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清華教授為何能“玩轉”直播

摘要

中青評論

在防控疫情特殊時期,雖然採取在線教學是無奈之舉,但是教育水平卻不能因此“退而求其次”。

不開美顏,沒有插科打諢,授課內容小眾精深。就是這樣一門看似缺乏“熱搜體質”的大學課程,卻輕輕鬆鬆登上了熱搜。近日,清華大學95歲的老教授張禮,聯手曾經的學生胡嘉仲,開設“量子力學前沿選題”,通過網絡平臺開展在線教學。對此,有學生表示:這次兩位老師一起開課真是很大的驚喜。張先生講課思路很嚴謹,邏輯清晰,善於從歷史的角度娓娓道來;胡老師十分了解現在的科研前沿、實驗技術和很多新的思想。

而在這次熱搜背後,則是此次疫情期間有關在線教學的討論與爭議。在教育部發出“停課不停學”的指導意見後,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校都陸續開展了線上教學活動,推出視頻課程、開啟直播教學等。不過,在推行一段時間後,一些教師也產生了疑慮。比如,有人抱怨“病毒把老師都逼成了主播”,有人稱技術性問題總是讓人分心。有的教師還困惑:網絡課程中,難道必須開啟美顏、插科打諢才能讓學生不“掉線”嗎?

95歲張禮老師的課程,似乎啟發我們思考另一個問題:

我們是否太過糾結於直播的技術手段,而忘了教育的本質?若一味關注“術”的問題,是否是緣木求魚、捨本逐末了呢?在大學課堂中,如何吸引學生認真聽課,讓學生有所收穫,從來就不是新問題,而是老問題。

95岁清华教授为何能“玩转”直播

平常,一些教師對著教材“之乎者也”,把學生念得昏昏欲睡。如此,即使把學生拴在課堂裡,大家的思想也是“掉線”的。同時,也有一些教師懂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五分鐘就抖一個“包袱”,引得課堂笑聲不斷。如果放到線上,後者自然可變為“網紅主播”,收穫一眾“鮮花”“遊艇”和“豪車”。可是,熱鬧之後,只剩思想和知識上的浮塵。當然,也有像張禮這樣的老先生,秉持著厚積薄發的力量,娓娓道來,通過紮實的功底和對學科本身的敬畏,感染學生,讓學生主動認真聽課、反覆咂摸。

可見,疫情時期,有關在線課程的各種技術性討論,似乎有些偏離了重點。解決在線教育的關鍵不在“在線”,而在“教育”。只有迴歸教育的本質,做好教育者當做的事,才可以更好地駕馭技術,通過新型介質傳授知識。以張禮教授的課程為例,他在試講時也出現過網絡卡頓的情況,胡嘉仲提醒他網絡課堂聲音可能延遲,PPT切換頁面時要停頓一下。他在接受建議之後,並沒有因此抱怨技術,而是繼續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95岁清华教授为何能“玩转”直播

為了講好“前沿”,張禮一直在和時間賽跑,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看文獻,每天至少看八個小時。如此,他才能在講課時“隨性自在地靠在椅背上”,由此,“那些略顯艱深的超導理論的延展及故事猶如泉水一樣,自然地汩汩流淌出來”。同時,他還在胡嘉仲的幫助下,利用微信群等技術手段與學生進行交流。他的教育視角不離教育最樸素的理想:“讓學生提問題,知道想問題,而且將來會敢於想大問題。”

可見,在防控疫情特殊時期,雖然採取在線教學是無奈之舉,但是教育水平卻不能因此“退而求其次”。缺乏學習場景、技術故障等等技術性問題,當然現實存在,但並非不能逾越,不可解決。而在線課堂也並非必然要用浮誇手法吸引學生保持“在線”。

說到底,技術只是一個形式,教學效果如何檢驗,關鍵要看教育的底色。95歲的張禮教授之所以能“玩轉”在線課程,正是在於他堅守了教學的本質,用知識的力量吸引學生,而非追著學生讓他們被動地上課。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