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人物专访」刘林:参与式社区规划理论与方法

专家简介

「三农人物专访」刘林:参与式社区规划理论与方法

刘林,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农村区域发展和农业推广研究,扶贫和国际援助项目的实施操作、培训和咨询活动。先后担任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比利时政府援华项目、卢森堡政府援华项目、英国海外发展部、加拿大海外发 署、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德国复兴银行、澳大利亚海外发展署,国际非政府组织中国项目社会经济专家。担任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担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先后主持和参与过北京市科委农业科研项目、地方横向课题、农业部重点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委“星火计划” 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和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实施和管理。2014年获得农业部“丰收计划”合作奖。2018年担任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民政府农村发展顾问。

参与式社区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A:

当代社会已越来越注重“善治”与公民参与。

参与式发展研究与实践和管理的途径则为我们提供了有益手段。它是一个“赋权”“分权”的过程,是发展工作者采用适当的参与式工具与方法,协助社区或组织特别是穷人、妇女和其他弱势群体发挥主体作用,参与到项目分析、规划、管理以及监督和评估中的过程。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发挥农村弱势群体的作用,使其在乡村发展等全过程中行使自己的权利。代替以往自上而下的行动。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管理途径的核心是角色的转变,是发挥农民的的主体作用并通过沟通与交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实现农村的和谐与稳定。

“参与”作为一个外来词,现在我国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从政策层面看:中央的文件和各项的政策和法规中都能看到“参与”一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的成果。2019年1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提到了要充分听取村民的诉求,要获取村民的支持。规划文本形成后,应组织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参与集体决策。2019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分成三个部分,第二部分多次提到“参与”,特别是在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13个“坚持和完善”,在13个“坚持和完善”的制度体系,第2个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别指出要让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健全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制度,通过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协商民主既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实现参与式治理、治理多元化的主要途径。

从实践的层面看:我们国家现在正在不断的赋权、分权,把权力下放。在农村发展当中,实行产权制度的改革,把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赋予给了农户,并且保持长期不变。最近中央又提出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长30年。此外林权、水权和其他的固定资产,现在都进行量化配股,将这些产权都分权给了农户。

参与式发展包含哪些要素?

A:

参与式发展包含:决策及选择过程中的介入、在全部项目循环中的介入、贡献努力、承诺及能力、动力及责任、乡土知识及创新、资源的利用和控制、能力建设、利益分享、自我组织及自立、权力及民主的再分配、机制促进。

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的内涵是什么?

A:

参与式发展规划是发展的利益相关群体(Stakeholder)不断地分析问题,利用当地资源,确立发展目标和发展活动,并在实施发展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监测和评估,再界定新的问题,新的发展目标和新的发展活动等等的一整套持续不断的循环过程。它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决策过程和行动过程。

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体现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参与式规划方法在扶贫项目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当前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规划中显示出优越性。

参与式发展规划的主体有哪些?

A: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过去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农业生产是统筹规划,生产出来的产品施行统购统销,农民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但现在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更多的农民的参与,特别是农村的发展,更需要农民的参与。乡村发展农民是主体,党和政府做的很多工作,本质上也是为了农民。参与式农村发展(参与式社区规划)要知道农民的诉求,这样规划才具有可操作性。

参与式农村发展当中会涉及很多的相关利益者,如投资者、土地所有者、房屋所有者等都是相关的利益者。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我们的党和政府在乡村发展和乡村规划里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强调科学的发展观,这就需要有各项专业知识技能的专家参与到乡村发展和规划当中。此外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扩大,参与式农村发展出现了国外资本的参与。所以乡村发展和规划需要不同的相关利益者一起来参与并且达成共识,才能推动我们农村的发展和规划,才能让农村规划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参与式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A:

参与式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主要是以社区为基础,以外部干预项目为手段,围绕着社区群众的自主管理和管理能力的建设,启动社区群众自我发展的发展机制。该方法充分体现了参与式发展中强调的基本原则,力求在社区建立可持续的人力、财力、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基层发展能力。

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另外近年来农村的人才大量的外流。所以面对这样的一些群体,参与式发展的方法也必须要创新。我们过去做的一些农村调研的方法,主要是采用问卷的调查,而我们的规划也采用的是地形图。农民很难参与进来,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这个方法。这几年我们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在农村的实践当中,引进了国外的一些方法,比如说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方法(PRA)。PRA是一种方法和途径,它能够使政府官员、技术人员和村民为了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环境条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相互学习,协商一致。PRA提供一种工作方法和一套可视性工具,它可以促使相关人员分享知识、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对策,制定发展计划,共同行动,可持续发展。

创新参与式发展方法

我们从上个世纪末引进PRA,然后在国内农村的发展当中进行一些实践和探索并不断创新。比如我们让农民画草图,来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了解他们需要在哪些地方改变。半结构式的访谈方法:相比与普通的问卷调查我们增加可视性,比如说我们用一些彩色的卡片来收集农户的问题,然后用这些卡片来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农人物专访」刘林:参与式社区规划理论与方法

参与式发展的工具有哪些?

A:

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的方法和工具主要有半结构式访谈、实地踏查、社区资源图、土地利用剖面图、农事季节历、农户日记图、社区发展大事记、打分排序、问题树分析、趋势变化图、人体图等。这些工具可以协助农民分析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的空间结构变化。以问题为导向找出发展需求和途径。

另外我们还有其他很多的工具,我们过去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里认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而妇女更是没有文化不能参与到发展规划中,无形当中就剥夺了他们的一些权利。但是我们在实践当中发现其实妇女的能力往往更高、更强。此外现在我国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妇女成了主要的劳动力。同时女性她更加细心,对村庄里的生产生活更加了解。她们的参与会带来更丰富的更详实的资料。所以在农村的发展乡村的规划更需要女性的参与。

「三农人物专访」刘林:参与式社区规划理论与方法

参与式发展规划的优点有哪些?

A:

参与式发展规划过程,实际是我们在整合和调配资源的过程。这样很多的资源特别是当地资源,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减少投入。参与式发展规划的内容更符合当地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更能够保留乡愁。参与式发展规划中有多个群体参与,可以激发更多的动力以及责任感。参与式发展规划在实施执行决策时具有高度的承诺及能力。

参与式调研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

A:

我自己主持完成了大概80多个村庄的规划,在做这些规划的时候,每次我进到农村去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通过与村干部的交谈可以快速的获取相关的一些信息,但是在农村有人口是分层的,有不同的人群。所以我们每次调研都要求各个方面的代表都能够参与,特别是要注重女性和弱势群体的参与。

弱势群体很多人会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失去劳动力,没办法去解决生产的问题,但他们很愿意去做一些生产相关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做乡村规划中都会了解他们的需求。特别是在四川做512灾后重建规划中,我们就发现当地很多人因地震致伤致残,然后我们把这些人家里的猪圈做改造,让残疾人可以坐轮椅养猪,这样他们就又能进行生产。地震后有些妇女被高位截瘫,我们通过规划,把家里的灶台降低,这样他们依旧可以坐轮椅顾孩子和做饭。

我曾经参与过林业项目的规划,林业项目的规划过去都是用地形图,然后拿地形图给农户看的,农户根本看不懂,所以规划过程中就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森林健康经营,森林健康经营实际上是一个砍树的项目,就是把不好的林木砍掉,留下来好的那些林木。这个项目没有做这种参与式的规划,结果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山里树林很密,道路都不通了,野猪都过不去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去生产,规划出来的预算根本不够,然后盲目的依据科学标准,砍掉干扰树,结果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在施工过程中砍伐掉了农民家的坟院树,这就造成了社会的冲突。所以规划需要用参与式的方法,通过跟老百姓谈,通过画图把这些敏感的点找出来,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当地还涉及到神山、神树、神水等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问题。如果不弄清楚这些问题,就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