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社評:“新冠”疫情之後,重防兩種“吃”病

<strong>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藥導報社已經發表評論員文章八篇,分別為2月3日的《不要讓“雙黃連亂象”譭譽中醫藥》、2月11日的《仝小林院士,中國人挺你》、2月12日的《1918年,中國靠中醫藥挺過了西班牙流感》、2月15日的《黃璐琦院長,好樣的》、2月16日的《中成藥“防疫”正當時》、2月19日的《中醫藥抗“新冠”的硬核數據》、2月20日的《三個新文明習慣,“新冠”之後》、2月23日的《“返崗族”人手一盒藿香正氣口服液》。本次的《“新冠”疫情之後,重防兩種“吃”病》為第九篇。

<strong>接下來,我們還將在4月1日前推出1篇專題評論文章,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鍾南山院士2月27日發話了:“有信心在4月底基本控制新冠疫情!”按時長來計,基本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與2003年的“非典”差不多。回想“非典”與“新冠”,從產生原因到控制手段再到疫情時間,“差不多”的東西還真是不少。

然而,“非典”過後,人們迅速調整,回到常態,該吃吃,該喝喝,該幹啥幹啥,愛咋滴咋滴,口罩被遺忘,聚會天天忙,野味端上桌,防疫被遺忘。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上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新冠”過後,我們是否又會重複“昨天的故事”,和“非典”過後也“差不多”呢?

“非典”與“新冠”,都是吃的“功勞”,嘴的“罪過”!吃對健康的好處不勝枚舉,但俗話說“病從口入”,吃對健康的危害也同樣數不勝數。不管有沒有做到,那些大家熟知的這裡就不囉嗦了。

今天只說兩種與吃密切相關卻仍然不被重視的病——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請吃病”和使尿酸升高的“貪吃病”。


社評:“新冠”疫情之後,重防兩種“吃”病

我國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已經佔到60%,也就是8億多人,“普及”程度是相當的高。而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必定導致慢性活動性胃炎,其中10%的人可能有消化不良,有腹脹、上腹隱痛、噁心、噯氣、口臭、周身不舒服等症狀;有10~20%會有炎症、消化性潰瘍;也有少數會發展為胃癌或淋巴瘤。大量臨床病例顯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的患者罹患胃癌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但是,絕大多數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是做體檢的時候才發現的,可以說是“悄悄地感染,打槍的不要”。究竟是怎麼感染的呢?“病從口入”唄,幽門螺旋桿菌可通過不潔食物,不潔餐具,唾沫,糞便等途徑傳染,其中共餐就是最容易出現的交替感染機會。觥籌交錯間,山珍海味裡,幽門螺旋桿菌或許就已經悄然轉移。所以說,“請吃”的人與其說是請人吃飯,不如說是請人吃幽門螺旋桿菌。有了這個概念,被請的人應該作何感想呢?

而萬病之源的高尿酸,雖然近年來逐漸被人們認識,但還遠遠不夠。過去我們常說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而今高尿酸已經作為第四高,經常出現在患者的體檢病歷上。統計顯示,

我國高尿酸發病率高達13.3%,1.8億多人,超過糖尿病,緊追高血壓高血脂。而高尿酸血癥除引起痛風性關節炎導致關節畸形外,還可導致高尿酸性腎病引起的尿毒症,導致胰島素破壞引起糖尿病,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等。國外醫學專家稱,高尿酸為萬病之源,是冠心病和許多腫瘤的獨立高危因素

高尿酸的產生,除了身體內部疾病外,同樣和吃密切相關,也就是吃了太多的高嘌呤食物,代謝不了,排洩不了,日積月累而成。我們平時“貪吃”的動物內臟,一些魚蝦和豆製品等,都是高嘌呤食物的代表。

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怎麼辦呢?除了規範治療外,少參加請吃活動是首選,而且一定要用公筷,包括家庭吃飯也要養成用公筷的好習慣。尿酸偏高了怎麼辦呢?三句秘訣,簡單易行,非常有效:管住嘴,邁開腿,多喝水。管住嘴,就是少吃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見附件);邁開腿,就是每天得參加30-60分鐘能出汗的戶外活動;多喝水,特別要喝天然弱鹼性山泉水,涼白開也行(慎喝小蘇打水,可能會使血壓升高,絕對不喝純淨水),增加排尿量,帶動尿酸排出。

總之,“請吃”和“貪吃”,是病也致病,都得治!“新冠”以後,我們經歷一次,改變一些,進步一點,也不枉我們共同“悶”過的這個超長春節!

附:


社評:“新冠”疫情之後,重防兩種“吃”病


2.天然弱鹼性山泉水推薦表

太極山泉水(PH值8.2)

農夫山泉水(PH值7.5)

依雲礦泉水(PH值7.6)

巴馬山泉水(PH值7.8)

崑崙山山泉水(PH值7.9)

西藏5100(PH值8.1)

社評:“新冠”疫情之後,重防兩種“吃”病

醫藥導報評論員

編排:安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