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吹捧《春江花月夜》是唐詩的頂峰?難道李白杜甫是吃乾飯的嗎?

飛龍在天9783


李杜毫無疑問的是唐詩的頂峰。

比《春江花月夜》寫得好的詩多了去了,關鍵是這首詩的特別在哪?

以陳子昂為代表的初唐詩人反對“齊梁體”,主張“建安風骨”。

齊梁體,是南朝齊、梁時代出現的一種詩風。在此期間,詩歌內容多以吟詠風雲、月露,題材狹窄;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細,對偶工整,辭藻巧豔。其實齊梁體也並非一無是處,它的豐富的表現力造就了盛唐的詩歌高度。齊梁體的真正問題在哪?並不在於繁複優美,而在於“興寄都絕”,不說浩然正事。

那麼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就在這個關鍵的節點做出了自己的嘗試。這首詩的藝術手法,就是齊梁體。所描述的景色、閨怨、徵人,也是齊梁體常用題材。 這些都是六朝詩風的延續。但是他有所發展,而且他的發展代表了唐詩未來的走向:對宏大主旨的關注。他用“彩麗競繁”的詩風寫了一個大大的主題:對時間的關注。這種厚重的主題,是齊梁體從未有過的。

聞一多先生談到《春江花月夜》,還說過這首詩是“宮體詩的救贖”,在當時的背景下,挽救了齊梁體被唾棄的命運。

在這之前有齊梁閨閣詩,也有感嘆時光飛逝的詩,但是真正把繁複豔麗的寫法和宏大主旨相結合的就是從張若虛這首開始,並開創了盛唐古風,格律詩齊頭並進,百花齊放的局面。關鍵時候的關鍵創新,所以有人說它“孤篇蓋全唐”。


    梧桐樹邊羽


    原文如下: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有“孤篇蓋全唐”之說,他到底有什麼藝術成就和造詣?古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唐朝是詩歌的鼎盛時期,百家爭鳴。要說哪一位好過哪一位確實很難做到,畢竟各有所愛,對於排名更是難上加難。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唐詩,可能看不出什麼成就,所以我們只能通過比較,結合時代背景來給出我們現在近乎合理的答案。



    寫詩是詩人情感的抒發,或高興,或悲涼,或哀愁,或諷喻等等。所以立意要深遠,題材要精煉,這和我們現在寫文章是一個道理,然後在配合精妙的詞句表達,然後反映出一個核心思想,才能說文章才是佳作。《全唐詩》搜錄了兩千多位詩人,近五萬首詩,貫穿整個唐朝,反應了整個唐朝的社會百態,在這些詩裡面不乏曠世奇作,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如崔顥的《黃鶴樓》,如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登高》。乾隆皇帝雖寫四萬首詩,但無一流傳,我們不能說他寫的不夠好,我們只能說他寫的不夠經典。千年中戰火紛飛,朝代更迭,能流傳下來作品實屬不易,所以能流傳下來的詩一定是經典,是中國人獨有的文化符號。



    《春江花月夜》到底有哪些妙處,我將根據自己的理解一一說明。

    首先在唐詩的題材我大概分為六類,

    ①借物抒情類,他是描寫自然景色,將自己的感情寄寓於山水景物中。經典名篇 — 李白《靜夜思》,杜甫《望嶽》等

    ②託物詠志類,是對事物的外形,神韻,品格進行描摹,寄託詩人的思想,展現人格魅力。如駱賓王《在獄詠蟬》

    ③敘事感懷類,遇事而引發詩人的感情共鳴,或感嘆,或隱憂。如會友,惜別,相遇,家庭等等。經典名篇—白居易《長恨歌》,杜甫《石壕吏》等。

    ④懷古詠史類,以歷史典故為題材,對當今形勢針砭時弊,暗喻諷刺,表達自己對歷史時代的看法。經典名篇—杜牧《泊秦淮》,杜甫《蜀相》等

    ⑤邊塞征戰類,主寫軍旅題材,描寫塞外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描寫他們的樂觀豪邁以及思想離愁之感。文筆豪邁,風格悲壯雄渾。王維《使至塞上》,王昌齡《出塞》,王翰《涼州詞》等

    ⑥羈役旅行類,通常寫因貶謫,戰亂,出行等客居他鄉,飽受漂泊之苦。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對家庭,親人,朋友團聚的憧憬。經典名篇—李白《春夜洛城聞笛》,張繼《楓橋夜泊》,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如果要將《春江花月夜》歸為上面六類中的一類,它部分屬於借物抒情類,但又不全是,他將寫景,敘事,抒情,感懷集為一體。《春江花月夜》將五種景物(春、江、花、月、夜)相互融合而又層次分明的表達,在全唐詩中都極為少見。其通常都是以單一的形式來表達,很少有詩歌能將如此的景物從時間到空間相互融合起來,形成一副美妙的畫卷。通篇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層次上的表達不僅僅體現在天上、地下、水中這些空間上,更體現在時間上,這樣的表現形式全唐詩中無出其右。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雖然大氣磅礴,但是景緻單一,更多的是從空間上體現。

    然後是《春江花月夜》的立意。它不是單純的模山範水,也不類似於蘇軾的《前赤壁賦》中體現的“寄蜉蝣於天地,渺長海之一粟”這種哲理詩,更不是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其中一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這是探尋人生的哲理,宇宙的奧秘。“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浮生短暫即逝,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他將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藉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讚歎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他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彷彿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裡,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他的立意足夠深遠,他是詩的哲學,哲學的詩。

    再者是《春江花月夜的》體裁章法。其本是樂府舊題,創作者是誰說法不一。有說陳後主所創,有說隋煬帝所作。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除張若虛這一首外,尚有隋煬帝二首,諸葛穎一首,張子容二首,溫庭筠一首。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或顯得脂粉氣過濃,遠不及張若虛此篇。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裡,突發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時至今日,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制者究竟是誰,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制權歸之於張若虛。他打破了宮體詩的空洞庸俗,對詩歌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全詩共九韻。根據古韻它陰陽交替,高低音相間,平仄交錯彷彿就如潮水起伏,聲聲入耳。


    我們所說的《春江花月夜》“孤”在《全唐詩》中不是一騎絕塵,相比於李白、杜甫的詩感覺是孤獨的。首先詩人流傳的詩作相當少,再者它是獨一無二的,他已經深入我們記憶深處。因為它的存在,我們知道還可以同時從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以詩來表達一種思想和情緒,所以他的藝術成就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多米諾燉排骨


    一個不懂詩詞的年代,去評說詩詞?不是笑話嗎?圍繞一江水用了那麼多的筆墨?反反覆覆?不是囉嗦嗎?詩詞都這樣寫?還是詩詞嗎?真是:

    情到用時方恨少,筆到盡頭無休止。

    一臉茫然全不知,十萬月光燎故事。











    大峰上雨


    對於張若虛的這篇《春江花月夜》來說,任何溢美之辭都不為過,確是唐詩中的極品。至於“孤篇壓全唐",“唐詩的頂峰″之譽只過是某些人的一己之見,它代表不了整個文壇的觀點和文學史的定位。它就象人們讚美某件事物時常說的完美的不能再完美了一樣,只當是幾句形容詞罷了。

    沒聽誰說過李杜是吃乾飯的。這也僅是某些無所事事之流吃飽了沒事瞎琢磨著玩的。

    謝“頭條家的文小姐″邀答!




    俺是徐老三


    問題:為什麼一些人認為《春江花月夜》是唐詩的頂峰?難道李白杜甫不算嗎?

    前言

    說李白杜甫的作品是唐朝的頂峰,估計大家沒有什麼意見,但是說《春江花月夜》是唐詩的頂峰,估計很多人就犯狐疑了。

    說李白杜甫是唐朝頂峰的詩人,大家也不會有什麼意見。但是說張若虛是唐朝頂峰的詩人,您一定會搖頭。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您的判斷沒有什麼錯誤,出問題的只有一個因素:《春江花月夜》到底是不是唐詩的頂峰?

    一、誰說的《春江花月夜》 唐詩的頂峰呢?

    這個問題拋出來後,大家仔細想想,誰說過《春江花月夜》是 唐詩的頂峰呢?

    估計很多人開始搖頭了,有人說是聽自己老師說的,有人說聽電視上某個人說的,但是有哪個在學術界有一定地位的人這樣說過呢?

    在網上輸入孤篇壓全唐幾個字,會搜索出一大片相關信息, 多是各種自媒體的搬運文字,在鳳凰國學上看到一篇文章: 《孤篇橫絕壓倒全唐 這首詩竟埋沒了八百餘年》,其中寫了作者認為的原因:

    “上下千年、縱橫萬里,再難找出像《春江花月夜》這樣一首觸及宇宙、生命本質的詩來。正是因為有這種對生命本質的觸及,所以“人生代代無窮已”的感悟,才完美契合了大唐的精神、盛唐的氣象。”

    這位作者說“孤篇橫絕壓倒全唐”是自己的認識,還是曲解前人的理論,還是確實聽過某位詩詞大家的理論,我至今也沒有得到答案。

    二、聞一多沒有說過

    很多人模糊的認為聞一多說過,但是大家不要曲解, 聞一多也好、王闓運也好從來沒說過《春江花月夜》孤篇壓過全唐,我寫過一篇文章《老街味道詩詞閒話100-《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是曲解和謬論?》聞一多和王闓運其實都把春江花月夜當作宮體詩來評價。

    聞一多先生在《宮體詩的自贖》評價此詩有這樣一句話:“更敻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其實關於宇宙的意識古人早就有了,至少在戰國時期屈原的天問裡就能看到,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不過張若虛把這種意識引入了“宮體詩”後,是聞一多評價其“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原因之一。

    1、首先《宮體詩的自贖》這篇文章從題目到內容都是說的宮體詩。

    2、評價《代悲白頭翁》時聞一多說“這時的劉希夷實已跨近了張若虛半步,而離絕頂不遠了”,

    3、文章結束處有一句:“向後也就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從估計的。”

    聞一多清晰說出“清除了盛唐的路”,表明他說的是初唐。其次認為劉希夷離絕頂半步,陳子昂是另一個頂峰,沒有一個評唐詩的人會同意陳子昂是全唐的頂峰吧。很明顯聞一多是指的宮體詩和初唐,和“孤篇橫絕壓倒全唐”完全不是一回事,後人曲解了聞一多的意思。

    三、王闓運也沒有說過

    王闓(kǎi)運(1833—1916)與曾國藩為湖南同鄉,年輕時曾在肅順家裡任教。民國三年受袁世凱聘入國史館任館長,編修國史,兼任參議院參政。王闓運半生講學,大畫家齊白石、傳奇人物楊度和"戊戌六君子"中的楊銳、劉光都曾經是王闓運的學生。

    王闓運的“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出自《論唐詩諸家源流(答陳完夫問)》,這句話結尾說這首詩是:宮體之巨瀾也。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何為西洲格調?西洲曲是是南朝樂府民歌中長篇抒情組詩: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以訛傳訛的“孤篇橫絕壓倒全唐”

    為什麼一些人認為《春江花月夜》是唐詩的頂峰?我感覺有些人曲解了聞一多和王闓運的話,然後以訛傳訛,更多的讀者人云亦云。

    所以會有人疑惑,但是不清楚為什麼?如同皇帝的新衣,沒有人說破而已。

    所以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確實是很多人的疑惑,張若虛的這首詩當然不錯,但是一直到明朝也沒有一個人說這首詩如何好。

    這首詩借了明朝復古運動的文風,當時何景明因推崇初唐四傑而漸漸受到關注。因此到了清朝和明國時期,研究初唐和宮體詩的王闓運、聞一多把這首詩推為宮體詩的“頂峰”和“巨瀾”

    結語

    程千帆先生評價這首詩的埋沒與顯赫時,有這樣一句話:

    “在文壇上,作家的窮通及作品的顯晦不能排斥偶然性因素所起的作用,這種作用,有的甚至具有決定性”。

    所以,大家會對《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有那麼多的爭議,因為這首詩雖是好詩,但是擔當不起“孤篇壓全唐”這五個字。就如同 沒有一個評唐詩的人會同意陳子昂是全唐的頂峰。

    而說李白杜甫是唐詩的頂峰,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爭議。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此問題提得不太科學。首先“被吹捧”的說法不對,一家之言,不可盡信,同時《春江花月夜》確實好,不需要吹捧,對美的感受雖然各不相同,但是美的作品,自然會獲得認同,不管時間長短。其次李白杜甫吃乾飯是你的說法?不過在唐朝就有人懷疑,韓愈已經回答了"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最後談一下比較,標準不一樣,比較就沒有意義。高手之所以成本為高手,自有其獨到之處,自然界中此山可以高過彼山,運動場上這個記錄可以破了那個記錄。唐詩是一個群的概念,百米冠軍牛,馬拉松冠軍照樣牛,《春江花月夜》如果拿了金牌,李白杜甫還有更多金牌。


    胡先生北京2018


    唐朝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第一次深刻接觸是我在青島讀書時語文老師告訴我們,這首詩是以孤篇而壓全唐的。這個說法看來不是偶然,也不是小眾之說,還是有廣泛的認識的。

    備註:張若虛僅存兩首詩歌留給後人,就有這首春江花月夜。留存少雖可惜,品讀後卻也感覺欣慰了。

    我只講自己的一點點小看法,這首詩歌,的確不同凡響,篇幅雖不短,到字字珠璣,一氣呵成,意境之高甚至比辭藻之美更令人陶醉,我們試讀分析吧: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以上已經展開了環境,把所有讀者帶到了江海連接之地,明月升起之時。輕呼一聲:我來了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來到了此情此景以後呢,奧,原來江水還是婉轉曲折的,方翠的草甸,朦朧的花木樹林,夜晚微寒故而可以感覺皓月流霜,而心情隨著漫步飛得更快,轉眼來過的白沙灘已經看不到了。空明的江天之間,一輪明月,已經孤獨的卻也高潔的掛在空中。輕呼一聲,我到了哪裡了呢?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奧,原來是對景生情,感懷無限啊。我看到的月亮啊,那誰又是你的第一,你又是誰的第一?人生萬代,沒有人第一和唯一吧?唯有你,明月,才是啊。江月照流水,白雲去不歸,讓我在這青楓子浦如何夢沒有愁緒呢?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信步前行,夜色裡一葉扁舟,那不就是我嗎?想我飄零江湖之遠,那遙遠的樓閣裡,我的最愛,你可也與同在月光下呢?照在我身上的月光把我的眼睛我的心瞬間都帶過去了,凝視徘徊,珠簾玉戶妝鏡臺,奧,看到了,你也無眠,搗衣似泣,一遍一遍,我如明月伴你思念,我不會走,讓我陪你到永久吧……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此時此刻,我真的看到你了,為何卻聽不到聲音呢?你明明在搗衣啊,原來是相思夢啊。就讓月亮的光華陪伴你吧。鴻雁可以傳書,可惜月光不能把鴻雁送去,你就看那水面吧,月光下魚兒從水底躍起的漣漪,就是我寫給你的無限相思的最美詩篇啊。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昨夜潭邊一夢,已經是花落春半,歸期無望。春光如流水去也,玉兔已經西斜,海霧茫茫,我在碣石你在瀟湘,真的有可以乘月而歸的嗎?搖擺嘆息的樹影相思無限,那不就是我嗎,月亮終究要落下回家去了,只剩下樹、我、江流和對你滿滿的思念了

    我想,讀完一遍,感到了吧,李杜也會驚羨感嘆的吧,不行就再讀一遍吧

    實至名歸,以孤篇而壓全唐,是指造詣和意境真的可以成為唐詩的名片之一了。無論描寫江海明月花林芳甸,還是人生慨嘆離愁萬般,包容平舒和浪漫,看似樸素卻超越芳華萬千,洋洋灑灑一大篇,卻沒有一字顯多而繁,情懷或可歸於一聲吟歎,一聲吟歎,卻又如此細膩不凡……。還是讀者自己細細品味吧

    多謝交流


    讀史談兵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全詩讀來郎郎上口,有著歌曲般的韻味,把明月春江海上的景色與人的一生對比,嘆人生之短暫,歲月之長久,且通俗易懂,確實是一篇相當牛的詩,應是詩中通俗歌曲。而李杜的詩仙詩聖也不是浪得虛名,象將進酒,茅屋為大風所破歌也為經典之作。各有千秋,無以比較。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何必分個高低。至於說張若虛孤篇冠全唐只是酸腐文人按自的喜好給出的噱頭,無須較真。當然也有嘆作者早去而留孤篇的惋惜成分。個人所見,學之不深,悟之不明,各位指正!


    老之將至之酉卒林夕


    每個時代都有它文化的結晶,《春江花月夜》她能代表現代詩作家優秀作品,表達現代人對幸福生活和現代潮流的總結和歌頌……她能代替和超越唐詩的範圍,是一部現代唐詩精典、不是吹《春江花月夜》……


    輕塵墨跡007Ast


    《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一個作品的登峰造極,往往是指在某一個點上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但自然界,人世間,“點”何其多也。漢字辭語博大精深之義由此可見,淘汰了繁體字,文言文,炎黃子孫慢慢地就變成了二百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