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書法中的筆法到底是什麼,都包括哪些方面?

書法影響力


露鋒是起筆的筆法之一,要有秋鷹搏兔,側翅一掠的勢感。

朱羹《臨池心解》說:"餘每見秋鷹搏免,先於空際盤旋,然後側翅一驚,翩然下攫,悟作書一味執筆直下,斷不能因勢取妍也。

露鋒入筆時,為了寫得勁健有力,入筆要快捷,力量感就出來了。露鋒承接上一筆畫之勢,露鋒顯其字之精神。晉人書法取勢、取妍多用此法。

結字為了得勢,把露鋒逆入看成是上一筆畫的延續,將收筆的回收看成是下一筆的開始。逆鋒入筆就像懷素說的驚蛇入草。

回鋒作收就像懷素說的飛鳥出林。

起筆還有方筆、圓筆。筆法的內容還有行筆和收筆。行筆以中鋒為主。

懷素草書,變幻莫測,酣暢淋漓,其草書作品《苦筍帖》,縱25.1釐米,橫12釐米。顏真卿和懷素討論筆法,懷素道:"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遇拆壁之路,一一自然。″這些精采的比喻,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很好的演示。

(上圖草書為懷素書。行書單字為王羲之書。)


神韻軒書法


書法用筆方法:

1、擫

用拇指的第一節指肚緊貼筆管內側,力量朝右上方,拇指關節捻動筆桿向外稍彎。

2、押

用食指的第一關節緊貼筆桿的外側,與大拇指配合起來,將筆桿捉住。

3、鉤

用中指的第一、第二節彎曲如鉤地鉤住筆桿的外側。

4、格

用無名指的指甲根由內向外頂住筆桿的右外側,把中指鉤向內的筆桿擋住,而且向外推著。

5、抵

小指緊貼無名指,依託在無名指的下面,不接觸筆桿。無名指力量小,不能單獨推著中指的鉤,還要小指託在下面,加一把勁。執筆方法十分重要,怎麼舒服怎麼拿筆是寫不好字的。

法學習方法:

1、臨寫

習書者對照書法原帖,在另外一張紙上儘可能和原作模樣一模一樣的書寫出來。臨寫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許多愛好書法的人遲遲未能邁入書法聖殿的大門,就在於他們沒有掌握科學的臨寫方法。

2、背臨

多次臨寫之後,根據頭腦記憶中留下的原作形象,再次書寫出來。


3、創作

依據不斷修正的背臨書寫習慣和書寫風格,重新選擇書寫內容及表現風格,寫出來的新作品。


4、書寫姿勢

學習書法姿勢正確與否很重要,尤其是初學書法的青少年,正值身體發育時期,養成不正確的姿勢不僅難於改正,影響書法的進步。

而且會影響骨骼以及眼睛的健康,所以學習書法姿勢一定要正,即頭正、身正、手正。書法的姿勢大概有以下幾種:


5、坐勢

凡寫三寸以內的字,都可以坐書。坐書的桌椅高矮要適中。頭要正,可稍前俯,但不宜左右歪斜。臀部要做正,腰脊要直,胸要挺,不要伏在案子上,胸前離桌邊一般要保持在3-5寸的距離。

兩腿要自然張開,腳要放平,左手按紙(紙亦應放正)。筆的位置,以距鼻6寸左右為宜。有人主張寫字時筆桿對準鼻尖。


藝苑匠心書畫


書法的筆法指的是運筆的方法。

我們把筆法理解成運筆的動作,不同的形態,用什麼動作來完成,這就需要多個組合的動作來完成。這種組合,就叫做“用筆”。


筆法包括有:頓筆,蹲筆,駐筆,折筆,搶筆,轉筆,挫筆,衄筆,提筆,側筆,尖筆,搭筆。一共十二種筆法。(詳細的要領請參看我的頭條文章)單一的筆法,是不可能完成一個完整的筆畫書寫的。每一個筆畫的書寫,要由許多個筆法組合來共同完成。組合的方法不一樣,筆畫的形態就不一樣。雖然只有十二種筆法,但組合的方式是無窮大,所以就有了千姿百態的風格流派。

流派雖然眾多,但每一個人的字體當中,卻少不了基本的筆法元素。有頓就有提,誰都不能少。單純的用文字來把筆法描述清楚是很難的,讀者必須要懂得描述的這個動作怎麼做。每個筆法都是動詞,所以光看文字還不行,還要親眼目睹,再加上講解,才能有切實的體會。



是不是有了認識就可以了?還不行。還有分寸的掌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不停的練習,因為分寸的掌握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很多從事書法理論研究的人,他們說的理論非常的好,但其中有的人書法並不好。難道是空談理論?其實大家不要懷疑。做理論的人,他們疏於練習,寫不好十分正常。如果因他們寫不好就認為他們的理論是錯誤的,那你就錯了。術業有專攻,寫的好的人,不見得能夠把理論說清楚。


子衿書法


中國書法、國畫有″書畫同源″之概括,中國書畫都是以不同粗細、長短、剛弱等等的線條來表現物體與情緒,線條在行筆當中的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都要有功力嫻熟的控制好,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筆法中的中鋒、側鋒、逆鋒、拖鋒、折釵股、屋漏痕、飛白鋒等,這些都是使用毛筆的方法和技巧,是中國書法和中國畫特有的一種技巧,由於古代尤其是印刷和拓片技術發明以前,筆法是非常神秘的,只能從老師那裡獲取。據說著名書法家鍾繇為了得到蔡邕的一本筆法秘笈《筆法決》,竟然不擇手段派人盜了韋誕的墓。而我們現在有了網絡教學視頻,隨時可觀看名家書寫時的筆法,現代印刷出版技術也很成熟,在書店很輕鬆就能買到各式字帖,筆法也就好練沒有什麼好神秘的了。

觀古時,書法家教授徒弟,都少不了進行筆法的傳授。不過有記載較集中的是《法書要錄·傳授筆法人名》。

其中記載有:蔡邕受於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蔡邕之女)文姬。

文姬傳之鐘繇,

鍾繇傳之衛夫人,

衛夫人傳之王羲之,

王羲之傳之王獻之(羲之第七子),

王獻之傳之外甥羊欣,

羊欣傳之王僧虔,

王僧虔傳之蕭子云,蕭子云傳之僧·智永(王羲之的七世孫),

智永傳之虞世南,虞世南傳之歐陽詢,

歐陽詢傳之陸柬之(虞世南的外甥)柬之傳之侄陸彥遠。名大辭典》載,彥遠是柬之之子),

彥遠傳之張旭(陸彥遠的外甥),

張旭傳之李陽冰,

李陽冰傳之徐浩、顏真卿、鄔彤、崔邈,凡二十有三人,文傳終於此矣。

關於蔡邕受於神人的說法當然不可信,主要還是因為之前沒有記載,只能假託給神仙了。筆法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有續傳承下來的。到了唐代,筆法也沒有斷絕,只不過很多古法用筆確實失傳了。今天我們研習書畫時,可看到自古至今書畫者強調了很多中鋒用筆的重要性,清代八大山人的繪畫和書法,更是處處講究中鋒用筆,其實,在書畫中的側鋒用筆秀妍之精神也是很有風采的,二王與趙孟頫行書中的中側鋒揉融合一筆法實為高妙仰止,國畫中用筆更是中側逆拖、皴擦點染筆法眾多並用,書法的中鋒起形止藏逆與手腕肩用筆發力筆鋒轉換。無不在講究功力與參悟。筆法的功力積澱還是要把永字八法中的部首偏旁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提按頓挫如錐劃沙等基礎研習透徹,更要從傳世名碑帖真、草、篆、隸、行潛心研習,在廢紙三千,埋筆成冢大量實踐習練中,方可真正參悟用筆,漸悟其法。方能真正悟道書法筆法之妙境!


吳自強書畫藝術


什麼是書法的筆法?所謂筆法,就是寫字時用筆的方法。

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寫字的執筆方法,二是書寫時的用筆方法。簡言之,是使用毛筆技巧,力求通過恰當的方法來表現出線條的美感,以此來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



一,執筆的方法

學習書法,首先要掌握的就是正確的執筆方法。執筆的方法很有講究,從古至今,執筆的方法五花八門,有三指執筆,有五指執筆,但是使用最廣泛,也可以說被人們普遍接受的是“按,壓,鉤,頂,抵”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的要領:

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執筆正確與否,關係到字寫的好與不好。執筆是用筆準確的前提條件,如果執筆不正確,養成不良習慣,想糾正起來會很難。



二,用筆的方法

寫書法用筆的方法是核心,它包括:起筆,行筆,收筆,提筆,按筆,轉筆,折筆,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鋪豪,裹豪,擒筆,縱筆等內容。



這些個筆法,就好比是一個個的零件,以漢字為載體,在書寫者的筆下通過筆法的應用,使線條美展現出來,這就是書法的魅力所在。



元代書法家趙孟在《定武蘭亭跋》中提出:“書法以用筆為上”所以學習書法要首先學習用筆的方法,這對於你是否能寫出一手好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墨緣怡情


筆法是簡單概括地說,指起筆、收筆,中鋒、側鋒、藏鋒、露鋒,方筆、圓筆,轉折、提按、遲速諸方面。從筆鋒的運動來說,也是複雜而交錯地進行的,所以點畫線條能千變萬化。包括起筆、行筆、收筆三部分,也可以說是三個運筆階段。

一、從筆法的性質來說

從筆法的性質來說,筆法分中鋒和側鋒兩大類:

1.中鋒。指筆桿垂直,筆鋒在筆畫中間運行,其線條兩邊齊平,線條顯得圓潤飽滿。

2.側鋒。指筆桿傾斜,更主要的是筆端偏向於筆畫的一邊,其線條一邊齊另一邊毛,筆鋒運行的一邊實,筆毛中間部分運行的一邊虛。

從筆法的性質來說,中鋒、側鋒都是不可偏廢的。一般書法用筆都強調中鋒,中鋒含蓄,元氣內充;側鋒精神外拓。

從點畫線條的外形來說,分方筆、圓筆、尖筆等。

1.方筆。指運筆與取筆呈方形。如楷書中的柳體為典型的方筆,斬釘截鐵、圭角崢嶸。書寫方筆的方法,一是筆畫截直下,橫畫帶豎勢,豎畫帶橫勢,速度略快。即橫畫豎下,豎畫橫下,落筆乾淨利落。另一方法就是逆鋒折筆,露鋒而有稜角。

2.圓筆。指起筆與收筆呈圓形。如楷書中的顏體為典型的圓筆,藏頭護尾,含而不露,圓潤多姿。圓筆的寫法主要是起筆藏鋒,行筆要“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無垂不縮,無往不收”。

3.不方不圓之筆。指介於方筆、圓筆之間的一種用筆,它是方筆又不是鋒芒畢露,是圓筆又不是一味藏鋒,而是圓中寓方的筆意。其筆法是方筆的方法,然而帶有藏鋒之意。如楷書中的歐體筆畫凝重飽滿,方圓並舉,豐膜乾淨,剛柔相濟,挺拔勁險。

4.尖筆。就是指露鋒成尖狀,如楷書豎畫的懸針,隸書的燕尾。

三、從用筆的運動形式來說

用筆有兩種運動形式,一是筆桿平行的使轉運動,二是筆鋒上下的提按運動,這兩種運動有時是交錯地進行。

1.轉筆和折筆。指筆鋒的橫向運動,一橫一豎地寫比較簡單,難在筆畫的轉折處。楷書中顏體多轉,柳體多折。當然轉折有時還要帶有提按的運動。

2.提筆和按筆。是指筆鋒的縱向運動。篆書的筆法偏重於橫的使轉運動,自隸書有波僕磔後,筆法增加提按的變化,提筆就使線條細,易流暢,按筆會使點畫粗,較凝鍊。提完要瘦硬挺健,按筆要渾厚而不呆板。如虞世南《夫子廟堂碑》偏於提,顏真卿《東方朔畫贊》偏於按,而《禮器碑》提揮幅度變化大。

3.疾筆與澀筆。指行筆的快慢、遲速。疾筆須有揮戈斫陣之勢,澀筆指筆欲行又止,有凝滯之趣,當然這種遲速的程度不可過分。唐太宗說:“太湲者滯而無筋,太急者病而無骨。”孫過庭論之最精,他說:“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將反其速,行臻會美之方;專溺於遲,終爽絕偏之妙。能速不速,所謂淹留;因遲就遲,詎名賞會!非其心閒手敏,難以兼通者焉?”《書譜》中這段話可謂將用筆遲速的辯證關係,闡發得淋漓盡致。


522290820507


通俗點來說就是表現在使用毛筆的動作,包括起筆、行筆、收筆等,要深入瞭解不是一天兩天能學到,先普及一些概念性的東西。

1、起筆

起筆的動作最重要,萬事開頭難,下筆一瞬間,往往決定了你這一筆畫的成敗。

中鋒用筆是最基礎的筆法,那麼中鋒的要求,起筆藏鋒逆入也是第一個要訓練的動作要領。以橫畫豎畫來分看,就是要做到“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筆鋒不外露,才能保證後面中鋒的行筆。

02、行筆

行筆指的是筆鋒在紙上的運轉動作,也稱運筆。行筆的質量高低,由速度,輕重,節奏三個因素決定。

速度方面,一般寫篆隸的速度徐緩,行楷則稍快;輕重則與書寫動作——提按有關,提起來輕,按下去重,在楷書撇捺轉折等筆畫中,都體現了提按的重要性。

行筆時要注意,要手腕發力,帶動筆鋒在紙上運轉,而不是手指,這樣才能保持線條的均勻與穩定。

03、收筆

收筆指的是一筆寫完,筆鋒要離開紙面的那一下動作。

根據書體的不同,收筆有藏鋒和露鋒兩種方式,篆書和楷書中的垂露豎,要用藏鋒收筆,尾端圓形;楷書中的懸針豎,撇捺鉤的筆畫要露鋒收筆。

總之,收筆動作要自然但不可隨意,因此頓與甩的動作都不可取,以免收筆時產生敗筆,影響整個字的效果。

有些書上關於筆法的總結很擬物化:橫如千里陣雲,捺像洪水洩堤,撇如陸斷犀象。



閒來蘸墨


運筆又稱“用筆”、“筆法”,是書法學習和創作的關鍵。

人們很難給運筆一個確切的定義,通常概括為:“用筆可作廣義和狹義的兩種解釋。廣義的是指使用毛筆的方法,狹義的是指字中點畫的寫法。”

千百年來,人們的審美習慣認為具有質感與力度的點畫是富有藝術魅力的。

質感,即點畫給人的形狀感覺。

力度,則是指點畫深入紙內凝重沉實的感覺。

那麼,具有質感與力度的點畫是如何實現的呢?歷代書法作品,以字體論有篆、隸、楷、行、草之分,以書體論有鍾、王、顏、柳等之別,其用筆均遵循一個共同的原則:中鋒用筆。

(中鋒用筆就是筆鋒在運行中處在點畫中間,墨汁由筆鋒注入紙面後,向兩邊洇化,中間濃而兩邊淡,使線條呈現力體感。)

如何做到中鋒用筆?其要求為:首先執筆要正,執筆正,鋒自然正。其次注意提按頓挫的運用。在書寫中,一經落筆運行,筆鋒就會偏向運行的反方向,此時若不加調整就直接轉向,則會出現偏鋒。因此,在轉折處必須調整筆鋒。

提按,提是提起筆桿,靠毛筆自身的彈性使筆鋒回覆到正中的位置;按是在提的基礎上,按下筆鋒,轉向寫下的筆畫。提按是保證中鋒運筆的重要手段。

頓挫,頓挫動作彷彿蓋印,需要向四面轉動用力,在轉動中使筆鋒得以調整,復歸到垂直位置。

總之,用筆的關鍵是用鋒,用鋒的要求是對中鋒的把握,而把握中鋒,提按頓挫是至關重要的。


書法有云


回答:書法中的筆法到底是什麼?都包括哪些方面?

書法是用筆的活,我的理解,書寫筆畫時的運筆方法就是筆法,筆法靠執筆和運腕來實現,所以執筆者與筆存在著主體和客體的制動關係,嫻熟的筆法務必使心手相應,手筆協調。書法中筆畫是千變萬化的,這個變化是有規矩的,順其自然的 ,有節奏的,筆調一致的。那麼,手中的筆運行時就要統領這些變化。

漢字的每一種筆畫都有發筆、行筆和收筆的書寫過程。就發筆而言,橫豎撇捺挑以點畫起筆居多,發筆方法或方或圓或藏或露,楷法尤為突出。在發筆時要落點輕,逆勢切入,築鋒,爽快利落。

緊跟發筆的中間行筆貴在中鋒提運。中鋒飽滿平鋪,逆勢澀行,筆畫顯肥,但不可肥而無骨,形同墨豬肉鴨;筆裹鋒毫,提飛疾運,筆畫顯瘦。中間行筆時用側鋒,會生成枯秀的立體效果,但是要防止濫用側鋒而生成露骨之弊,如虛尖、單薄、蜂腰等。故此,要肥瘦有度,肥不露肉,瘦不露骨。

行筆時,筆鋒提運有要有適當的節奏。一味的快顯得淺薄,過分的猛顯得強橫;筆力過剛無韻味,過弱則無骨力 ;舉止匆忙容易失勢,凝滯不前則顯痴呆。所以,行筆時要平心靜氣,猶如閒庭信步,從容自如,才能得心應手。

行筆的速度有徐疾之分。行筆勢疾,是依靠筆力、速度、筆與紙的磨擦,會產生疾速的運動之美。行筆徐緩、遲澀,使筆毫居中,微微動盪,不斷提按,頓挫前行,逆勢澀行,可以生成沉著的力量之美。

行筆過程的節奏、速度有規律的變化引起筆畫的輕重、粗細、曲直、肥瘦等等變化,加之結構與章法中的開合、伸縮、奇正、疏密、虛實等變化,書寫出來的文字就顯得氣韻生動。

善始善終,收筆很關鍵,不可輕率。收筆動作要快,緩去疾回,容易生成筆力。收筆方向當與下一筆起筆逆入的方向遙相呼應,做到往來有勢,筆意相連。出鋒之筆,如懸針、撇尾、鉤、挑宜尖銳飽滿,畫中抽出,以免偏側顯得單薄,不可虛尖過長。

一般而言,逆入,澀行,緊收是用筆之要法,不同書體有所不同。學習書法,少不了知道一些書家理論作為參考,實踐出真知,要多臨池,多體驗,多思考,好的書法是練出來的。









李承元283


書法的筆法是指:入筆、收筆、拐筆和運行筆四種筆法。從古至今,沒有一個書法家,是排除之外的書寫者。關鍵問題是,實現入、收、拐、行筆法的方式方法是什麼?是寫好書法的關鍵所在。從書法的運轉規律上來說,就是:“五個點“的運轉規律,即“一點堅,二三露,四為撇,五作捺,五個點,多變化,求運轉,得規律。”這一運轉規律,是書法筆法的共性和特殊性,王羲之用過,歐陽詢在用,顏真卿在用,楊凝式在用,趙孟頫在用,孫過庭、張旭、懷素、蘇東坡、米芾、黃自遠諸多書法家也在用,當今的書法家作為自身的最高書法境界來追求,真是可欲難求呀。書法的筆法,書法遵循的規律,是不變的,永恆的,古人寫書法不變,今人寫書法也不能變,未來人寫書法也變不了,一百年不變,一干年一萬年也不可能變,因為書法的筆法是法,是規律,而變的是書法筆法“五個點”的形態,即大小、長短、粗細、實虛、濃淡、乾溼、陰陽等等。五個點的不變,就像“1、2、3、4、5、6、7"七個音符一樣唱遍天下,“五個點“可書寫天下。總之,“五個點"是實現書法筆法入收拐行的運轉規律,是書法不變的法,不變的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