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和荀彧都是為了匡扶漢室,為何荀彧放棄劉備,選擇了曹操?

家鄉二少

“不可。丞相(曹操)本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


不管後人怎麼看曹操與劉備都沒用,我們必須從當事人(荀彧)的角度出發。

“丞相(曹操)本興義兵,匡扶漢室”,此語出自荀彧之口,可見曹操在荀彧眼中就是“興義兵,扶漢室”的英雄,荀彧憑什麼不選跟他志同道合且足以成大氣候的曹操呢?


荀彧之所以選擇曹操,既有“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之故,也有志同道合的原因。

我為什麼說曹操與荀彧志同道合呢?原因有以下五點:

1.曹操初募義兵,兵力至多隻達三千,不願再招募。而原因,曹操本人也說過:“我本可多招兵馬,但我是不願意多,因為怕兵多意盛,和強敵爭衡,反倒成了禍端,所以,討董卓時,兵馬不過數千,到揚州募兵時也不過三千。”而當時其他的軍閥募兵基本不少於萬人!可見曹操之心赤誠,不願為禍天下!


2.孫權襲取荊州時,曾上書曹操,讓曹操篡漢稱帝,可曹操拒絕。《三國志》注引《魏氏春秋》說:夏侯惇曾跟曹操說:“從古以來,為人民除害的,就是人民之歸向,你的功勞和德行都很大,該做皇帝的,你又有什麼疑心呢?”曹操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好一個“為周文王矣”,即便天命在自己這邊,也不願違背初衷,而願位居人下,做東漢末年的“周文王”,侍奉漢朝。


3.曹操自始至終都沒有稱帝,曹操想稱帝,實在是簡單,你看曹丕剛上位,人心不穩,卻也能穩住帝位,而曹操稱帝絕對比他更輕易,可曹操這樣做了嗎?沒有!

4.稱帝的曹丕跟曹操的政治做法近乎相反!曹丕稱帝是跟豪紳士族交易的,即曹丕是士族的盟友,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是用讓士族世代為官這樣的條件交換來的帝位。而曹操呢?若曹操想稱帝,他就應該像曹丕一樣討好士族,可他有這樣做嗎?不僅沒有,

曹操還是士族的敵人,他是不願代表士族的利益的!若曹操真想篡漢,幹嘛給自己增加阻礙?這就像玩遊戲,幹嘛給自己增加遊戲難度一樣,為什麼?因為曹操他根本就不想“贏”,曹操根本就沒想稱帝!

曹丕跟曹操本就不是同路人,世人竟將篡漢稱帝的曹丕跟雄才大略的曹操混為一路之人!真是可嘆!

5.曹操名為“挾天子以令諸侯”,實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漢獻帝實際上根本就是把雙刃劍。

天子之側,如伴虎行,“衣帶詔事件”猶然在目,如果曹操真想篡漢,那曹操統一北方之後,足可稱帝,但曹操沒有,漢獻帝是個既不老實也不簡單的人,試看,歷代篡位者,誰會留一個這樣的“天子”?若真要篡漢,即便不稱帝,也應該會選擇廢了漢獻帝另立新帝,可曹操也沒有這樣做,他怕誰?沒有吧,曹丕都敢都能做的事,為什麼曹操不做?究其根本,無非就是曹操不想做罷了!

“挾天子以令諸侯”說得好聽,實際上根本就沒有諸侯會聽你的,那些強大的諸侯你惹不得,他要的,你都得給,比如袁紹,他要個“大將軍”的職位,漢獻帝敢不給嗎?還不是得乖乖給了袁紹,而那些弱小的諸侯就是牆頭草,誰強附庸誰,誰會聽“漢獻帝”的話,你以天子的命令來討伐敵人,敵人也可以以“清君側”的名義來討伐你曹操,當初董卓就被以“清君側”的名義來討伐,前車之鑑在前,曹操不懂嗎?漢朝名存實亡,天子又有什麼用處呢?而替漢朝存名的人不是劉備而是曹操!替天子保命的也是曹操不是劉備,要是沒有曹操,天子早死了!君不見,曹公逝世,曹丕弒帝?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

曹操此話不無道理,曹操死後,曹丕稱帝,劉備稱帝, 孫權稱帝!這些你都看不到嗎?


一千個觀眾,一千個哈姆雷特。切不可以今人的看法來替代古人的看法,這是犯了“偷樑換柱” 的錯誤,在別人眼裡曹操是“漢賊”,可在荀彧眼裡,曹操是匡扶漢室的“漢臣”,而劉備在荀彧眼裡可能根本不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的。



荀彧的看法才是至關重要的,荀彧選擇與他志同道合的人——曹操,理應如此。

是非至今已難以弄清,你有證據說明曹操是“賊”,我也有證據說明曹操是“臣”,各人看法不同,荀彧的看法跟各位是不一樣的,荀彧選擇了他眼中的“好老闆”、“好夥伴”,這無可厚非,也不逆常理。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李哥小粉絲

想必大家都聽過荀彧,荀彧對於曹操統一北方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但是在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時,他進言曹操不應該如此,曹操並沒允納,最後荀彧鬱鬱而終。荀彧心中想的是匡扶漢室,劉備打的旗號也是“中山靖王之後”,兩人本應該是合作的最佳拍檔,可為什麼荀彧不與劉備合作,反而選擇了曹操?

初平一年(公元190年),曹操幹了一件讓世人覺得他忠於漢室的事件。當時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而關東聯軍懼怕董卓精銳的涼州軍的戰力,無人敢向關西推進,全都屯兵酸棗一帶。而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遂獨自引軍西進,但是曹操因兵力不足而敗。後撤兵回酸棗時,曹操還進言應該再次作戰,可無人聽從。曹操這般行為感動了袁紹的一個謀士,那就是荀彧,荀彧以匡扶漢室以己任,看到曹操如此賣力地討伐董卓,對於漢室的忠心比袁紹要真實多了,且曹操野心沒有膨脹,荀彧自然是想歸附曹操。而當時的劉備,依附公孫瓚,只是小小的平原相,實力過於弱小,且沒有做出任何效忠漢室的表現,只有空口號,相比於曹操顯得微不足道,所以荀彧放棄劉備,選擇了曹操。


就算劉備後面逐漸擴大勢力,手下兵多將廣,佔據荊州並攻打益州,可以做到在群雄中有話語權,但是荀彧已在曹操陣營效勞多年,也不可能再次投奔劉備,失掉自己的名節。

曹操以為荀彧可以為自己謀天下,荀彧以為曹操可以匡扶漢室,但是他們沒有看透各自的小心思。當曹操都野心一步步顯露出來時,荀彧覺得匡扶漢室無望,抱負得不到實現,便鬱鬱而終。


歷史百家爭鳴

評心而論,客觀的來說,真正為了匡扶漢室囟人是荀彧,而不是劉備!劉備真實的目的是,依漢室宗親的身份名義,依匡扶漢室為名的名義來達到其個人的政治目的,這才是劉備的真實目的!因為在荀彧的心目中,縱觀天下之才,只有曹操才具備這樣的大才才是荀彧心目中所具備的人才大才!只有曹孟德身上才具備這樣的雄心壯志只有藉助曹操的能力勢力才能達到匡扶漢室的希望,別說劉備,就是二袁、二孫、劉表巳及其他的諸侯在荀彧的眼裡沒有一個能具備這個條件的,他根本就看不起劉備,怎麼能選擇劉備呢!荀彧是一個正人君子,包括其侄子荀攸,都是非常正直的人。但另荀彧沒有想到的是,最終因和曹操政治目木示不同,方向不一致,.最終死在了曹操之手,沒有達到匡扶漢室的心願!荀彧,字文若,今河南許昌人。163一212年。


人間正道陳德立

這個問題,可以從依然三個方面來說明:

看出身



荀彧(公元163年—212年),字文若,公元163年出身潁川荀氏。

這個潁川荀氏是漢晉時期潁川地方的世家大族,也叫士族,豪族。東漢的政治社會是士族政治,出身士族意味著將來可以到朝廷去做官。



曹操(公元155年—220年),字孟德。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服侍過四代帝王,有一定的名望。曹嵩繼承了曹騰的爵位,漢靈帝的時候做到了太尉,位列三公。

曹操雖然出身不好,常常被人罵“閹宦之後”,但人家是正經八百的“官三代”。背景深厚。



劉備(公元161年—223年),字玄德。劉備號稱漢孝景帝玄孫,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先不說這個劉勝特別能生,有120個兒子,劉備是他的哪一支子孫已不可考。就算他確實是劉勝的後人,到了劉備這一代,已經混的靠販賣草蓆草鞋度日了,基本與平民無異了。

所以荀彧跟隨曹操而不是劉備的第一個原因:社會階層不同。荀彧和曹操都屬於“精英階層”了,劉備依然是“草根”。

比資歷

荀彧在永漢元年,即公元189年,被舉為孝廉,擔任守宮令——一種負責掌管皇帝的筆、墨、紙張的物品的官,也算是天子近臣。

同年十一月,董卓亂京師。荀彧棄官回鄉,帶領宗族遷徙到冀州避難。冀州牧袁熱烈歡迎並熱情款待了荀彧。然而,荀彧斷定袁紹難成大事,於公元191年毅然捨棄袁紹,投奔了曹操。



曹操在嘉平三年,即公元174年被舉孝廉,入京都洛陽做郎官。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相當於首都東城區公安局長)。曹操不畏權貴(他自己也算權貴),賞罰分明,乾得很出色,早早闖出了一番名氣。

後來,曹操被明升暗降調任地方做縣令,又被罷官,但不久就再次被徵召做了言官(議郎)。再後來,曹操官拜騎都尉剿黃巾。董卓亂京師前已經是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了,是漢靈帝所倚重的肱股之臣。



劉備……劉備早期的精力就比較乏善可陳了。當荀彧和曹操混跡官場的時候,劉備不是在賣草蓆就是在四處求學。天下之大,荀彧知道他劉備是誰!

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二點,與曹操相比,劉備沒有名氣。荀彧也許壓根不知道劉備是誰!(前期)

關鍵事件說明關鍵問

黃巾起義 爆發於184年,歷時9個月。這個時候的荀彧尚未做官,曹操已經是朝廷欽命的騎都尉,代表朝廷征剿反賊了!而劉備,以朝廷招募的鄉勇身份(相當於民兵)參與討伐黃巾,雖然征戰有功,卻只被封了一個小小的安喜縣尉。即便是這個縣尉,也被劉備自己搞丟了!



討董卓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袁術等人推舉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組成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曹操早在公元189年董卓禍亂京師時就曾行刺董賊,刺殺不成就討回老家陳留縣,“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在以袁紹為首的聯盟軍中,曹操的官職是代理奮武將軍,算是十八路諸侯之一。而且整個關東聯軍中,只有曹操和孫堅堅定地討伐董卓,想為漢室出力,其他諸侯之間明爭暗鬥,各有各的小九九,最終成氣候。

此時的荀彧,尚在袁紹帳下做幕僚。或許正是討伐董卓這件是事,讓一介書生荀彧找到了那個可以幫助自己興復漢室的英雄,所以他才在公元191年捨棄了看似強大的袁紹,投奔了依然縮小的曹操。



那麼劉備在幹什麼呢?劉備此時也在曹操帳下效力。他和他的好兄弟關羽、張飛,不過是曹操帳下的馬弓手、步弓手,基本上是無名小卒一枚。

綜上,當荀彧有機會和曹操、劉備同框的時候,曹操已經了些許根基,並且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局面下興復漢室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而劉備,才剛剛開始展露頭角,而且還露的不明顯。(沒有大的戰功,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

到了後來劉備一直以匡復漢室為己任,而曹操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曹操的時候,荀彧想改換門庭也已經晚了。



彼時的劉備相當於剛上市的新公司,且沒有像樣的業績支撐。作為職位投資人的荀彧已經抓住了曹操這隻“超級大牛股”的情況下,自然是不會考慮他劉備的。


江左寒蟬

荀彧和劉備在早期並沒有交集,不存在荀彧放棄劉備這種說法。

在初平二年(191年),荀彧帶著族人前往冀州,還沒多久,韓馥就讓位給袁紹,袁紹把荀彧當成座上客,此時荀彧的兄弟荀諶正在為袁紹效力,包括勸韓馥讓位這件事,荀諶都有參與。

但是,荀彧對袁紹並不看好,他選擇了歸附當時還是客附袁紹的曹操。曹操有自己的譙沛子弟兵,因為幫助袁紹作戰,算是一個強力的助手,袁紹在擊敗黑山軍和南匈奴軍後,便讓曹操坐鎮東郡,荀彧是這時候成為曹操的司馬。

此後,曹操入主兗州,迎獻帝都許,荀彧都是曹操的主心骨,例如在兗州叛變之時,荀彧單身出城,勸退前來試圖奪城的郭貢。

獻帝都許後,荀彧就進入漢廷尚書檯,以侍中守尚書令。也在本年(196年),劉備從沛縣投奔許都而來,可以說這時候,荀彧和劉備才有了交集。


這時候,荀彧也不可能反曹。

首先,荀彧是曹操的故吏,此時,曹操的最大敵人是袁紹,如果曹操是漢賊,那麼袁紹打贏了,進入許都後,誰能保證袁紹不是第二個曹操?

其次,袁術在淮南敗亡後,就準備投奔袁紹,還準備把傳國璽交給袁紹,並寫信給袁紹,說我們袁家必然有人要當王“加袁氏受命當王,符瑞炳然”,當然這信是記錄在《魏書》上的,真假難辨。而可以肯定的是,袁術就是想北投袁紹去的,兩袁是想合力對抗曹操的。

所以說,在官渡之前,荀彧沒有可能去選擇投奔劉備,就算他想反曹,也是投奔袁紹,而實際上,荀彧也沒有理由反曹,袁紹才是漢廷最大的威脅。


等到官渡之戰後,曹操翻盤成功。再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奪下鄴城,開始經營冀州時,才開始暴露出了專權的野心。這時候的曹操還是很聽從荀彧的話,當時有人勸曹操恢復古代“九州制”,把冀州地盤做大來,這事就遭到了孔融、荀彧的反對。

荀彧的反對信送到曹操面前,曹操讀罷,還回信給荀彧,客氣的說:幸虧看到你的建議,我才沒有犯錯啊!

其實曹操不急於復“九州制”也有客觀原因,當時的袁尚兄弟還在遼東一帶虎視眈眈,曹操一直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擊敗袁尚兄弟後,才著手專權,例如恢復“丞相制”,曹操自領丞相後,並指使御史大夫郗慮(孔融的老冤家)找藉口將孔融誅殺。

此後,荀彧也不可能走上反曹的道路,荀彧只不過是守尚書令,又沒有兵權。曹操讓長史王必坐鎮許都,並留下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等人控制漢獻帝。

所以說,荀彧能離開許都,投奔劉備,這是不可能的事,就算去了荊州,荀彧也做不了任何事,畢竟天子還是在曹操控制之下的。

另外,劉備在荊州時就有諸葛亮輔佐,並自稱“如魚得水”了,荀彧又有什麼用呢?所以,還是洗洗睡吧。


潯陽鹹魚

荀彧是河南許昌人,出身一個世官大家族,兄弟朋友個個都是當官的。其中在袁紹手下就有他弟弟荀諶,老鄉郭圖,辛評等人。但是荀彧看出袁紹成不了大事,毅然離開,投奔了曹操。


劉備這時根本不出名,帶著張飛,關羽在公孫瓚,刺史田楷手下混,先後做過縣丞,平原縣令。試想一下,荀彧怎麼可能去投奔一個縣令。何況當時劉備也沒提出匡扶漢室的口號。

曹操不同,父母是做官的,家裡有錢。之前也在朝廷做過官,有人脈。在家鄉河南開封大張旗鼓招兵買馬,高舉匡扶漢室大旗,河南,河北捱得近,荀彧聽到消息就投奔了曹操。

曹操見到荀彧,就給他洗腦,自己起義兵是為了漢室,為了國家,為了天下百姓。曹操是個人才,能說會道的,把自己的雄才大略掏給他了。能不讓荀彧動心,就跟他混了。

在跟曹操後,荀彧總是拿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的事提醒曹操,暗示要興漢室,曹操總是點頭贊同。曹操在滅了袁紹後才露出野心,讓董昭提出漢獻帝l封曹操為國公,享受皇帝一樣的待遇。荀攸還在傻傻地認為這不是曹操的主意,認為曹操是忠臣,反對這樣做。

從此,曹操恨死了荀彧,後來。曹操表面尊重他。實際上不讓他參加軍事行動了,把他留在壽春,安排個閒職,管理後勤。

公元212年,曹操給荀彧寄三盒美食給他,荀彧很高興,認為曹操還惦記著他,不料打開一個,裡面什麼也沒有,荀彧以後是曹操手下人粗心弄錯了,又打開一個,也是空的,打開最後一個,還是空的,於是自殺了。


老薑聰蒜

荀彧選擇曹操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良臣擇主而事。

荀彧早期就看透了袁紹沒有發展前途,就舉家搬遷,捨棄袁紹投奔了曹操。曹操絕對是一位明主,文韜武略,軍事才能,用人能力,遠非袁紹能比。荀彧果然備受重用,屢屢獻計獻策,被曹操接連採納,稱其為“孤之子房”。


2.善於審時度勢

有人說,劉備也是一位明主啊,荀彧怎麼不投奔劉備呢?這是因為,荀彧投奔曹操時,曹操已經官拜丞相,並且掌握了最大的“神器”,那就是坐擁“天子之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號令諸侯。

這個時候的劉備呢,從白身起家,先後依附於公孫瓚、呂布、曹操、劉表等人,動不動就拋妻棄子的東逃西竄。試問,荀彧會明珠暗投自斷前程嗎?

3.忠臣不懷二心。

這裡有兩點需要解釋。其一,荀彧既然選擇了明主曹操,又備受重用,就不可能再去追隨劉備。其二,荀彧是漢朝的忠臣,並非曹家的鷹爪。荀彧投奔曹操,類似關羽所說的“降漢不降曹”,他只是因為曹操是正宗的大漢丞相,是扛著大漢天子的旗幟的。至於劉備所謂的“大漢皇叔”,在荀彧看來,純粹是野路子不算正統,說不定連劉表劉璋之流都不如,所以荀彧絕對不會捨本逐末。

4.根深蒂固豈可輕動。

有人問,既然荀彧這麼忠於漢朝,那為什麼曹操專權以後,他怎麼不去投奔劉備呢?我想說的是,這怎麼可能呢?他不像徐庶,籍籍無名時去投奔劉備;他也不像趙雲,單槍匹馬去追隨劉備;他更不像諸葛亮,在茅廬中等待劉備好“借殼上市”;他也絕不是像夏侯霸,受到司馬氏的迫害,才舉家遷逃到與他家有聯姻關係的西蜀劉禪。

他在曹魏多年已經根深蒂固,親戚、朋友、子侄都在同朝為官,社會關係網盤根錯節,不是隨便說走就走的。

他只不過是跟曹操在政治理念和人生追求上發生了嚴重的衝突,最後被曹操猜忌厭惡,才鬱鬱而終。


鳳凰西遊

我認為有兩種可能:

1、在前期,曹操認為漢朝還可以搶救一下,說不定還能救回來,他表現出來對漢朝的中心和為漢朝做事盡心盡力,而且曹操個人能力也比較強,荀彧想跟著曹操改變漢朝這種現狀,畢竟漢朝四百年傳承已經深入但是華夏大地的每一個人的心。而且曹操和荀彧都是官宦之家,當時的這種觀念是根深蒂固的。

劉備當時只是個編制草鞋賣的平民,雖然他掛著一箇中山晉王之後,都過了一百多代了,而且中山晉王是有名的種馬,有一百多個兒子,到了劉備這裡可能八竿子都打不到了,宗族譜也查不到了,還是後面漢獻帝把他加入宗譜,才成為皇族的;荀彧也是世家大族,古代對宗譜非常重視的,劉備沒有宗譜,荀彧可能覺得假的,又是平民所以瞧不起他。就算劉備是真的,但荀彧已經效忠曹操了,古人對忠誠看的非常之重,僅次於孝道,所以也不在可能效忠劉備。

2、由於《三國演義》小說把劉備美化,曹操黑化,導致了許多人有了偏見,可能在荀彧覺得劉備那是假仁假義,打這大漢皇叔的旗號,,為了收買人心,還有劉備在遇難是總是拋棄妻子兒子自己先跑路,所以更加看不起劉備,荀彧也有世家大族的尊嚴。


御奢說酒

曹操最早也是匡扶漢室的,公元191年曹操起義兵反抗漢室國賊董卓,在討董過程中的表現可圈可點,那時候的曹孟德可是深得士族大家尊重的。出身穎川士族大家的荀彧,本來先投的袁紹,可是在討董過程中身為盟主的袁紹的拙劣表現讓荀彧很失望。而曹操的表現讓荀彧眼前一亮,所以不久以後荀彧就投奔曹操。至於劉皇叔,那時候還只是個平原縣令,默默無聞聲望不高,所以荀彧不投劉備再正常不過。


集賢院居士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荀彧和劉備其實是不同類型的人,劉備所追求的匡扶漢室,和荀彧所追求的匡扶漢室,完全是兩碼事。

對於劉備來說,匡扶漢室是他的政治手段,主要的目標是要在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同時,由他來主導匡扶漢室,他要處於一種統治和支配地位。劉備自己說是中山王之後,是皇叔,但實際上他的這個皇叔離漢皇宗室還是比較遠的,認同的人並不多。

而曹操完全不一樣,雖然此時的漢室已是風雨漂搖,群雄並起,軍閥割據,出了長安城沒多遠,可能就不再有人聽皇帝的話。但漢獻帝還是正宗的漢朝皇帝,曹操雖然是挾天下以令諸侯,但他是正宗的大漢朝當朝宰相,這個是沒有問題的,更何況從曹操的一生來說,他一直是當漢朝的宰相,至於他兒子是另外一回事。而且從當時的實力看,劉備也遠遠不是曹操的實力可以相比的。所以,荀彧如果真想以匡扶漢室為已任,投奔曹操是正道。而投奔劉備卻並不言正名順。因為,劉備這個劉皇叔也並不名正言順。

荀彧絕對是個人才,而且荀彧確實是一位以匡扶漢室為已任的人,他在投奔曹操之前,還投奔過袁紹,但他認為袁紹成不了大事,不會用人,之後才找機會投奔了曹操。

大家都知道曹操多疑,但荀彧的才智還是得到了曹操的認可。荀彧的才能不僅是在軍事上,而且在政策上、經濟上都有高人一頭的見解,他和為曹操推薦了許多的人才。所以曹操說他是自己的張子房。每到關鍵時候,荀彧的計謀和策略,都很好地起到了作用,曹操正因為有了荀彧的大力協助,才能力保漢朝又支撐了幾十年。

而對於生在那個年代的人來說,荀彧沒有投錯門,也施展了自己的才華,不枉人生一回,但就和許多人才一樣,他有張良的才華,卻沒有張良的明智,不會順應時代的潮流,對他來就,我為你曹操出謀劃策,是因為我要匡扶漢室,但曹操你要加封九錫,卻已過了人臣之禮,荀彧堅持反對意見,曹操終於反目成仇,逼殺荀彧。

如果從這個結局來看,荀彧投劉備會不會好一點?好象不會,為什麼?因為劉備稱帝了,匡扶漢室也匡到了自己頭上來了,荀彧當然也會看不下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