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今年放了個超長寒假,有人瘋狂學習,有人肆意玩樂,有人渾渾噩噩過日子,孩子,你選擇了什麼?你的思想與行動之間是不是隔著一條“銀河系”?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看到新聞,不止一個高三學子,在方艙醫院內備戰高考,他們與天鬥與地鬥與病毒鬥,為了還有一百天不到的高考,在嘈雜的環境裡,在肆虐的病毒陰影下,在家人被感染隔離的不利條件下,瘋狂學習,為理想奮鬥;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反觀一組假期遊戲數據顯示:《王者榮耀》的峰值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在1.2-1.5億之間;《和平精英》的峰值DAU在0.8-1.0億之間,二者皆創下歷史新高,而這兩款遊戲的用戶有相當一部分是青少年學生。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家長群裡,很多家長在感嘆“快瘋了”,在家學習效率不高,開學遙遙無期,家長們的焦慮與擔憂,絲毫改變不了孩子想玩的強烈慾望,不知道今年的高考,有多少孩子會被病毒改變命運,一些人實現平生理想,一些人泯然眾人,一些人跌入深淵。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同樣被隔離,有人選擇負重前行,追求理想;有人正好沉溺玩樂,逃避現實。

可以預見,疫情會改變很多孩子的人生軌跡,而這樣的改變,上升與墜落的分隔線,就在一念之間,這不是天賦,不是智商、不是教育背景,也不是環境條件,而是——自律。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有的孩子說,我也想好好學習,可是心中總有個“怪獸”,讓我早上起不來,坐下學不進,聽課沒勁,寫字迷糊……

你心中是否有個“怪獸”,總在跟好好學習的你“打仗”呢,想想看,你勝的多還是敗的多呢?

其實,根據心理學理論,那個想好好學習努力成長的你,叫“自我”,而那個想玩遊戲,想偷懶享樂的你,則是“本我”。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打“怪”第一招——問問自己,學習為了什麼。

明確目的,才能激發起自己內心的強烈學習動機,不然,只靠內心意念,是根本打不過“本我”的慾望的。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我放棄玩樂,辛苦學習,目的是什麼?

◎有人會說為了考上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為了將來能有好的生活。

可是這個“好”是指什麼樣的好呢?不愁吃不愁喝?對於“好”的定義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繼續往下深切,就關係到你的三觀,你的人生意義是什麼?你是為了什麼而活著?什麼樣的生活是你嚮往的,喜歡的,你還有多少沒有完成的願望?

這次的病毒,讓很多人猝不及防地看到了死亡,那你有沒有想過,你來到這世上一遭,假如還有一個月要離開,你會最想去做什麼?

◎有人也許會說,我只是父母、老師讓我學習,我才不得不學習,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沒關係,現在想,也還不晚。

找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深呼吸三次,然後心裡默默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學習?

看看心裡冒出的聲音是什麼?

是父母、老師的逼迫嗎?一定不是的,想要長大,想要成為獨擋一面的大人,想要早點獨立,想要出去闖天涯?

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你仔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細看內心的願望,相信你一定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打“怪”第二招——尋找自己的力量

隨著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新舊知識快速更新,要求人們必須善於學習、終身學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也不是識字很少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

所以,首先要知道,學習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不是考試分數,還包括學習的能力,自主自律能力、接受創新的能力、自主規劃安排時間的能力、社會情感能力等等各方面。

要堅信,每個人都天生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每個人都會選擇給自己帶來最佳利益的行為,當你想拋棄、傷害、放縱自己的時候,那麼一定是你的內心力量太小,小到打不過內心的“怪獸”而已,你認為那是你當下最好的選擇而已。

怎麼找到內心力量呢,要尋找自己的力量,就要激發自己的內心動機。

動機由內部和外部兩種。內部主要是自身需要,比如興趣,觀念、理想、人生意義、學習意義等等。外部就是父母老師的鞭策激勵。比如,媽媽說期末考得好就給買想要的東西;考得很差的時候就會捱揍,為了避免捱揍去學習。

這裡主要講的是內部動機。先把第一招的問題想清楚,然後把這個(可以是未來生活的暢想、喜歡的工作、想過的生活甚至追心儀的男(女)孩的資本)當作自己的堅定信念,每當感覺學習太枯燥、太辛苦,想放棄想鬆手的時候,再想想那個內心的聲音、那個堅定的信念,跟那個“本我”說,我接受、我認可你的慾望,但是我還有信念,還要為了這個信念去奮鬥,讓我們和平共處,一起前進,等有了空餘時間,我會來“看望”你的。

當這樣的“對話”成為日常,你漸漸習慣這樣的“鬥爭”,慢慢地會發現,你打敗“慾望”的次數會越來越多。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打“怪”第三招——要想甜,加點鹽

品嚐太多甜味,就不覺得甜了。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心理學研究,人類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可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

舉個例子,你現在狀態是每天睡到自然醒,想玩就玩,想吃就吃,沒有壓力,你覺得這樣的日子很舒適,那就是你的“舒適圈”;但是父母一定不會容忍你,一定會到點叫你起床,讓你跟上學校的課程,完成老師的作業,你需要一點“力氣”來完成,那樣的狀態就是“學習區”;你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跟不上學習的進度,很多空白的知識點,學習跟不上趟,那麼你已經進入了“恐慌”區。

一個人要想成長,就要把舒適區不斷擴大,你把新的知識點掌握透徹,做到得心應手,你的學習區就轉變成了舒適區。每次你去嘗試新的挑戰,過一段時間,你發現原來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但還需要那麼一點精力去攻克,那麼,恭喜你,你“開墾”了又一片“荒地”,把“恐慌區”變成了你的“學習區”。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其實,你覺得糖很好吃,可是如果讓你每天吃糖,必須吃夠規定的量,對你來說,糖就不一定是“甜”的了。你現在的生活狀態也一樣,你每天過得舒舒服服,睡覺、打遊戲、吃東西,任意隨性,一段時間後,你發現你的理想、信念,離你越來越遠,到那個時候,你會覺得“甜”嗎?

嘗試一下,每天做一件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比如早起,比如按捺住想玩的心,坐下來攻克一個知識點,比如每天少玩一小時,比如每天少吃一點點,比如每天運動半小時,一年下來,你一定能獲得脫胎換骨的改變。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打“怪”第四招——給自己一根“大棒”,適時來顆“棒棒糖”

生活要有張有弛,一直讓自己神經緊繃、處於強壓力下,那一定是受不了的。要自己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目標達成,給自己適時的獎勵,有節制地玩、吃喜歡的美食、放空十分鐘……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既要給自己“大棒”又要給自己“糖”吃,這樣才能更好地體驗到“甜”的感覺,有句話叫“要想甜,加點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要讓自己的感受高低起伏,既有辛苦學習的疲累,又有體驗成功的喜悅,而不是一天到晚渾渾噩噩,沒有起伏的“情感體驗”直線。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打“怪”第四招——主動尋求幫助

要憑藉自己的力量,一開始做到這些,一定很難,可以主動尋求幫助,比如到時間,放下手機電腦,讓父母在旁邊監督提醒,但是要注意,不是放掉“權限”,把監督的任務全部交給父母,而一定要把管理自己的權限,掌控在自己手裡,讓父母只是在旁邊協助、幫忙。

要隨時打出第一招,想想目標、信念,想想辛苦的意義、生活的意義,想想十年後的自己,能過什麼樣的人生。

希望這時候的父母不要幫倒忙,不要全權代管,慢慢來,可以有反覆,可以有倒退,這個過程很難,但是等到水到渠成,那就一通百通了。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有一句話要送給正在痛苦而“覺醒”的人:當你還能感覺到痛苦,說明你還有希望,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覺醒,有的覺醒不是主動的,而是被環境所逼,如果在年輕時就有這種覺醒,那麼先苦後甜,現在的苦就不是苦,是為了以後更多的甜。


宅家月餘,孩子,你選擇自律還是放縱|來學幾招打“怪”升級吧


問問自己,在自律和放縱之間,你選擇了什麼?

再問問自己,十年後,當我們成為中流砥柱,回想這段被病毒隔離的日子,我會後悔還是慶幸?

二十年後,你會怎麼看待總結今天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