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淋巴瘤名醫在線為患者答疑解惑(第十四期)

百大名醫 最美相伴 | 淋巴瘤名醫在線為患者答疑解惑(第十四期)

百大名醫 最美相伴 | 淋巴瘤名醫在線為患者答疑解惑(第十四期)

目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期間,全國上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疫情加以控制。淋巴瘤患者由於需要接受放化療治療,免疫力低下,是疫情的高風險人群。如何加強防護、合理就診,順利地度過疫情是淋巴瘤患者關注的重心。

為解決疫情下淋巴瘤患者的就醫問題,醫脈通特別邀請到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李玉華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胡莉文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肖若芝教授,開展“百大名醫,最美相伴”淋巴瘤名醫在線答疑公益活動,以現場直播與互動在線形式,為淋巴瘤患者答疑解惑。【醫脈通】部分精彩問答整理如下,供廣大醫生和患者參考。

百大名医 最美相伴 | 淋巴瘤名医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第十四期)

問題1

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生髮中心來源,III期B組,IPI=4分。最初是19年5月份出現胃痛,經過醫生診斷為淋巴瘤,從19年6月份開始化療,方案為R-CHOP,化療6次,到2020年1月份,腹部仍然經常疼痛。請問是不是化療方案無效,無法消除腫塊,最近CT結果顯示胰頭增大,現在腹部一直疼痛,是否病情惡化?是否有治療的希望?

專家解答

第一個問題是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目前主要是考慮的是疾病進展,因為資料顯示了胰頭增大而且腹部疼痛,考慮病情進展,目前的方案是沒有效果的。所以我們建議更換方案,可以改成R-EPOCH方案,BR(苯達莫斯汀聯合美羅華)方案進行治療。然後也建議做腰穿和骨穿,看看有沒有中樞侵犯或者骨髓侵犯的情況,儘早做下一步治療的計劃。

問題2

患者,女,43歲,濾泡淋巴瘤3a級四期,已做8次R-CHOP化療方案,結療PET-CT評分3分。請問維持治療方案是用單用美羅華兩月一次,維持兩年?還是要美羅華聯合來那度胺維持?

專家解答

濾泡淋巴瘤PET-CT多維爾評分3分提示我們患者可能達到了完全緩解,濾泡淋巴瘤標準維持方案即單用美羅華兩月一次,維持兩年。一般6個月複查一次,若複查過程中出現其他問題則可以添加來那度胺。

問題3

患者男,57歲,2019年4月25日確診NK/T淋巴瘤,2019年12月份確診侵犯中樞,目前使用PD-1三次,第一次使用PD-1加吉西他濱和奧沙利鉑,,血小板一直都沒有上來。因為上不來,第二次使只使用了PD-1,第三次( 2月2日)輸血小板後,用的吉西他濱,2月7日用的PD-1,現在血小板一直上不來,怎麼辦?兩週前出現雙腿發麻,大小便感知不靈敏,胸部加強核磁脊髓有問題。血小板上不來,什麼都做不了,有什麼推薦治療方案嗎?

專家解答

假如患者治療前就存在血小板低的情況,那麼建議患者進行骨髓穿刺檢查本身骨髓是否存在問題,如果治療後出現血小板低,那麼考慮是否是治療導致的骨髓抑制,可以使用血小板刺激因子,另外還需要考慮是否存在骨髓侵犯。化療後血小板為5萬~10萬,一般可以不予治療;低於5萬則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支持治療,例如血小板輸注。NK/T淋巴瘤患者預後較差,建議患者儘快進行原發病的治療,可以考慮聯合培門冬酶等。

問題4

T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一月初結束六個療程,hyper 方案,1月21結束採幹準備自體移植,現因疫情原因不能移植,血製品較少,醫院不敢收。因離上次上藥時間太久了,也不敢再上藥。請問有沒有口服藥維持,或其他更好建議?

專家解答

常用的口服藥有西達本胺。同時建議患者結合自身的經濟情況聯繫可以移植的醫院儘快採幹準備移植,以防病情進展。

問題5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男,50歲。2年前發現中樞淋巴瘤,當地醫院化療7次,完全緩解,1個月復發。繼續化療6次完全緩解。2019年11月在醫院自體移植,1月後頭面部腫,雙下肢腫,查肝腎功能心功能,血常規,白蛋白都正常,食慾降低,沒有其他異常感覺。請問這是怎麼回事?全身虛腫原因是什麼?有什麼注意事項?怎樣下一步治療?

專家解答

如果患者接受過激素治療則可能導致水鈉瀦留引起全身浮腫,停用激素之後會慢慢有所恢復。有條件的患者可以考慮聯合中醫輔助治療。

問題6

濾泡型淋巴瘤3級,剛住院時說需要做6個療程化療,現在做了4個療程,效果挺好的,做CT說已經沒有了。請問還需要繼續化療嗎?還是必須做足6個療程?

專家解答

建議患者繼續做足6個療程的化療。

百大名医 最美相伴 | 淋巴瘤名医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第十四期)

直播最後,李玉華教授總結道,非常感謝大家提出的問題,以及三位專家的耐心解答。目前是疫情的關鍵時間,我們也在儘自己所能幫助淋巴瘤患者得到有效治療。相信隨著疫情的緩解,患者的收治會逐漸恢復,我們也將繼續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百大名医 最美相伴 | 淋巴瘤名医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第十四期)
百大名医 最美相伴 | 淋巴瘤名医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第十四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