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拒绝“报复性消费”心理,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自我管理能力

提起“报复性消费”这几个字,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成人行为,与孩子并没有关系。

其实,这种行为的“根源”,就是出现在孩子的小时候,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在孩子的内心中,产生一种想法。

他们总会想等我有一天有钱得,我一定要怎样怎样。等我长大得,我一定要怎样怎样。这就为他以后的这种“报复性消费”心理埋下了伏笔。

这种行为的最明显特征就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控制不住自己没有自控力。当有一天突然有钱了,或者有了意外之财时,他们就会通过“报复性消费”这种方式,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情绪。

拒绝“报复性消费”心理,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自我管理能力

之前我看过一篇权威性的文章,介绍了那些幸运中了彩票大奖的人,有很多最后的结果都不是很好,有的最后落魄不堪,有的经过几年以后从回以前的生活,或者有的更甚最后负债累累。

他们在中了大奖以后,想的不是用这些钱来改变自己今后的人生,也不是用这些钱给自己做一个合理的规划。而是买他们以前买不起得的奢侈品、名车、豪宅,更有甚者迷上了赌博、色情,最后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却很好的利用了这些钱,运用它们来为自己产生了更大的价值,从而生活越过越好。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差距,前者通过“报复性消费”挥霍了自己的“幸运”,后者却很好的运用了自己的“幸运”,他们面对同样一件事,却是不同的结果。而他们之间的差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我管理能力上,

所以,从小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形成一种习惯

,这对于他以后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才是他的财富所在。因此,下面几点建议供各位父母参考:

拒绝“报复性消费”心理,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自我管理能力

给孩子创造自我管理的机会


孩子天生就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就需要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些多的机会,培养他的这种能力

比如,在平时生活中,或外出游玩时,父母尽量表现的“低能”一些,让孩子来安排你们的每日生活计划。或者出行时,让他来安排你们出行之前的准备工作,路线的规划。

通过这样的方式,一点点的挖掘出孩子对事物的计划性和自理能力,并通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他的一种习惯。

拒绝“报复性消费”心理,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自我管理能力

让孩子体会金钱的重要性

现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体会不到父母挣钱的艰辛,使得他们也不明白金钱的重要性。所以,在生活中要合理的控制孩子的开销,并告诉他们钱应该用在“有用”的地方,不能铺张浪费。

比如,对于一些没必要的玩具或者其他物品,如对孩子确实没有太大帮助,要果断拒绝,并告诉他省下的钱可以攒起来,给他买更好对他帮助更大的玩具。

或者通过“攒钱”的方式,告诉孩子你想要的可以买,但是目前妈妈没钱,需要通过加班攒钱来给你购买,让他知道并不是他的一句“我要”就能获得

另外,我们需要为孩子建立起消费预算模式,不能让孩子处在“花钱无限制”状态,如果我们不限制孩子,他就会手里有钱就想花掉,而这种满足感会让他们不断把自己手里的钱,变成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其实也算是另一种“报复性消费”方式。

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制定消费预算,并且让孩子自己做规划,合理的运用手里的钱,通过长期的培养,最后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拒绝“报复性消费”心理,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有一些父母确实实行了限制孩子消费的模式,但限制“过度”了,让孩子长时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比如,父母不管孩子要什么,全都不给买,时间长让孩子得不到任何的东西,这时他的心里就会产生如果我有钱、如果我长大、如果我工作了多好,等等这些想法。

一旦当他们这些想法实现时,就会开始疯狂的“报复性消费”方式,而这种报复性消费方式一旦产生,就很难再控制得住,甚至直到最后“山穷水尽”。

所以,父母也不能“过度”的限制孩子,对于一些有用的东西,还是要酌情给予的。只要做到限制“有度”,并加以制定消费预算模式,合理的控制。

这样,才能起到实际上的效果,即养成了孩子的良好习惯,又不会让孩子产生“报复性消费”的心理。



大家好,我是奶妈说成长,多次获得青云计划奖励,并且专注于0-15岁孩子成长方面的诸多困扰、难题,有这方面疑惑的家长,可以关注我,或者留言,我看到会为您解答,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