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認東
上善若水:上善”也就是極高的道德,這種道德像水樣無形,但又無處不在。
上善若水潤萬物,不與萬物爭高低,
謙虛美德品高尚,無聲無形深隱藏。
容載萬物能撐船,君子坦蕩名傳揚,
自強不息勢磅礴,美輪美奐品德高。
55460514055
“上善若水”和“厚德載物”先分開解釋: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一書,原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幾於道。”在這裡說的是至高的品德就像水一樣,滋潤萬物不爭名逐利。居住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
在這裡“上”的意思是“最”。“上善”即理解為:高尚的品德、最善。
在道家看來,水可以是涓涓細流,也可以是波濤洶湧。因此它便賦予了剛柔並濟的理解。它能潤澤萬物卻從不圖回報。
其實在這裡,老子通過水來講述一個人該有的品德,剛柔並濟同今天所說的“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一樣。幫助了別人而不圖回報。水的包容萬物,奔騰到海,告訴我們做人應該將眼界、格局、胸襟以及氣度放開,不是為了一點利益就患得患失,而是從大局著手。
其實懂了“上善若水”也便懂了做人之道。
“厚德載物”則是出自《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應該像大地的氣勢一樣寬厚和順,一個人要能增厚美德,包容萬物。
因此這句話是希望人能夠提升自己的品德。對萬事萬物都能一視同仁,不分高低貴賤。
如今這兩句總是連起來用,是因為道理相通,在看待一些事和一些人的時候能夠一視同仁,幫助他人而不圖回報。做人應該從大局著手,不是為了蠅頭小利而拼個你死我活。
清朝康熙年間,張英是文華殿大學士兼任禮部尚書,可以說權利非常大了。在他老家桐城的房子與吳家為鄰居,兩家的院落之間有一條巷子。吳家想擴建自己的小院,因此要佔用小巷。張家人自然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張家人就寫了一封信給張英,讓張英出面解決。而張英看到家信就回復四句話: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讀完張英的書信,便知道了其中的含義,並且主動讓出了三尺。吳家本來很生氣,但是看到張家人不再爭執反而讓出了三尺,頓時感慨頗多吳家人也主動讓出三尺。因此這個小巷就成為了六尺巷。
當張英看到書信後並沒有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而動用權利,而是勸導家人應該用大度的胸襟對面此事。這便是“上善若水”和“厚德載物”最好的詮釋。
書目推天下
我是牛哥,下面這篇文章是我幾天前寫的說說,如果你們閱後覺得還有點道理,歡迎關注我,謝謝。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道德經》
老子認為,在世間萬物裡,唯有水是最接近於“道”的。水,象徵著人類最高尚的品德修養。上善若水,人類最高級的善良,就是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
在自然界,萬物都是努力的向上生長,只有水不與萬物爭高處,永遠都是往低處流。在地的最低處,萬水奔流而來,聚集在一起而匯成了海。大海廣納百川、不擇細流,故而雄渾壯闊、氣勢磅礴。
水,滋養萬物,哺育生靈,作用遠高於陽光之上。可陽光總是被世人讚美,而水卻總是被大家所忽視。水不去爭,因為水最接近於“道”。我們為人處世,就應該學習水,心胸要寬廣,為人要謙遜,做事要利他,與世要無爭。
水,看起來是很柔弱的。因為,水在高溫下會化為霧氣,水在嚴寒下能結成堅冰,水放進什麼樣的容器裡就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形狀,水流遇到了阻礙會自動改變行進的方向。
其實,水的本質是很堅韌的。水滴數年能讓石板穿透,水越萬山阻隔而奔復到海洋,水被堤壩攔截時會安靜下來、待到閘門一開便洶湧澎湃一瀉千里,水靜默無為而又無所不為。
人之所以要向水學習,目的就是要讓自己擁有一種充滿大智慧的“水性格”。“水性格”常常被人冠於一頂“軟弱”的帽子,其實不然。真正的“水性格”是堅毅隱忍、不動聲色,是故意示弱、避其鋒芒,是積蓄力量、厚積薄發,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反觀我們現在人,處處都講競爭,人人都爭上風,爭了個面紅耳赤、頭破血流,到了最後無論是爭到手了還是沒爭到手,都會發現自己竟然“得不償失”,實在是太不值得,可惜已悔時晚矣。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牛哥談人生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它的字面含義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樣, 可以滋養與造福萬物,卻不與萬物爭任何東西…。說到這其中所涵蓋的思想意義,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釋了。
老子:上善若水,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我國先秦道家學說的創立者、哲學家老子十分推崇上善如水意思是說人類最美好的品行就應該如水一樣。 乍一看來,似乎頗為費解,但仔細咀嚼揣摩,就能領略到其含義的深刻精妙。水對我們有哪些啟迪呢。
其一,水往低處流。
其二,水溶萬物而不爭。
水與千千萬萬種物質,溶為一體,構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水、藥水、墨水等物質,在這諸種物質的排名中,水都居於第二位。 然而,如果沒有了水,這些茶水、藥水、墨水等還會存在嗎?水的這種不爭之德,啟迪我們應該不爭名不爭利,將個人的價值體現在默默的奉獻之中。
其三,水隨遇而安。
無論石縫巖隙,還是沼澤鹼灘,水都能頑強地生存。即便只是一滴露珠兒,它也會笑迎朝霞,熠熠閃光。 水的這種豁達頑強的精神,啟迪我們即使是處於艱苦的環境,也要安貧樂道,恪盡職守,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其四,水遇寒而結為冰。
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變化,體現了水極大的靈活性。 尤其是水遇寒而結為冰,更是啟迪我們在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增強凝聚力、向心力,萬眾一心,精誠團結,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困難,奪取勝利。
其五,水質透明,清澈見底。
水的這種鮮明特性,啟迪我們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懷坦白。君子坦蕩蕩城府深不可測者很難覓到摯友良朋。我們應做一個清純如水的人,潔身自好,纖塵不染,永遠保持健康的肌體。
其六,水的公平。
水是最公平的,些許傾斜都會水面。因此,我們常常希望掌權者要把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根本體現,也是我們做人做事的基本準測。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贏得民心。
水是博大精深的。 它對我們的啟迪還有許多,如滴水穿石啟迪我們對事業的追求要鍥而不捨;千條江河歸大海啟迪我們一旦認準一個目標,就要有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堅定執著的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啟迪我們要有恢宏的氣度,博大的胸懷。水對我們的啟迪是如此豐厚廣博,難怪先哲要發出上善如水的讚歎! 上善如水堪為我們的座右銘。
厚德載物。
厚德載物”意思是說,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今多用來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子成才。本段出自《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地最大,它包容萬物。對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天為金,地為土;天性剛,地性柔。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沒有天地便沒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這就是古代中國人對宇宙的樸素唯物主義看法,也是中國人的宇宙觀。所以八卦中乾卦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載物。從對乾坤兩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釋屬性中進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樣高大剛毅而自強不息,要像地那樣厚重廣闊而厚德載物。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上善若水和厚德載物兩個詞語所蘊含的意義是一樣的,故大家常把這兩個詞語放在一塊使用。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中的天道就是天意,自然的沒有人工的成分的。天道酬勤就是說上天會對那些勤奮的人們給予厚報。言外之意就是說做人一定要勤奮。只要你勤勞地付出了,就一定會得到回報,天道酬善就是善良的人會得到回報的意思。
天道酬勤,出自《論語》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謝、厚報的意思,勤即勤奮、敬業的意思,就是說天意厚報那些勤勞、勤奮的人所以總的意思是說:上天會實現勤勞的人的志願。有耕耘就會有收穫,我們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實自己,千方百計的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就會有一個美好光明的明天。《周易》裡講到勞謙君子,有終吉。至《尚書》就有天道福善禍淫和天道酬勤的說法。韓愈曾題詞天道酬勤勉勵後來者。
董師爺說
厚德載物出自易經的坤卦。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八章。老子推尚水,這個有二大涵意,一是水利萬物而不爭,外柔內剛,是老子推尚的形態。二是更深層次,太古時的一萬年前,舊石器晚期伏羲氏得水中飛天器物(易經說是龍馬)所給的河圖,老子深知此河圖精奧所在:河圖說天“一”生水,是宇宙混沌初開的第一元素,最接近道,這是為老子推尚水的核心神粹所然。
一、厚德載物
易經坤卦象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說大地的形態本質是樸實和厚,圓融萬物,有道德人格的人要效法大地這種德性,包容萬事萬物。
大地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其不排斥異己,而是廣融萬物,一個好的管理層,就應該學習此種美德,包容不同的聲音。大地的本質為土,但上至珍貴礦產玉石,下至屎尿糞水,土皆包容,所以土中能出閃爍光明的寶石,然而這個並非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土中能培育出生靈,種子生長於土地,其長成植物又為各種非植物生靈提供所需生存的根本條件。這個恰恰是大地能包容屎尿糞水之故,沒這個,土地就不肥沃,植物也難茁壯成長了。這個就恰恰體現大地之所以偉大的地方。
中國人傳統向來推尚土德,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就叫黃帝,為什麼叫黃帝?皆因五行的土其色就是黃色,國人稱自己的老祖宗為黃之帝,可見對土德的推崇了。
二、上善若水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的特性有三--1、水居下利萬物而不爭。2、外柔內剛。3、動靜有時,靜則無聲,動則可奔天動地,摧枯拉朽。
在老子的心目中水外在形態特徵是接近道的,然而水為什麼會接近道--這個老子心中的絕對宇宙本體呢?是這樣的,這都是河圖使然:河圖說天一生水,水是一,一是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從道德經之於宇宙的形成而看,水由道生:是最接近於道的!所以其很能體現道的本質,這個是老子推尚水的根本所然。好的,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就是這些本義,問題就回應於此。
洪範書齋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道德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對於傳統文化的學習與探討,最近越來越時興了。這是個非常好的現象,雖然魚龍混雜,但各抒己見自成一家之言,交融碰撞,多少還是能激盪起幾朵浪花的。
在下不才,對於“上善若水”與“厚德載物”兩個充滿份量的詞語來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妥之處,還望指點一二。
我一直都覺得《道德經》是重在論“道”的,而“德”是對“道”的一種承載與表現形式。老子開篇就強調了“道”的形而上是可以講述又無法言盡的。如此,就需要“德”來承載與表現。“道”是陽,那麼“德”就屬陰。“善”雖無高下之分,但還是有大小之別的(對此,鄙人在“何為善”中講述過的)。但只要是善,它都是一種好的“德”,更何況還是最大的善――上善。上善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和表現形式呢?若水就是最好的註解(像水一樣)。那為什麼像水一樣就可以稱作上善呢?因為“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滋養萬物而不去爭功勞,甘心情願的讓自己處於大家都排斥都不喜歡的位置。)有著如此美好的德行,肯定是大善上善了。而這樣的“德行”也是更接近於“道”了。那麼對於“上善若水”這詞語的理解就該是:做人要像水一樣,雖為他人和社會做出很多貢獻,但依然不動初衷繼續行善,即使各種榮譽各種好的便利向他招手,他依然故我無動於衷,甚至是心甘情願的將自己放到更低的位置。這種善是一種發自本心的純利他性行為(不帶任何私心),更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與老子所倡導的“道”非常吻合。
至於“厚德載物”,我們得聯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上半句來理解。眾所周知《周易》的核心思想就是陰陽平衡,而這兩句話正好是對於陰陽平衡的一種形象解說。天屬陽,剛健向上;地屬陰,負重在下;作為人就該效仿天地的優良品質:既要積極有為,也要懂得忍辱負重。一旦我們任何人具備了這兩點,我們也就能以“君子”自詡了。如此,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了:厚德載物講的是一種像大地一樣的品德,是與自強不息遙相對應的,它是對“地勢坤”的具體解釋,更是對君子的一種嚴格規範和定義。
往聖先賢們的思想猶如浩瀚宇宙,豈是我等小輩能參悟透的?作上的淺見純屬是貽笑大方。
指間行走
曾經寫過這個文章,再與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們經常看到文人、儒商、雅士的府上顯眼處掛有“上善若水”或“厚德載物”的名人、書畫名家的墨寶、題字,如果問起來,卻得不到很好的解釋。那麼這兩個詞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厚德載物”一詞出自於《周易~坤》,原文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釋義是:天(大自然)運行剛勁強健,君子必須要像天一樣剛毅堅強,奮發圖強而生生不息;大地氣勢磅礴,君子要像大地一樣用寬厚的胸懷和厚重的德性,才可以容納萬物。古人把天地看做最大,可以容納萬物。認為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天性剛地行柔,把整個世界和世上萬物都是陰陽結合的產物。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這就是中國古人的樸素唯物主義觀。
因此後人把這個詞引申為做人的道理,認為君子如果沒有寬厚的胸懷和厚重的品德,是不能承載物質財富的,由此帶來了相對的諸如“德不配位”等等的詞語,也是告誡人們一個人行走世間,你所承載的物質財富量或者承擔起重大責任,是需要胸懷和品德來支撐的,是相輔相成的!這是古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
這個詞語也被我們經常和“上善若水”匹配使用,而這兩個詞語卻不是同一出處。上善若水這個詞出於《老子》,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善良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樣,對萬物都有利而不爭取任何回報!善良一般用於女性,厚德常用於男性,因此這個詞的意思和厚德載物成了相輔相成的陰陽結合,堪稱絕配!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人們經常用於這些詞語的意義值得我們商榷了,大有附庸風雅的意味。這些人懸掛在很顯眼的位置彷彿想告訴賓客,我所期盼取得的成就,源於我的這些座右銘,目的可能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著想。當然這個只是偶然現象,我們不能以一概全。但我相信多數人只要秉持這些信念,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物質財富就會越來越豐厚的。我們決不可以褻瀆古人的智慧,拿來用於包裝自己猥瑣的這點想法!
我們中國古人的智慧是偉大的,這是我們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因此我們都需要繼承和發揚光大,準確深刻理解傳統文化之精髓,讓這些傳統文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不服輸的王仙森
月夜簫聲414
上善若水出自: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人無常在,心無常寬,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文中幾個“善”是動詞,“習慣於”“效法於”的意思。
上善若水,應該斷句為“上,善若水”。完整表述為“上德,善若水”。
上德好比水一樣,無所不流,無所不礙,浸淫萬物而無所自伐。
《老子》中只有上德、下德,並沒有什麼上善、下善。
若水,就是“弱水”。弱水《山海經》說:崑崙之北有水,其力不能勝芥,故名弱水。也是老子“柔弱勝剛強”的本意。
厚德載物出自:
《易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心胸廣闊,德行深厚,無所不包,無所不耐,就像大地一樣承載萬物。
這兩句話說的是老子口中的“聖人”,也就是孔子口中的“君子”。
老子說“聖人抱一為天下式”,聖人遵循天地之道,包容海乃,隨心所欲不逾矩,坐臥行走言談舉止,無不像“地”一樣深厚、“淵”一樣深遠,靠仁近信,為政則治,做事則能,與時俯仰,無礙無滯。
孔子也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效法天地之道,遵循、練習天地之道,很快樂的,以此廣大心胸,撫蠻夷,柔遠人,萬國來朝,很快樂的,人們有智慧,就推崇,沒有智慧,就開民智,不會惱怒埋怨,說“蠢人該死”的之類的話!
這就是“聖人”的心胸品德,就是“君子”的心胸品德!
子夏年輕時“性格陰鬱,勇武”,喜歡臧否天下,孔子告誡說:“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意思是說:民不可棄,“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好人惡人都要包容,除惡務盡也是種包容。但是不能以個人偏見,“唯君子能好人,能惡人”,對人民有利的維護,對人民有害的就清除。
上善若水,一般誤解為“上善,若水”,這是古文小學不通的緣故。“厚德載物”字面沒什麼差異,但大都偏消極。
其實這兩句話是很積極的,不是藏汙納垢,而是“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的積極主動。
沒有“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式的愚昧!而有“芳草當道,不得不除”睿智!
右手累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崇高的德行就象水一樣。水善於邦助萬物生長而不同萬物相爭,它總是停留在普通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上善的人,進退出處,能像水那樣安於卑溼:立志存心,能像水那樣博大深遠:交朋結友,能像水那樣仁愛相親:說話發言,能像水那樣誠實守信:在為政上,能像水那樣有條有理:在辦事上,能像水那樣無所不能:在行動上,能像水那樣待機而作。正因為他像水那樣灑脫超越,與世無爭,所以從來不會有過錯。
厚德載物。具有厚實的道德修養的人,像大地一樣厚重,敦實可以承載萬物、生長萬物。
所以,古人形容德高望重的人,稱之為"厚德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