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沙僧為什麼一直叫孫悟空大師兄,而不是像豬八戒一樣叫猴哥?

華聞中新


沙僧為啥叫孫悟空大師兄,不和豬八戒一樣叫猴哥,原因只有一個!


《西遊記》是很多小夥伴喜歡的,而且這本書是我國的名著,不是是名著才被人喜歡,是被人喜歡才成的名著,《西遊記》是神話,不過在我們的生活中,裡面的很多都和我們生活相關了,而且影響很大,像裡面的仙人,很多人都認為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厲害的存在!


西遊記講述著一個人帶領一隻猴子、一隻豬、一個河妖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有三個徒弟,孫悟空經常叫豬八戒“呆子”,豬八戒也不示弱叫孫悟空“潑猴”,唯獨這個沙僧一板一眼的像個老實人,不叫孫悟空猴哥,也不罵孫悟空,總是叫孫悟空為“大師兄”,活脫脫就一老實人嘛!


沙僧當年可以說風光一時,在天庭當過捲簾大將,既然能稱是大將,自然不是普通的天兵,不過因為失手打翻了王母的蟠桃,所以被貶下天庭,後來就到了流沙河。後來觀音讓沙僧參加取經隊伍,或許沙僧曾和觀音說了什麼請求,比如想要個公務員的編制,或者可以恢復之前在天庭的官職,自己不想當個和尚。所以來說沙僧參加取經的目的和豬八戒是不一樣。


上面說了沙僧是個老實人,領導說什麼就是什麼,讓他幹什麼就幹什麼,從來都是服從命令,沙僧將取經隊伍當作是工作,所以對於職位的稱呼就比較死板,不會以下犯上,也會用別的稱呼,所以他不會罵八戒呆子,也不會稱呼孫悟空為猴哥,只會循規蹈矩的叫大師兄、二師兄這樣子。取經路上最穩定的人或許就是沙僧了,平時孫悟空雖然調皮卻從來都是戲弄豬八戒,卻不戲弄沙僧,其中也有一部分性格的原因。


孫悟空一般都喊沙僧為“沙師弟”,所以沙僧就叫孫悟空為“大師兄”,這是傳統的叫法,作者寫作中這樣可以凸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所以我們會覺得沙僧是個老實人。比如豬八戒和孫悟空兩人經常對罵,潑猴、弼馬溫、呆子等都是作者為了讓人物形象飽滿的寫作方法。


盛世國學


道理很簡單,怎麼稱呼別人,取決於自己和對方的身份。

地位低下者,稱呼地位高的,當然要本本分分客客氣氣,而反過來,地位高的稱呼比自己低的,肯定會很隨意。

那麼歸到本題上來,就分析一下八戒,悟空,沙僧他們各自的身份地位如何吧。

八戒,掌管天河八十萬水軍的天蓬元帥。

悟空,一個餵馬的弼馬溫爾。

沙僧,捲簾大將,名頭很響亮,其實沙僧自己心裡清楚,自己也就是個下人,幫著進來出去眾仙挑個門簾子罷了!

顯然,在八戒眼裡,悟空地位比他老豬低的海了去了!不就是個餵馬的嗎?喊你一聲猴哥就不錯了,惹到我,喊你個該死的弼馬溫,你也得聽著!

對於沙僧,他也拎得清,猴子在不濟還是個小官,還當過蟠桃園的保安隊長,身份地位比自己高多了,起碼也有三層樓那麼高了!

不老老實實的喊大師兄二師兄,那不是自己不懂禮數,遭人笑話不說,恐怕還要捱打,在玉帝身邊混那麼久,待人接物,為人處世,這方面的東西,咱老沙懂啊!



七鬥


人們往往會因為地位和性格的不同,對同一個人的稱呼也有所不同,正如沙僧一直叫孫悟空大師兄,而豬八戒習慣叫孫悟空猴哥。


沙僧和豬八戒雖然都是孫悟空的師弟,但沙僧在天庭時只是個捲簾大將,因不小心打碎了琉璃盞,被玉皇大帝貶到了流沙河,所以當他成為取經隊伍的一員時,自然處處小心,不敢過於放肆。而豬八戒在天庭時是堂堂的天蓬元帥,掌管著天河八萬水軍,所以面對孫悟空的時候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高興的時候叫聲“猴哥”,生氣的時候則罵他“該死的弼馬溫”。


在性格上,沙僧忠厚誠懇,任勞任怨,謹守佛門戒律,一心一意保護唐僧西行,所以他叫孫悟空大師兄是完全符合他的性格特點的。而豬八戒則是好吃懶做,動不動就喊著“散夥”,有許多的小毛病。這就決定了豬八戒做事不是那麼循規蹈矩,對孫悟空的稱呼就隨意了許多。






當然,沙僧叫孫悟空大師兄,孫悟空也一直以沙師弟稱呼他;對於豬八戒,孫悟空同樣高興的時候叫聲“八戒”,生氣的時候則罵他“呆子”。但我們並不會覺得孫悟空和豬八戒的關係疏遠,相反地會覺得他們是可愛的一對活寶,這大概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越吵感情越好”的緣故吧。


菸斗的傳說


性格使然。沙和尚叫孫悟空大師兄,是按規矩喊的,這符合沙僧穩健的性格。豬八戒叫“猴哥”,就帶有感情色彩了,一則說明八戒凡心未了,總想回高老莊找媳婦,是性情中人。二是說明八戒有兩面人格,當面討好喊猴哥,背後又罵這個死猴子。高興時喊猴哥,生氣時又罵死猴子。所以,猴哥二字,有時聽上去言不由衷,有點傅衍的味道。三是反襯孫悟空的性格。孫悟空這廝,雖有沖天本事,但也是有性格的,只能摸順毛,不能摸倒毛。悟空又喜歡八戒的甜言蜜語,也易於被八戒說動,更是性情中人。悟空知道八戒一身臭毛病,也知道八戒在背後罵他,也惱八戒,但經不住八戒猴哥猴哥地叫著,心裡還是挺舒服的。為什麼?在取經路上,多無聊啊,有個八戒解解悶也是好的。所以,八戒和悟空是歡喜怨家,正好像是兩個發小,打打鬧鬧,日子就是這樣。



朵朵佬爺


《西遊記》是人的作品,但也反映了中國人信仰文化的混雜吧。

中國信仰的是大乘佛教。

據說,大乘佛教是佛陀去世500年後,由龍樹(原本是婆羅門教弟子)搞出來的,有種說法說佛教在印度的滅亡原因之一就是大乘的興起,使得佛教越來越像印度教,佛教原本是反對巫術、咒語、偶像等的,但婆羅門教徒把咒術和荒誕故事大量的帶進佛教了,並模仿婆羅門教,出現大量多頭多臂的佛菩薩形象,如千手觀音等…所以,小乘佛教認為中國人所信的佛教其實是印度教,如《西遊記》、《濟公》的諸多鬼神構思便是明證…

利用人的信仰情結來進行騙錢是極其可惡的!如今的中國,偽佛弟子遍佈在各寺廟裡騙錢是不爭的事實。

按佛教,佛自稱是覺悟了的人,即使他所謂覺悟了他也不是神,他仍無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去統管萬有並保佑別人,佛經也明明說了佛只是教導者,是不佑人的……但許多佛弟子利用人們拜神祈求保佑的心態,利用信眾不讀經的特點,撕謊說佛能賜福能保佑人升官發財賜平安等,誘騙中國人去燒香跪拜那些印度人(諸佛菩薩都是印度人)……

胡適曾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擅長考據,把佛教東傳時代, 看成中國的“印度化時代”。

胡適先生論佛教:信仰印度化是中國之大不幸,我必須承認我對佛家的宗教和哲學這兩方面皆沒有好感。事實上我對整個的印度思想——從遠古的《吠陀經》的時代,一直到後來的大乘佛教,都缺少尊崇之心。我一直認為佛教在全中國”自東漢到北宋”千年的傳播, 對中國的國民生活是有害無益, 而且危害至深至巨。


思辨真相


沙僧出身於天庭,是玉帝身邊的捲簾大將,也就是領導的生活秘書(也有人說是保鏢或保安隊長,但我認為不是,王靈官們才是幹保安工作的;沙僧在蟠桃會上打碎琉璃盞會受那麼重的懲罰,就是因為與他生活秘書的身份犯這樣的錯太不該),這種人非常注意人員身份和稱呼,言行都要求要非常得體,所以叫人都是很正式的,也不會隨便發牢騷或罵人。豬八戒原來是水軍司令,出身高,本領也不錯,因此在猴子面前往往無所顧忌。


陳年舊事之陳


其實這是老二和老三對老大的正常稱呼。兄弟姊妹多的家庭都有這種情況。老二一般不會叫大哥、大姐,而是隻叫哥、姐,因為他(她)沒有必要對老大用編號。


雲鶴閣


豬八戒其實有個英文名,叫朱迪,但是不好意思說出來。他只希望猴哥回應一下豬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