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劉備進位漢中王,手下上表為何不是諸葛亮領銜而是馬超領銜的?

微史春秋


這個問題我覺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比較好。

一、書寫《漢中王勸進表》的意圖?

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有記載,“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將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徵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奏”,此表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劉備身邊將士為了更好的組成統一戰線北伐中原去勸說漢帝封劉備為漢中王的表書。他們要表現的是封劉備為漢中王,是天下人的心願,而不是劉備的心願。劉備是為了抵禦曹賊形勢所迫才不得不封王的。所以,不能由貼著“劉備謀臣"的諸葛亮來上書。

二、諸葛亮、馬超的地位比較

諸葛亮,臥龍先生,是三國時期劉備的軍師。始一開始,他就是以劉備謀士的身份而出現的。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他只能是一個謀士,不能代表天下人的思想。

馬超,原先是一方諸侯。漢朝時封其為徐州刺史、諫議大夫、偏將軍、幷州牧,在漢帝那邊是有官職的。從朝廷制度上來講,他也是僅次於劉備,官職也是進表人員中最高的。

三、進表時的局勢

在古時候,做任何事情都要求有一面正義的旗幟,要麼扯上天意的旗幟,如陳勝吳廣起義。要麼就掛上正統的名義,如劉備。一直以來的人設都是”匡扶漢氏“而不是為了自己稱王稱霸。而《漢中王勸進表》是一個勸說漢帝封劉備稱王的文件,與劉備的人設不符。所以劉備是不能讓自己的謀士出面的,不僅如此,在人員排名上也要遵循漢朝的法度來進行排名。

綜上所述,《漢中王勸進表》必須是馬超領銜而不是諸葛亮。大家覺得呢?


蕭暮雨


蜀漢的官職是不能按照演義中關張趙馬黃來分的。

其實如果不是自立為帝,有個皇叔稱號,劉備在馬超面前也就是個弟弟。


馬超是正經的諸侯,西涼統帥。

瞧瞧人家在正史裡面的官職:徵西將軍。

而且馬超又有顯赫的家世,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

被羌人尊為神威將軍,奉若神明。


全蜀漢,也就一個劉備勉強靠著皇叔位置壓得住他,其他都是小嘍囉。

這裡就不要說劉備的豫州牧了,根本上不了眼。

至於劉備手下的人,那得是劉備稱帝以後才有身份的。

否則只能是家將和幕僚。


而且縱觀三國,馬超自從坑爹坑子坑老婆坑下屬來到劉備陣營裡之後。

他說發揮的基本就只有“身份”這麼個功能。

什麼錦馬超,小呂布,打仗都沒他的份。


這裡也不能說馬超不帶兵就沒用。

關鍵他的身份在這裡,這重身份可比張飛累死累活拼殺值錢多了。

而且後期法正一死,荊州派跟益州派互相壓榨。

正是因為馬超死了,少數民族才起來作亂。

否則馬超只要坐在這裡,諸葛亮連擒孟獲都省了。


所以說馬超的身份,是除了劉備以外最值錢的。

這裡稱帝上表,乃是表的大漢朝。

你讓諸葛亮去算什麼意思,劉備沒稱王之前諸葛亮就是平民。

法正他們也是小嘍囉。

所以這裡讓馬超領銜是最好的。

因為馬超這樣的諸侯往上就是王族。

王之上乃是帝。


這裡稱王因為還算天子腳下,所以一切都要按規矩來。

馬超是必不可少的上表人物之一。


你再看看後來稱帝,還上個屁的表。

這叫自立為帝,誰來都不好使。


為she著迷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20年秋天,蜀漢群臣推舉劉備進位漢中王,有一道上漢獻帝推劉備為漢中王表,此表裡面有一張很有意思的蜀漢群臣的交椅排序問題的名單,平西將軍都亭侯馬超,左將軍長史鎮軍將軍許靖,。。。。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



馬超為啥排在第一位因為馬超的平西將軍的官職,都亭侯的印綬都是由東漢政府直接授予的,關羽的蕩寇將軍是劉備任命的,雖然關羽是漢壽亭侯,但由於掛印封金,沒有了印綬所以只能排在諸葛亮之後,屈居第六位,蜀漢集團除去劉備之外,馬超是擔任東漢政府官職最高的,所以排在第一位。





馬超兵不血刃的拿下城都。這就是一件奇功,無人可比?使劉備終於得嘗所願。擁有了益州。可以實現隆中對的戰略目標。這樣的功勳無人能比。馬超又是東漢名正言順的官員。。職位只在劉備之下。奪取漢中。馬超的後方防禦則功不可沒。所以蜀漢群臣權衡利弊。進位漢中王表馬超排第一。者澤與馬超的身份相符合。著僅時個人愚見。友不妥之處。望大家指正。


約定9521


漢建安24年,劉備的西蜀軍隊與曹操的軍隊在漢中地區一場大戰,西蜀軍隊取得戰役勝利,在這個大背景下,劉備就準備進位漢中王了。

如果完全按照禮制行事,這個封王晉爵是要經過漢朝皇帝批准的,可是,當時的漢獻帝是在曹操的掌握之中,那麼,只能先走程序,然後自封。

這個程序之一,就是要以天下德高望重的人士鄭重其事的上呈一個表文給漢獻帝,請求封劉備為漢中王。

建安24年秋,西蜀政權的文臣武將在沔陽設立壇場,方圓九里,分佈五方,各設旌旗儀仗,三軍整齊列隊,對著高高在上的劉備,宣讀這份呈送給漢獻帝的《漢中王勸進表》,表文啟首,即號稱120人聯名,11人署名;

“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將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徵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奏……”

表文銜名第一人,即為平西將軍、都亭侯,馬超、馬孟起。

那麼,劉備進位漢中王、為何不是諸葛亮領銜而是馬超領銜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說一下,馬超其人的簡歷。

遠在三國鼎立之前,馬超的威名就早已經天下傳揚!在此,馬超的戰績姑且不論,先說說他的資歷;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伏波將軍馬援之後,衛尉馬騰長子。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擔任丞相時,曾招馬超入朝為官,被馬超拒絕。曹操旋即又以漢獻帝的名義封馬超為徐州刺史,文書送到,馬超沒有赴任,後再封馬超為諫議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馬超的父親馬騰入朝擔任衛尉,馬超的兩個弟弟馬休,馬鐵也被封奉車都尉、騎都尉,唯獨馬超留守涼州,被封為偏將軍、都亭侯,統領馬騰的部隊,割據原來馬家勢力所在的“三輔地區”。

這期間,馬超就已經是一路諸侯,甚至當時的孫權,周瑜等人,都要竭力交結馬超,以圖大事。

及至後來,起兵反曹,與曹軍疊次惡戰不餒,席捲西涼,威名顯赫!

建安20年夏天,馬超投奔劉備,劉備欣喜若狂,直接就給馬超一部人馬,請馬超帥兵參加合圍成都,結果馬超軍隊剛到城北,城中軍民懼怕馬超威名,迅疾開城投降。

回到問題中來;劉備進位漢中王、為何不是諸葛亮領銜而是馬超領銜的?

一,\t馬超的顯赫家世與地位在魏蜀吳三國、甚至少數民族地區都威名遠揚,馬超曾經統轄西涼兵與曹操數次大戰,其勳名戰績西蜀主將無人可及;

二,\t勸進表上首位銜名者的資歷高低應該是從漢室王朝角度衡量的,不能從西蜀政權的實際排名角度呈現在公眾面前,這樣,才更有權威性,也顯得更加正宗。

三,\t馬超當時雖然已經失去自己的部族勢力,屬於寄身於西蜀政權,但是,為了團結外來勢力,照顧安撫這部分階層,這樣安排,也屬於劉備的一番良苦用心。

四,\t劉備進位漢中王,是為了下一步與曹操進行長期的軍事鬥爭,西北和關中地區將會是主要的戰場,而馬超原來是西北與關中地區的諸侯,在這一地區有著極大的威望和影響力,勸進表上馬超排名第一,對西北和關中勢力也會是一種暗示和鼓舞。

這些,就是劉備進位漢中王、為何不是諸葛亮領銜而是馬超領銜的原因。





子由拍案驚奇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三國志.先主傳》很清楚地記述了劉備稱漢中王時給中央朝廷(傀儡漢獻帝)的表章,其中開頭寫道:

“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徵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言.......

在封上奏裡,諸葛亮莫說領銜,他甚至只能排到第五,而關羽張飛也只能屈居六七,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安撫新徵服地區的民心

古語有云,強龍不壓地頭蛇,劉備是以軍事暴力手段取得西川、漢中的,但這種征服是不太穩定的,真正想要長久控制一片地區,必須得到當地本土人物的支持,因為在一個地區有名望的人物,往往能影響當地許多百姓的政治歸屬感。

比如像許靖這種人,法正曾經就跟劉備說過:“許靖就是個浪得虛名的人,沒什麼真本事,但他的名望很高,主公你一定要禮待他,利用他的名望,來讓四方歸心歸德。”

而龐義、射援這種川蜀的名流和實力派,也是必須要拉攏的,至於馬超,作為最重量級的人物,在西部地區有著頂天的威信,自然更要放在前面。

雖然這種表面上的政治高待遇比較虛無,但也是劉備必須去做的,他也樂意去做,畢竟說到底,只是個政治面子。


二.馬超對劉備稱王的確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想當初,還在打劉璋的時候,成都遲遲攻不下來,結果馬超遠來歸順劉備,成都立馬瓦解投降,而後打漢中,馬超雖然表現平平,但他在西部的威望,還是給劉備攻下漢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起碼,馬超的存在,應該說自然而然地讓許多部族放棄了與劉備為敵的打算。


三.馬超的身份高貴

這個身份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說,一個是血統的高貴,一個是政治地位的高貴。

血統的高貴方面,由於馬超是東漢開國功臣馬援的後人,所以算是高級貴族的後裔,雖然三國時期英雄不問出處,社會階層大洗牌大重組,但漢末仍舊處於貴族政治的巨大影響之中,典型的例子就是四世三公袁紹,因此馬超的這層身份,天生給他帶來一種政治優勢,能讓他處處高人一等。

第二個是政治地位,這個是他實打實自己拼出來的,想當年他也是漢末群雄諸侯之一,並且是一流級別的,官職封爵也都大得厲害,劉備原來跟他平起平坐,後來他雖成了劉備的部下,但這種政治地位是難以撼動的,他能幫助劉備壓住很多人,所以劉備必須以高規格的禮遇來對待他。

當然,超規格的政治待遇,並不意味著實際地位權力的高低,馬超也正是因為過於厲害,劉備都只能防著他,藉藉他的名望威信,來對自己的政權起到輔助作用,而不敢真正去使用他,真正掌實權的是誰,大家心裡都有數,所以馬超後來也是鬱鬱寡歡,意志消沉,直到死去。

——————————————————————————————

我是《逆三國志》作者鄭勳(杭州市作家協會成員)

這是我回答的第 95 個三國問題啦~

本號專注三國曆史領域,品評真正的三國曆史~

歡迎小夥伴們長期關注,也可以在評論區一同交流~


正說三國


劉備進位漢中王,手下上表為何不是諸葛亮領銜而是馬超領銜的?

我覺得可能是出於政治考量,原因如下:


第一,馬超投降前和劉備一樣都是天下諸侯,意思是級別一樣,並且剛剛投降劉備,沒有什麼軍功,所以在蜀漢有些尷尬的。馬超為了表忠心,而劉備為了安撫,所以讓馬超領銜向漢獻帝上表。

第二,劉備進漢中王的重要目標是恢復漢室,與曹操進行戰爭,奪取中原,而當時關中西北關中地區是雙方戰爭的主要地點。而馬超是西北關中地區最大的諸侯,並在該地區有很大的威望和影響,為了拉攏西北關中地區的人心,所以讓馬超領銜。

第三,在古代,如果沒有朝廷的冊封,私自稱王,就是“僭越”的行為,這就有失道統,而且這也有損於劉備漢朝維護者的形象,所以只能由當時朝廷官員或者是有影響的人士上勸進表,為了不留下口舌,這些上表的人的排名就不能按蜀漢排名,而是要依照名義上的朝廷官位。而這樣一來,馬超是名義上當時朝廷在蜀漢內部最高的官職。


嶽劍


一個破落貴族,黃巾起義才有三百人,所以劉邦取得漢中是非常得意。劉邦當年就是依靠漢中和項羽爭天下的,所以劉備到了漢中以後也自封漢中王。


《勸進表》裡面有十一個人的名單,這份名單基本代表了當時各派勢力人物在劉備陣營中的地位。


我個人是認為是把這份表分為的十一個人分成了四個類別的。


第一個分類,諸侯

馬超是漢朝貴族,是諸侯級別的。馬超這個貴族,是漢朝封的,級別是最高,也是最正統的。說事情的時候,第一個拿出馬超,這個可以理解。


第二個分類,左將軍府的人

劉備曾經最高的官職就是左將軍。左將軍府就相當於當時劉備漢中的國務院。許靖,龐羲,射援都是原先劉備左將軍府的人。這批人是沿用了劉璋當時東周軍的班底,可以看出劉備是還是靠東周軍的支持打壓蜀地本地勢力的。

在《三國志》裡,諸葛亮其實是放在左將軍府裡的,而且是左將軍府裡排序比較末尾的。所以此時的諸葛亮在劉備陣營中,並不是什麼大人物,可能是當做儲備幹部來培養的。而如果我們從官職來看,諸葛亮其實在這十一個人的名單中,只能排到第九位。


第三個分類,荊州派系的人

這裡麵包括了關羽,張飛,黃忠和賴恭。這個比較好理解,一直跟著劉備起家的一群人。


第四個分類,就是劉備取漢中的功臣

就是法正和李嚴。他們都曾是劉璋的手下,在劉備取關中的時候,投到了劉備的陣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朝史暮想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經過與曹操兩年的鏖戰,劉備拿下漢中,當時的劉備已經割據荊襄、西川、漢中,幾乎坐擁半壁天下,其實力達到頂峰。已經完成了諸葛亮隆中對的前兩步,第三步就是仿效漢高祖劉邦,舉兵北伐,興復漢室。所以在同年秋,接受其麾下120人以上的《漢中王勸進表》,稱漢中王,並表奏天子,請求漢獻帝批准。

可是為什麼第一位領銜的卻是馬超呢?其實這裡面有非常大的原因:

1>劉備稱漢中王,其用意就是得到漢中人民的人心。早在曹操之前,漢中一直是張魯割據,而馬超曾經棲身在張魯的賬下,並且當時由於奸臣當道,走投無路,最後不得不歸於劉備。而當前雖然攻下漢中,但是也只是得到了城池,得到人心還有待時日。

2>在當時劉備的麾下,馬超的爵位和官職最高,想當初朝廷曾經封他為徐州刺史,後改封為諫議大夫。在劉備進位漢中王時,諸葛亮,包括劉備,根本沒有皇帝冊封的任何官職。在當時的東漢,雖然軍閥混戰,但是皇帝依然存在,自立為王,名不正,言不順。而劉備一直以漢室正統自居,以義氣來舉起興復漢室的大旗,他是不會明目張膽“篡漢”的,所以不但需要有朝廷官職的人,而且也要有充分的理由來說服天下人,而馬超無疑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3>內部的派系矛盾,劉備拿下漢中後,內部分成了三個派系:第一派系就是跟著他的舊部,如諸葛亮,趙雲,關羽,張飛;第二派系就是荊州,如馬謖;第三派別就是西川和漢中,如李嚴,法正。而馬超作為後期歸降的將軍,除了幫助拿下西川,並沒有什麼軍功,為了獲得劉備的信任,領銜勸諫也無不可。

4>為父親報仇,興復漢室。當時已經收復漢中,大臣們都知道劉備下一步一定整頓兵馬,開始北伐,目標直指曹操。而馬超的父親馬騰死在曹操手裡,馬超領銜勸諫也大有希望劉備能夠幫自己報父仇的意味,這也是當時他歸順劉備時心裡所想。

5>還有就是諸葛亮對於劉備的進位,心裡不是很樂意。畢竟漢中剛剛拿下,根基維穩,這時候進位不合時宜,而且此時漢獻帝已然曹操的控制下,如果沒有天子的冊封,這屬於僭越。如果等到根基穩固,大舉北伐時,再學漢高祖劉邦,那樣會更加合適。

總的來說,劉備進位漢中王背後有很大的意義,而眾位大臣們的勸進,是馬超領銜而不是諸葛亮。


說唱古今


王伯者,執天下之公器、屬四海之名爵也。古語有言:名不正則言不順。名不符而實益損。

彼時,劉備已收盡西川,聯荊襄之勢;破北漢中,厥魏曹之膽。四方人才有攬,天下名候側目,稱伯一方的實力確實已經達到。特別是時時處處向天下宣告以扶強漢室為己任的劉備,已經面臨了攜天子已令諸侯的政敵-曹操,先一步忝稱魏王的局面,號稱正統、打著維護皇權的劉備此時必須公開自己的政治綱領,稱王討賊也自然得成為這道綱領中的核心主旨,藉此才能團結天下英豪,將自己團體的合法性和團體的使命所在,樹立起來昭示天下,這也是時勢發展的核心需要。再者,成功稱王以後,下面輔佐效力的人才,既解決了個人身份上的合法性,又可以有機會建功立業獲取名爵的上升空間。所以劉備稱王已有了實力,也是必然追求的目標。但是稱王這個名位,作為天下的公器,必須要有天下人的認可才能顯得名正言順,特別離不開的是有巨大影響的天下名族世家的拱衛與認可。

漢朝時期的社會,還是等級森嚴的階級社會,天下的權力是由代表實權的天子及三公九卿和構建實權基礎的各名門世家組成的上層社會共同掌握,因為他們掌握了社會上絕大多數的資源,包括財產所有權、受教育權、政治通道權等等。漢朝時期為朝廷選官的制度主要是察覺制和孝廉制這兩條通道,還有較次等或者不現主流的如軍功和姻親之路。而掌握察舉和孝廉制度的,正是各出身名門掌握政治權力的世家望族。即便是軍功和姻親這樣的機會,也多半有他們參與的影子或者作為交聯的手段。所以,名門望族(包括皇族)掌握著當時整個社會的主導權和輿論的控制權。劉備出身貧寒,但是皇族的身份還是在其奮鬥的路上使其受益匪淺,不過之前皇叔的身份只是尊號,不是爵位,是處在弱勢控制中的天子為了拉攏勢力借用禮法給劉備的一種尊禮。如果此時已經具備實力的劉備想稱王,只望被曹操集團控制的天子認可是不具備條件的,屬於曹氏集團的各名門望族肯定也不會為劉備做褒舉貼金。但是如果是不受曹操控制的天下名門世家來舉薦劉備,則是可行的。除非不承認這些名家世族是大漢的子民,或者是叛逆。曹操是可以這樣乾的,曹操後面也的確是這樣幹了。但這樣做其實也間接在天下人面前呈現出曹操自己的賊性,揭露了曹操控制天子的目的,拔高了劉備的正當性。這樣,天下會進一步分化加深,不意曹賊者則又有被劉備進一步團結的機會。所以,天下名門望族的舉薦是劉備稱王必須且必要的一步。

馬超就正好符合所有這樣的條件,馬超先輩歷代都是漢朝的忠臣,且多有名顯天下之輩,東漢開國有保境安民征戰四方的馬援,黃巾以來又有威震一方打黃巾、攻董卓的諸侯馬騰,這樣的家世,這樣的名望,天下少有。何況馬超自己還早就是軍功赫赫、名噪天下的英雄。

而諸葛亮雖然也出自世家,卻不是漢朝功名顯赫的世家出身,而且曾經沒落,自己兄弟投奔親族,一路輾轉,嚐盡冷暖,其叔父死後又流落寄投在劉表勢力之下,論形勢,確實在為劉備稱王正名這條路上,他遠不及馬超當時的影響力大,可動天下人之望。不過君子居其實而虛其名。諸葛亮正是憑著自己的智慧、勤勉、忠正,贏得了劉備的依賴和信任,也憑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犧牲,將諸葛家門為當時也為千古所傳頌,成為了千古“世家”,為歷代所敬仰!


用戶23111931360


首先,兩漢時期是極為重視門閥出身的。尤其是東漢更是如此,經常以外戚身份掌權的馬、竇、鄧、梁等家族號稱東漢四大家族!馬超出自馬氏家族直系後代,其出身無疑比遠支皇族劉備還高貴。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其次,馬超父子的將軍名號/爵位都是朝廷封的,平西將軍的名號很高了。而且馬家作為隴西大族,關係盤根錯節,形成一方勢力與曹操鬥過。幾乎是人主的地位投奔劉備。 最後,馬騰父子就是因為反對曹操匡扶漢室,惹怒曹操的。政治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