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百人計劃和長江學者有多牛,高福和舒紅兵這兩人履歷足以證明一切

“百人計劃”是中國科學院在1994年啟動的一項人才培養和引進計劃。該項目以每人200萬元的資助力度從國外吸引並培養百餘名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二十幾年來,“百人計劃”為中國科學凝聚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從海外引進的傑出青年人才上千位。

而“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則是是中國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1998年,我國教育部和李嘉誠基金會共同實施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這是一個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引領性工程。

這兩個計劃為我國引進和培養了無數的頂級人才。其中兩個就是高福和舒紅兵,這兩位現在都是中科院院士。

百人計劃和長江學者有多牛,高福和舒紅兵這兩人履歷足以證明一切


高福是1979年進入山西農業大學畜牧獸醫系獸醫專業學習,隨後進入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就讀微生物學與動物傳染病學方向研究生。

1991年,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生物化學博士,隨後前往加拿大加里大學,從事3個月的博士後工作。

95年至98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99年至2001年,高福前往美國哈佛醫學院繼續從事博士後工作。2001年,他回到牛津大學擔任講師,實驗室主任和博士生導師。

百人計劃和長江學者有多牛,高福和舒紅兵這兩人履歷足以證明一切


高福是在2004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並進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擔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長。並就此走入仕途。

2011年, 擔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被任命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

從高福的履歷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入選百人計劃之前,他只能算是一個比較出色的學者,應該說,和他同等水平的,甚至遠超過他的大有人在。

但自從入選了百人計劃,他的成長猶如開掛一樣,不但進入了仕途,還評選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可見百人計劃的威力。

百人計劃和長江學者有多牛,高福和舒紅兵這兩人履歷足以證明一切


舒紅兵則是長江學者的受益人。舒紅兵的本科畢業於蘭州大學生物學系動物學專業,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細胞生物學研究室獲得碩士學位。

1992-1995美國Emory大學細胞及發育生物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1995-1997美國Tularik公司David Goeddel實驗室從事博士後工作。

1998-2003在美國猶太醫學研究中心及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免疫學系,擔任助理教授,03年到05年,升職為副教授。

舒紅兵是在2000年到2004年成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此後,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教授、院長。

百人計劃和長江學者有多牛,高福和舒紅兵這兩人履歷足以證明一切


2010年3-5月,舒紅兵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第33期中青班學習,隨後在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隨後開始步入政壇。他的頭銜有一大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生物組)成員,教育部科技委生物與醫學學部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技術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知識分子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五屆諮詢委員會委員等等。

百人計劃和長江學者有多牛,高福和舒紅兵這兩人履歷足以證明一切


舒紅兵評選中科院院士的時候,有兩個非常強勁的競爭對手,這兩位也是大名鼎鼎,其中一位是施一公,另一位則是饒毅。來看看這兩位的簡歷。

施一公和舒紅兵同年出生,但這位從小就是學霸,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並提前一年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95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

1998年至2008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講席教授。

百人計劃和長江學者有多牛,高福和舒紅兵這兩人履歷足以證明一切


2008年,婉拒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HHMI)研究員的邀請,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2011年評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失利,他在2013年4月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並於同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施一公並未踏入仕途,他的心思依然放在科研上,擔任的職務有清華大學副校長,西湖大學的首任校長。

百人計劃和長江學者有多牛,高福和舒紅兵這兩人履歷足以證明一切


施一公的學術成績斐然。早在2003年,由於在細胞凋亡和TGF-信號傳導等領域的傑出工作,當時年僅36歲的施一公獲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學會頒發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獎”,成為這一獎項設立17年以來首位獲獎的華裔學者。

施一公並非高產作者,迄今為止,他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但質量相當高,其中作為通訊作者在《細胞》發表11篇、《自然》發表7篇、《科學》發表3篇。

在人才培養方面,施一公也做得相當出色,知名學者顏寧就是他的學生。而目前施一公團隊中,也培養出了相當部分的年輕學者,萬蕊雪就是其中一員。她入選了全國僅5人的 “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百人計劃和長江學者有多牛,高福和舒紅兵這兩人履歷足以證明一切


饒毅本科畢業於江西醫學院,在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第一醫學院)獲得碩士學位,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博士。

隨後他在美國科學院,哈佛大學,從事研究工作,並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任教。2004年起任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2007年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曾經說過,科學家不能留戀行政職務,將在科研和教學上投入更多精力。

百人計劃和長江學者有多牛,高福和舒紅兵這兩人履歷足以證明一切


饒毅主持過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為30多種國際雜誌審稿、經常正式應邀為學術機構演講,他的學術成績相當出色,僅在《細胞》,《自然》等頂級期刊上就發表過近20篇重量級論文,是所屬領域中無可爭議的頂級學者。

2011年參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失利後宣佈將不再成為參選的候選人,2019年,饒毅擔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百人計劃和長江學者有多牛,高福和舒紅兵這兩人履歷足以證明一切


以上四位全部都是學術界的大牛,只不過前兩位是“百人計劃”和“長江學者”的直接受益人,他們的路相對而言要比其他人更容易走,也更順暢。

畢竟國家層面的資金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對學者來說,其重要性怎麼衡量都不為過。不過,相當部分的受益人最後都轉入了仕途,或被行政職務過多的牽涉了精力,以至於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領域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百人計劃和長江學者有多牛,高福和舒紅兵這兩人履歷足以證明一切


但無論如何,百人計劃也好,長江學者也罷,都為我國的科研事業騰飛吸引了大批人才,在我國的科技發展,技術進步的過程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其影響力怎麼評估都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