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豆瓣評分8.9《返老還童》:即便生命逆成長,也從不辜負


豆瓣評分8.9《返老還童》:即便生命逆成長,也從不辜負

圖/網絡

《返老還童》是一部劇情怪誕的影片,延續怪導大衛·芬奇的一貫風格。該片改編自美國大文豪菲茨傑拉德的同名小說,豆瓣評分8.9分。

影片講述了男主角本傑明·巴頓一出生便擁有80歲老人的形象,母親因他難產而死,父親視他為怪物,將他遺棄在養老院門口。他被善良的黑人女護工奎妮收養,在養老院長大,17歲時決定出海,經歷了一系列的人生旅程。隨著歲月的推移他逐漸變年輕,最終回到嬰兒形態,在蒼老的戀人黛西懷中安靜離世的奇異故事。

本傑明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逆成長的命運沒有影響他的心智,他帶著一顆善良、溫暖的心靈去對待這個世界。

《返老還童》以本傑明的感情為敘事線索。

開頭由黛西讓她的女兒讀本傑明的日記。引出本傑明一生的故事。

黛西小時候去老人院探望祖母,遇到了和自己年齡相仿的本傑明。她湛藍色的眼睛深深的烙印在了本傑明的心中。後來,本傑明17歲作為水手出海,途中遇到了英國貴婦伊麗莎白,她是一個有品位有見識的英國女人,有過很多有趣的經歷。靈魂的共鳴讓他們經常從深夜聊到凌晨,但現實告訴她,這注定是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於是伊麗莎白離開了。

當本傑明26歲時,回到家鄉去找黛西,但黛西此時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歷經黛西出車禍之後,兩人才真正走在了一起。之後他們有了一個女兒,為了不拖累黛西,本傑明變賣家產留給她們,自己選擇離開。

十幾年後,本傑明回來時,黛西已經有了丈夫,短暫重逢之後,本傑明再一次選擇離開。直到黛西丈夫去世,收養所的人聯繫到黛西,她得知本傑明已經恢復到孩童模樣,還患有嚴重的老年痴呆。黛西決定留在那裡照顧本傑明,直到本傑明在黛西的懷中去世。

《返老還童》突破了傳統的敘事方式,將自我追憶和自我描述有機的聯繫在一起。引發黛西的慢慢回憶,充分表現出黛西和本傑明的動人愛情,同時也展現出黛西在生命結束之際對愛情的無限渴望。

本傑明一生中遇到過很多人:風趣幽默的矮人、有著藝術家夢想的船長、會談鋼琴的老太太,還有決定與他相認的父親。這些人都帶給他很大的影響,但我想談談這三個女人對本傑明的影響,以及他們的相處模式對當代親情觀、愛情觀的啟發。

奎妮:不能生育,給了本傑明第二次生命

親生父親一看到本傑明就選擇把他丟掉,完全忘記了妻子的囑託“給他一個容身之所。”也許是命運眷顧,奎妮無法生育,所以覺得本傑明是上帝帶給她的孩子。

她形容本傑明“醜的像箇舊便壺,但也是上帝的孩子。”

是奎妮,給了本傑明第二次生命。她給了本傑明一個名字,她照顧本傑明的生活起居,撫養本傑明長大,給了本傑明一個與他的外貌不違和的生長環境。


豆瓣評分8.9《返老還童》:即便生命逆成長,也從不辜負

奎妮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你永遠無法知曉未來。”

她在本傑明幼年時期一直鼓勵他,對他說“你和別的孩子不一樣。”

我想,正是這樣一位特別的母親,才給了本傑明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從小就給他塑造了一個善良寬厚的品格。

與中國的許多父母不同,奎妮會放手,當本傑明17歲決定出海時,奎妮沒有阻攔,而是讓他去經歷生活。

許多父母哭訴自己和孩子沒有共同話題,孩子一上大學就開始疏遠自己,不給自己打電話.....這些問題的背後,是不是反映出了父母和孩子相處之間的問題呢?是不是因為父母把孩子捆綁的太緊了,給他規劃了大半個人生,所以孩子想要逃離父母呢?

樊登脫口秀中,很多家長問到類似的問題時,樊登老師給出的方法和奎妮一樣。去放手,沒有家長干預的人生不見得會差。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幾年後,本傑明回來時,奎妮問“有什麼寶貴的經歷嗎?見識痛苦了?也有快樂吧。”


豆瓣評分8.9《返老還童》:即便生命逆成長,也從不辜負

養育孩子,不是單純的把他養大,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要鼓勵他、對他有耐心、給予他足夠的愛。當他長大後,要懂得放手。讓孩子見識痛苦,見識快樂。

這個善良又充滿智慧的女人啊,在本傑明的成長中不僅成功扮演了母親的角色,還是一位成功的啟蒙老師。

黛西:童年的玩伴,一生的摯愛

本傑明在日記裡說“我永遠忘不了他湛藍色的眼睛。”初次相遇,他們都還是十多歲孩子,心靈大小並無差別,但本傑明的外表阻礙了他們的友誼。


豆瓣評分8.9《返老還童》:即便生命逆成長,也從不辜負

黛西的祖母不讓黛西和本傑明一起玩,還對他說“你應該感到羞恥。”

遇到了對的人,卻不是在對的時間點,註定了這段愛情不會一帆風順。

少年時的他們天各一方,本傑明出海,黛西跳舞。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唯一的聯繫就是本傑明寄來的一張張來自各個地方的明信片。

再次相遇,黛西已出落的亭亭玉立,一顰一笑都很迷人,成為了本傑明心中“最美的女人。”她在月光下起舞,搖曳生姿。


豆瓣評分8.9《返老還童》:即便生命逆成長,也從不辜負

但依然不是對的時間,兩個人再次錯過彼此。

黛西出車禍算是兩人關係的一次轉折,當她修養好後,回到了新奧爾良。此時,兩個人的年齡終於相仿,47歲的本傑明和43歲的黛西。

“我們會在起居室裡野餐。我們想吃就吃,想睡才睡。我們發誓,絕不落入規律和俗套,絕不按時上床或起床。”

本傑明描述的這段日子,是他和黛西在一起最快樂的日子。黛西從來沒有介意過他的特別,給了他最真摯的愛情。

即使本傑明在晚年時得了老年痴呆,恢復到孩童的外貌,完全不認識黛西了,她也堅持照顧他,陪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


豆瓣評分8.9《返老還童》:即便生命逆成長,也從不辜負

黛西是一個好女人,她不在意世俗的約束,完全尊重自己內心的感情,從來沒有因為本傑明的外貌離開他。不由得讓我想到前兩天熱播的都市劇《下一站是幸福》,劇裡的賀繁星正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與自己喜歡的人兜兜轉轉,最後才走到一起,很不容易。在愛情中,能跟著內心的感情走,是很裡了不起的一件事。

她是一個勇敢的女人,在本傑明離開後承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給了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她也是一個善良的女人,見證了本傑明從老人變為嬰兒的過程,也給了本傑明最開始的溫暖和最後的陪伴。


伊麗莎白:既是初戀,又是朋友

大部分人在遇到自己的摯愛之前,都會有過一次初戀,初戀教會我們愛,教會我們成長。

伊麗莎白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她是一個見多識廣的女人。她教本傑明如何吃魚子醬才會更美味。他們兩個在旅館的大堂裡徹夜聊天,似乎要把這輩子的話都說完。


豆瓣評分8.9《返老還童》:即便生命逆成長,也從不辜負

本傑明真心喜歡伊麗莎白 兩人度過了愉快的時光。

但這段感情註定不會有好的結果。偷來的感情終究不會屬於自己。

在伊麗莎白不告而別後,本傑明坦然接受,沒有怨恨 。後來在電視上看到她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夢想,又為她的成功而喜悅。

比起戀人,伊麗莎白更像是本傑明一位久別重逢的朋友。見面時很開心,離別之後也不悲痛。

處理感情最好的方式應該就是他們這樣,離開時說一句“很高應遇見你。”沒有死纏爛打,也沒有悲痛欲絕,鬧著要輕生。戀愛時好好享受,分別後各自祝福。

現代人的感情處理方式多半鬧得雞飛狗跳,最後兩人搞得兩敗俱傷。如果能像他們這樣,會少很多煩惱吧。


豆瓣評分8.9《返老還童》:即便生命逆成長,也從不辜負


本傑明的一生看似木訥無趣,但他善良、忠誠、大方、寬厚

他是一個好兒子

原諒了生父並對養母說“你才是我媽媽”

他是一個好朋友

在朋友過世後守諾將他的積蓄寄給他的妻女

他是一個好丈夫

為黛西選擇了幸福生活的道路留下了足夠的財產隻身離去

他是一個好父親

愛自己的女兒想自己的女兒希望能為她排憂解難


從本傑明傳奇的一生中,我也領悟到了一些人生道理:

1、關於得失

彈鋼琴的老太太說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我們註定是要失去所愛之人的,不然如何知道他們對我們的重要性。”

豆瓣評分8.9《返老還童》:即便生命逆成長,也從不辜負

人的一生都是有得有失的。影片中也描繪了很多次得與失的景象。

盲鐘錶匠失去了兒子卻製作了一座神奇的大鐘;本傑明的親生父親得到了兒子卻失去了妻子;黛西失去了芭蕾舞卻得到了摯愛和孩子;本傑明得到了年少青春卻失去了愛人。

這就是人生,你不能全選全得,你有所取有所不取,有所不取就該坦然面對有所失,有所失就有所得。

許多人羨慕年少成名的人,羨慕他們這麼年輕就有這麼大的成就。可是,他們也因此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同齡人在遊戲玩耍時,他們不得不趕航班去工作。

小小年紀承擔了這個年齡本不該承擔的東西,得到了年少成名,卻也失去了本該童真無邪的快樂。

得與失,從來都是對等的。

2、關於孤獨

人類本是社群動物,不喜歡孤獨,任何時候想要陪伴是我們的本能。

但人又避免不了孤獨,因為你總有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有些人,註定可以於河邊閒坐。有些人被閃電擊中過七次。有些人對音樂有著非凡的天賦。有些人是藝術家。有些人是游泳健將。有些人懂得製作紐扣。有些人懂莎士比亞。有些人天生是母親。還有些人,註定是舞者。”

電影最後這段獨白很有意味,在說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有不同的命運,適合不同的人生道路。


豆瓣評分8.9《返老還童》:即便生命逆成長,也從不辜負


無論什麼膚色,什麼體型,人都是孤獨的,但可怕的不是孤獨,而是懼怕孤獨。

你會在很多種情形下感到孤獨:下班回家的小路上;週六醒來看到陽光早晨;想去某個地方時發現身邊沒有人可以陪自己.......

感到孤獨是正常的心理,古往今來,許多人正是因為接納了孤獨,才給世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馬克思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圖書館,完成了《資本論》;托爾斯泰一直居住在小屋中,老年後甚至出去流浪,寫出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長篇小說;李時珍經常露宿野外,尋找治病救人的良藥,用27年時間寫出了藥學鉅著《本草綱目》。

我們也需要學會接納自己的孤獨,甚至享受其中,並在那裡與真正的自己相遇及融合。

3、關於成長

一件事無論太晚或者對於我來說太早,都不會阻攔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這個過程不要有時間限制,想做就做。可以有變化,也可以一成不變,沒有約定俗成。可以做的很出色也可能會很糟。希望你做的是最出色的,希望你能看見讓你大吃一驚的東西,希望你會有前所未有的感受,希望你能結交有著不同觀點的他人,希望你的生活令你驕傲,如果你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希望你有勇氣“一切重頭再來”

豆瓣評分8.9《返老還童》:即便生命逆成長,也從不辜負

很喜歡這段話,它告訴了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應該如何去做。

就像決定離開黛西母女的本傑明,他出發去印度,做想做的事情,結交不同的人,體驗從未體驗過的事物。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放棄生活,有重頭再來的勇氣。

三毛曾說過“人類經常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歡將他人的成績與自己相比較,因此覺得受挫,好不輕易活到老年還是一個沒有成長的笨孩子。我們一直粗糙的活著,而人的一生,便也這樣過往了。”

很多人以為成年了就是成長了,其實不是,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這些經驗,就是我們老去時最寶貴的財富。

結語

本傑明逆成長的人生富有奇幻色彩,每個人都能從他的成長經歷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經歷過孤單、灰暗、悲傷,感受過親情、愛情、友情。即使歷經滄桑最後仍能像孩子一樣善良,即便無法相守到老,也不辜負此時此刻的相知相遇。

不辜負時光,不辜負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