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沙悟淨所挑的擔子裡裝的是什麼,請大神賜教?

逍遙的農村生活


作為一個四川人,我想應該是麻將吧!四人閒來無事打兩圈開開心!西天取經路漫漫,沒點樂子是會瘋掉的!

沙僧挑的擔裡面到底有什麼誰也沒見過,通過電視劇和原著分析,擔子應該有袈裟、紫金缽、通關文諜、經書,要排除的是鍋碗瓢盆、衣服啊,他們不做飯都是化緣,衣服也沒換過。

1.唐僧的袈裟,這件衣服在觀音禪院孫悟空一次拿出來顯現過。那可是一件寶物啊,所以當袈裟露白之後,立馬引起黃蜂精的貪心。為了得到這件袈裟,黃蜂精設計抓了唐僧。之後,他們還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差點惹禍上身。最後還帶來和黑熊精的打鬥。

2.紫金缽。這在西遊記裡面隨處可以看到,每次唐僧喊孫悟空去寺廟化齋的時候,或者說唐僧自己出行,都會用這個紫金缽盂。這個還是當時唐朝皇帝李世民親自送給他在取經路上化緣的呢!所以這東西對唐僧很是重要。

3.通關文牒。這個通關文牒呢,也就是我們現代用的護照,路過一個國家就要蓋上璽印才能順利通過這一國家。

4.經書:一個和尚,雖然是去取經的,但總要有兩本在身邊好隨時誦讀吧。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說唐僧坐於寶林寺禪堂中,燈下念一會《梁皇水懺》,看一會《孔雀真經》,只坐到三更時候,卻才把經本包在囊裡。








胖喵追劇


《西遊記》,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近些年,翻拍成的影視劇多不勝數。光大陸的版本就有好幾個,眾多版本中,尤以86版的最為經典。

師徒四人,師傅騎著馬,大師兄拿著金箍棒,八戒拿著釘耙,沙僧挑著擔。那他的擔子裡到底裝的什麼東西?

有人說是衣物,但是一路上也沒看他們更換過別的衣服。有人說是乾糧,但是每次都是悟空或是八戒出去化得緣。那到底是什麼呢?其實裝的這幾樣東西。



  1. 經書。唐僧自幼長在佛門,從小就養成夜夜看經書的習慣,被安排去取經之後,也經常在夜晚看看經書。第三十七回都有這樣的描述。

2.通關文牒。

一路西行,必定經過不少國家,這個文牒便是通關的重要物件。

3.紫金缽盂。這是唐太宗李世民欽賜給御弟唐三藏法師路上化緣用的。

4.錦襴袈裟。此寶物是如來佛祖命觀音菩薩去東土尋找取經人,臨行時交給觀音五件寶貝之一。上嵌七寶,水火不侵,可以防身趨祟。還記得那個偷這個寶物的金池長老麼?

5.戒刀。戒刀就是剃刀。西遊一共歷經十四年,豬八戒和孫悟空作為動物,可能不需要剃髮剃毛,但唐僧和沙僧,是需要修修頭的,唐僧還需剃剃鬍子。

6.紙墨筆硯。

唐僧喜歡研讀經書,偶爾也寫寫小抄。


江湖人笑看江湖


沙悟淨擔子裡挑的還真是平常生活用品和衣物。

師徒四人的衣物(師徒幾個是經常換衣服的,尤其是面見國王的時候要穿很正式的袈裟),這其中最貴重的就是唐僧的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

食物乾糧,唐僧師徒一般做了好事(比如陳家莊)或者辭別某個國王或者大財主之後,主東家都會送些金銀,但唐僧這種高僧一般都不會接受金銀,所以人家就送很多幹糧,這些乾糧的分量絕對不輕。

唐王御賜的紫金缽盂,這玩意用手拿著重的很又佔地方,何況還那麼值錢,手拿著屬於炫富,所以一定在擔子挑著。

通關文牒,這是極其重要的東西,相當於和尚的護照,就是唐僧的大唐聖僧、取經人、唐王御弟的證明。

經書,唐僧這種高僧一定是要帶經書的,但凡經歷過學校放假回家搬行李的同學就知道書的重量要比一般衣物行李都沉。

最後,還有一堆必備品。例如:鞋子(這玩意廢的很)、雨具(晴帶雨傘)、水囊(4人份加馬)、打火石(那年頭可沒有打火機)、馬掌(和人的鞋是一碼事廢的很),被褥(不一定每次都能有地方借宿,風餐露宿的時間更多)、炊具(乾糧有吃完的的時候啊)





唐岸


沙僧挑的擔子裡到底裝著什麼?看到這個問題,俺不由地一怔,似乎從沒有一個完整的答案。

如果是衣物,這師徒四人從沒換過衣服; 如果是食物,可每次都是孫悟空去採野果,豬八戒去化緣,乾糧也不用裝那麼大兩筐。

那麼,到底裝著什麼?

本著好奇之心,俺順藤摸瓜,找到一些屬於擔子裡的物品。

1、錢鈔

過河呀,住宿呀,碰不到雷鋒也要花錢的。

第十五回寫道:“三藏教行者解開包袱,取出大唐的幾文錢鈔,送與老漁。”

第五十六回寫道:“ 三藏教:解開包,取幾文襯錢,快去那裡討兩個膏藥與他兩個貼貼。”

2、剃刀

西遊一共歷經十四年,豬八戒和孫悟空作為動物,可能不需要剃髮剃毛,但唐僧和沙僧,是需要修修頭的,唐僧還需剃剃鬍子。

另外,第二十二回:三藏道:“既如此”,叫:“悟空,取戒刀來,與他落了發。”大聖依言,即將戒刀與他剃了頭。

3、經書

唐僧一路有時間就會看經書,這也是一種學習和溫習嘛!

第 三十六回尾和三十七回開始這樣描述三藏道:“也罷,徒弟們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這卷經來唸一念。"行者道:“師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時 的經文,那本不熟?"三藏道:"我自出長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時的經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閒,等我溫習溫習。"三藏坐於寶林寺禪堂中,燈下念一會 《梁皇水懺》,看一會《孔雀真經》,只坐到三更時候,卻才把經本包在囊裡。

很顯然,經書是他們自己帶的。

4、幾件衣服和那件重要場合拿出來穿的寶貝袈裟

第九十七回寫道:行者便叫:“列位長官,不必打了。我們擔進來的那兩個包袱中,有一件錦襴袈裟,價值千金。你們解開拿了去罷。”眾禁子聽言,一齊動手,把兩個包袱解看。雖有幾件布衣,雖有個引袋,俱不值錢,只見幾層油紙包裹著一物,霞光焰焰,知是好物的”。

又寫道:“獄官見了,乃是一件袈裟,又將別項衣服,並引袋兒通檢看了,又打開袋內關文一看,見有各國的寶印花押"。

5、通關文牒

師徒四人途徑這麼多國家,護照還是需要的。

6、紫金缽

喝水用的。

7、鞋子

途徑十萬八千里,鞋子容易磨破,這麼長的崎嶇路,多備幾雙鞋子是應該的。

8、筆墨紙張

第 二十七回寫道:唐僧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so much as 豬八戒”好了,現在我們對 這個問題來一個大逆轉,揭開一個更鮮為人知的事實:其實一路上挑擔子的基本上都是豬八戒,沙僧是負責唐僧起居的,所以豬八戒一路上一直喊累,最後封他淨壇 使者也是因為挑擔有功 。

原來我們一直誤會八戒了。連標題都應該是“豬八戒的擔子裡到底裝著什麼?”

八戒是個有家庭觀念的傢伙,取經的路上他一直想著回高老莊過著凡人的生活,即便師傅的行囊裡沒啥東西,他也一直嚷嚷著要分家當,其實除了師父穿的那件寶貝袈裟以外,能拿的出手的只有那件紫金缽盂了。其實並不是吳承恩沒有交代,而是文章有它自己的表述方式,不可能像小學生寫作文一樣,要多看幾遍你還會發現好多隱藏的秘密。






一起看電影大家


電視劇《西遊記》播出已經30多年了,所謂經典大概就是這樣會流傳至今吧!

片尾曲第一句就是“你挑著擔”,我們也能看到沙僧肩下的擔子硬是從東土大唐挑到了西天拜佛求經。

那麼問題來了:沙僧的擔子裡面到底挑了些什麼呢?

首先我們發現師徒四人基本不換衣服,而是吃喝全憑運氣,所以難免對擔子裡的東西很是好奇。

不潔整理了三個版本的答案:

Vol.1 根據原著

首先原著裡挑擔子的其實是豬八戒,但電視劇中我們發現沙僧的武器更像擔子。

原著第十五回,三藏從包袱裡取出大唐幾文錢鈔送於老漁;

原著第二十三回,豬八戒抱怨擔子重時說裡面有“四片黃藤蔑,長短八條,氈包三四層”以及“銅鑲鐵打九環杖,篾絲藤纏大斗篷”;

原著第二十七回,唐僧叫沙僧取出紙和筆;

原著第三十六回,三藏坐於寶林寺燈下,分別看了經書《梁皇水懺》和《孔雀真經》;

原著第九十七回,悟空說包袱裡有一間錦斕袈裟價值千金;

除此之外,還有通關文牒、鞋子還有喝水的工具等等。

根據原著的話我都擔心擔子裝不下。

Vol.2 根據段子手

師徒四人西行路上也會很無聊,剛好人數也夠,所以裡面裝的是麻將。

話說沙僧肯定經常輸吧,為啥挑擔子的都是他。

Vol.3 扎心版本

其實真要把這個當問題去討論也沒啥意思,畢竟沙僧就是挑著它進過了取經路上的重重險阻,自始至終包括師徒四人和白龍馬還有挑的擔子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為了能夠以己之行普度眾生才把他們聚在一起。

所以沙僧的擔子裡,挑的是此去西行的執念。






君論八卦


1、錢鈔

過河呀,住宿呀,碰不到雷鋒也要花錢的。第十五回寫道:三藏教行者解開包袱,取出大唐的幾文錢鈔,送與老漁。第五十六回寫道:三藏教:解開包,取幾文襯錢,快去那裡討兩個膏藥與他兩個貼貼。

2、剃刀

西遊一共歷經十四年,豬八戒和孫悟空作為動物,可能不需要剃髮剃毛,但唐僧和沙僧,是需要修修頭的,唐僧還需剃剃鬍子。

另外,第二十二回:三藏道:既如此,叫:悟空,取戒刀來,與他落了發。大聖依言,即將戒刀與他剃了頭。

3、通關文牒

師徒四人途徑這麼多國家,護照還是需要的。

4、幾件衣服和寶貝袈裟

第九十七回寫道:行者便叫:列位長官,不必打了。我們擔進來的那兩個包袱中,有一件錦襴袈裟,價值千金。你們解開拿了去罷。眾禁子聽言,一齊動手,把兩個包袱解看。雖有幾件布衣,雖有個引袋,俱不值錢,只見幾層油紙包裹著一物,霞光焰焰,知是好物的。

又寫道:獄官見了,乃是一件袈裟,又將別項衣服,並引袋兒通檢看了,又打開袋內關文一看,見有各國的寶印花押。

5、經書

唐僧一路有時間就會看經書,這也是一種學習和溫習嘛!第三十六回尾和三十七回開始這樣描述三藏道:也罷,徒弟們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這卷經來唸一念。行者道:師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時的經文,那本不熟?

三藏道:我自出長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時的經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閒,等我溫習溫習。三藏坐於寶林寺禪堂中,燈下念一會《梁皇水懺》,看一會《孔雀真經》,只坐到三更時候,卻才把經本包在囊裡。很顯然,經書是他們自己帶的。

6、紫金缽

我們總見悟空拿著缽去化緣,可見吃飯喝水也是要自己準備物品的。

7、鞋子

唐僧畢竟是凡人,雖然有白龍馬可以代步,但是取經途中十萬八千里,鞋子容易磨破,這麼長的崎嶇路,多備幾雙鞋子是應該的。

8、筆墨紙張

唐僧如此愛讀書的人,出門怎麼可能不帶筆墨紙硯。第二十七回寫道:唐僧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 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

其實一路上挑擔子的基本上都是豬八戒,沙僧是負責唐僧起居的,所以豬八戒一路上一直喊累,最後封他淨壇使者也是因為挑擔有功。

看完後別忘記分享哦,分享是一種美德,懂得分享的人,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老炮Biu影視


錢紗

第十五回,三藏從包袱裡取出大唐幾文錢鈔送於老漁。

剃刀

第二十二回,三藏道:“既如此,”叫:“悟空,取戒刀來,與他落了發。”大聖依言,即將戒刀與他剃了頭。

經文

第三十六回,三藏坐於寶林寺燈下,分別看了經書《梁皇水懺》和《孔雀真經》。

幾件布衣和寶貝袈裟

第九十七回,悟空說包袱裡有一間錦斕袈裟價值千金,你們解開拿了去吧,打開之後,有幾件布衣,引袋,俱不值錢。

紫金缽

這個就不多說了。

筆墨紙張

第二十七回,唐僧叫沙僧取出紙和筆,於澗下取水,石上磨墨。

除此之外,還有通關文牒、針線、少許乾糧、鞋子還有喝水的工具等等。

最後一個

二十三回,豬八戒抱怨擔子重時說裡面有“四片黃藤蔑,長短八條,氈包三四層”以及“銅鑲鐵打九環杖,篾絲藤纏大斗篷”。。。。


哇豆芽菜


沙悟淨擔子裡挑的還真是平常生活用品和衣物。

師徒四人的衣物(師徒幾個是經常換衣服的,尤其是面見國王的時候要穿很正式的袈裟),這其中最貴重的就是唐僧的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

食物乾糧,唐僧師徒一般做了好事(比如陳家莊)或者辭別某個國王或者大財主之後,主東家都會送些金銀,但唐僧這種高僧一般都不會接受金銀,所以人家就送很多幹糧,這些乾糧的分量絕對不輕。

唐王御賜的紫金缽盂,這玩意用手拿著重的很又佔地方,何況還那麼值錢,手拿著屬於炫富,所以一定在擔子挑著。

悟淨擔子裡挑的還真是平常生活用品和衣物。

師徒四人的衣物(師徒幾個是經常換衣服的,尤其是面見國王的時候要穿很正式的袈裟),這其中最貴重的就是唐僧的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

食物乾糧,唐僧師徒一般做了好事(比如陳家莊)或者辭別某個國王或者大財主之後,主東家都會送些金銀,但唐僧這種高僧一般都不會接受金銀,所以人家就送很多幹糧,這些乾糧的分量絕對不輕。

唐王御賜的紫金缽盂,這玩意用手拿著重的很又佔地方,何況還那麼值錢,手拿著屬於炫富,所以一定在擔子挑著。


張建偉8868


首先原著裡挑擔子的其實是豬八戒,但電視劇中我們發現沙僧的武器更像擔子。原著第十五回,三藏從包袱裡取出大唐幾文錢鈔送於老漁;

原著第二十三回,豬八戒抱怨擔子重時說裡面有“四片黃藤蔑,長短八條,氈包三四層”以及“銅鑲鐵打九環杖,篾絲藤纏大斗篷”;

原著第二十七回,唐僧叫沙僧取出紙和筆;

原著第三十六回,三藏坐於寶林寺燈下,分別看了經書《梁皇水懺》和《孔雀真經》;

原著第九十七回,悟空說包袱裡有一間錦斕袈裟價值千金;

除此之外,還有通關文牒、鞋子還有喝水的工具等等。





陳小周


我來告訴你,實際上擔子裡面什麼都沒有,沙僧挑著的一直都是個空擔子。

沙僧挑著的擔子按照現在的話說,就叫做行李,行李的作用無外乎是便利於衣、食、住、行這四個方面,所以要搞清楚擔子裡面是什麼東西,就要從衣、食、住、行幾個方面來說。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幾個,幾十年如一日從未換過衣服,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都是穿的一樣的衣服。

從神仙角度說,唐僧穿的是寶袈裟,這個袈裟還有另一個名稱叫做“佛衣”,在西遊記第六集中,黑熊怪搶了唐僧的袈裟,還想辦一個“佛衣會”炫耀,可見這件袈裟價值不凡,這樣的寶物通常有一個特性就是不染塵土,所以也沒有換的必要;而唐僧的幾個徒弟各個都不是凡人,體不沾塵都是正常現象。

從凡人角度說,唐僧師徒幾個,從出發開始,一直到西天佛祖面前,就從來沒洗過衣服,也沒有晾曬過衣服,也從來沒有洗過澡,更沒有看見過他們的擔子上面有搭過衣服,如果有洗衣服和晾衣服,耽擱的時間一定很長,這唐僧肯定不允許。

由此可見他們師徒幾個的確是沒有換過衣服的,擔子裡面裝的也不會是衣服。

唐僧是屬於佛門弟子,他的幾個徒弟也都皈依了佛門,佛門講究佈施和化緣,也就是走到哪裡就吃到哪裡,從不會帶乾糧之類的,為此,唐王還專門送了一個紫金缽盂給唐僧。

至於紫金缽盂,其實並沒有在擔子裡面裝著,沙僧挑著的單子一邊總是掛著一個小包袱,裡面放的就是紫金缽盂,這個紫金缽盂就是給唐僧化緣用的。

所以說沙僧的擔子裡面也不會是挑著食物之類的物品。

唐僧取經回去之後就說過,他們一路去西天取經走了好多年,這要是帳篷的話,天天用只怕早就破得不成樣子了,那待遇不帶就沒什麼差別了,而且取經路上,他們師徒幾個也沒見使用過帳篷之類的物品,住宿不是在山洞裡面,就是找農戶借宿。

換個角度來說,唐朝那個時候是沒有像現在這樣的摺疊帳篷的,即使是有行軍帳篷之類的東西,那也是非常大的物件,更別說豬八戒和沙僧這樣的大塊頭,要住得帳篷那就更大了,如果有帳篷之類的物品,只怕再加上幾個沙僧都不一定能挑得動。

從這裡可以看出沙僧的擔子裡面也不會是住宿用的物品。

行路的物品除了鞋子之外,就只有通關文牒了,那個時候的鞋子不是草鞋就是布鞋,草鞋是用草編織的,唐僧的幾個徒弟隨便釋放個法術就可以做好幾雙,顯然不需要隨身攜帶;

而通關文牒是路上通行的重要物品,這樣重要的物品怎麼會放在擔子裡面,肯定是放在唐僧身上,而且通關文牒是小件物品,適合放在身上。

一方面唐僧是凡人,最需要這個通關文牒,即使走丟了也可以通行,而幾個徒弟要不要通關文牒都是一樣;另一方面唐僧好幾次拿東西都是從袈裟裡面拿出來的,可見袈裟裡面是有口袋的。

顯然沙僧擔子裡面挑著的也不會是行路用的物品。

空擔子的作用

既然擔子裡面沒有衣食住行的物品,那也不會裝其他的東西,所以沙僧挑著的擔子一定是空擔子,那這一路上要挑著空擔子做什麼呢?

事實上空擔子是準備到達西天,見了佛祖之後,裝經書用的,經書是佛家聖物,裝經書的裝置當然是要整潔乾淨,要是裝了各種雜物,多少有些異味,豈不是玷汙了佛家聖物。

再反過來講,他們師徒幾個人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之後,也確實是把經書放在擔子裡面挑回來的,如果去西天的路上擔子裡面裝了東西,而回來的時候擔子裝的是經書,那原來擔子裡面裝的東西去哪裡了呢,難道扔掉了?

且不說西天極樂世界允不允許亂扔垃圾,就是真的扔了,回來的一路上怎麼辦,難道就不用那些東西了嗎,所以從取經回去的過程也在側面印證了,沙僧挑著的擔子就是空擔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