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隋文帝楊堅?

古梁鏞


古得國之易,無有如楊堅者——隋文帝楊堅

北周隨國公楊忠之子,弘農郡華陰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普六茹,掌權後恢復楊氏。開皇元年(581年)至仁壽四年(604年)在位。隋文帝楊堅在位二十四年,期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晚年昏庸多疑,殺害功臣,廢黜太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之禍,仁壽四年在仁壽宮離奇駕崩。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葬於泰陵。

隋文帝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的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開創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王朝的統治體系,制定《開皇律》。發展經濟,鼓勵農桑,厲行節儉,整頓吏治。使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史稱“開皇之治”。美國學者邁克爾1978年所著《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隋文帝楊堅排名82位。隋文帝在國際上被廣泛認可其歷史功績,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

帝體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龍自通,天角洪大,雙上權骨,彎回抱目,口如四字,聲若釧鼓,手內有王文,乃受九錫。昊天成命,於是乎在。顧盼閒雅,望之如神,氣調精靈,括囊宇宙,威範也可敬,慈愛也可親,早任公卿,聲望自重。”——《天命論》李德林“地憑宸極,天縱神武,開運握圖,創業垂統,聖德也;撥亂反正,濟國寧人,六合八紘,同文共軌,神功也;玄酒陶匏,雲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極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禮裁樂,納民壽域,驅俗福林,至政也。”——朱熹“高祖性嚴重,令行禁止,勤於政事。每旦聽朝,日昃忘倦。雖嗇於財,至於賞賜有功,即無所愛;將士戰沒,必加優賞,仍遣使者勞問其家。愛養百姓,勸課農桑,輕徭薄賦。其自奉養,務為儉素,乘輿御物,故弊者隨令補用;自非享宴,所食不過一肉;後宮皆服浣濯之衣。天下化之,開皇、仁壽之間,丈夫率衣絹布,不服綾綺,裝帶不過銅鐵骨角,無金玉之飾。故衣食滋殖,倉庫盈溢。受禪之初,民戶不滿四百萬,末年,逾八百九十萬,獨冀州已一百萬戶。然猜忌苛察,信受讒言,功臣故舊,無始終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敵,此其所短也。”——《資治通鑑》

總結,隋文帝結束了中國歷史上長達數百年、最混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親手締造了一箇中國曆史上最富裕的時代,重構了以隋朝為中心的東亞秩序,重視文教,開科取士,創立了延續一千多年的三省六部制。因此,隋文帝可稱千古一帝。


公子靈均


🌹隋文帝楊堅,是中國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歷史沒有忘記!

📒楊堅:北周外戚,581年奪取北周政權,建立了隋朝,定都長安。帝號“文帝”,年號“開皇”。史稱“隋文帝”。在位23年(581—604年)。

📔隋文帝於589年大舉南下,滅掉了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

📒統一中國,是隋文帝的主要功績。從220年的三國鼎立以來,又出現了兩晉,接著是“南北朝”,長達369年,這漫長的歷史歲月,實質是中國的分裂時期,內戰時期,不利於歷史的發展, 影響中華民族的進程。國家統一,是人民的願望,是歷史的進步。

📔隋文帝:勵精圖治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人口增加。史稱他的統治時期為“開皇之治”。

📒開皇年間,在長安,洛陽一帶修建了許多大型倉庫,儲備的糧食、布疋等物資,據史書記載,可以供應政府五六十年的開銷。

📔隋文帝是位十分節儉的皇帝,提倡節儉,平時衣食簡樸。后妃也不許穿華麗衣服

📒隋文帝批評太子說:“自古以來的帝王,從沒見過奢侈華貴而能長治久安的。”從此,崇尚節儉成為隋朝社會的風氣。

📔隋文帝時期,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開設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一直被後世沿用和完善。

📒正是隋文帝打下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實力,為605年開鑿“大運河”奠定了基礎。

🎍隋文帝:勵精圖治,統一了中國,推動了歷史,是歷史上有作為、有貢獻的“名君皇帝”!


笑看東籬


兩方面回答這個問題,以常人論,楊堅不能算是個好人,有些事做得太過狠毒無情,哪怕是對待自己的親人!但另外一面,作為皇帝楊堅又是合格的,因為帝王有帝王的標準,既不能以其長處掩蓋帝王的過失,也不能以其短處而抹去帝王之功!下面簡單以史實論楊堅之功過。

楊堅,弘農郡華陰人(今陝西華陰),公元541年7月21日生,此時正是北魏一分為二,成東魏西魏的時候,東魏就是後來的北齊,西魏就是後來的北周。而楊堅的父親楊忠正在西魏宇文泰帳下聽命。楊忠是東漢名臣太尉楊震的十三世孫,弘農楊氏也是名門世家,楊震暮夜卻金的故事更是名傳千古。說的是楊震任東萊太守時,他的學生王昌邑令王密,深夜帶著十錠黃金送禮賄賂楊震,楊震不收,王密以無人知曉請楊震收下黃金,楊震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羞愧而去。故此史稱楊震為四知太尉。雖然是名門世家,但是但了楊忠這一代,卻沒有享受到任何好處。史載楊忠出生於北魏貧寒之家,那個時候北魏政局不穩,常有戰事發生,作為平民只能到處逃亂,後來楊忠加入北魏軍隊成為一名小兵。此後楊忠在北魏動盪的時局裡,先後跟隨爾朱榮高歡軍隊,還曾經隨北魏王嗣逃到南梁生活過三年,直到西魏宇文泰掌穩局勢後,才把楊忠獨孤信等人從南梁贖回西魏,楊忠就此直接聽命於宇文泰。之後楊忠因戰功卓著被封為柱國隋國公。楊忠歷經宇文泰,宇文覺,宇文毓,宇文邕四朝,於公元568.年病逝,楊堅繼承了父親楊忠的爵位。正是楊忠的奮鬥成果,給楊堅奠定了很高的政治基礎,楊忠曾被賜姓普六茹,所以楊堅也叫普六茹堅。楊堅14歲時就步入西魏政壇,15歲時因為父親功勞而被授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的高官。16歲再次升為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宇文邕繼位後,19歲的楊堅做了隨州刺史的實職,而且楊堅忠的好友獨孤信,還把女兒獨孤伽羅嫁給了楊堅,獨孤信也是柱國大將軍,在西魏朝堂有很廣的人脈,這也為楊堅後來取得政權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雖然楊堅靠父親的功勞,成功在西魏朝堂站穩了腳跟並步步高昇,但是也數次差點死於西魏皇帝的刀下。《隋書》載楊堅:帝體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雙上顴骨,彎回抱月,聲若釧鼓,顧盼閒雅,威範可敬……可能楊堅確實長相威武身材高大,異於常人。一代梟雄宇文泰初見楊堅時,就說過此兒風骨不似代間人!可能楊堅的確和身邊的人長相不同,但了宇文毓繼位後,特意派善於相面的大臣趙昭,去看看楊堅究竟是怎樣的人。趙昭相看之後回覆宇文毓:彼不過柱國耳!只不過是個做將軍的料!宇文毓這才放下心來。但是趙昭卻又私下對楊堅說:公當為天下君,必大誅殺後而可定!這句話被記載在《隋書》裡,我認為這是楊堅,為自己日後無情的殺戮而故意虛構的。雖然周明帝宇文毓不再懷疑楊堅了,但是主政大臣宇文護卻數次想殺楊堅,多虧父親和岳父獨孤信的人脈維護,楊堅才屢屢化險為夷。到了周武帝宇文邕繼位後,因為宇文護和宇文邕不和,宇文邕又讓兒子宇文贇,娶了楊堅的女兒楊麗華為太子妃,楊堅才暫時安全下來。皇室齊王宇文憲也上書宇文邕:普六茹堅相貌非常,恐非人下,請早除之!楊堅聽說後非常害怕,採取韜光養晦以護身,再加上良好的人脈關係,楊堅才渡過了危險。到了宇文贇繼位後,楊堅的女兒成為皇后,楊堅也再次高升為上柱國大司馬,參與處理朝政。按常理說這以後該安全了才對,然而楊堅看女婿周宣帝宇文贇昏庸荒淫,就有了取而代之的野心,於是更廣結朝臣以圖天時。這讓宇文贇起了疑心,在一次召見楊堅前,對衛士下令:等會楊堅來見,如果神色有異,即殺之!可見生死不過一念之間,幸好楊堅神色自若才躲過一劫。之後楊堅為明哲保身再次要求外放為官,公元580年宣帝宇文贇病死,楊堅在內史大夫鄭譯,御正大夫劉昉的推動下主持了朝政,公元580年九月,9歲的周靜帝宇文闡下詔賜外祖父楊堅:假黃鉞,使持節,左大丞相,督內外軍國事,上柱國,大冢宰,隋國公。十二月再次賜楊堅可以劍履上殿,入朝不拜,加九錫等。公元581年二月,周靜帝下詔承認周德將盡,願禪位於隋國公楊堅,楊堅在假意推辭三次之後接受了禪讓,登基做了皇帝,改國號為隋,定都長安。在同年的五月,已經禪位給外祖父的宇文闡神秘地死於家中!可以從史書推知,是楊堅殘忍的殺死了自己年僅9歲的外孫!關於宇文闡的死,《隋書》只有廖廖兩句:辛丑,陳散騎常侍韋鼎,兼通直散騎常侍王磋來騁於周,至而上已受禪,致之介國,辛未,介國公薨。介國公是宇文闡禪位之後的封號,由史書推知,當時南朝陳派使者韋鼎,王昉來周出使,到了之後發現皇帝換人是楊堅了,於是這兩個人見過楊堅後,又去拜見了宇文闡,正是這個行為惹怒了楊堅,於是十二天後,宇文闡神秘地死於家中!楊堅可以用《隋書》糊弄後人,但是北周的史料《周書》也有記載:宇文闡禪位後,楊堅給予其介國公封號,食邑一萬戶。而《周書》記載:有其文,事竟不行!就是說楊堅只是說說,根本就沒有實行,對於宇文闡之死《周書》載:隋開皇元年五月壬申,帝崩,時年九歲,隋志也!據此可以肯定是楊堅殺死了已經禪位的外孫!所以我說,作為皇帝,楊堅統一了中國,並施行仁政,開科取士休養生息等,對天下蒼生平民百姓是有益的。但是作為常人,對一個已經無權無勢,沒有一點威脅的9歲孩子下殺手,是不是太過狠毒了?相比之後的趙匡胤,楊堅差得太遠了!






JSDD


我記得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中傻到被女人騙的楊堅,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物?》

人是有兩面的,所以楊堅從正面看完全值得一個“文”的諡號,但是看題主的解釋似乎有說楊堅挽救漢族滅族的功績,這一點不認同。從負面看,楊堅也有其為了權利狠辣的一面。

楊堅制止了北周時期的部分領域的鮮卑化反彈,但是高度到不了漢族被滅族,楊堅力挽狂瀾的程度。要說胡化,北齊比北周厲害多了。

不知道題主說的

他在漢族面臨滅族的最危險時刻成功取得當時中國大地上最強大的胡人政權,建立隋朝。

這個觀點是從何而來。

宇文泰執政後的確在一些領域出現了鮮卑化的反彈,比如對一些大將賜鮮卑姓,楊堅父親楊忠就被魏恭帝賜普六茹姓。軍制上府兵鮮卑化。

但是宇文泰本人就是漢化的鮮卑族,其推行許多鮮卑化政策,但是也未完全放棄漢化。

宇文泰推行的關中本位主義,利用的就是關隴地區的豪族,比如韋孝寬的京兆韋氏、崔氏等,蘇氏等這些都是漢族。

仿《周禮》設置六官,推行均田制等,都是漢化的行為。

實際上從宇文泰的行為看,其更像是尋找將鮮卑與漢族能夠完美融合,取得中原王朝正統的行為。

漢族最危險的時期是五胡亂華,但是漢族自己救了自己

五胡亂華時,北方漢族死傷無數,除了部分根深蒂固的士族,大部分士族都南遷。建立東晉,此後東晉與北方對立,並且數次北伐。祖狄、桓溫、劉裕等。

楊堅殘暴的一面

楊堅正面的一面不用多說,歷史書上已經寫得很清楚,這裡挖掘一下楊堅殘暴的一面。

楊堅篡位將北周皇室成員殺戮一空,男子幾乎殺光。

1、用陰謀手段誅殺宇文諸王。

楊堅用計將宇文五王召到京城,一併殺掉。趙王甚至被誅九族,其餘諸王也逐一被殺。

2、誅殺所有反對者。

宇文泰外甥尉遲迥及其他北周擁護者起兵反對,楊堅任用韋孝寬出兵平定“三總管之亂”。

嫁給突厥的和親公主宇文招的女兒,因為自己家族被誅九族,慫恿可汗對隋開戰,被楊堅利用突厥內部矛盾,施展離間計,退敵。後來該公主又寫詩罵楊堅,被楊堅施展反間計,死於突厥可汗手中。

清人趙翼評價:

(楊堅)大權在手,宇文氏子孫以次誅殺,殆無遺種……竊人之國,而戕其子孫至無遺類,此其殘忍慘毒,豈復稍有人心。

李淵妻子竇氏,是北周武帝的外甥女,隋文帝受北周禪,竇氏大哭道:“恨我不為男,以救舅氏之難。”竇毅與襄陽長公主忙掩其說:“汝勿妄言,滅吾族矣!”

可見當時楊堅之名之兇。


妖鬼雜談錄


楊堅,隋朝的開國皇帝,開皇之治就是在他的統治下出現的。楊堅這個人的身世比較複雜,他有一個鮮卑姓名叫做“普六茹”,等到楊堅掌權以後,他才恢復到漢族的姓名“楊堅”。

楊堅的父親叫做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楊堅是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後來北周皇帝禪讓帝位,遂改元開皇,改國號為隋。

楊堅對中國的歷史貢獻有不少。

最令我敬佩的就是隋文帝頒佈的《開皇律》,這部書籍是我國法制史上的一大進步,他已經在古代社會中最大可能地體現了人道主義,甚至後來的唐朝的法律都是從這裡借鑑的。並且它廢除了幾大極刑,只保留了斬首和絞刑。

首先,在中央率先實行了三省六部制,將各地的州郡縣改為州縣兩級,精簡了政府機構,提高了行政效率,並且進一步加強了皇權。並且開創了科舉制度的雛形。

隨後多次減稅,減輕了人民的生活負擔,促進了國家的農業生產。對外,隋文帝還實行寬仁的民族政策,有效處理了民族之間的矛盾,被北方的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也就只有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才被少數民族再次稱為“天可汗”。開皇年間,隋朝全國人口頂峰達到了700餘萬戶,按照古代一戶平均六口人計算,差不多有近5000萬人。這是中國農耕文明的最輝煌的時期。

美國學者邁克爾在1978年所著的書中《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位名人排行榜》中排到了第八十二位。


阿元看歷史


千古一帝隋文帝!

作為結束南北朝數百年的戰亂,開創科舉取士的皇帝,怎麼評價他都不過分。

結束300年內亂

西晉本來是一個不該存在的王朝,三國內亂,讓司馬家族趁機奪取了天下,這個家族像開玩笑一樣治理著龐大的帝國。早在秦朝就開始的中央集權統治,經過漢朝400年的磨合早已經成熟。竟然被司馬炎逐漸廢除,代之而起的是罷郡兵,恢復諸王割據。再加上司馬炎傳位給了自己的傻兒子司馬衷,導致了著名的八王之亂。

在西晉亂成一鍋粥的時候,北方的少數民族也參與到進來,於是北方成了各民族角逐的戰場,南方也在不斷更替政權。從那時候起,中原大亂,人們流離失所。

從公元311年的西晉八王之亂開始,一直到公元590年隋文帝統一中國,持續了279年的內亂。

當隋文帝結束這一切的時候,其意義不亞於秦始皇統一中國!

開創科舉

從三皇五帝開始,權利的擁有者大多數都是靠血統傳承的。而那些生活在民間的寒門子弟,只有靠依附於這些貴族才能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這一切在漢朝時期有所改觀,比如舉孝廉制度,但在當時來看,仍然式微。到東漢末期開始,直到隋朝之前,一切又變得嚴峻,世家大族壟斷了上層,即便有寒門子弟登上高位,仍然會被鄙視。階級固化,造成的結果就是社會失去活力,而士族階層越來越腐朽。侯景之亂的時候,南朝士族像小雞仔一樣被殺掉就是證明。

(腐朽的士族階層)

隋文帝選官不問門第,通過考試的方式選取人才,讓各階層精英一起來維護隋朝的統治。

隋文帝的這一政策不亞於秦始皇統一文字以及度量衡!

秦始皇生於公元前259年,隋文帝生於公元541年,兩人正好相差了800歲。


歷史風暴


毛筍應邀答題:

[楊堅](541一604)隋朝開國皇帝。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陽)人,北周貴族楊忠之子。襲父爵為隋國公,其女為周宣帝宇文贇皇后。太建十二年,(580)宣帝死,由八歲兒子宇文闡沖齡繼位,史稱靜帝。他以繼父入朝輔攻,總攬大權,次年廢靜帝,代周自立,國號為"隋"。年號為"開皇",建都長安,後因長安城小水鹹,下詔建新都於龍首山,曰大興城(今之西安城)翌年三月,遷於新都。七年,滅後梁,九年滅陳,遂統一了全國。至此,自西晉永興(公元304年)之後,先有五胡十六國之亂,繼之以南北朝對立,分裂二百八十餘年的天下,復歸於統一。

統一全國後文帝"楊堅"革新朝政,整頓朝風,勤政治國,因此生產迅速發展,人口增加,安居樂業,國庫充盈,國威遠揚。

開皇二年,突厥以四十萬大軍,分四路南下,大舉入侵隋之北部防線,被隋痛擊,敗退,但仍不斷騷擾邊境。次年四月,文帝以兵十餘萬,分四路,進行反擊,並輔以離間計,大敗突厥,突厥見大勢已去,遂乞和。文帝允,於是雙方互通信使,言歸於好。革新朝政:簡述:官員任用,權歸吏部。此種制度,有利於加強中央集奴,併為唐以後歷朝歷代所沿用。史無前例地創建科舉制度,通過科舉考試,公平公正選拔人才入仕,這種科舉制度一直沿用至清,直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七月下詔宣佈廢除科舉。文帝還是古代帝皇中比較節儉的皇帝,他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乘輿御物,破損者修補後仍用;自非享宴,就食不過一肉,後宮皆自己服浣濯之衣。嚴懲不法官吏及皇親。三子秦王楊俊為幷州總管時,好奢侈,違制度,文帝知之後,遂賜其死。

文帝晚年,善聽讒言,受矇蔽。奸臣楊素因常進讒言,竟受到信任。二子楊廣(隋煬帝)善於偽裝,文帝以其"仁孝著聞,以其行為,堪成朕志。"譽之。

開皇十八年(598年)高麗王高元犯遼西。文帝大怒,遣水陸軍三十萬徵高麗,大敗,死者十之八九,因而撤兵還都。

文帝還深信佛道鬼神。仁壽四年,(604)七月,文帝病危,臥與百僚辭別,握手欷歔。此時見陳夫人(文帝愛妃)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楊廣)無禮。"文帝恨曰:"畜生何足付大事。"遂召楊勇(文帝長子,原太子,後文帝廢勇而立廣")。楊素聞之,即告楊廣,楊廣遂派人殺了楊勇。楊素在宮中將宮女及太監等一干人全部趕出宮去,不一會,文帝崩,(傳說是楊廣殺父篡立)。

文帝享年六十四歲,在位二十四年。十月,葬於太陵(亦名泰陵,今陝西武功縣三疇原)諡"文皇帝",廟號高祖。


毛筍56561098


楊堅是改變歷史的人,對中華民族居功甚偉。

前幾年,美國學者麥克·哈特編寫了一部書——《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在這幾千年來的100位世界名人中,中國上榜的有八人,其中有孔子、老子、孟子三位思想家,有蔡倫一位發明家,政治家只有四人,分別是秦始皇、毛澤東、成吉思汗,最後一位就是楊堅。外國人把楊堅排進這樣一個名人榜,和那些歷史上最偉大的人排在一起,是有充足理由的。細數起來,楊堅共有五大歷史功勳。

第一,變胡化為漢化。楊堅生於南北朝時期,在北周時承襲父爵,做了高官。當時,北周宇文氏稱帝,他們屬北方鮮卑族,極力推行鮮卑文化。比如,漢族高官一律要改鮮卑姓。楊堅在北周時,雖然貴為宰相,但也不能姓楊,而要姓胡姓普六茹。因此,在北周時期,是沒有楊堅這個人的,只有普六茹堅。他還有個小字,叫那羅延,意思是金剛不壞。楊堅建立隋朝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推行漢化政策,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恢復漢姓,漢族文明才又在北方興盛起來。

第二,統一天下。隋朝建立後,南方還有陳霸先建立的陳國偏安一隅,中華仍處於南北分裂狀態。楊堅一心要統一天下。他於開皇八年發動滅陳戰爭,以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帶領水軍出永安,三路大軍伐陳。到開皇九年正月,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開皇十年八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至此,天下歸於一統,結束了兩百多年來南北分裂的局面,為中華民族的再次興盛奠定了基礎。

第三,改革政治。楊堅魏晉以來一直沿用的廢除九品中正制,改為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這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前身。此後的唐、宋、元、明、清,各朝雖有調整,但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制度的基本設計。後期這些朝代除元以外,都能穩定支撐兩三百年,與這一政治體制是分不開的。在對中央政體進行改革的同時,楊堅也在地方行政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通過實行州縣二級制,使國家地方行政漸上軌道。據統計,通過楊堅改革,朝廷開支減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之開支減省四分之三,全國行政經費只有南北朝時期開支的三分一。

第四,實行科舉。魏晉以來實行的是門閥政治,只有名門望族家的子弟才有資格做高官,不要說普通人家的子弟,就連庶族地主也沒有資格。這樣既不利於朝廷延攬人才,也不利於社會穩定。楊堅對此進行了大力改革,實行科舉制度,選官唯才是舉,不問門第,規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選送三人,參加考試,合格者錄用為官。也就是從此以後,中國才有狀元這一稱謂,陳士美等人才有機會出名。這一改革順應了歷代庶族地主的政治要求,也為平民百姓打開了向上的通道,緩和了社會矛盾,有利於選拔人才,對朝廷統治的鞏固起了積極的作用。

第五,改革法律制度。隨朝以前的法律,既殘酷又混亂,人不小心犯了法,就有可能被砍手剁腳,甚至更倒黴的還會被割掉小雞雞,所以“內外恐怖,人不自安”。隋朝建立後,楊堅立即下令制訂《開皇律》,刪除苛酷條文,將原來的宮刑、車裂、梟首等殘酷刑法予以廢除,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前後共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餘條,保留了律令五百條。刑罰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楊堅對死刑特別慎重,明確規定,凡判處死刑的案件,須經“三奏”才能處決死刑。楊堅還下詔:“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復治。”這一套改革對後世律法影響深遠,唐朝都基本上繼承了。

此外,楊堅還積極整頓整治,打擊貪腐,推行均田制,改革貨幣,輕徭薄賦,恢復民力,並北擊突厥,維護邊境安定,創造了前後二十餘年的開皇盛世,據隋書記載:“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鹹暨,尉候無警。於是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鹹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凌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參蹤盛烈。”

雖然楊堅創下這許多功績,但他晚年也變得糊塗起來,濫殺大臣,頒佈苛刻刑法,特別是貶太子楊勇,立楊廣為太子,更是直接導致了隋朝的二世而亡,這不能不說是他最大的敗筆,也是歷史的遺憾。

但人無完人,誰又能苛責別人呢?


夢與白雲一起飛


隋煬帝楊廣的歷史真實形象絕對不是我們從影視劇看到的那樣,比如,弒父殺兄淫嫂,橫徵暴斂,好大喜功,有一些實際存在的事經過文藝加工使得楊廣變得非常醜臉的存在!不得不說楊廣作為隋朝的末代皇帝確實有讓人詬病的地方,無論影視劇,評書,還是民間都廣為流傳楊廣的惡事,拋開這些糗事不說!單說隋煬帝的功績歷史也不得不承認,開鑿京杭大運河,治理北方乾旱,加強南北交流,擴大經商,使得現代的人依然受益於京杭大運河!第二個貢獻就是開創了科舉制度,科舉制的誕生最大的優點在於能夠讓很多有志之士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進而報效國家,服務人民!打破了世家子弟的壟斷,隋朝以後的唐宋元明清等幾個朝代照樣採用科舉制招賢納才,……隋煬帝總得來說功過都很大,譭譽參半,在很長時間內都會有很大的爭議!


夢想九霄雲外


雄材大略的皇帝

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大分裂,連年亂戰民不聊生,隋文帝楊堅一出場就給終結了,再次統一了中國。建立隋朝後勵精圖治,一上來就減稅輕刑,制度改革,攻滅陳國,發展文化經濟,開創了開皇盛世的巔峰,外號:楊巔峰。

開皇盛世的巔峰程度有多高,據說被兒子楊廣給敗光後,到了唐明皇才重新追回來,也就是說武則天和他的兩個老公輪流幹,差點沒追上楊堅。

愛妻皇帝

楊堅是一個深愛妻子的男人。他和獨孤皇后四十餘年同甘共苦、真摯熱烈的愛情,歷經千年沉澱,至今聽來依然柔情動人。

而且獨孤皇后在楊堅執政期間,同樣給於了很多獨到的見解和良好持續的影響,這在歷史上也是第一無二的。

生了個好兒子

楊廣的一生很有爭議,但他的功績絕對大過錯誤。

楊廣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三徵高句麗,將臺灣納入中國版圖。

功不可沒,留下千秋功業,能遺惠於萬世。

毛澤東閱讀魏徵著《隋書》卷二《高祖本紀》後,寫下了:“蘊藏大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