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1歲嬰兒從不哭鬧,奶奶吹噓自己“帶娃有方”,醫生怒斥家長無知

1歲寶寶從不哭鬧,奶奶吹噓自己“帶娃有方”,醫生怒斥家長無知

很多寶媽經常會說自家的孩子太難帶,每天又哭又鬧,整天都沒辦法好好休息。其實這也是一種好現象,孩子剛剛出生,除了哭沒有其他的辦法表達他的情緒,孩子會哭會鬧至少證明孩子是健康的,否則恐怕家長要更加擔心呢。

1歲嬰兒從不哭鬧,奶奶吹噓自己“帶娃有方”,醫生怒斥家長無知

文文去年剛剛做了寶媽,為了工作,她把婆婆請來幫忙照顧孩子,時間久了,她發現自家孩子很奇怪,一般來說,1歲寶寶應該是整日哭鬧不停,動不動就哇哇大哭的,可是自己寶寶從不哭鬧,問婆婆孩子怎麼樣,婆婆也總是說孩子乖得很。文文雖然心裡有些奇怪,但也覺得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也就不在意了。

1歲嬰兒從不哭鬧,奶奶吹噓自己“帶娃有方”,醫生怒斥家長無知

直到有一天,做醫生的表姐來家裡做客,看著孩子也覺得不對勁兒,哪有這麼大的孩子這樣安安靜靜不哭不鬧的呢?但是孩子一直跟著奶奶在一起,對著表姐吹噓道,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帶娃有方"呢,每天給孩子吃得飽飽的,孩子怎麼可能哭鬧。但是表姐依舊堅持建議帶孩子去醫院做個檢查。

1歲嬰兒從不哭鬧,奶奶吹噓自己“帶娃有方”,醫生怒斥家長無知

文文想了想也覺得去醫院看看更放心,然而沒想到醫生檢查後卻發現孩子大腦發育存在很大問題,這句話讓孩子奶奶大驚失色,她哭著說孩子如何乖巧聽話,醫生聽了之後大聲怒斥家長無知:"這麼小的孩子,每天吃那麼多,脾臟根本承受不住,從而影響到大腦的發育。"文文和婆婆這才傻了眼。

1歲嬰兒從不哭鬧,奶奶吹噓自己“帶娃有方”,醫生怒斥家長無知

其實帶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長十分細心,一旦孩子出現異常情況就要及時就醫,別因此耽誤了孩子的健康。

那麼,帶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哪些異常情況需要家長特別注意的呢?

1歲嬰兒從不哭鬧,奶奶吹噓自己“帶娃有方”,醫生怒斥家長無知

不吵不鬧。

可以說吵鬧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一出生就會的本能,特別是小嬰兒時期,那個時候寶寶不會表達情緒,餓了要哭鬧,渴了要哭鬧,不舒服也要哭鬧,吵吵鬧鬧才是孩子該有的樣子。家長不要覺得這樣的寶寶遭人煩,只要孩子沒有異常情況,不是特殊的焦躁不安,那麼哭鬧就是孩子應有的表現。假如說有孩子像文章中文文寶寶那樣,整日聽不到哭鬧的聲音,這樣的孩子才需要特別擔心呢,假如發現孩子情況不對勁兒,就要立刻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聽聽大夫怎麼說,別因為一時粗心錯過了孩子的最佳救治時機。

1歲嬰兒從不哭鬧,奶奶吹噓自己“帶娃有方”,醫生怒斥家長無知

沒有好奇心。當孩子到了三個月以後,對周圍的一切都會存在好奇心,孩子越大好奇心也就越大,不管看到什麼都想要摸一摸玩一下,就算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也想要把這個東西攥在手裡,這就是孩子的好奇心。基本上來說,每個孩子都是如此,所以他們才格外喜歡新的環境新的人物,因為這樣他的好奇心才會得到滿足。如果說,孩子沒有好奇心,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看到也和沒看到一樣,那麼這樣對孩子或許就存在不正常的地方。

1歲嬰兒從不哭鬧,奶奶吹噓自己“帶娃有方”,醫生怒斥家長無知

不合群。孩子可能會因為性格的問題不太合群,但是經過相處之後,孩子還是很喜歡和玩伴在一起玩耍的,如果說孩子特別的孤僻不合群,對其他小朋友也絲毫沒有任何的交流,甚至對家長和親人都不愛講話,那麼家長就要注意了,一定要想辦法引導孩子走出這種困境,或者也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總之,孩子不哭不鬧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如果一直大哭大鬧也需要家長注意,帶孩子是件很繁瑣的事情,需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身體等多方面的情況,每個小細節都不能放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天性,至於孩子情況是否異常,也需要家長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自己判斷,畢竟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只要家長足夠細心,有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救治就可以了,千萬不要粗心大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