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臨床醫學成為此次專升本和碩士擴招的重點投向專業,對醫生和醫學生有什麼影響?

wlaiwangling


讀醫學確實很苦,上課記的筆記比數還厚,幾十門課門門要背,還要理解歸納總結,融會貫通,還有實踐技能課,比其他專業多讀一年,畢業出來啥都不會,五年住院實踐聯繫理論,反反覆覆學、思考和積累,還要考通過率50%的執業證書。五年醫學生,五年住院醫,五年主治醫,升上副主任醫師才夠的上人才……加上規培三年,又要十幾個科室輪轉考試。成才道路很艱苦,但是專業道路會越走越穩定,收入穩定,職業穩定,社會地位高……應該是個不錯的職業。


yygw01


為了應對疫情,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此次專升本和碩士研究生擴大招生規模有一定的可取之處,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就業,也滿足了更多大學畢業生的升學需求,而且擴招的專業也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等傾斜,碩士研究生招生的規模比去年增加18.9萬人,專升本的規模同比爭取增加32.2萬人。

首先,這項擴招政策將會使得50餘萬人受益,減輕了50萬人的就業壓力,相信這是所有學生和家長拍手稱好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初試成績正好在國家線附近的,運氣比往年就好多了。

其次,這項擴招政策向臨床醫學和公共衛生傾斜,不僅僅是減輕了就業壓力問題,目的也是為了充實臨床一線醫護人員的力量,要大力發展公共衛生,提高全民健康保障能力。因為只有在疫情的時候我們才能體會到,一流的醫護力量對生命的保障作用是何等的重要。

通過這項政策,醫護人員和公共衛生行業人員的待遇以及社會地位將能夠得到很大的改善,通過擴充醫護人員的力量,說明國家在重視,而重視並不是口頭上說說就行的,肯定會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出來,此舉我認為會很好的促進醫護行業的發展。但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醫護行業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只有真正有奉獻意識和專業能力的人才能夠真正走到一線崗位。


美蛙英語


作為一名正在規培專碩研究生,我想說的是自從疫情爆發,全國三萬多醫務工作者支援武漢,李蘭娟院士提出明星不能強國的口號後,我就認識到國家可能會大力支持臨床醫學人才的培養。自從2013年國家提出醫學生本科畢業後要規培3年的政策後,就把好多原先不想考研的孩子逼上梁山,因為專碩研究生畢業三證合一,也就是碩士研究生學位證,規培證,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本科生出來規培上3年,一個月拿國家補助的一千多塊錢,就算規培完待遇和研究生也相差很大。此次研究生擴招,很大程度減輕了醫學生的壓力,給他們一個繼續深造自己的機會,但說句實話,國家不提高基層醫生的待遇,是解決不了基層醫生缺乏的現象。



規培醫生李氏


碩士擴招對臨床醫學意義重大,因為公立醫院基本只招碩士以上學歷的醫學畢業生,擴招可以增大供給!

專升本擴招意義不大,公立醫院都是認初始學歷,除非接著考研,要不對臨床醫學生沒有實際意義,但是專升本對護理專業有一定的意義,畢竟目前護理主流的專升本都是成教!


羊城中醫馮克久


現在醫學院校畢業生很多,關健沒有就業崗位,每年3%的崗位要麼門檻很高,要麼幾十萬的開口費,而中小城市的醫院,分配後研究生工資2000元/月,治病治本,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提高醫護人員的地位,大力提高薪酬,但不能走市場化道路,把醫護人員當作工具拉動醫療產業鏈來盈利,源頭問題解決好了,一切順水推舟,走公益性的醫改道路才是良藥。


佛醫菩提心


現在培養一個醫生成本太高了,五年本科加三年碩士加三年博士加三年規培,普通家庭的孩子出來就三十幾歲.如果中間沒考上再複習幾年,人生的大好時光幾乎都在學習了,岀來工作時頭髮幾乎掉沒了,還要結婚生子,對於家庭來說學醫的成本是太貴了


一姐一聊


不請自來,我作為一個業內人士,我覺得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如果你要想從事臨床醫學這個職業的話,高學歷成為基本條件。碩士,博士越來越多導致本科生嚴重貶值。即使通過擴招,能夠上了本科大學,但是在醫院崗位不會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本科是沒有競爭力的,只能繼續讀碩士。現在碩士也擴招的情況下,我覺得還是讀博士吧。可是,當你博士讀完發現,工作還是那個工作,工資還是那個工資,不同的是你學歷提高了,學習年限增加必然導致工作時間縮短,學習成本增加,所以需要更強的經濟實力才能堅持下去。當然,這也有好處,就是讓更多的人擁有了專業知識,提高了國民素質,即使不幹這一行,在相關行業和交叉學科也能取得不錯的成就。


大白不孤獨


對現在規培醫院的醫生當然是好事,因為擴招之後意味著大量臨床工作有免費勞動力去做,他們工作壓力較小,業務量增高,收入增加。對醫學生而言,當你做了三年韭菜,被榨乾價值後會發現根本就不了業,因為醫院被擴招的免費的學生填滿,不招聘碩士,所以畢業就失業。


本小爺有點累


對於國民衛生健康事業來說是一件幸事。利於國家社會急需人才的培養儲備。

因為擴招,醫學線有可能維持在往年線附近甚至於下降5分左右。這樣對於原來貼線附近的學生又一次進入複試的機會。相對於原來預估可以進入複試的學生而言競爭更加激烈了。因為一些貼線考生有了逆襲而上的機會。這裡面細究比較深。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

經過這場疫情戰役,回顧總結不到20年之間我們國家經歷兩次重大衛生公共事件,從現在起最高決策層肯定會把公共衛生健康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作為負責任的國際大國和世界範圍內國際醫療人道救援,中國都有能力為世界和平大有可為的邁出自己的堅定步伐,輸出中國能量。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需要醫學人才。以人為本,培養儲備醫療人才應該先行一步。


雙粕人生


每年醫科院校畢業生真正能從醫的不到一半,改變從業渠道增加崗位提高待遇是關鍵。目前從本科到碩士然後規培後成為醫生大多熬到快三十歲了,不是誰都能熬的起的。別的專業碩士出來估計已經成家立業了。學醫的要想有前途還要讀博,奮鬥出來三十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