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神祕土家祭祀之舞--利川繞棺舞,承歷史之厚重舞姿中表懷念

神秘土家祭祀之舞--利川繞棺舞,承歷史之厚重舞姿中表懷念

繞棺舞又叫“打繞棺”,也有“穿花舞”的叫法,是在利川流行的一種起源祭祀的舞蹈,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鮮明的民族特色,被人們成為土家舞蹈的一朵奇葩,深受當地的人們的喜愛。由於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在2014年被選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神秘土家祭祀之舞--利川繞棺舞,承歷史之厚重舞姿中表懷念

在過去有人逝世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正是在這追懷之中有了繞棺舞的誕生,由佛教法事演變而來,以舞為祭,讓逝者得到最大的尊重與懷念。老人去世,稱為“白喜”,講究熱鬧排場。在埋葬的頭天晚上,稱為“坐夜”,一般會專門請上5~7名民間藝人,使之繞棺而歌,飛旋起舞,營造喪葬活動的熱烈氣氛。其舞蹈的總體風格具有節奏歡快、粗獷奔放,動作趣味性強和極具生活氣息的特點。伴隨著鼓聲的響起,歌舞交織成一首別樣的詩歌,在剛柔之中綻放異樣光彩。

神秘土家祭祀之舞--利川繞棺舞,承歷史之厚重舞姿中表懷念

此種舞蹈動作豐富,大多取材於動物的形態、勞動中的姿態和一些神話想象故事,素材十分豐富,也讓舞蹈變得更加多彩,主要表現為獵漁生活、農業生產、宗教信仰、民間雜耍這些方面。常見的動作有猛虎下山、犀牛望月、烏龜爬沙、蛤螞曬肚等仿生舞姿惟妙惟俏;美女晾衣、美女曬羞、換邊拳、裹曬席等生活舞姿有輕盈嬌羞又不失詼諧;挖心見佛、指天罵地、觀音坐蓮、刀劈華山等舞姿與宗教相關,威嚴莊重中透著脫俗高雅。其動作主要特點為順邊頂胯用勁,腳走雞尖八字肩,膝部松馳微微顫,騰挪換位靠肩穿,還是很考驗舞者的功夫底子的。

神秘土家祭祀之舞--利川繞棺舞,承歷史之厚重舞姿中表懷念

其隊形變換主要有三梅花,五梅花,編笆折,單鏈子,雙鏈子,二龍出洞等。其伴奏以打擊樂為主。除鼓、大鑼、饒鈸、小鑼外還配有嘰喇子。鑼鼓引子有四進門、七星板、長路引等。曲調有散花和揀花,一唱眾合,帶著高腔山歌的特點,甚是有趣。表演時生動形象,畫面感十足,使得觀看的人們時不時的拍掌鼓勁。

神秘土家祭祀之舞--利川繞棺舞,承歷史之厚重舞姿中表懷念

傳統繞棺有花繞、梅託繞、五方繞和十方繞這四種。在利川市的許多山村裡,至今還流傳著繞棺舞,隨鼓而起,動作簡明輕快,舞姿動作獨樹一幟,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同時也表達了土家人長歌當哭、看淡生死的人生態度。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紅白喜事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傳承突破了以往的束縛,在歷史的車輪中不斷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