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多少人,用盡一生,只為做好一個普通人

1. 很多人,光是活著,就已拼盡了全力


宅在家的這些日子,除了帶娃,就是讀書。


餘華的《活著》,讀完久久不能平靜。


有多少人,用盡一生,只為做好一個普通人


他用一種冷靜而又帶著疏離的文字陳述著關於苦難的故事。


那些詞句裡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殘忍。


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苦難,溫情一次次被死亡撕扯得粉碎,親人一個個全都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年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每當以為這次福貴再也無法承受了時,他卻一次又一次地忍受了過去。


這樣的人生,表現在餘華的筆觸下,讓人如哽在喉。


其實拼盡全力的人生,又何止是在餘華的筆下呢。


很多人,光是活著,就已拼盡了全力。


那個因為孩子弄丟5元地鐵票而對孩子又打又罵的媽媽,一個月給人做鐘點工的收入也就一千塊錢不到。單親媽媽帶著孩子,連最起碼的生活都難以為繼,五塊錢,就是她和孩子的一頓飯。


有多少人,用盡一生,只為做好一個普通人


那個每天走一個多小時山路去上學的冰花男孩,生活在高寒山區,等他走到教室裡時,頭髮和眉毛已經被風霜粘成雪白,臉蛋通紅,身上卻穿得異常單薄。


孩子的母親早已離家出走,父親外出打工,每天放學回家後,都得打豬草、煮豬食、餵豬。


男孩說自己最大的心願是當警察,生活再苦,他都依然懷抱夢想。


每當看到這些新聞時,我總是會回顧一下自身周遭。與那些經歷苦難的人相比,我們那些小小的煩惱又算得了什麼呢。


閨蜜是醫生,她常說,去醫院看看,就會覺得自己有多幸福。


有些家庭的苦,在外人看來以為他們會承受不了,可是往往我們驚訝於人的堅韌。


閨蜜的一個病人,老奶奶躺在病床上,老爺爺每天照顧,卻從來不見他們的孩子來送過一次飯。


有天閨蜜實在是沒忍住,問爺爺奶奶:“你家孩子呢,怎麼連看都沒來看過一眼。你們這麼大年紀了。”


爺爺嘆了一聲:“我家有倒是有兩個孩子,可他們都是腦癱兒。我過一會兒還得回家給他倆做飯呢。”


每當走在夜色溫柔的路燈下,我總喜歡抬頭望望各家窗戶裡透出來的燈光,腦子裡總是會想,他們中每天都上演著什麼樣的故事呢,是否真如此時光線裡穿透出來的平靜一樣,各自安好嗎。


很可能不是。


2. 我們都很努力,但不一定會有結果


年幼時老師家長總是告訴我們,只要努力一定會有回報,但總有一天等我們漸漸長大後,生活的真相會告訴我們,真的不是你努力就會有回報的。


戀愛不會,工作不會,學習不會,生活不會。


有多少人,用盡一生,只為做好一個普通人


曾經在深夜接到朋友的電話,她在那頭哭泣。她很努力一直愛著的那個人,終因家裡的反對而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世界上從來沒有這個人出現過似的。


對方也為兩人的將來努力過,甚至為了她從遙遠的北方城市離開了家人,來到了最靠近她的地方,可是又能如何呢。婚房都已看好,卻被家人一個電話催騙回去,家人以死相逼。


感情這回事,真不能以努力與否來衡量,努力與結果永遠不會成為正比的。


工作上、學習上,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用結果去真正地衡量。


讀書時,總有那麼一小撮人,輕輕鬆鬆就能在考試時甩你幾條街,你徹夜苦讀,而那些在某方面有天賦的人,真只是你豔羨的對象。


工作中,你加班加點、卯足幹勁,領導誇讚同事稱道,可真正到了提拔的時候,一個不留神不知就從哪空降了一個人,坐在你辛辛苦苦為之奮鬥的位置上對你指手劃腳。


可是,縱使生活如此,努力不一定會有結果,普通如螻蟻的我們,依然在努力,依然會努力。


有多少人,用盡一生,只為做好一個普通人


柴靜說過一句話:“每一個笑容的背後都有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


消失的愛人,朋友不再等了,回憶封存後她依然相信愛情;


遇到學霸同學也不用去比較了,人總是各有所長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對自己何嘗不是一個交待;


工作中拼盡了全力,即使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那又何妨,不求事事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努力不等於成功,這是成長以後的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事實。


很多人也許再努力也終究只能做一個普通人,但生活的意義並不在於結果。


很多事情不一定會有結果,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認清自己,活出自己。


3. 生活,於細微處,於過程中


一本紅樓,言盡痴心。它之所以不朽,與書中各處細節的描寫密切相關。


大觀園裡各處景物的錯落有致,宴席上各色佳餚從口感到擺盤再到做法的精心描繪,細讀紅樓,你會知道,一本好的小說,情節只是其中之一,更有價值的地方在於,當你用心融入書中之後,那種氛圍的沉浸會讓你無法自拔。


有多少人,用盡一生,只為做好一個普通人


魯迅的後園裡,兩棵棗樹、夜空以及白紙罩上的小青蟲,都讓他聽得到笑聲,想得到夢境,也就有了那篇著名的《秋夜》。


他這樣寫道:“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彷彿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


“我忽而聽到夜半的笑聲,吃吃地,似乎不願意驚動睡著的人,然而四周的空氣都應和著笑。”


於孤獨時發現細微的美,於生活中讀懂細微的意。


當你不再刻意追求一種結果時,才能更加地細品生活,細品它帶給你的一切開心、不快、失落與滿足。


當你有了灑脫的心態後,當你從看山看水的眼界中轉而變之後,你會覺得,一切都不同於以往。


同樣是賞櫻花,有人站在櫻花樹下拍些照片,與蔚藍的天幕和粉色的背景融為一處景,更有人放下手機,只是細細摩索著嫩嫩的花瓣,細賞著那份鮮活的生命。


4. 做自己和家人的大人物


我們拼盡全力過好自己的一生,為家人遮風擋雨,我們也終將接受自己的平凡。


可是如果國家、社會需要我們時,很多人都會義無反顧。


一場大疫,那麼多醫護人員踏在生與死的邊界上。


有多少人,用盡一生,只為做好一個普通人


為了上前線,長髮女孩剪掉頭髮,甚至剃成光頭;為了上前線,年三十的夜裡奔赴武漢,帶著家人的擔心,不忍提及自己的孩子;為了上前線,匆匆忙忙地吃頓飯,成就一場最特殊的婚禮……


那些不在武漢的白衣使者,一樣值得尊敬。


好友芳芳,兒科醫生,深夜被緊急叫往感染科,在給疑似病人孩子診斷後,自我隔離。而她自己的孩子,一直被放在自己孃家,已經很多天沒有見面。


她在給兒子的信中這樣寫道:“媽媽是一名兒科醫生,雖然不能奔赴武漢參加戰鬥,寫下‘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豪言壯語,但是我想在本職工作上兢兢業業,也是為抗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吧!


她告訴兒子,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憂國憂民的意識,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具有感恩的心和勇於擔當的精神。


這些天使中,有一個人,尤其值得我們致敬。


有多少人,用盡一生,只為做好一個普通人


他曾許過一個新年願望,新的一歲希望能做一個簡單的人,看得清世間繁雜,卻不在心中留下痕跡,保持足夠的平常心。


他曾說,不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他的簽名是: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寫下常青的人,自己卻走了。


他曾吹響了第一聲口哨,他讓每一個人淚目不止。


李文亮,他曾是默默無名一個普通人,而他卻活成了每一箇中國人心中的英雄。


我們說宅在家裡快瘋了時,那些前線的醫務人員,身處疫區,每天上班前吃完一頓飯喝了一點水後,馬上得灌腸排空,在接下來的數十個小時的戰鬥中,不能再喝一滴水再吃一粒米。


當我們坐在家抱怨無聊時,他們在與死神搶人;當我們說網課接踵而至時,他們早已汗溼衣衫。


前線戰鬥的人又何止是那些醫生呢,警察、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快遞小哥,甚至殯葬工人。


誰都害怕,誰又都不害怕了!


平凡,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現狀,但只要向陽而生,對於自己來說,就是最大的不平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