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5年後,“房子”與“存款”哪個更值錢?專家點醒!慶幸自己選對

5年後,“房子”與“存款”哪個更值錢?專家點醒!慶幸自己選對!


存錢與買房,到底應該選擇哪一個才是正確的?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買房在過去一直被證明是正確的,由於經驗和慣性作用,我們一些人自然還會想到買房保值增值。

但是,房價漲了這麼多年,已經到了一個階段性高點,而且國家在近一兩年來多次強調“房住不炒”、“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意味著房地產不可能像過去那樣高速增長了。

同時,我們還知道,持有房產也需要考慮資金成本,如果房價漲幅不高,甚至下跌,那買房顯然就是一件不划算的事,從這個角度看,還不如存款來得實在。

作為普通人,在這件事上確實難以抉擇,要弄清5年後,也就是2025年後,“房子”和“存款”哪個更值錢?我們不妨看看專家的分析,或讓我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5年後,“房子”與“存款”哪個更值錢?專家點醒!慶幸自己選對

(一)未來5年存款變動情況


先看一下國際金融環境:

近段時間以來,全球金融市場此起彼伏,美聯儲在本月中旬表示,預期今年會有一次降息,為全球央行定下基調。根據機構統計,自去年9月17日以來,美國已經連續向市場投放了4.3萬億人民幣,預計到今年第二季度,將持續放水1.7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1.9萬億元。美國的貨幣金融舉動,無疑深深地影響著全球貨幣政策:面臨經濟下行壓力,貨幣寬鬆政策預期將越來越強烈。

而受本次“戰疫”影響,僅自2月3日起,我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釋放的流動性就超過了3萬億元,對此,央行副行長範一飛表示,“中國不會出現大規模通貨膨脹”。多大算大呢?我們還可以看一個數據:

2018年我國貨幣供應總量M2 是182.67萬億元,2019年為198.65萬億元,1年時間增長了15.98萬億元,增幅為8.7%。前面提及的3萬億元與這個數據相比,確實不多,但這僅是特殊時期的3萬億元,就全年來看,2020年M2增幅或不會比2019年低。所以,就存款來講,現在貨幣理財利率大都在3-4%之間,如果貨幣量增多,還會有進一步下滑趨勢,所以,2020存錢年不僅跑不過通脹,還可能比2019年的存款收益低。當然,2020年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份。那麼,2020年以後的正常年份又會是一個什麼情況呢?

從2017年起,我們的貨幣供應M2基本遵循GDP+通脹的速度,根據經驗來看,在正常發展狀態下,M2與GDP增長大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未來5年基本上也處於這個水平,即理財存款收益仍舊在3%-4%之間。以100萬存款為例,連本帶收益差不多在120萬元上下。


5年後,“房子”與“存款”哪個更值錢?專家點醒!慶幸自己選對

(二)未來5年房價變動情況

過去影響房價漲跌變化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口、金融、土地。比如,2000年時,我國的城市人口為4.59億,到2019年增長到8.48億人,近20年時間,人口增加接近4億人,這是支撐房價一路向上最直接的因素。那麼,未來5年,這3個因素會有什麼變化呢?

人口方面,近5年平均每年的城市化率是1%左右,未來5年預計不會有太大變化,每年仍舊有0.95%-1%的城市化增長率,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未來5年的城市人口增量還算可觀。但有一個因素需要注意,那就是人口老齡化和生育率下降,將會一定程度對沖城市人口增量。

金融方面,貨幣供應M2雖然在短期有所反覆,但未來幾年整體上還是一個穩定的趨勢,這與我們的經濟增長趨穩緊密相關。即貨幣增速不會有太大變化,意味著房產這類固定資產價格還會有一個穩定的增長。

土地方面,受制於耕地紅線,城市可用於建設土地越來越少,住宅用地價格難出現下降,仍舊有一個穩中有漲的趨勢,只是在國家長效機制調控下,這種增速會控制在一定範圍。

所以,基於以上分析,在外部環境穩定下,未來幾年的房價將是一個穩定的增長水平,以統計部門公佈的2019年房價增速6.57%為基礎,同樣以100萬的房產為例,5年後,房產市值預計在135萬元左右。


5年後,“房子”與“存款”哪個更值錢?專家點醒!慶幸自己選對

(三)5年後,“存款”與“房子”哪個更值錢?專家點醒!慶幸自己選對

僅從理論數據上分析,5年後,房子要比存款更值錢,但即使如此,房子也未必能跑贏通脹。而且,我國城市化已進入下半場,農村人口城市化,不會像過去那樣簡單地進入某個城市,城市之間的人口同時也在進行流動轉移,所謂“人往高處走”,那些城市發展動力弱、就業前景不足的城市人口自然會被其他城市虹吸,雖然難以出現一些大佬說的“白菜價”房,但房子可能逐步面臨有價無市的局面。

當然,對於不同的買房目的也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對於剛需來說,考慮到前面提到的3個因素,加之國家對房地產“穩定”定調,房價難以出現大幅下跌,如果要結婚、孩子要上好學校,該買房還得買。而對於炒房來說,國家的態度也很明確:房住不炒,炒房的空間正在一步步壓縮,閉著眼買房賺錢的時代正逐步離我們遠去。


免責來源:凡註明 “來源:XXX”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並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僅供讀者參考,不用作商業用途。如涉版權等問題,請儘快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