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过去中医所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自然变化有何联系?

汇集优质直播李明哥


揭示了顺应大自然是人类健康发展的路径。我们要曰落而息、日出而作、秋收冬藏,才符合人的生物钟。企图改变大自然、逆大自然的行为的,必将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中医所提有一定道理。



杨哥之翩翩舞


您好,我是胖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本就是自然变化,我想提问者应该是想问这些自然变化和人体有何联系才对吧!说到这个问题,就要提到中医的核心理论,中医的核心理论是天人合一,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那么这个小宇宙的一切变化必然契合于大宇宙,有了这个观念,对于刚才的问题就不难理解了。下面就让我们从中医的核心理论开始今天的话题吧!

中医的核心理论,天人合一

《内经》天地人系统中人与天相通的总原则是:同气相求,同类相应。顺则为利,逆则为害。《淮南子·精神训》曰:"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运而相通"指运动过程中的相通关系,而不是静态空间里的结构联系。"总而为一"指运动方式的同气相求,而不是物质结构的等量齐观。

即,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主要是指人作为"小宇宙"是如何与天地这个大宇宙相应的,其中,人天同构是《内经》天人合一观的最粗浅的层次,人天同象与同类则是中医取象比类思想的具体体现,人天同数则是人与天气运数理的相应。

人与天

1.人天同构:人天同构是《内经》天人合一观的最粗浅的层面。《内经》认为人的身体结构体现了天地的结构。

2.人天同类: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与古今总连在一起,这种把自然哲学与历史哲学混合起来的现象,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特点。但《内经》所强调的人天同类与董仲舒辈的神秘的天人感应不尽相同。《素问·金匮真言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篇中的五行归类,是根于事物内在的运动方式、状态或显象的同一性。

3.人天同象:从"天人合一"观念出发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学都表现为重道、重神、重无、重和谐、重势,其核心则是"象"与"数",如果对"象数"无知,则意味着对华夏文明的无知,更不能全面地理解和诠释中医学。所谓"象",指的是经验的形象化和系统化。"象"的特征是动态的,不是单纯地模仿其形,而是模仿其变。象还是全息的,万事万物息息相关。就《内经》而言,藏象系统就是通过生命活动之象的变化和取象比类的方法说明五藏之间以及与其他生命活动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论。

4.人天同数:象与数的关系正如《左传》言:"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内经》认为生命运动与自然一样,有理、有象、有数。通过取象比类,可知气运数理。《素问·六节藏象论》先论数理,后论藏象,深意寓在其中。"数"是形象和象征符号的关系化,以及在时空位置上的排列化、应用化和实用化。它不同于西方的数学概念,不是描述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而是以取象比类的方式描述时间方式和运动关系。

通过以上就能明白过去中医理论是把人体完全契合于天地宇宙,自然界的任何变化,比如风、雪、雨、雷等等都会相应的体现在人身上。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了,自然界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自然变化必然是人体内在的一个相应变化,那么在这个变化时期顺应自然就起到了养生健康的目的。

以上就是胖哥对于本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谢谢阅读。




胖哥按摩


这就是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这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的理论,结合人体生理特点,得出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结论,也就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四季养生原则,指入体组织结构、生理现象以及疾病同自然界变化的相对应的关系。

《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人与自然的阴阳变化规律相通相应,是人体生命发生、存在的必需条件。

《黄帝内经》将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情志等分归五行,

春生:肝属木,木曰曲直,主疏泄,生筋,开窍于目;青色通于肝,与春相应,应当保护阳气,调摄精神,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长:心属火,火曰炎上,主血脉,生血,开窍于舌;赤色通于心,与夏相应,保护阳气,防止耗散太过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收:肺属金,金曰从革,主肃降,生皮毛,开窍于鼻;白色通于肺,与秋相应,应保肺滋阴、益胃生津,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藏:肾属水,水曰润下,主纳气,生髓,开窍于耳,黑色通于肾,与冬相应,应精神内敛,顾护精气,滋阴温阳。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另有长夏:脾属土,土爰稼穑,主运输和消化,生肉,开窍于口;黄色通于脾,与长夏相应。


纯钧LHGR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生成阴阳二气以成天地,阳气(清气)上升为天,阴气(浊气)下降为地,阴阳二气相交则生成元气以应春、夏、秋、冬。自然界中,春天万物初生,夏季万物成长,秋天万物收成,冬季万物闭藏。万物生长靠太阳,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太阳光的温洵以弥补阳气。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生命的精髓就是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的元气,“人争一口气”这句话充分的揭示了这一真理。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所以人自身潜藏的阳气受季节的感召而生发回归自然,为避免阳气生发太过,所以有“春捂”之说,意思是春天减衣服不要减得太快;夏天阳光明媚天气较为炎热,所以应多进行户外运动,春天与夏天都是阳气充分的季节,因此利于人们春夏养阳;秋天阳气开始回归人体,为方便阳气的逐渐回归所以加衣服时应根据季节的变化逐渐增加,不要一下增加得太早(秋冻);冬天则阳气完全回归人体潜藏下来,此时天地寒冷阴气居于主导地位,所以“秋冬养阴”。自此,人体如同自然一样完成了一年春、夏、秋、冬的自然循环。


人身凛阴阳之气而生,经过少年(春生)、青年(夏长)、中年(秋收)、老年(冬藏)四季,最后将元气回归于自然,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实为至理名言。


下乾上离


应季而图,适时所作;顺乎自然,随缘生活。

五行以对,踏节律乐;粗精结合,杂粮五谷。

生发收藏,和景知足;阴阳时日,血脉身楚。

中医有论,收放意福;乾坤自然,奥妙许多。



印真1975


是 以四季的自然规律用来养生的道理

让人懂得以四气调神 如;春季天地万物具生 当夜卧早起散散步 逆之伤肝 肝气内变

夏季;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当夜卧早起不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泻 所爱在外为夏气之应 逆着伤心 心气内洞

秋季;当早卧早起 .....逆着伤肺肺气焦满 冬为.泻

冬季;早卧晚起去寒就温......逆着伤肾 肾气独沉春为痿厥


梦醒佳人伴


世间万物只要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年四季生长发育都有他共同的特点,植物是这样动物也是一样,都有他相通的东西,中医所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人体生命一年四季的变化特点,也是人体养生的指导思想,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吃羊肉进补,这看似矛盾的东西一样有他共性的东西,讲的就是内藏与外发的东西,及体内冷热变化,中医理论是华夏民族千年经验归结出来的,经过长期的摸索纠错得出的文化结晶,就如汉字一样有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万物都是千变万化的,也是辩证的,当人在生病的时候该吃什么就得吃,这时候姜就是温里散寒的良药,如果再遵循冬季特别是晚上吃姜无异于吃砒霜这些教条思想,无异于自寻死路,所以人不能墨守成规、顽固不化而教条主义!好,不多说了,有不对的地方望指正!


青山客23


中医提的是春肝,夏心,长夏脾胃,秋肺,冬肾。你所讲的是四季万物生长的现像,也即自然迹像,上头条讲话胡诌是要吃瘪的,半瓶子不满,一瓶子晃荡有意思吗?


双千童叟对不起条友们


用植物的春发芽,夏生长,秋收获,冬储藏的过程,来解释不同时令人体的养生过程。用自然变化发展过程,来说明人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如果逆行自然发律规律,就很容易发生病变。不同季节的气候环境,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


14885143955


天地人密切联系,自然万物都和天地息息相关,随天道的变化而变化,天分四象,地分四方,侯分四季,气分阴阳,所以万物分雌雄。人伏地,地伏天,天伏道,道伏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