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還童》:最接近生命終點的地方,是他的起點

二十世紀20和30年代是美國小說發展的鼎盛時代,1925年,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茲比》如新星降臨, T·S·艾略特稱之為“美國小說自亨利詹姆斯以來邁出的第一步”。

海明威評論道:“既然他能夠寫出一本像《了不起的蓋茲比》這樣好的書,我相信他一定能改寫成更好的書。”這部小說的出版確立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成名之初的菲茨傑拉德為了維持奢華生活,寫了一些速成的短篇小說或是刊物連載作品。1922年,菲茨傑拉德以1000美元將《本傑明·巴頓奇事》賣給了COLLIERS雜誌,後來被收入短篇小說集《爵士時代故事集》中出版,《本傑明·巴頓奇事》以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寫成,更多的是以奇幻手法對現實的批判和嘲諷。  

 大衛·芬奇的電影作品充滿陰沉、憂鬱、哀傷的情調。 “我不認為電影只是取悅觀眾,娛樂大眾,很多人認為我的電影是黑色的,暗淡的,甚至是扭曲的,但我並非故弄玄虛,而是想引發人們的思考。”

大衛·芬奇青睞傷痕電影,讓人們本以為可以得到的安慰落入虛空。菲茲傑拉德憂傷的人生基調與大衛·芬奇的風格不謀而合。

經過大衛·芬奇大刀闊斧地修葺之後,原著小說完全變了模樣,一出帶有強烈的大衛·芬奇符號元素,向菲茲傑拉德致敬的悲劇人生劇於2008年公開上映。

《返老還童》:最接近生命終點的地方,是他的起點

 《本傑明·巴頓奇事》改編為電影后的中文譯名為《返老還童》,正如原著小說的主旨---這是一個“返老還童”的故事。本傑明·巴頓的人生由老年開始到嬰孩結束,倒流的人生給了本傑明異乎常人的人生體驗和感悟。

影片中的時間意象,人生意象和偶然意象多次出現,多種意象縱橫交錯,碰撞摩擦出一幕幕充滿哲思畫面與場景。

而其中數次出現的“蜂鳥”“掛鐘”意象更是讓人縈繞心間,揮之不去。

“蜂鳥”深邃的象徵意義

從目前人類掌握的信息看,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是唯一可以向後飛行的鳥。影片諸多故事情節中多次出現蜂鳥,意味深長。

這裡蜂鳥的象徵意義與掛鐘(時間)的象徵意義遙相呼應,彼此關聯。

蜂鳥向後飛行,與本傑明·巴頓的逆向生長不謀而合,但與其他的一些自然現象或人物事物運行似有交錯之感。

時間發生的順序在本傑明身上看似不正常的特性,也表現出了另一方面的自然性和與可信性。

影片亦用陪襯法描寫了一些與主人公相關的人物,比如母親、父親、朋友、愛人......母親奎尼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女人,是她收留了這個“不可能是人類”的嬰兒。

《返老還童》:最接近生命終點的地方,是他的起點

她把他稱作是“上帝的孩子”,說他在此已經是個奇蹟;她把他放進抽屜裡還不忘留一條縫供他呼吸;她在鐘聲響起時給了他這個“本傑明”的名字(鐘的英文是“BEN”);她會在他的輪椅接近臺階的地方把他拉回;她會在他貪玩一整天不回家而嚇到哭;她愉快地迎接他每次回家,並給他一個又一個擁抱。她表現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父親的角色在片中也有幾個不同的類型。

本傑明的父親剛答應過世的妻子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轉身卻將他拋棄,原因是這個醜陋的不像人類的傢伙奪走了他妻子的生命。他害怕他可怖的樣子,他逃避責任。

而本傑明離開妻女的原因是害怕自己成為她們的拖累。他要給孩子一個父親而不是一個玩伴,他希望盡一個父親的責任,可他的責任就是離開,給孩子正常的生活。

很幸運的是,本傑明的第一次喝酒是和父親一起,並用自己賺的錢請他。而本傑明的女兒就沒那麼幸運了,只能在父親去世以後母親彌留之際才發現父親寄給自己的明信片。

《返老還童》:最接近生命終點的地方,是他的起點

《本傑明·巴頓奇事》裡面,那隻蜂鳥飛過大洋,飛過颶風的時候,也帶動著人們的心一起飛回了過去那一幕一幕幸福的時段,歡快的童年,儘管也夾雜著一些痛苦和不幸。

即使反向而生的異人,跨洋的蜂鳥,在多如恆河沙數的生命中,能看到想到傳述自己故事的,也只是屈指可數的吧。

這正是影片選題、敘事、意象與象徵的可貴之處。

那些猝不及防的照面,驚心動魄的歲月,以畢生勇氣說出的話語,拼命記住的悲傷和幸福,金石可鏤,驚天動地,也不過是寥寥數人的風天海雨。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於過去的事情似清非清似記非記,庸庸碌碌草木一生,而那些頭腦較為清醒始終深刻記得這一切的人們,也終會慢慢的老去......

儘管蜂鳥的大腦最多隻有一粒米大,但它們的記憶能力卻相當的驚人。

其實蘊意著,雖然時間飛快逝去,但那些在歷史長河中曾發生過的事件是不會被遺忘的。蜂鳥雖然渺小,但頑強追求著他有限生命力的意義。

無論是穿越海峽的女子,還是遭雷劈七次的老人;無論是懷抱藝術家夢想的船長,還是因車禍粉碎了舞蹈家夢想的黛西,還有心懷慈悲的黑人媽媽奎尼,他們的生命都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片段。

“蜂鳥”在這裡具有深邃的象徵意義。

《返老還童》:最接近生命終點的地方,是他的起點

在漫漫航行的海面上,當拖船船員幾乎全部死亡後,本傑明看到了蜂鳥在遼闊得不可能生存的海面上依然飛行;女兒在讀完本傑明所有的日記後,垂死的黛西看到了蜂鳥在模糊不清的風雨中依然奮力搏擊的身影。

每當做完了該做的事,準備踏上一條新的道路時,每當有人死去時,蜂鳥就會出現。

一段故事結束,新的一段故事又將開始......這就是人生,這就是人類發展史其中的內容和片段。

“掛鐘”交錯的象徵意義

常態下,第一時空是我們生活的時空,物理學上的第一時空概念是絕對時間及絕對空間。

第一時空觀念影響著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哲學觀點。

而《本傑明·巴頓奇事》故事設定的是一個生來就患有衰老症的男子,當所有人的生命都以自然衰老的狀態經歷著生老病死時,只有本傑明·巴頓的外表是從老年往嬰兒方向倒退成長。

上帝似乎給本傑明·巴頓上了一根逆弦——正如影片開始那個倒流掛鐘的意象。

《返老還童》:最接近生命終點的地方,是他的起點

電影大師卓別林曾經說過:“時間是偉大的作者,她能寫出未來的結局。”

這似乎暗示了時間的力量,更令人想入非非的以為,誰掌握了時間誰就可以掌握未來。

然而對於當時最偉大的鐘表匠之一的盲人來說卻並非如此,他擒住了時間,將它裝入了掛鐘,但當他這麼做的時候,也把自己不可能實現的強烈意願糅合了進去,他已然為自己開啟了一個無法預知但有時候又在潛意識中十分清晰且曾經擁有過的“未來”!

這不能不說這是他跟時間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儘管這個玩笑其實並不輕鬆而且反叛自然。

在車站上開啟並測試他專門為戰爭勝利而設計製作的大型懸掛時鐘時,眾人聚集仰慕凝心等待。

可當看到時鐘倒轉時,全場一片譁然,大家都以為搞錯了......當人們聽到了老人的真實心意回過神來時,內心即刻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與傷痛,脫帽低頭深陷哀思,同時也充滿了對已戰死的親人能回家的幻覺喜悅之情。

無情流逝的時間從不會為誰停留,即使這個人曾經完美的將時間收進他的“寶盒”。

不過,人們曾經歷的征途和故事並不只印證了時間的無情。

真理、科學、天才、和平、忠心、關愛、戰爭、謬論、迷信、野心、陰謀、混亂、殘忍、血腥......所有這一切皆隨掛鐘時間的延伸而糾纏在一起,儘管那有可能只是一些假想的流線,但那些故事曾經真實的發生過,並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遠未到結束的時候。

《返老還童》:最接近生命終點的地方,是他的起點

1919年一戰結束,在戰爭中痛失愛子的盲人鐘錶大師,借為中央車站修建大型掛鐘之機,他希望能讓時光倒流,讓所有在戰爭中失去生命的親人能回到家人身邊。

“掛鐘”在此隱喻人們對抗自然規律的願望與無法違反自然規律的無奈。

每個人的人生,甚或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曾有過許多的痛苦悲哀之事,使人難以忘懷,歷歷在目,人們期望那些因戰亂或非正常失去的家人親人(比如此次全球的疫情)能在此回到自己的身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時間對本傑明和黛西來說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時間的河流在本傑明的身上表現為逆流,他的人生就那個倒著走的掛鐘。

黛西與本傑明的愛情就像兩根相交線,太年輕的時候他們不能在一起,太老的時候他們也不能在一起。

這是他們的宿命。

《返老還童》:最接近生命終點的地方,是他的起點

85歲的本傑明躺在80歲的黛西溫暖的懷中,他用嬰兒的目光注視著黛西那蒼老的容顏,此刻他就是嬰兒。

這種反常倒運式、交叉錯斷式意象敘事法新奇獨特,給人耳目一新、心靈激震之感。

颱風引發的大水衝向掛鐘隱喻的時間是2005年,新奧爾良被颱風襲擊洪水氾濫之時,和醫院裡病床上的奄奄一息的黛西處在同一時空。

掛鐘也象徵著本傑明的時空,在那一刻,黛西死了,象徵著本傑明的掛鐘也被淹沒,一同逝去。

《返老還童》:最接近生命終點的地方,是他的起點

“我們都會去同一個地方,只是走的路不同罷了。”

這是一個關於若干鮮活生命的故事,也是一個城市一片熱土的興衰和一個時代的榮辱簡史......

一個人們仰視的大型掛鐘,盲人鐘錶師凱克先生想讓時鐘倒走,但歷史和戰爭已經發生,倒走只會多製造出一個戰爭,後來的二戰果然有了這種歷史倒退的痕跡。

影片中後來凱克先生獨自搖槳乘小船於無際的海面上長久的游去,消失無蹤......這是一種漂泊幻覺的朦朧意象。

被他“製造”出來的本傑明也追隨者凱克先生的朦朧意象,在後來的人生中一個偶然的機會開始了他打雜賣力的水手生涯(雖然只是短短的一段時間)。

而本傑明的童年是在養老院度過的,也就是說他是在養老院“長大”的,當時他還是個老人的模樣。

養老院,這是個特殊的意象,這裡最接近生命的終點,可它卻是本傑明的起點。

這裡最常到來的“客人”就是死亡。一撥又一撥的人走了,然後新的人再進來,說是生命無常倒不如說是有常。

比如教堂裡的那個牧師為本傑明和母親做完禱告,便猝不及防倒地不起撒手人寰,但神奇的是,本來不孕的母親後來真的懷孕了。

這是大自然的法則,我們不能左右也難以評價,不過我們可以儘可能的選擇每個人度過自己生命的方式,或平靜或波濤或安穩或驚險或常態或奇異或守舊或逆道......



《返老還童》:最接近生命終點的地方,是他的起點

影片結尾處,火車站的掛鐘被電子時鐘所取代了,倒著走的時鐘畢竟只能擁有人的一生的時間,而電子時鐘是不會倒著走的,這象徵著歷史發展的不可逆轉性。

無論人們怎樣努力,終將無法改變自然規律。

但我們可以在這不可逆的時光之中,像那隻蜂鳥一樣,雖然渺小卻也不停地揮動著代表無窮盡的8字型的翅膀,穿越於人生的颶風與大洋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