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全民行动 他们一起守护这座城市

<table> 全民行动 他们一起守护这座城市

东莞青年志愿者检测点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团市委供图

/<table>

东莞大道、人民公园、市政府广场……这些平日里东莞最为热闹的地方,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变得异常冷清。

但“倒春寒”之下,阵阵暖流在东莞人身边涌动:沙田镇向湖北抵莞人群派发健康包,让返莞隔离人员安心在家;望牛墩镇、常平镇、石排镇涌现出一批无偿捐献抗疫物资的爱心企业;莞城街道热心市民无偿捐赠口罩1200个……来自社会各界的暖心帮扶,为防疫工作提供了保障,一场爱心接力赛在疫情防控一线持续升温。

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员工、志愿者、普通市民……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每个人的爱心与付出,汇聚成了一束战胜病毒的光,共同守护这座城市。

南方日报记者 薛屏 李玲玉

火速集结

1887名志愿者织密群防群治网

在东深路高速路口,志愿者张溪每天16时30分到20时30分上岗,她和小伙伴们每20秒就要完成对一辆小汽车人员的体温检测。她说:“这样才能保证高速路口的车流顺畅。”

曾经参与过抗击非典的张溪,再次走上了东深路高速路口的志愿服务岗位。她是本次东莞全市近1900名防疫志愿者中的一员,他们放弃了假期,顶着心理压力,走到了防疫前线。在这座“志愿之城”里,东莞志愿者用爱心筑成了战疫逆行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1月29日、1月31日东莞团市委分别发布两批志愿者招募令,公布32个镇街防疫志愿服务咨询群,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两批招募令共为32个镇街精准招募1887名本地志愿者,使所招募志愿者均能在合理服务半径中开展服务。

按照全域推进社区服务,坚持社区化原则,东莞全市各镇街志愿者做好“第一响应人”,走家串户协助开展地毯式排查,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物资传送、跟踪服务,在公众场所开展防控知识宣教,织密群防群治网。截至2月26日,已经开展了2390场防疫志愿服务活动,上岗志愿者66418人次。

“你好,我是社区防疫志愿者,今天感觉身体怎样?有什么需要的吗?大家不用担心,记得保持良好心态,勤洗手……”刚结束14天隔离观察期的柯雪冰,接到《解除隔离告知书》就“坐不住”了,戴上口罩走出家门,加入社区抗疫志愿者队伍中,希望通过自己“过来人”的身份,给隔离人员传授个人经验,一起做好防疫工作。

柯雪冰是樟木头实验小学的一名老师,大年初一从老家湖北黄石返回到樟木头的家中,主动向社区上报出行情况,随后接受了14天的居家隔离。在每日的体温监测和日常关怀中,度过了这个“不能出门”的春节,同时也成为了社区一线防疫工作的近距离见证者。

在及时研判随着防疫一线压力增大、社会心理会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东莞团市委迅速招募47名具有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婚姻家庭咨询等方面从业资质的心理专业志愿者,经培训后上岗为居家隔离群众、医护人员等提供专业线上心理疏导服务,守护居民的“心健康”。

坚守在岗

平凡岗位上当好“后勤兵”

疫情之下,普通市民不外出、不串门,就是对抗疫最好的贡献。但一些生活基本保障岗位上的劳动者,必须坚守在岗,做好社会正常运转的“后勤兵”。

2月2日,东莞牛山一家口罩厂的高低压配电设施、开关设备验收合格,顺利完成通电。这家以生产口罩机械为主的企业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

战疫路上,有人“逆行”,有人坚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也对水、电、燃气、通讯等供应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平凡的岗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助力战疫。

与“电力医生”一样坚守岗位的城市“逆行者”还有“燃气医生”,他们保障着城市燃气的稳定安全运行。不论是在天然气门站、管网巡线现场、燃气维修现场,还是燃气营业厅、加气站内,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元宵节前夕,东莞新奥燃气集团接到一项特别的任务:为东莞一集中医学观察公寓32户进行置换通气。卢森主动请缨,与网格长林荣虎共同完成这项特殊置换任务。

2月6日,在需置换通气的小区门口,两人穿上重重防护装备,这项需要3—4个人用一整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他们轮流作业,以8分钟一户的作业速度,用半天时间就完成置换通气工作。卢森说:“我们没有考虑太多,用户的需求就是命令,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每个小区的物业保安,也是疫情的重要防线。他们设岗查验,消毒清洁,也为疫情防控凝聚起强大力量。

发挥所长

尽自己一分绵薄之力

实验室里,张霁和团队正在对新药项目研发的可行性、哪些化合物及药品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效等进行调研,并开展了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张霁是东阳光药业药物工艺首席科学家。

疫情发生以来,一边做好防护措施,一边在实验室开始新的研发成了他近段时间生活的写照。张霁说,作为高层次人才更应该高瞻远瞩,研发立项选题一定要跟国家、老百姓的重大医疗相结合,研发的项目要集中在老百姓最需要的药物上。

同样希望为抗击疫情尽一分绵薄之力,发挥自己光和热的还有来自基层的普通群众。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时间口罩成了每个家庭的必需品。为了助力村里抗疫,2月21日,东莞石龙新维村热心村民叶雄波向村委会捐出6000多个口罩和1000多对手套。在村民一“罩”难求的情况下,叶雄波从2月初就开始订购这批物资,希望能够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缓解村内防控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

凡人善举暖人心。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高埗镇三联村疫情防控工作组的邓志华自掏腰包花了近5000元买了一架无人机参与防疫。“我们村防控疫情人手不足,我就想到了自购一架无人机来协助防控。”他说道。

他说,三联村毗邻环城北路,车流量大,常规巡逻方式监控效果不佳,且防疫人员不充足,为防止外来人员跨越环城北路进入三联村,他想到用无人机从空中巡查的方式监控沿线动态,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

亲历者说

东莞市人民调解员郑桐生:

哪里需要我便到哪里去

1月28日,进入抗疫一线工作的第一天。我没跟家人说正式开始下村,怕他们担心。其实也没什么可怕,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卫生防护,就不怕病毒。

当我得知东莞高埗镇委需要组建一支疫情防控工作机动队伍时,就主动申请前往。最初该队伍要求35岁以下财政供养人员报名,我虽然不在征召范围内,但我是党员,也是基层人民调解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祥和,本来就是我的责任所在,哪里需要便到哪里去。

之后的几天里,我一直在冼沙村与网格员共同走访。实地排查、逐户走访、宣讲普法、卡点站岗是我每天主要的工作。

2月8日,下村的第12天,我给十几户居家隔离的人员粘贴了“平安”出入标识和《冼沙村居家隔离户表格》,一边走访,一边向住户普及防疫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每个人都全力配合工作,没有什么纠纷需要调解。随着外地人员开始集中返程,可以预见后续排查走访工作量会更大,要对每一位返程人员做好登记,不能遗漏掉一个,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从2月15日开始,各个企业陆续开始复工。这一天上午,我们与市直机关抗疫工作队,跟随村干部分别到企业以及辖区内的物流公司督查复工复产和防疫工作。在检查企业的台账及防疫措施的同时,现场还开展了企业外来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实地教导企业、物流公司进行“莞e申报”程序操作。

15日下午,我在村路口设卡点当起了检查员,对过往的车辆及人员进行排查,为村民筑牢守好“外防输入”的防护墙。期间有一位村民,因为当时雨势大急着回家,开始时不愿意排队接受检查,还好在我们的劝说下,最终配合我们的工作,没有造成不好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