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1-2019.02.16】俄語實際運用時文化因素的影響

無論是在學習俄語還是在和俄羅斯人交流的時候,你會發現當你說出一句話或想表達某種想法時,對方其實並不是非常的明白,這裡面有一層是目前漢族學生學習俄語,所表達詞句往往有母語的干擾,不是很地道,屬於漢語和俄語的中介語;另一層原因是兩個民族間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其實這些例子有很多,在我自己過往的學習和工作中也遇見了不少,但是之前我從未做過總結,今天在這裡就簡單的概述一下,供讀到此文的朋友參考,以免犯與我相同的錯誤。

語言首先就是一套符號系統,它是人們交流和溝通的工具,更多的我覺得是這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所以在兩個不同民族交流時,往往能夠感覺到民族文化的傳統色彩,這裡面涉及到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等,這裡也不多做講解,直接上例子,這樣大家會更好的明白。

如:平時在中國,大街上面對面看見比較漂亮的陌生女孩我們都不習慣直接上去說:‘’你真漂亮‘’這樣90%會被罵,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是在俄羅斯,你對她說:ты очень красивая ,一般情況下姑娘都會回你: спасибо,這就是文化差異在語言中的體現。

還有一個實際例子,這個是我在工作中的親身經歷:就是我的俄語明顯說的不好,但是在國外,外籍同事經常會對我說:Вы хорошо говорите по-русски 或者 ты молодец, свободно говоришь по-русски, 當時我就還是中國人那一套思維,想著謙虛一下下,直接回了句:не, я плохо знаю ,或有時候也說 не, я плохо говорю, 當時我的同事也沒有說什麼就是笑笑,就走了。過了這麼多年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這就是文化差異。在這個場景中,其實我和外籍同事之間並沒有順利的完成溝通,彼此一句話就完畢了,語言並沒有達到溝通的目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想想,在中國,兩個人見面寒暄完之後會只說一句話就走了麼,其實這種情況很少的。所以,在這個場景裡,對方誇我俄語說的好,很可能就是一種寒暄方式,為的是將話題進行下去,或者接著引出某些下面要談的話,而我基於中國人慣性的謙虛神經,一句話回了:不,我說的還不好。現在想想其實對方應該很尷尬的,在他們的文化裡,他應該體會不到你是出於自己謙虛,他會以為你是直接否定了他的意見,這樣就使交流很難再繼續下去了。

這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也是我在工作中常常發生的情況,所以,語言的實際運用和與交際場合、文化背景都有密切的聯繫,也就是說在學習外語的時候一定也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否則會在好多場合說出莫名奇妙,不合時宜的句子,不僅令人捧腹,而且在商務談判或外事場合更可能造成合作夥伴的不快或導致不必要的外事麻煩,如果有想走專業翻譯、同聲傳譯的小夥伴們尤其要注意,謹記!加油共勉之!

【分享1-2019.02.16】俄語實際運用時文化因素的影響
【分享1-2019.02.16】俄語實際運用時文化因素的影響
【分享1-2019.02.16】俄語實際運用時文化因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