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在全球整體需求不足,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依靠國內消費來帶動經濟增長的言論甚囂塵上,但是消費能否拉動經濟增長?此言論源於何處?本文將一起來探討。

消費與經濟增長的辯證關係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言論出處

當前經濟增長的困境與展望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消費與經濟增長的辯證關係

首先不能否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出口、投資和消費歷來被稱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餐飲、娛樂行業的繁榮毫無疑問可以帶動經濟增長,在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消費行業的繁榮促進了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但是經濟增長能否靠消費來拉動?

短期內的大量消費或許可以造成經濟的表面繁榮,但長期則不能。我們知道GDP來源於我們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產品或服務的價值,而要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保持GDP的高增長率則需要我們在同樣的時間內創造出更多的或者更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要想創造更多的、更有價值的產品、服務,則要求我們不斷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力水平,而生產效率、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則要求技術的不斷進步,產業的不斷升級。如果在市場已經較為完善的條件下,維持現有的生產力水平不變,整個社會不斷重複生產到消費再到生產的過程,則經濟不會增長,而是在原地踏步。因此,雖然消費是經濟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但是卻不是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

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在於有效的投資。中國七十年工業化的進程就是不斷提高技術生產力的過程,由於不斷投資新的廠房、新的生產線,新的技術,因此在短時間內創造了更多的附加值更高的產品,生產效率提高了,人均生產力水平提高了,經濟不斷增長。另一方面,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改善了交通,改善了硬件條件,使交易更加方便,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促進了經濟發展。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創造的利潤上升,於是人均收入提高了,消費能力增強了,相應的,消費產業也開始蓬勃發展。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經濟增長帶動了消費,而不是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有效的投資才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而消費只是市場交易中的一個環節。

沒有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消費不但於經濟增長無益,反而過度的消費會透支經濟增長的動力。過度的消費擠佔了儲蓄資金,相應的用於投資的資金則減少了。當一個社會變成消費型社會時,大家都在考慮揮霍自己的勞動成果,而不是考慮變存量為增量,進一步擴大生產力。這樣的社會將是繁榮的終結。

另外個人的收入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提倡消費拉動經濟呢,潛臺詞無非是借貸消費。而若是居民收入無法持續提高,過度消費無疑是透支自己的未來。

最後在討論消費問題時,需要明確的是宏觀層面的投資與消費和個人的消費行為是沒有直接聯繫的。宏觀上加大投資,與個人消費並無衝突,相反,投資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提升生產力水平,從而提升居民收入,畢竟對於個人來說,只有收入的提高才能帶來消費水平的提高,帶來消費行業的繁榮。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言論出處

那麼網絡上普遍流傳的靠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的言論來自哪裡呢?

具體源頭恐已無法追究,但是筆者能聯想到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日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成為美國的最大的貿易逆差國。為了減小美國的貿易逆差,於是美國與英國、德國、日本、法國共同簽訂廣場協議,要求共同干預市場使美元貶值。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日元開始了升值之路並且一發不可收拾。日元的升值嚴重打擊了日本的出口製造業,而在面對日本提出要美國共同穩定匯率的要求時,美國財政部長貝克提出了條件:日本要擴大內需,方法是下調利率。

於是日本民間紙醉金迷的時代來臨了。日元的大幅升值使得日本國民擁有了大量財富,人們紛紛出國購物,日本國內錢多的彷彿沒地方花,銀行拼命以極低的利率向普通民眾貸款,天量的資金則催生了日本房地產和股市巨大的泡沫,最終泡沫破滅後美夢醒來,留下的則是出口製造業倒閉破產後的蕭條。

而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期間美國對中國的要求中,其中就包括要求中國開放金融市場,擴大消費等條件。不難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現在中國成為了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那麼中國的競爭力在哪裡?顯然不是消費。根本則在於中國強大的工業製造和生產能力。


當前經濟增長的困境與展望

供給和需求是市場中的兩個最關鍵的因素。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顯然是整體供給過剩而需求不足。但這卻並不是由於有需要的人不消費,而是有需要的人沒有消費能力,有消費能力的人則沒有過多的需求。根本原因則是市場經濟中的分配問題,這是市場經濟自身的矛盾之一。

而面對中國目前經濟增長的瓶頸,筆者不敢妄言有何良策,但是相信國家已經給出了最好的解決方案。道路雖曲折,但前途卻光明,相信以中國人的智慧必定能夠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