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部委和地方政府都用了什麼招兒?

“今年的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341萬人,比上一年增加了大約17.6%,即使擴招,比例應該不會超過17.6%。”

2月25日,當國務院常務會議宣佈擴大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時,一位資深的教育界人士如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預測。

但這個預測很快被“打臉”。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長公佈“擴招18.9萬”。2019年,全國研究生(包括碩士和博士)招生總人數為91.7萬,即便這91.7萬全都是碩士,今年新增18.9萬,擴招比例也超過了20%。

這一超預期的擴招力度,足以證明國家為了緩解疫情影響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決心。事實上,整個2月期間,從各部委到和各地方政府,都在密集採取措施,解決大學生找工作難題。

其中,受線下招聘會被叫停的影響,招聘活動幾乎都改為了線上。為此,教育部與幾大招聘企業合作,於2月28日正式推出了“24365全天候網上校園招聘”服務,即每天24小時、全年365天服務不打烊,創造“不見面也能招聘、簽約”的條件。

除了積極改變招聘方式之外,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其他的促就業措施還包括:將畢業季求職潮“分流”,職位 “擴容”,“花式”發補貼等。

“分流”超過50萬求職者

根據北京市教委發佈的《2019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2019年北京共有23.5萬畢業生,其中71.2%的人選擇了就業。如果全國均以7成的畢業生選擇就業來計,2020年的874萬應屆生中,將有612萬人邁入職場。

根據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2月28日的最新介紹,今年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的規模同比比去年可能會增加18.9萬,同時擴大普通高校專升本的規模,同比爭取增加32.2萬。

僅這兩項擴招,就意味著“分流”了超過50萬的潛在求職者,將他們找工作的時間推後,以避開疫情對就業環境的衝擊。

此外,教育部和人社部在此前曾分別提出,適當延長擇業時間,對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可按規定將戶口、檔案在學校保留兩年,待落實工作單位後再及時辦理就業手續;引導用人單位適當延長招聘時間、推遲體檢和簽約錄取等。

山東濟南已經做出了更具體的規定,提出將2020屆畢業生簽署就業協議書開始時間推遲至3月1日,結束時間延至12月31日。

這同樣是一種“分流”方式,找工作不必集中於畢業季前的這幾個月,並且滿足了一些學生“可以以應屆畢業生身份繼續參加下半年秋招”的期待。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大學生不必過於著急,等經濟、社會恢復正常運行後,相信會有更多的工作崗位需要人。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如果今年有一批應屆生“積壓”至秋招乃至明年的春招,他們再疊加2021屆的畢業生們,或許又將面臨另一個艱難的就業季。

職位“擴容”,教育領域將是重點

如果說“分流”只是權宜之計,給大學生增加就業職位,或許才是真正的解決辦法。

在2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提出了五個拓寬就業渠道的舉措,分別是:鼓勵畢業生到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就業;擴大重點領域的招聘;引導基層就業;鼓勵入伍參軍;豐富新就業形態。

其中,在提到擴大重點領域的招聘時,翁鐵慧舉例稱,比如中小學的教師,特別是急需教師的高中和幼兒園,高考改革以後,高中教師結構性缺乏,需要開闢更多這樣的崗位。

此外,教育部還將落實應屆公費師範生全部入編入崗,並且今年會重點督察。

在豐富新就業形態時,翁鐵慧也提到鼓勵畢業生到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以及民生急需的教育等領域就業創業。

以教育作為增加就業職位的突破口,很大程度順應了當前的趨勢。在2019年11月舉行的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報名考生數達到59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北京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該屆學生就業最集中的行業為教育,佔比達到23.03%,超越了長期以來熱門的金融、IT等。

受此次疫情的影響,在線教育也迎來了新的增量空間,再次站上風口。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諮詢的數據,2018年國內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為1249億元,預計2022年達到3102億元。

此外,在上述發佈會上,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遊鈞表示,協同做好機關事業單位的招聘考錄工作,千方百計挖掘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

廣東省則在不久前發佈的《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了一個更為具體的措施,持續優化國有企業人才結構,招收大專以上應屆高校畢業生比上年實現一定比例的增長。

"花式"發補貼

對於找工作受阻或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離校後的經濟壓力也將成為一大困擾。

地方政府在這方面花了頗多心思,尤其是近幾年來,為吸引大學生落戶,各地都祭出了現金補貼的殺手鐧。最近,一些地方又有加碼之勢。

以杭州為例,2月24日,杭州出臺服務保障“抓防控促發展”、落實“人才生態37條”的補充意見,其中提出,對全球本科以上所有應屆大學生,在發放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一次性生活補助的基礎上,再給予每年1萬元租房補貼,最多可享受6年。

根據福建本地媒體近日的報道,2020年經認定納入福州“千名博士引進培養計劃”的,落地後給予30萬元人才配套補助,分三年等額髮放;國內“雙一流”建設高校、境外著名大學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與福州市企業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的,落地一年後給予每人3萬元落地獎勵;本科畢業生的獎勵為1.5萬元。

但一定程度上,就業後給予補貼更像是“錦上添花”。山東省在近日印發的《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就業工作的若干措施》中,提出了“雪中送炭”的措施: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小微企業就業或靈活就業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另一種方式,則是政府將補貼給到企業,從工作機會的供給端發力。

遊鈞在上述發佈會上表示,今明兩年將組織百萬畢業生見習,豐富實踐經驗,提升就業能力,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對企業開放見習崗位的,給予3-12個月的政策補貼。

廣東省則提出,對組織畢業2年內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失業青年參加就業見習的各類用人單位,按每人每月不高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給予就業見習補貼,符合條件的落實見習留用補貼。

【問卷調查】@60萬廣東省高校應屆畢業生:各位同學,工作找得怎麼樣了?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