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帕金森病治療中,為什麼需要重點關注“藥物劑量”?

帕金森病是慢性進展性疾病。隨著疾病進展,經常需要逐漸增加治療的強度。

①增加抗帕金森病藥物的劑量

②在原有抗帕金森病藥物基礎上添加不同類型的藥物

③藥物聯合腦起搏器

雖然增加藥物劑量的方法很常用,也常常起效;但不要忽視增強療效同時,也會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有些是嚴重的不良反應。

有時增加劑量,不僅療效面臨天花板效應不再提高,同時不良反應反而明顯增加。因此治療帕金森病過程,增加藥物劑量時應謹慎滴定,特別要注意防治下列嚴重不良反應。

帕金森病治療中,為什麼需要重點關注“藥物劑量”?

過度增加藥物劑量的嚴重不良反應之一:幻覺等嚴重神經精神症狀

幻覺屬於神經精神症狀,在沒有客觀的感覺刺激下,卻有虛假的知覺,包括幻視、幻聽、幻嗅等。帕金森病患者雖然以運動障礙為突出表現,也可以出現幻覺,特別是視幻覺。

帕金森病患者在服用苯海索、金剛烷胺和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的情況下可能出現幻覺,特別是在下列情況下更容易發生:1.帕金森病患者合併認知減退、腦萎縮等;2.藥物劑量過大。

患者出現幻覺,提示帕金森病藥物需要做“減法”,減少劑量,減少種類。按照導致幻覺的風險,可依次減少的藥物是苯海索、金剛烷胺、多巴胺受體激動劑類、B型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類、複方多巴類藥物等。

有些抗帕金森病藥物雖然可能誘發幻覺,卻不一定需要停服。這些藥物保持較低的合理劑量,既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症狀,也可以不出現幻覺等神經精神症狀。

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可導致衝動控制障礙疾病,但常可在降低劑量後有效緩解。

帕金森病治療中,為什麼需要重點關注“藥物劑量”?

過度增加藥物劑量的嚴重不良反應之二:異動症

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狀是運動遲緩、肢體抖動、肌肉強直等,長期複方多巴類藥物治療後又可能出現肢體不自主運動過多的“異動症”表現。

出現異動症之後首要的治療措施是適度降低複方多巴藥物的劑量,其次才是抗異動症藥物治療。不降低複方多巴藥物的劑量,將難以有效緩解異動症,特別是常見的“劑峰異動症”。

由於出現異動症的帕金森病患者,通常已經有劑末現象,降低複方多巴劑量後,可能出現關期延長和加重的問題。治療中可能“顧此失彼”。

此時通常採用下列方法

①添加金剛烷胺。金剛烷胺既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的經典運動症狀、又可以改善服藥後出現的“異動症”。迄今只有金剛烷胺具有這種雙向作用。

②添加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的作用比較緩和、穩定、持續,部分彌補由於減少複方多巴劑量導致的關期加重和延長。

③添加B型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這類藥物導致異動症的風險更低。

嚴重異動症,可以聯合腦起搏器治療。以蒼白球內側部(GPi)為靶點植入腦深部電刺激器,對異動症有良好的療效。

帕金森病治療中,為什麼需要重點關注“藥物劑量”?

過度增加藥物劑量的嚴重不良反應之三:直立性低血壓

進展期帕金森病患者,常需要服用較大劑量的多巴胺能藥物(複方多巴、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等)。這時可能誘發直立性低血壓。

直立性低血壓是帕金森病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表現,在早期就可出現,只是相對比較輕微和隱匿。進展期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內在病變加重,加上較大劑量的多巴胺能藥物(複方多巴、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等)產生的降壓作用;患者的直立性低血壓可能比較明顯。

輕度直立性低血壓的症狀包括噁心、疲勞、頭暈、眩暈、視覺模糊。嚴重的直立性低血壓可導致暈厥。

治療帕金森病患者的直立性低血壓,首先要做的是減法,即減少已經服用的有降壓作用的藥物,包括抗帕金森藥物(複方多巴、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抗抑鬱藥物、降壓藥、抗膽鹼能藥物和一些防治心腦血管病常用的血管舒張藥物。

由於治療帕金森病運動症狀的需要,複方多巴和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等多巴胺能藥物,不能完全停服,因此控制這些藥物的劑量十分重要,以兼顧改善運動症狀,同時避免誘發嚴重直立性低血壓。

因此,帕金森患者在藥物增減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藥物劑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