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书法中的笔法到底是什么,都包括哪些方面?

书法影响力


露锋是起笔的笔法之一,要有秋鹰搏兔,侧翅一掠的势感。

朱羹《临池心解》说:"余每见秋鹰搏免,先于空际盘旋,然后侧翅一惊,翩然下攫,悟作书一味执笔直下,断不能因势取妍也。

露锋入笔时,为了写得劲健有力,入笔要快捷,力量感就出来了。露锋承接上一笔画之势,露鋒显其字之精神。晋人书法取势、取妍多用此法。

结字为了得势,把露锋逆入看成是上一笔画的延续,将收笔的回收看成是下一笔的开始。逆锋入笔就像怀素说的惊蛇入草。

回锋作收就像怀素说的飞鸟出林。

起笔还有方笔、圆笔。笔法的内容还有行笔和收笔。行笔以中锋为主。

怀素草书,变幻莫测,酣畅淋漓,其草书作品《苦笋帖》,纵25.1厘米,横12厘米。颜真卿和怀素讨论笔法,怀素道:"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拆壁之路,一一自然。″这些精采的比喻,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很好的演示。

(上图草书为怀素书。行书单字为王羲之书。)


神韵轩书法


书法用笔方法:

1、擫

用拇指的第一节指肚紧贴笔管内侧,力量朝右上方,拇指关节捻动笔杆向外稍弯。

2、押

用食指的第一关节紧贴笔杆的外侧,与大拇指配合起来,将笔杆捉住。

3、钩

用中指的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杆的外侧。

4、格

用无名指的指甲根由内向外顶住笔杆的右外侧,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而且向外推着。

5、抵

小指紧贴无名指,依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不接触笔杆。无名指力量小,不能单独推着中指的钩,还要小指托在下面,加一把劲。执笔方法十分重要,怎么舒服怎么拿笔是写不好字的。

法学习方法:

1、临写

习书者对照书法原帖,在另外一张纸上尽可能和原作模样一模一样的书写出来。临写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许多爱好书法的人迟迟未能迈入书法圣殿的大门,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的临写方法。

2、背临

多次临写之后,根据头脑记忆中留下的原作形象,再次书写出来。


3、创作

依据不断修正的背临书写习惯和书写风格,重新选择书写内容及表现风格,写出来的新作品。


4、书写姿势

学习书法姿势正确与否很重要,尤其是初学书法的青少年,正值身体发育时期,养成不正确的姿势不仅难于改正,影响书法的进步。

而且会影响骨骼以及眼睛的健康,所以学习书法姿势一定要正,即头正、身正、手正。书法的姿势大概有以下几种:


5、坐势

凡写三寸以内的字,都可以坐书。坐书的桌椅高矮要适中。头要正,可稍前俯,但不宜左右歪斜。臀部要做正,腰脊要直,胸要挺,不要伏在案子上,胸前离桌边一般要保持在3-5寸的距离。

两腿要自然张开,脚要放平,左手按纸(纸亦应放正)。笔的位置,以距鼻6寸左右为宜。有人主张写字时笔杆对准鼻尖。


藝苑匠心书画


书法的笔法指的是运笔的方法。

我们把笔法理解成运笔的动作,不同的形态,用什么动作来完成,这就需要多个组合的动作来完成。这种组合,就叫做“用笔”。


笔法包括有:顿笔,蹲笔,驻笔,折笔,抢笔,转笔,挫笔,衄笔,提笔,侧笔,尖笔,搭笔。一共十二种笔法。(详细的要领请参看我的头条文章)单一的笔法,是不可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笔画书写的。每一个笔画的书写,要由许多个笔法组合来共同完成。组合的方法不一样,笔画的形态就不一样。虽然只有十二种笔法,但组合的方式是无穷大,所以就有了千姿百态的风格流派。

流派虽然众多,但每一个人的字体当中,却少不了基本的笔法元素。有顿就有提,谁都不能少。单纯的用文字来把笔法描述清楚是很难的,读者必须要懂得描述的这个动作怎么做。每个笔法都是动词,所以光看文字还不行,还要亲眼目睹,再加上讲解,才能有切实的体会。



是不是有了认识就可以了?还不行。还有分寸的掌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不停的练习,因为分寸的掌握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很多从事书法理论研究的人,他们说的理论非常的好,但其中有的人书法并不好。难道是空谈理论?其实大家不要怀疑。做理论的人,他们疏于练习,写不好十分正常。如果因他们写不好就认为他们的理论是错误的,那你就错了。术业有专攻,写的好的人,不见得能够把理论说清楚。


子衿书法


中国书法、国画有″书画同源″之概括,中国书画都是以不同粗细、长短、刚弱等等的线条来表现物体与情绪,线条在行笔当中的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都要有功力娴熟的控制好,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法中的中锋、侧锋、逆锋、拖锋、折钗股、屋漏痕、飞白锋等,这些都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是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特有的一种技巧,由于古代尤其是印刷和拓片技术发明以前,笔法是非常神秘的,只能从老师那里获取。据说著名书法家钟繇为了得到蔡邕的一本笔法秘笈《笔法决》,竟然不择手段派人盗了韦诞的墓。而我们现在有了网络教学视频,随时可观看名家书写时的笔法,现代印刷出版技术也很成熟,在书店很轻松就能买到各式字帖,笔法也就好练没有什么好神秘的了。

观古时,书法家教授徒弟,都少不了进行笔法的传授。不过有记载较集中的是《法书要录·传授笔法人名》。

其中记载有: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蔡邕之女)文姬。

文姬传之钟繇,

钟繇传之卫夫人,

卫夫人传之王羲之,

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羲之第七子),

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

羊欣传之王僧虔,

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智永(王羲之的七世孙),

智永传之虞世南,虞世南传之欧阳询,

欧阳询传之陆柬之(虞世南的外甥)柬之传之侄陆彦远。名大辞典》载,彦远是柬之之子),

彦远传之张旭(陆彦远的外甥),

张旭传之李阳冰,

李阳冰传之徐浩、颜真卿、邬彤、崔邈,凡二十有三人,文传终于此矣。

关于蔡邕受于神人的说法当然不可信,主要还是因为之前没有记载,只能假托给神仙了。笔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有续传承下来的。到了唐代,笔法也没有断绝,只不过很多古法用笔确实失传了。今天我们研习书画时,可看到自古至今书画者强调了很多中锋用笔的重要性,清代八大山人的绘画和书法,更是处处讲究中锋用笔,其实,在书画中的侧锋用笔秀妍之精神也是很有风采的,二王与赵孟頫行书中的中侧锋揉融合一笔法实为高妙仰止,国画中用笔更是中侧逆拖、皴擦点染笔法众多并用,书法的中锋起形止藏逆与手腕肩用笔发力笔锋转换。无不在讲究功力与参悟。笔法的功力积淀还是要把永字八法中的部首偏旁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提按顿挫如锥划沙等基础研习透彻,更要从传世名碑帖真、草、篆、隶、行潜心研习,在废纸三千,埋笔成冢大量实践习练中,方可真正参悟用笔,渐悟其法。方能真正悟道书法笔法之妙境!


吴自强书画艺术


什么是书法的笔法?所谓笔法,就是写字时用笔的方法。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字的执笔方法,二是书写时的用笔方法。简言之,是使用毛笔技巧,力求通过恰当的方法来表现出线条的美感,以此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一,执笔的方法

学习书法,首先要掌握的就是正确的执笔方法。执笔的方法很有讲究,从古至今,执笔的方法五花八门,有三指执笔,有五指执笔,但是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的要领:

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执笔正确与否,关系到字写的好与不好。执笔是用笔准确的前提条件,如果执笔不正确,养成不良习惯,想纠正起来会很难。



二,用笔的方法

写书法用笔的方法是核心,它包括:起笔,行笔,收笔,提笔,按笔,转笔,折笔,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铺豪,裹豪,擒笔,纵笔等内容。



这些个笔法,就好比是一个个的零件,以汉字为载体,在书写者的笔下通过笔法的应用,使线条美展现出来,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



元代书法家赵孟在《定武兰亭跋》中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所以学习书法要首先学习用笔的方法,这对于你是否能写出一手好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墨缘怡情


笔法是简单概括地说,指起笔、收笔,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方笔、圆笔,转折、提按、迟速诸方面。从笔锋的运动来说,也是复杂而交错地进行的,所以点画线条能千变万化。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部分,也可以说是三个运笔阶段。

一、从笔法的性质来说

从笔法的性质来说,笔法分中锋和侧锋两大类:

1.中锋。指笔杆垂直,笔锋在笔画中间运行,其线条两边齐平,线条显得圆润饱满。

2.侧锋。指笔杆倾斜,更主要的是笔端偏向于笔画的一边,其线条一边齐另一边毛,笔锋运行的一边实,笔毛中间部分运行的一边虚。

从笔法的性质来说,中锋、侧锋都是不可偏废的。一般书法用笔都强调中锋,中锋含蓄,元气内充;侧锋精神外拓。

从点画线条的外形来说,分方笔、圆笔、尖笔等。

1.方笔。指运笔与取笔呈方形。如楷书中的柳体为典型的方笔,斩钉截铁、圭角峥嵘。书写方笔的方法,一是笔画截直下,横画带竖势,竖画带横势,速度略快。即横画竖下,竖画横下,落笔干净利落。另一方法就是逆锋折笔,露锋而有棱角。

2.圆笔。指起笔与收笔呈圆形。如楷书中的颜体为典型的圆笔,藏头护尾,含而不露,圆润多姿。圆笔的写法主要是起笔藏锋,行笔要“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3.不方不圆之笔。指介于方笔、圆笔之间的一种用笔,它是方笔又不是锋芒毕露,是圆笔又不是一味藏锋,而是圆中寓方的笔意。其笔法是方笔的方法,然而带有藏锋之意。如楷书中的欧体笔画凝重饱满,方圆并举,丰膜干净,刚柔相济,挺拔劲险。

4.尖笔。就是指露锋成尖状,如楷书竖画的悬针,隶书的燕尾。

三、从用笔的运动形式来说

用笔有两种运动形式,一是笔杆平行的使转运动,二是笔锋上下的提按运动,这两种运动有时是交错地进行。

1.转笔和折笔。指笔锋的横向运动,一横一竖地写比较简单,难在笔画的转折处。楷书中颜体多转,柳体多折。当然转折有时还要带有提按的运动。

2.提笔和按笔。是指笔锋的纵向运动。篆书的笔法偏重于横的使转运动,自隶书有波仆磔后,笔法增加提按的变化,提笔就使线条细,易流畅,按笔会使点画粗,较凝炼。提完要瘦硬挺健,按笔要浑厚而不呆板。如虞世南《夫子庙堂碑》偏于提,颜真卿《东方朔画赞》偏于按,而《礼器碑》提挥幅度变化大。

3.疾笔与涩笔。指行笔的快慢、迟速。疾笔须有挥戈斫阵之势,涩笔指笔欲行又止,有凝滞之趣,当然这种迟速的程度不可过分。唐太宗说:“太湲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孙过庭论之最精,他说:“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偏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其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书谱》中这段话可谓将用笔迟速的辩证关系,阐发得淋漓尽致。


522290820507


通俗点来说就是表现在使用毛笔的动作,包括起笔、行笔、收笔等,要深入了解不是一天两天能学到,先普及一些概念性的东西。

1、起笔

起笔的动作最重要,万事开头难,下笔一瞬间,往往决定了你这一笔画的成败。

中锋用笔是最基础的笔法,那么中锋的要求,起笔藏锋逆入也是第一个要训练的动作要领。以横画竖画来分看,就是要做到“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笔锋不外露,才能保证后面中锋的行笔。

02、行笔

行笔指的是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行笔的质量高低,由速度,轻重,节奏三个因素决定。

速度方面,一般写篆隶的速度徐缓,行楷则稍快;轻重则与书写动作——提按有关,提起来轻,按下去重,在楷书撇捺转折等笔画中,都体现了提按的重要性。

行笔时要注意,要手腕发力,带动笔锋在纸上运转,而不是手指,这样才能保持线条的均匀与稳定。

03、收笔

收笔指的是一笔写完,笔锋要离开纸面的那一下动作。

根据书体的不同,收笔有藏锋和露锋两种方式,篆书和楷书中的垂露竖,要用藏锋收笔,尾端圆形;楷书中的悬针竖,撇捺钩的笔画要露锋收笔。

总之,收笔动作要自然但不可随意,因此顿与甩的动作都不可取,以免收笔时产生败笔,影响整个字的效果。

有些书上关于笔法的总结很拟物化:横如千里阵云,捺像洪水泄堤,撇如陆断犀象。



闲来蘸墨


运笔又称“用笔”、“笔法”,是书法学习和创作的关键。

人们很难给运笔一个确切的定义,通常概括为:“用笔可作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的是指使用毛笔的方法,狭义的是指字中点画的写法。”

千百年来,人们的审美习惯认为具有质感与力度的点画是富有艺术魅力的。

质感,即点画给人的形状感觉。

力度,则是指点画深入纸内凝重沉实的感觉。

那么,具有质感与力度的点画是如何实现的呢?历代书法作品,以字体论有篆、隶、楷、行、草之分,以书体论有钟、王、颜、柳等之别,其用笔均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中锋用笔。

(中锋用笔就是笔锋在运行中处在点画中间,墨汁由笔锋注入纸面后,向两边洇化,中间浓而两边淡,使线条呈现力体感。)

如何做到中锋用笔?其要求为:首先执笔要正,执笔正,锋自然正。其次注意提按顿挫的运用。在书写中,一经落笔运行,笔锋就会偏向运行的反方向,此时若不加调整就直接转向,则会出现偏锋。因此,在转折处必须调整笔锋。

提按,提是提起笔杆,靠毛笔自身的弹性使笔锋回复到正中的位置;按是在提的基础上,按下笔锋,转向写下的笔画。提按是保证中锋运笔的重要手段。

顿挫,顿挫动作仿佛盖印,需要向四面转动用力,在转动中使笔锋得以调整,复归到垂直位置。

总之,用笔的关键是用锋,用锋的要求是对中锋的把握,而把握中锋,提按顿挫是至关重要的。


书法有云


回答:书法中的笔法到底是什么?都包括哪些方面?

书法是用笔的活,我的理解,书写笔画时的运笔方法就是笔法,笔法靠执笔和运腕来实现,所以执笔者与笔存在着主体和客体的制动关系,娴熟的笔法务必使心手相应,手笔协调。书法中笔画是千变万化的,这个变化是有规矩的,顺其自然的 ,有节奏的,笔调一致的。那么,手中的笔运行时就要统领这些变化。

汉字的每一种笔画都有发笔、行笔和收笔的书写过程。就发笔而言,横竖撇捺挑以点画起笔居多,发笔方法或方或圆或藏或露,楷法尤为突出。在发笔时要落点轻,逆势切入,筑锋,爽快利落。

紧跟发笔的中间行笔贵在中锋提运。中锋饱满平铺,逆势涩行,笔画显肥,但不可肥而无骨,形同墨猪肉鸭;笔裹锋毫,提飞疾运,笔画显瘦。中间行笔时用侧锋,会生成枯秀的立体效果,但是要防止滥用侧锋而生成露骨之弊,如虚尖、单薄、蜂腰等。故此,要肥瘦有度,肥不露肉,瘦不露骨。

行笔时,笔锋提运有要有适当的节奏。一味的快显得浅薄,过分的猛显得强横;笔力过刚无韵味,过弱则无骨力 ;举止匆忙容易失势,凝滞不前则显痴呆。所以,行笔时要平心静气,犹如闲庭信步,从容自如,才能得心应手。

行笔的速度有徐疾之分。行笔势疾,是依靠笔力、速度、笔与纸的磨擦,会产生疾速的运动之美。行笔徐缓、迟涩,使笔毫居中,微微动荡,不断提按,顿挫前行,逆势涩行,可以生成沉着的力量之美。

行笔过程的节奏、速度有规律的变化引起笔画的轻重、粗细、曲直、肥瘦等等变化,加之结构与章法中的开合、伸缩、奇正、疏密、虚实等变化,书写出来的文字就显得气韵生动。

善始善终,收笔很关键,不可轻率。收笔动作要快,缓去疾回,容易生成笔力。收笔方向当与下一笔起笔逆入的方向遥相呼应,做到往来有势,笔意相连。出锋之笔,如悬针、撇尾、钩、挑宜尖锐饱满,画中抽出,以免偏侧显得单薄,不可虚尖过长。

一般而言,逆入,涩行,紧收是用笔之要法,不同书体有所不同。学习书法,少不了知道一些书家理论作为参考,实践出真知,要多临池,多体验,多思考,好的书法是练出来的。









李承元283


书法的笔法是指:入笔、收笔、拐笔和运行笔四种笔法。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书法家,是排除之外的书写者。关键问题是,实现入、收、拐、行笔法的方式方法是什么?是写好书法的关键所在。从书法的运转规律上来说,就是:“五个点“的运转规律,即“一点坚,二三露,四为撇,五作捺,五个点,多变化,求运转,得规律。”这一运转规律,是书法笔法的共性和特殊性,王羲之用过,欧阳询在用,颜真卿在用,杨凝式在用,赵孟頫在用,孙过庭、张旭、怀素、苏东坡、米芾、黄自远诸多书法家也在用,当今的书法家作为自身的最高书法境界来追求,真是可欲难求呀。书法的笔法,书法遵循的规律,是不变的,永恒的,古人写书法不变,今人写书法也不能变,未来人写书法也变不了,一百年不变,一干年一万年也不可能变,因为书法的笔法是法,是规律,而变的是书法笔法“五个点”的形态,即大小、长短、粗细、实虚、浓淡、干湿、阴阳等等。五个点的不变,就像“1、2、3、4、5、6、7"七个音符一样唱遍天下,“五个点“可书写天下。总之,“五个点"是实现书法笔法入收拐行的运转规律,是书法不变的法,不变的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