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45歲還能學習中醫嗎?怎麼做?

盛益華通教育周偉仁


我認為是可以的,學習對人來說什麼時候都不完,你有信心,恆心,一定可以的。


逆商伴我成長


您好很高興能為這個話題說幾句

1.45歲開始學,一點也不晚,多久開始都不晚。讀大學時(中醫藥類院校),我們學校有一個做行政管理的老師的老婆,本來學會計專業的,52歲時辦理退休了。因為有一次感冒搞了一個把月,怎麼吃藥打針沒好,後來學校一箇中醫內科的老師給她開了中藥吃好了。從此產生濃厚興趣。於是給學校交了一筆學費,跟著學生一起學習,非常勤奮,每次也跟著考試,成績在中等。系統的跟著學了基礎以後,後來又拜師師承。現在快70了,在一個社區醫院獨立坐診,人非常精神。錦旗貼了一牆,每天看診量不低。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帶著探究的心態做好長期堅持的心理準備。剔除那點機械的科學思維模式,千萬不能看不懂,用科學的邏輯解釋不了,就懷著各種否定去學,那永遠也學不好。很多東西一開始會什麼也看不懂,無法理解,很多東西需要記,做好心理被打擊的準備。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有趣,有魅力的知識體系,因為是從零開始,也就意味著要能紮實的從基礎開始,基礎非常非常重要,可以從《中醫基礎理論》,開始(可以直接參考中醫院校教材購書學習)。也可以先多看一些淺顯的知識科普,從一些大的醫療理念開始。然後通過興趣引導更深入的學習,一定要多思考,多記憶,多理解。

3.建立自己答疑解惑的渠道,建立自己興趣專業的圈子,最好能找到好的,正規的學習群體(中醫院校老師,朋友,圈子等)這樣能少走很多彎路,不會鑽在牛角尖內。

4.在安全用藥,基礎非常紮實,逐步有診斷思維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多在自己,親人,朋友中運用,去實踐。西醫西藥也要不斷做臨床試驗與驗證,中醫醫生的成才也是要在基礎紮實的基礎上不斷在臨床實踐中驗證強化自己的治療與診斷的。

5.醫德,個人心性的修養始終也是重點,貫徹始終,這也是中醫藥巨大的魅力所在。





45歲,只要靜下心來,仍然可以學習中醫。我的一個爺爺,他今年70歲了,他仍然自學成才,給自己家裡人親朋好友治好了很多。而且最成功的是一個億萬富豪吧,他有個過敏病啊,在很多醫院看過,都不管用,吃了他配的幾副小藥還徹底根除了,讚歎他為神醫,這是比較經典的那個事。因為他沒有行醫資格,他只是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治療,別人都不接。那個首先要學習黃帝內經,傷寒論。還要有實踐經驗的學習。慢慢的摸索就會成為一個好的中醫生。


招財貓的倉庫


學習不分年齡,任何時候學習都不算晚。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年齡大的劣勢,學起來肯定比較吃力。但凡事事在人為,(例如,宋末元初的朱丹溪,43歲時才正式拜師學醫,最終成為一代名醫)相信只要你有強烈的興趣加上足夠的努力,定能學有所成。即使你所學不能以此為專職,也可以以此作為養生知識嗎。

至於怎麼做,在以前都是師傳身授,想學醫不容易。現在是知識開放的時代,各種中醫書籍很容易就能買到。建議你條件好的話就參加中醫培訓班。如果想自學,書上都是建議先熟讀《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這些經典著作。如果文言文閱讀有困難,也可以先讀劉力紅的《思考中醫》等一些通俗易懂的中醫書籍。

在網上經常看到說有不少人讀了許多中醫書籍,卻始終感覺到沒有入門。在此,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我個人認為比較好的入門書籍,也是李可大國醫極力推廣的彭子益著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僅是個人觀點),希望你能學有所成!


雜談中醫


學習,不僅僅是學習中醫,在任何歲數都不算晚。但是要明白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第一種,就是興趣愛好,閒暇之餘,消遣娛樂,打發時間。

第二種,專業補充,技能提高。

第三種,學習技能,謀生手段。

45歲對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來說,屬於年富力強,精力充沛的年歲,可以把握,可以加強,可以充分利用,不光學習中醫,學習任何東西都行,甚至還能取得不錯的成就。

第三種情況,45歲就不建議學了。中醫是術,博大精深,而且講究師承,學習頗有難度。45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歲,作為家裡的頂樑柱,首先要滿足養家餬口,學習中醫短時間內無法達到要求,一次不建議學習。

至於怎麼做?中醫特別講究師承,你會發現每一位中醫師在簡介上都會標註自己師從哪位名師。想要學習,最好是先拜名師。在中醫中,心得原比書本上的東西要豐富,而且重要。當然,書本上的理論基礎知識要一定要掌握,這是理論根基。


兒科醫生話


只要你願意,什麼時候開始都不遲。學習中醫,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這樣你才可以讀懂《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典籍。你才能弄懂《周易》的陰陽五行。華佗本是文人,因當時社會動亂、黑暗,仕不成才行醫。張仲景本是官吏,業餘行醫,這與他們的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其次,你得找一個好的師父,引導、點化你,這個很重要。高手在民間,現在學院模子流水式培養出來的中醫學生,畢業後根本不會看病,師父帶徒弟,口傳心授,邊學邊實踐,這樣才能學有所成。再次,你必須懂天文、地理、風俗、人情。中醫絕不是背點湯頭歌訣就行了,中醫講究的是天人合一,它認為人體的健康與地理環境,時令節氣,氣候溼熱都是有聯繫的。比如這次冠狀肺炎,各省的處方都不盡同,湖南的方子,給北京的病人就不一定合適,因為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不同,這就需要辨症施治了。最後,你必須有靈性。能夠點到即通,能夠舉一反三,才能形成自己的診斷治療體系。


推松


一代明醫王好古,就是四十幾歲開始學醫,市場經濟框架下,很多人心浮氣躁,乃學醫之大忌。

四十五歲,若孩子完成學業,沒有心理負擔,靜心積澱,是可以學好中醫。


反岐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自己想學,如果硬件條件夠,無家庭負擔,無生活之憂,確實有時間的話可以學,如果有老師帶路就最好了,閉門造車很容易走火入魔,45歲已經在生活上是老江湖了,生活中已經形成了很多常識,學習的過程中容易融會貫通,不過45歲,學習力,記憶力都可能有所下降,態度決定一切!拿出四五年的時間惡補一把感覺完全有可能,醫學本科也是五年。給你一個勵志名言:不論你學不學,再過五年你還是五十,你學了就會不虛度這五年,說不定可以學有所成!


活動拍攝專家老郭


其實中年人學中醫比年輕人在理論理解上有優勢。中醫不能用現代知識體系去理解。他是紮根在華夏傳統文化上的。是以樸素的辯證哲學為基礎的,講究天人合一,以整體觀念為指導理念 ,它不像西醫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那種治標不治本 ,剛學時侯有的中醫理論你可能不理解,那不要緊你繼續往後學。到一定程度你會一下明白的。


笑對人生運城


學習中醫和年齡沒有絕對關聯。近代京城四大名義施今墨在河北省廳級領導轉行,嶽美中當老師多年改行。學習中醫需要超強記憶力,邏輯能力,系統大局觀,具有這些可以很快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