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之下,買股票還是買基金?用“富人思維”看待這個問題?

最近基金和股市都挺火。


基金市場,近期多隻明星基金上市,其中知名的公募基金“睿遠二期”認購額度甚至達到了1200億元,刷新了多項歷史紀錄。


股票市場,雖然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還沒有復工,但這並沒有影響投資者買股票的熱情。春節過後,A股雖然受到疫情影響,開盤當日大跌,但隨後隨著開戶數、交易量的節節攀升、國家託底信號明顯,很快就收復了“失地”。


相比於基金,人們對股市的熱情更高一些。很多本來不買理財、不懂金融的朋友,也開始關注股市,股票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繞不開的話題。


趁著這波牛市,也有人小賺了一把,沾沾自喜地認為自己就是埋沒在民間的股神,如果早幾年入市可能就沒有巴菲特啥事兒了。


然而,原馳君要給大家潑一盆冷水。


俗話說,“先贏得是紙,後贏的才是錢。”股票賺錢容易,但是賠錢也快,綜合歷史數據來看,在投資收益層面進行對比,買基金要比炒股票,更適合普通投資者。


01

長期來看,基金優於股票


有人統計了1998年到2017年,這20年裡各類資產年化收益率,其中標準普爾500平均每年的收益率為7.2%,而散戶炒股的年化收益率是2.6%,僅僅跑贏2.1%的通脹率,跑輸了其他所有資產。


疫情之下,買股票還是買基金?用“富人思維”看待這個問題?

疫情之下,買股票還是買基金?用“富人思維”看待這個問題?

標準普爾500就是美國的大盤指數,那麼為什麼散戶收益率會比大盤低這麼多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大部分錢被專業機構賺走了。


股市裡有句話:“七虧兩平一賺”,長期投資股市的話,每十個股民裡面,有七個都是虧損的,有兩個能回本,只有一個能賺錢。


這能賺錢的1個裡面,除了極少數的牛散以外,大部分都是專業投資機構。在專業投資機構中,散戶能夠直接參與的投資方式,就是基金投資。


02

2019年A股股票VS基金


再來看看國內的基金和股票的表現。


2019年,A股交了一份不錯的答卷,滬深300全年漲幅為36.1%,上證綜指全年上漲22.3%。但是2019年的股市漲幅,主要集中在年初的那段時間,很多散戶根本沒來得及“上車”,股市就已經衝到了很高的位置。


所以,雖然2019年A股表現不錯,但賺到錢的散戶並不多。


但是,2019年股票型公募的漲幅卻是超過A股漲幅的,上升幅度為38.2%,這就體現了基金團隊的專業選股能力。混合型公募雖然沒跑贏滬深300,但考慮到中債指數僅為4.6%,受到債務資產拖累的混合型公募,32.0%的答卷顯然也是讓人比較滿意的。


疫情之下,買股票還是買基金?用“富人思維”看待這個問題?

2019年各類資產收益情況一覽


我們再把時間拉長,看看A股15年以來的數據。


分年來看,股票型基金分別以73%和67%的概率跑贏當年上證綜指和滬深300的表現。


回顧過去15年的數據,我們發現相對於大盤指數,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年勝率能達到70%左右。2005-2019年,對比滬深300、上證綜指的年度漲跌幅,公募股票型基金收益率的中位數有11個年份高於上證綜指,有10個年份高於滬深300。


疫情之下,買股票還是買基金?用“富人思維”看待這個問題?

股票基金PK股票


可以看出,持有時間越長,基金跑贏市場指數的概率和幅度越大;公募、私募對比來看,公募股票型基金彈性更大、長期超額收益更高。儘管看單個年份,投資基金的超額收益可能並不明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超額回報會逐漸積累,日漸豐厚。


2009年至2020年1月13日,公募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上漲251.09%,私募股票多頭策略指數上漲176.90%,二者相對於滬深300指數的超額收益分別為127.82%、53.63%。


2014-2015年牛市期間,公募普通股票型指數最高漲幅達到167.05%,私募股票多頭指數最高漲幅為90.37%,同期滬深300指數最高漲幅為156.53%;2019年初至2020年1月13日,公募普通股票型指數、私募股票多頭指數分別上漲56.56%、20.29%,同期滬深300上漲41.57%。


疫情之下,買股票還是買基金?用“富人思維”看待這個問題?

疫情之下,買股票還是買基金?用“富人思維”看待這個問題?

公募基金持有時間越長,收益越高


03

相信專業的力量


為什麼長期來看,散戶收益就一定會跑輸基金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專業

工業革命之後,整個社會的專業化分工越來越明顯。專業化分工的背後是建立超越普通人的競爭優勢。


投資同樣是一個需要建立競爭優勢的工作,只有在某些能力上比其他人更強,才能獲得超額收益。


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有大量資源投入到股票的研究和跟蹤、組合的管理、交易的執行等等。


一個公募基金通常有幾十人的投研團隊,這些人大多畢業於清華北大的名校,又有大量的券商分析師以及其他獨立研究諮詢提供商給他們服務。一個正規的私募基金也通常有十人左右的投研團隊,而且私募基金創始人往往本身在投資上有較強的建樹以及成熟的投資方法論。


相反,一個普通的投資者相比機構投資者,沒有任何競爭優勢。對於公司的研究深度和跟蹤上,遠遠沒有機構投資者的資源。


在投資理念的執行上,也不如機構投資者。


比如許多個人投資者都知道巴菲特,知道價值投資。但是價值投資並非我們以為的“低估值”投資方法,而是對於企業的價值進行定價判斷。


這種定價判斷其實並不容易。許多個人投資者連現金流折現DCF模型都不會做,甚至連三張財務報表也看不太懂。這就很難讓他們正確的去給企業做定價判斷。


投資看似簡單,如同打德州撲克那樣,一學就會,什麼人都能玩。但是真的要做好,不要“被割韭菜”,其實非常困難。


你要戰勝市場,獲取超額收益意味著你要比別人做的更好,比你的交易對手更加聰明。


相反,如果我們投資指數基金(包括滬深300,以及各種細分的指數),那麼我們至少能夠獲得一個市場平均收益。巴菲特在最近的公開演講中,也建議投資者去買入標普500指數。


他認為自己買入第一支股票開始,就開始享受了美國國運。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標普500指數,充分享受到國運的增長。


過去77年,標普500指數的回報率超過5000倍!


04


用“富人思維”看待投資


在做了大量研究和閱讀之後,我們又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在股市中虧錢比例最多的投資者,恰恰是那些想著賺大錢,預期收益率目標最高的一批人。


許多人把股市看做了賭場,進來就是想著發財的,這恰恰是讓大多數散戶虧錢的重要原因。


首先,當你想著股市是賭場,自己是來賭博的時候,你就會有頻繁交易的衝動。頻繁交易,會導致更高的交易成本,從而將受益損耗。


更重要的是,頻繁交易意味著不斷的擇時,猜股票短期的方向。作為一個群體,散戶是沒有能力持續預測對未來的。事實上,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什麼人能不斷預測對未來。


其次,全世界的賭場,都是要賺錢的。也就是說,全世界絕大多數的賭徒,都是要虧錢的。身邊許多人把炒股票看做一種娛樂,那麼這種娛樂一定會對你收費的。


第三,我們一定要用“富人思維”來看問題,而非“窮人思維”。窮人是按照每日來看收益的,這導致他們無法看的更遠。


曾經有一個美國記者,不理解為什麼美國那些底層窮人不花點時間去學一個技能,可以大幅提高自己的收入。於是她深入到餐廳女服務員的生活中,自己去做一個餐廳服務員。從中她發現了窮人真正的問題。這些餐廳女服務員都是按日結算工資的,她們由於沒有存款,租房也是按日結算的。


其實,她們的房租是很貴的。


每天工作了十幾個小時候,根本沒有精力去思考長遠的人生。但是每天必須工作,一旦停下來就沒有飯吃,沒有地方住。也就是“手停口停”。在這種環境下,底層的窮人沒辦法看得更遠,他們能看的就是明天。


Think Long才能Think Big,只有你看的足夠遠,才能賺到更高收益。窮人是按照日結算,富人是按照一年,甚至十年的維度來結算。


許多人自己買股票,今天漲了感覺多賺了小菜錢,明天跌了又覺得很生氣。有些人一直在做T+0,似乎每天都要從市場賺點錢。富人思維則是把錢交給專業的投資人,相信投資人長期創造價值的能力。


短期思維是賭徒,長期思維才是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