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為什麼沒有入選中學必修課本?

巴豆當飯吃1


聞一多先生評價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說它是中國詩歌史上“以孤篇壓倒全唐”的“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首經典的詩歌又被稱為中國“抒情詩的最好標本”。

未能入選中學必修課本,可能是因為不適合中學生閱讀和理解。詩中的韻律、遣詞造句、結構層次堪稱經典,但是情感描述和抒發同樣特別深邃和真摯,精研細讀之後,很多情感容易融入內心,對年輕的孩子們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還有一個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這首詩一千年以來研究的人太多,雖然詩歌的造詣較高,受到大家的一直推崇,但是從內容的理解上和解讀上仍不能統一,各有千秋、不盡相同。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首先題目就很美,“春、江、花、月、夜”五個字,也是五種不同的風景和不同的感情寄託,被張若虛用一首詩概括,詩中是一個明月之夜,透過委婉輕妙的詩句,在詩人視角的轉移過程之中,詩中四個段落依次幻化成四幅美麗的畫面。

這月由大到小、由遠及近,凝聚於一輪孤月,引發人們的無窮遐想;用連連發問的方式,以最深情的筆墨,寫出了一幕思婦遊子相思圖,把人世間的離愁相思之情渲染得充天塞地,將月光之情、離人之情、詩人之情融成一片。

結語:

雖然聞一多先生視之為“孤篇壓全唐”有些太過,但是確實是一首驚豔千年的好詩。這樣一首情景交融的詩歌,即使未能入選中學生的必修課,絲毫不影響它在古代文化和詩壇中的地位。


微雨聽瀾


入不入選中學教材,並不能作為一個作品好壞的標準,比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不是也沒有入中學教材嗎?相反,是一種悲哀。


微塵


個人以為原因是:

1.不符合編者單元編排的標準(或意圖)

因為每個單元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某個主題或文體展開的,示範性較強;而《春江》主題較豐富,不易歸類。

2.作品自身涉及意象過多、意境朦朧、情感複雜,鑑賞起來比較吃力,學生難以掌握[害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