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為什麼能孤篇壓全唐?

包容一切46954492


一見不忘,再見痴狂,千百年來,一首《春江》就這樣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兩首詩的張若虛,自己可能都難以相信,一不小心,“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真是僥倖至極!

聞一多讚譽“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孤篇壓全唐,不管是不是讚譽過頭,都不得不承認,在唐的燦如星辰的詩歌中,這首詩無疑是光芒四射,閃耀璀璨的明星!


1 題目:春江花月夜,詩情畫意,心馳神往。

春江,花,月夜,能想到的都是生機綠意,花好月圓,人世間最為動人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構成了奇妙美麗,不禁嚮往的藝術境界!

未讀其詩,就已心神嚮往,心神盪漾了!

2 寫景:春江,明月,花林,流霜,寥闊空明,流光溢彩。

前八句為寫景句,詩人猶如丹青手,畫了幅月下春江圖: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江流繞花林,流霜不覺飛。一個生字,“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從無到有,賦予明月以生命,月是主角,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置於一片銀輝皎潔中,宛如童話夢幻。

初讀八句,恍若置身仙境,美不勝收。

3 說理:江月年年相似,人生代代無窮。

緊接八句,詩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什麼人最先見到月光,月光最先照見什麼人?

這是個哲學命題,深刻到,詩人對宇宙人生產生思考,並作了最好的回答!

清明澄澈的天地間,月光傾瀉,江花勝景,江月年年,是永恆的,人類代代,是綿延的,無窮的,這是對生命的熱愛和敬重。江月徘徊,是在等待什麼人吧!只是流水無情,江月空餘恨了!

再讀八句,由景生理,恍然有所思,物我皆無盡。



4 抒情:遊子思婦兼有,天涯咫尺,相思永恆。

江月有情,年年若等人,人間亦自有銀河。

誰家月色出行的遊子,一葉扁舟蕩!

誰家閣樓遠望的思婦,一片相思愁!

最後十六句,既寫思婦相思情,又寫遊子思鄉愁。

這樣的題材,詩歌常見,比如《詩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古詩十九首“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等等,從來都是寫一方,或思婦,或遊子,但張若虛卻從兩方面來寫,新穎別緻,不落窠臼。

筆下的思婦:

月是主角,憐香惜玉,“可憐樓上月徘徊”,不忍離去,要與思婦為伴,給她安慰,為她解愁,把柔和的清輝輕灑在她的妝鏡臺,玉戶簾,搗衣砧上。

花好月又圓,人應團圓,月兒多情,思婦卻更傷心,只能託明月遙寄相思情,“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可傳書的魚雁,月下共舞呢,誰能傳情?

筆下的遊子:

“可憐春半不還家”,又是春過將半,花落幽潭,可回家還是遙遙無期,流水無情,春光將老,流去了遊子的青春年華。又感嘆,又羨慕,月色下,有幾人能回自己的家!唯“落月搖情滿江樹”,這殘月餘輝中,搖曳的還有遊子再次落空的回家夢,相思愁!

將遊子思婦的離愁別緒,相思情愁寫得哀婉纏綿,令人心醉神迷。

5 行文安排巧妙,景,情,理相扣相承!

從月升寫到月落,從天到地到人,四句一韻,八句一層,從景到理到抒情,自然而然,渾然天成。

集景物,哲理,愛情,集畫面,詩理,詩情於一體,景,情,理相融,江,月,人相襯,歌頌最美的景,歌頌最純潔的愛情,黑白點染,素淨空靈,幽美邈遠!

“孤篇壓全唐”只是一家之言,論文采,有李白,論深刻有杜甫,但張若虛“孤篇而成大家”,毫無疑問!


一綠浮芳


首先,說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是孤篇蓋全唐,這樣的說法就值得商榷。我們都明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道理,既然蓋全唐,顯然是把這篇作品奉為第一了,這明星是將個人的好惡放在了裡面。全唐詩裡面一共近五萬首詩,其中膾炙人口的更不勝枚舉,不知道持此觀點的人是怎麼得出這首是第一的結論的,別的不說,單把它拿來和杜甫, 白居易的詩進行比較就很可笑,明顯的藝術風格不一樣,關注點也不一樣。何況當年張若虛也只是以吳中四子聞名,而吳中四子裡面最為大家熟知的賀知章的詩在全唐詩裡面也不過屈指可數的十幾篇,可見古人心目中吳中四子的地位也不是很高。這首詩的確寫的非常優美,其中江岸何時初見月,江月何時初照人更是意境深遠,耳熟能詳,但作為詩仙的李白更不乏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同樣意境深遠的佳句,我當年還發過歷朝歷代月,至今如昔明的感慨呢…從意境誰講我覺得我可以和古聖先賢平起平坐了…這首詩被拔高可能和聞一多有關,但那也是聞一多個人的喜歡。春江花月夜是好詩,但說它第一 不服的人會很多。


刀鋒1655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若用孤篇蓋全唐來讚美,杜李發燒友也許會有歧義,但確實是美得讓人心醉。

海是那樣廣闊而浩蕩,潮水也是那樣廣闊而浩蕩,江和海已經連成了一片已經分不開了。

跟隨潮水湧起來的是那一輪又圓又大的月亮。它那光亮動盪閃爍,隨著波浪的漲湧,閃爍的幅度越展越闊,越闊越遠,彷彿飄到了無邊無際的遠方。啊!月兒哦,在這美麗的春夜裡,哪一條江流沒有被你的光華照耀翻騰哦!

江水連綿曲折地繞著香花瀰漫、嫩草茵茵的土地,月光寫在這座花的林子上面,看上去就像綴滿了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雪珠。

夜越來越深,月亮也越升越高,整個天空一片白茫茫,恍若鋪開了一層薄薄的白霜。再看那沙灘哦,只有一片雪亮的月光,哪裡還有沙粒的影子!

江水和天空是一樣的顏色,再也分不開了。天上微塵也都不復存在了。月是更加光明皎潔了,夜已深,到處都安安靜靜了,只有這月色,它孤懸在夜空中,彷彿是這個世界唯一的主宰。

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月亮哦,是誰首先站立江邊發現你的存在?而你,又是在哪個年代第一次把你的光華灑滿給人類?

人一代一代過去,江月依然是那個樣子。它好像在等著什麼人而又永遠都等待而落空。千萬代的人都過去了,它等待著人還是沒有依約而至,只有滾滾長江送走那濤濤的流水。

在這樣醉人的月明之夜,有哪個遊子還飄蕩著一葉扁舟,又有哪個女子還在樓臺想念遠方的遊子?

月光是無所不在,月亮也從未離開,可以讓這皎潔的月光照著你的梳妝檯,把你的相思帶去給遠方的遊子,讓他做著美夢,夢見花落春殘,該是回家的季節了。

月亮淹沒在海霧之中,逐步落下去了。這一夜,到底有多少的人兒在相思哦,道路遙遠,又有多少人能乘著月色回家?月越來越沉了,搖曳著,散落在江邊的樹林。

現在的月亮和從前一樣,那時的人卻都不存在了,只有這詩證明詩人曾經在月下獨立,曾望月懷遠。正如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也若詩人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

若干年的我們也和詩人一樣,在這個世界上不復存在,而我們又用什麼來證明:我們在這個世界裡曾經深情地活著,溫柔地存在?


依依乖女娃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最先被北宋郭茂倩錄入《樂府詩集》,但在當時並沒有引起詩詞評家的注意,因為這首詩分屬於宮體詩,屬於不被時人認為有多高藝術價值的作品。


為什麼宮體詩會被這樣對待呢?這要從唐宋八大家提起。

晉隋以來,時人熱衷於齊梁體的華辭麗藻,專擅於空洞虛靈,駢體盛行,極大地影響了文學和社會的發展,唐朝自王勃、陳子昂、李白等人始便興起了文體改革運動,力圖恢復秦漢樸實載道的先風,而唐宋八大家則是引領了整個文學改革的弄潮兒,劍指齊梁靡風,一掃文壇的頹廢風氣,流傳出許多稱譽千古的好文!

宮體詩自晉朝發展而來,至南朝發展到頂峰,它正是齊梁體的主要代表,這類作品一般圍繞男女私情、風花雪月而寫,其詩風以浮華多豔、聲律嚴謹為形,但大多內容空洞、感情蒼白,重於形式美,多輕豔靡俗之風,一般以樂府的形式出現。

《春江花月夜》被錄入《樂府詩集》應是一種誤會,但隨著《樂府詩集》地位的下降,其作一旦被列入,就很難改變其價值地位。特別是,和《春江花月夜》同時錄入的還有《西洲曲》和《玉樹後庭花》。


《西洲曲》是描寫民間男女感情的歌曲,詩風清新脫俗,內容詳實,雖然藝術價值較高,但因被疑為梁武帝蕭衍所做,同被列入宮體詩,為郭茂倩所收錄。而《玉樹後庭花》就不同了,它是最臭名昭著的一首宮體詩,出自南朝陳後主,杜牧的一首《泊秦淮》就是諷刺後庭花的: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所以,後庭花這首宮體詩被認為是亡國之作、靡靡之音的代表。

正因為《春江花月夜》和《玉樹後庭花》並列,雖然它和《西洲曲》一樣有十分高的藝術價值,但先入之見顯然影響了它的傳播和價值,這也是它被廣泛認為是宮體的根本原因。


明嘉靖年間,與王世貞齊名的文學復古運動領袖李攀龍在《古今詩刪》中首次錄入此詩,《春江花月夜》才得以流傳於世,並被其他名家的詞話、詩評廣泛輯錄。

清末王闓運評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聞一多先生在《宮體詩的救贖》中也說道:'春江花月夜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從此,世人隨風而動,以訛傳訛,這就是‘孤篇壓盛唐’的由來了。


事實上,這首詩真的有‘孤篇橫絕盛唐’的藝術地位麼?

盛唐指的正是李白、杜甫、王維、高適、岑參等聖佛漫天的年代,這個時代的詩風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具有鬱勃濃烈的浪漫氣質,留流下很多膾炙人口的千古經典。要說這首詩能夠壓倒這些人,估計很多人都是不服氣的。那麼,我們要從研究這些人的思維、詩風來對比。

李白是謫仙般的人物,其思維真如天仙一般縱橫,詩風有如雪爪鴻泥,羚羊掛角,是最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代表。但是,他的作品中卻沒有春江花月夜的這種神秘而敻絕的宇宙意識,李白是‘蘇世而橫流’的代表,其思維是無維度、無世界的,而張若虛卻帶有出世的迷幻和入世的哲思。

老杜就不用說了,他是‘雖九死而不悔’悲天憫人的代表,其作品多以寫實為主,雖然也有‘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的清新,雖然他也習慣把個人的情感放大到宏闊的天地之間以微巨之比來襯托深沉悲鬱的風格,但終歸是落到現實的不平和淒涼之中,並不同於《春江花月夜》形而上的哲理深度。

王維有‘詩佛’之譽,其作品風格天然具有清新自然、空靈玄妙的禪性,常讓人忘我忘世,只在天地自然之間。而《春江花月夜》寄託的卻是比天地自然還要遼闊的宇宙,稱之為宇宙可能不太貼切,但一定是比王維詩作中更遼闊的深度、廣度。


所以,《春江花月夜》能被稱為‘孤篇橫絕盛唐’,不僅是因為它遠遠脫離了【宮體詩】的俗豔輕浮,還因為它具有‘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夾著悲傷、悵惘的激勵和歡愉’(李澤厚語),更因為它自虛實、天我之間衍生出的‘神秘而親切,如夢境的晤談,被宇宙意識昇華過的純潔愛情和因此輻射而生的同情心’(聞一多語)。思載千年,視通萬里,神遊萬仞,心鶩八極,這首詩的藝術價值正在於此!

引用-本人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對比《西洲曲》和《春江花月夜》的鑑賞。


《春江花月夜》開篇從新月海上之生開始掀起巨瀾,並隨之渲染出花月朦朦、沙月融融的夢幻之境,正當我們沉浸於清明澄澈的自然環境之際,驀然,作者引人遐思地第一次提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愁思,這類形而上的哲理在空靈杳渺之際突然提及,讓人措手不及卻又引人入境。繼而,作者又進一步發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宇宙至理,更讓人神往以後而陷入沉思。此處託月寄情,表的是天地之亙古長存,寄的是人生之良日苦短,長短相較,發人深省。

不過,在這種深奧的大道哲理問題上,作者並沒有過多糾纏,盤旋而去,以‘空際轉身’之法轉寫望月之第二愁,代人問月,提出‘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的遊子之問。朝辭南浦,暮宿扁舟,此處託月寄情,表的是遊蕩之哀,寄的是家國情懷。

但是,這種漂泊士人的家國情懷通常和兒女的相思之情又是緊密相連的,作者隨之使用順流而下的手法,表承內轉,借思婦之口,道出‘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的相思之情,進而表出第三層託月寄情的內涵-兒女之情。‘光不度’直怨時光之永逝,‘水成文’輕恨不得見之怔忪。再一次,作者以月照不得望人為表,以兒女相思之情為寄。


由兒女之情,作者最後興起了歸家之念的親情,用‘閒譚落花之春漸,斜月復歸之無情’來表思歸念家之情,又用‘月沉路茫’來表前路之迷濛,更讓人興起回家的念頭。最後,作者再次使用'空際轉身'手法,所有的遐思歸於‘搖落滿江樹’,情韻嫋嫋,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這首《春江花月夜》分別從天地永恆之哲思、遊子江湖之愁思、兒女柔情之相思、春深途茫之歸思來寫的,絲絲相扣,環環相伏,綿綿之勢有如春潮之爽興,浩蕩不絕。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西山詩詞客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聞一多先生曾給這首詩極高的評價:「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讚歎是饒舌,幾乎是褻瀆」。

在《全唐詩》中,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但一篇《春江花月夜》使詩人贏得了“孤篇壓倒全唐”的美譽,其聲望直追《登幽州臺歌》的作者陳子昂,《春江花月夜》的藝術和審美價值是多方面的。

豐腴的文學之美

詩貴意境,一首詩具有美的形式、美的語言、美的韻律是不夠的,如果意象枯澀,意境平庸,那麼那些美的東西不過是破碎的殘片。在意境上,《春江花月夜》是詩人受大自然之惠、精神世界得到洗禮而傳達出來的內心感受。在韻律上,《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結構,以整齊為基調,以錯雜顯變化。極具韻律之美,大量使用排比句、對偶句和流水對,起承轉合皆妙,文章氣韻無窮。

哲思之美:抒離愁、訴閨怨,用疏朗的筆致、豐腴的辭采、醇厚的情味,將自然之景,思婦之怨、詩人之情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牽引讀者的思緒疏離世俗的空間,進入一個空靈美妙的清純世界。更可貴的是,詩人在情感婉轉回蕩的詠歎中交織著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和對人生的感慨。透過許多富有哲理、蘊含著美的遐思的詩句,讀者彷彿洞穿了厚重的歷史雲煙,看到了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真諦。

靈動的音律之美

經典的藝術總是被以多種形式再造,《春江花月夜》也是中國古典音樂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國古典音樂經典中的經典。這是一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讚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全曲就象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

《春江花月夜》既富於南方民歌的色彩與風調,又較成功地運用了經過齊梁到唐初百年醞釀接近完成的新詩格律,還首次探索了七言詩中以小組轉韻結合長篇的技巧,三者完美糅合。

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和包融號稱「吳中四士」,以「不知細葉誰裁出」聞名的賀知章,以狂野草書獨立於世的張旭,他們的詩作究竟如何?一起來欣賞~

回鄉偶書二首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山中留客

唐·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箏圈大小事


在回答之前先糾正下,古人是說“春江花月夜”孤偏蓋全唐,不是孤篇壓全唐。以下是在下看法:

張若虛(約647年— 約730年),字、號均不詳,初唐詩人,揚州(今屬江蘇揚州)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春江花月夜全文如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整篇文章緊扣春、江、花、月、夜五景結構全篇,描繪了一幅淡雅而空朦的春江月夜圖,並融入了詩人對人生及宇宙的叩問,從而構建了一個晶瑩澄澈的審美意境。尤其這段“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更敻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恆前面,作者只有錯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一是水到渠成的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二是個人的生命經驗上升到宇宙意識的層面。

《春江花月夜》,全詩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韻,總共九次轉韻。結構嚴謹、字句雕琢,以及哲學層面的滲透,綜合分數非常高,無愧於“蓋全唐”之美譽。

但是就個人而言,《春江花月夜》在各個維度上都力壓全唐。論大氣蓬勃壓不得李白,沉鬱深刻壓不了杜甫,說幽微瑰怪,壓不過李賀。


在下偽文藝,以上為個人拙見,敬請鑑賞。


黃山茶農偽文藝


張若虛(約660—720),唐代詩人,揚州人。有關他的生平事蹟史書記載很少。所能確切知道的是,在中宗神龍年間的時候,張若虛就和賀知章等人均以文才而名揚京都。開元初年,他又和賀知章、張旭、鮑溶四人並稱“吳中四士”。

張若虛的詩作大多散佚,在《全唐詩》中僅收錄有他的《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閨夢還》。從其詩作來看,他的詩歌一洗六朝詩歌的脂粉濃豔之氣,呈現出一種清新明麗的風格。其詩歌創作影響深遠。

其實《春江花月夜》是一箇舊題。在《樂府詩集》中,除過收錄有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之外,還收有隋煬帝的兩首、諸葛穎的一首、張子容的兩首、溫庭筠的一首。與後面幾位的同名詩作相比,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則具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藝術感染力。

《春江花月夜》作為張若虛的經典代表詩作,非常鮮明地體現出了他的藝術特色。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五種背景,以月為紐帶將月灑西天、月啟天問、月照無眠串聯起來,江水、沙灘、天空、白雲、扁舟、樓臺、鴻雁以及不眠的閨人等等一一點染開來。其中有動態的描寫也有靜態的刻畫,春江花月美景下的人生期待,就像潺潺流水一般抒寫出來。

如此以來在詠歎良辰美景的同時,又穿插以對遊子思婦的關切以及對人生宇宙的悵惘感慨,讓人讀來哀而不傷,韻味悠長,因此人們評價張若虛是憑此“孤篇壓全唐”。


書房記


01

這個問題都以先從東方與西方兩種文化說起。


法國作曲家梅席安在二戰期間被俘,他在集中營中遇到了一名小提琴手、一名大提琴手和一名單簧管手,四個熱愛音樂的人困在一起,身體離不開牢籠,只能用音樂出逃。


第一次面對囚犯和獄警發表自己的創作時,梅席安驕傲地宣佈:“我要終結的不是自己身為囚犯的期限,而是對過去和未來的觀念,也就是說,這部作品是為了開啟永恆。”


這部作品,叫做《世界末日四重奏》(Quatuor pour la fin du temps)。


而在東方與之對應的,正是《春江花月夜》這部終結了過去與未來,開啟了永恆的作品。


02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從創作完成直到明代中葉,這近千年的歲月裡幾乎無人欣賞,從這顆遺珠在滄海中被發現,到有了極致如“孤篇壓全唐”的讚譽,大多由於聞一多的功勞。


要說這沉寂千年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春江花月夜》並不是一首標準的“唐詩”,即便創作於初唐,它延續的卻是南朝以來的樂府風格。


它首先是一種舞曲,要在宮廷裡載歌載舞的被表演出來,內容以享樂為主。


而這種詩體的開創者,則是南朝著名的昏君陳叔寶,陳後主。

這類宮體詩在唐朝,恰恰是被詩人們避之不及的。


03

個人的壽命,乃至人類的歷史,在月亮都會顯得短暫,恍如朝生暮死。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一個壽命不過百年的詩人,面對著永恆的江流、永恆的月色,以有限感受無限,以有情感受無情,便產生了美學上的“壯美”。


在德國古典美學中,有這樣的定義:


在觀察一件東西的時候,這個東西對我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讓我意志崩潰,智力開始獨立發生作用,開始深入觀察思考,這就產生了壯美之情,這個東西也就是壯美之物。


04

《春江花月夜》一共36句,每4句換韻,每一韻都有相對獨立的內容。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直接點出了春江月夜,境界開闊而情緒溫和,韻腳也是溫存的音色。


直到“但見長江送流水”後,情緒已經被一步步調動到了極致,之後詩人讓情緒陡然逆轉,“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從開始的空曠無垠的宇宙感慨一下轉到了很具象,切近,狹窄的畫面,這一來,從虛無寫到具體,把愁緒落到了實處,曠遠與切近互為襯托直指人心。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其他意見,若他人和我說的不一樣,以我說的為準


長木夜談主理人,自閉,抑鬱,嗜酒如命,深度社交障礙,偶爾看書,不為熱愛,是為生活貧瘠,能消費之物,只剩書而已。


長木夜談


提到這個觀點,首先得提提宮體詩。從梁陳到隋唐,百餘年間,宮體詩主宰文壇,南朝士族生活優裕,偷安成習,以能作五言詩作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會作詩就會被人鄙視、不能參加社會活動,詩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點綴。


唐前期的詩歌創作沿襲了南朝文風,詩歌萎靡不振,建安氣質、魏晉風骨早已蕩然無存。包括唐太宗也沒有幸免,他雖然喜歡張昌齡的詞藻,卻也因為主考官說其“浮糜”而未得中用。

至初唐四傑王、楊、盧、駱四人步入詩壇,風靡一時,卻又被裴行儉等人冷嘲熱罵,說其人難堪重用。當時宋之問、閻朝隱等宮廷倖臣成了詩壇上一夥把頭式人物。盧照鄰和駱賓王始終在齊梁餘風裡打轉,王勃和楊炯又一個早死、一個遠宦,因此初唐四傑的成就並不大。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過給我們留下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類的好詩句。初唐四傑也只是在詩歌的過度中起到一點推動作用。

《春江花月夜》既富於南方民歌的色彩與風調,又較成功地運用了經過齊梁到唐初百年醞釀接近完成的新詩格律,還首次探索了七言詩中以小組轉韻結合長篇的技巧,三者給後來的詩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

其中的名句,耳熟能詳?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讀者在詩篇中看到江與月這兩個主題中的主題被反覆拓展。詩人沒有侷限於一輪江月,而是把一種複雜的人類情感貫穿始終。

此詩的出現,就像一盞明燈,照亮大唐詩歌的前進之路,給來者指明方向,也將黑暗慢慢驅散,才有了大唐詩歌的盛世。


樹花落


民間愛好者們常常都說,聞一多先生曾經評價《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但認真考證,聞一多先生卻從沒有說過這句話。

論及《春江花月夜》的論文,是著名的《宮體詩的自贖》。在此論文中,聞一多先生批評了齊梁宮體詩是“褪色的陳詞濫調”,“沒筋骨、沒心肝”,並以《春江花月夜》作為正面典型,把張若虛的這首詩當成是宮體詩窮極生變之後自我救贖的一部分,認為張若虛從齊梁體膚淺無聊、極度套路化的寫作中,寫出了“敻絕的宇宙意識”。

是的,評價很高。聞一多先生說:“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孤篇蓋全唐”了呢?

恐怕並不是。

聞一多先生在這篇論文的結尾,主要談到了《春江花月夜》的兩個價值:

第一,贖清了宮體詩的罪惡。原文是:

至於那一百年間梁、陳、隋、唐四代宮廷所遺下了那份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這樣一首宮體詩,不也就洗淨了嗎?

第二,為陳子昂以及更後面的盛唐詩人開闢了道路。原文是:

向後也就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從估計的。

意思是,他的全文是針對“宮體詩”這一單一類型而言的,因為它有超越,達到了極高的境界,所以評價極高。但張若虛更大的功績,卻絕不是寫了這麼一首詩就完了,而是為盛唐詩歌開闢出了新道路。

“開路者”這個定義,決定了他肯定不是最高峰,因為後面是更長的路。開路者之後,頂峰之上必定更有頂峰。不然詩歌寫到張若虛就完蛋了?聞一多先生定也不會做此想。您看,之後還有“另一個頂峰”陳子昂,盛唐呢?頂峰當讓會更多。

所以,這句話,千萬別當真。拿著“孤篇蓋全唐”這五個字當尚方寶劍,到初吹噓張若虛古今第一,問過聞一多先生的感受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