科課堂上、作業中比較少見到的學科魅力充分展現出來,如學科中的名人故事,如學科綜合性活動,如上面提到的抗疫中的學科知識應用(如,口罩為什麼這麼難買到,數學課上可以結合它的生產時長,每天全國消費量等,指導學生估算一下;抗疫,我們要克服哪些心理壓力,要有哪些精神力量,語文課可以組織學生找找相關名言警句,心理課可以作些健康輔導),等等。

5、多一點關懷,少一點強制。

我們瞭解到,有些家庭、學生在線學習的條件確實非常艱苦,極個別學生任何智能終端都沒有,對這些家庭和學生,要個別溝通,鼓勵家長和學生一起自行制定學習計劃,必及時肯定與表揚。上級也特別強調,不要硬性規定天天打卡,上傳視頻,低年級學生也不強求一定要參加在線學習。

6、關鍵是豐富教學組織形式。

在線教學,我個人建議,不要成為傳統課堂教學的“移植”,我們得換個角度,關鍵是豐富、活潑我們的教學形式。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設計和實施在線教學:

課型一:直播課。教師集體備好課後,由最擅長組織教學的教師“出鏡”教學。這樣的課,也不能只是“講課——聽課”單線實施,而要充分利用好“留言”功能,結合內容設計一個多元、開放的問題,要求每個學生限時回覆。

課型二:錄播課。這類課有兩款:一是教師自己錄製,二是“拿來”優質資源。我個人意見是,網上有很多優質資源,可以提供鏈接給學生選用,我們儘量找來免費的優質教學資源最好,因為大多數教師在家裡是不具備良好的錄製條件的。所謂優質資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必須符合我們自己的課程計劃,不能隨意拼湊;二是內容和形式必須“雙優”。在使用優質資源時,一定要注意幾點:團隊審定,確定使用後,共同針對資源進行備課,重點設計幾個開放的、有趣、有意的討論問題。此外,這種錄播課,可以分段播放,不一定一播到底,視教學實情而定。說明一點,錄播有兩個好處:一是對平臺併發量的要求沒那麼高,二是老師們可以積累自己的教學資源,方便以後做優課等。當然,如果錄播的話,也是最好找一面白牆的地方,以後如果要做優課,還方便做綠幕呢。

課型三:翻轉課。即“先學後教”,頭一天以文本、短視頻的形式發送給學生,或者佈置學生觀看相關電視節目(如新聞聯播),同時佈置好一點思考問題,第二天上課,以學生的展示、討論、交流為主,教師適當指導、點撥。比如,語文的閱讀課、背誦課、講述課、習作課,數學的操作課、解題課、討論課,英語的口語課、閱讀課、寫作課,科學的項目課,等等。這種翻轉課堂,建議以平臺上的“視頻會議”模式開展。

課型四:分享課。學校,是真實社會的縮影。而這次在線教學,卻是在真實的社會中進行。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充分展示學生在真實生活、家庭、社會上的本領、情趣等。比如,分享每個人的美味中餐,分享大家的家務勞動本領,介紹自己的小書房、最喜歡的課外書,介紹家庭不一樣的“宅趣”,等等。組織這樣的分享課,建議以小組形式開展,鼓勵家長們協助,由他們分別牽頭組織各個小組的學生,以視頻會議的模式展開分享。

課型五:問卷課。我們可以把一些學習的內容,設計製作成問卷,用二維碼的形式發送給學生,讓他們利用學習時間在線填寫,比如,抗疫小博士,心理調查與輔導、生活小常識、百科知識,等等。我們還可以要求限時提交,必要的話,組織評比與獎勵。

課型六:項目課。我們可以創設一定情境,或者給定一個任務,比如,運動、科技製作、創意設計、藝術創作、逃生、挑戰等,讓學生全家總動員,共同完成。

課型七:競賽課。學生是好勝的,喜歡遊戲,平時難得組織的這類活動,可以利用在線教學這個平臺開展,如,通過聽題回覆答案的形式搶答,聽題限時回覆辯論,聽演講回覆投票表決,等等,當然,也可以用會議模式開展這些活動。

課型八:集體大課。全校學生,或者組織家庭所有成員一起上課,比如,運動,活動,必要的儀式教育、專題教育,這比一個個在線打卡要簡單,也有趣。

課型九:休閒課。因為疫情,我們不得不“宅”在這裡,反過來說,這也是一家人難得長時期在家裡生活的一段時光,而休閒,是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我們每天下午可以利用一段時間,留給所有家庭,讓他們在家裡有創意地開展休閒活動,茶道、花藝、棋藝,都是可以的,鼓勵有興趣的家庭,發些單圖或組圖跟大家一同分享。


各位同事,非常時期,非常保重;非常時期,非常辛苦;非常教學,更需要我們拿出非常策略。讓我們同心同德、共享共樂,一同克服困難,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和任務。

最後,祝大家生活安康,工作愉快!


(衷心感謝華南師範大學詹澤慧教授對本建議的專業、精心指導!)


END

一位校長給全體教師“延期開學期間在線教學”的建議

為中國教育家成長擂鼓放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