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寶"活"起來,看彩繪散樂圖浮雕是怎麼做的

悠悠中華,有五千年光輝璀璨的文明。在歷史長河中,前賢們用智慧與勤勞,設計製作出許多非常有價值的生活用品及藝術品。它們遺留至今,便成了我們瞭解歷史的文物。

<strong>而有些文物,因其獨特性或是在文化、藝術、工藝等方面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我們甚至會將它稱之為國寶。

讓國寶

國寶後母戊鼎

<strong>這些國寶級的文物,被細心呵護並妥善的保管在各大博物館中。然而為了保護它們,大部分具有文化、歷史意義或是具有工藝、技術參考價值的文物,<strong>普通大眾卻是難得一見。

無論是一幅畫、一隻瓷瓶還是一把古琴,他們只能冷冰冰的躺在那裡,供人們參觀、瞻仰和讚歎。於藝術、文化之普及,並無太大貢獻。其實文物除了研究之外,最大的作用,莫過於通過它可以瞭解歷史,瞭解傳統文化,而更好的去傳承傳統文化。

<strong>如何能將躺在博物館的文物,變成"活"物?開發其商業價值,並將其與普通大眾互動起來,便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國寶級文物、河北省博物院鎮院之寶,五代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能為大眾所熟知,便是因為此文物,得到了較好的現代商業開發及推廣。

彩繪散樂圖浮雕

<strong>彩繪散樂圖浮雕

,是五代時期的一幅彩繪浮雕作品。它1995年出土於河北省曲陽縣王處直墓。此文物屬墓葬牆面裝飾品,以散樂為題材,浮雕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現珍藏於河北博物院《曲陽石雕》展廳,<strong>被譽為河北省博物院鎮院之寶。

讓國寶

五代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

五代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長1.36米,高0.82米,厚0.17—0.23米。浮雕畫面由15人組成,並突出表現五代時期樂隊吹奏表演的熱鬧場面。特別是<strong>浮雕中12樂者,所用樂器多達十種。這對於今人研究五代音樂,及樂器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strong>彩繪散樂圖浮雕中,伎樂人物豐滿圓潤,表情生動,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浮雕以漢白玉精雕細刻而成,線條唯美流暢,姿態生動,畫面節奏東動作,極富音樂律動感。

通過此文物可以看出,在工藝上,五代時期的工匠們,就具備了高超的繪畫及雕刻技術。從作品中人物豐盈的體態及服飾造型,也不難看出,五代時期對唐朝文化的繼承,甚至連對女性的審美觀,也同唐朝一樣皆是以珠圓玉潤者為美。

可以說,<strong>五代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基本繼承了大唐之韻味。

彩繪散樂圖浮雕的研究價值

彩繪散樂圖浮雕,之所以能被稱之為國寶,除在技藝上,達到了曲陽石雕非常高的高度之外。它還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等研究價值。具體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

讓國寶

王處直墓葬浮雕

  • 對唐、五代時期墓葬的瞭解研究。彩繪散樂圖浮雕,出土於王處直墓,王處直卒於(公元923年)此人在《舊唐書》、《新五代史》均有傳,乃為一代梟雄。

《新五代史》"梁太祖上表封處直為義武軍節度使,累封太原王。太祖即位,封處直為北平王。"

王處直之墓乃其養子王都所建,王處直與其養子之間,是一段似農夫與蛇的故事。王處直收養一子名為王都,后王都兵變奪處直之權,其憂憤而死。(《新、舊唐書》、《新五代史》、《資治通鑑》說法不一,有說被王都所殺,有說被軟禁抑鬱而終,筆者偏向與後者)

王都為聲譽,請來了最好的工匠為其養父修建陵墓並厚葬。因王處直卒時與唐朝滅亡,之隔僅有16年,所以王處直墓葬基本保存了大唐遺風。

墓室建於一塊三面環山的風水寶地之中,為前後兩室的雙室墓,以青石砌築,整個墓室繪滿了奉侍、山水、花鳥、雲鶴、星象等內容的精美壁畫。因王處直酷愛散樂之風,其墓葬尤以曲陽漢白玉石散樂圖浮雕,工藝、雕刻最佳。

通過此文物,考古人員可以深入的瞭解,唐、五代時期的墓葬文化,特別是墓葬的石雕文化。

  • 對唐、五代時期,曲陽石雕藝術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曲陽石雕,河北省曲陽縣民間傳統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strong>其始於西漢,繁榮與唐,至五代時期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曲陽石雕材質有大理石、玉石到木質、象牙、青銅等,其雕刻技藝有圓雕、透雕、鏤雕、浮雕等造型門類。

<strong>彩繪散樂圖浮雕,則集圓雕、透雕、浮雕等各種技法而成,基本代表了唐、五代時期,曲陽石雕的最高水平。<strong>浮雕中樂者的神情、體態,甚至是樂者的衣裝及簪著的紅花,都雕刻的惟妙惟肖,鮮活美豔,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

從文物的整體設計來看,<strong>浮雕整體精巧,群像構圖疏密得當、錯落有致。樂女造型既注重演奏姿態與樂器配合的伎樂之容,又生動描繪勾勒出樂女們的雍容華貴之貌。在構圖設計上,樂者形象作寫實描繪,又把群像作整體浮雕,猶如一幅完整的寫實繪畫。

讓國寶

簪花仕女圖

  • 通過彩繪散樂圖浮雕,可以清晰的判斷出五代時期的審美觀,以及當時權貴的生活狀況。

都說唐朝人喜歡胖胖的女士,大多數人則是人云亦云。但看過唐代著名畫作《虢國夫人遊春圖》《簪花仕女圖》之人,便可說確實如此。因<strong>此二圖之美人,皆為珠圓玉潤之體態。彩繪散樂圖浮雕中十二樂女同是如此,五代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中,胖美人物面容圓潤,體態豐膄、腰肢輕斜,衣帶飄飄,若有"羅薄透凝脂"之感,仍然保留了唐代豐肥濃麗的風格。體現了當時人們崇尚豐肥濃麗的審美觀

樂女屬下層勞苦人民,樂女之豐盈體態,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繁榮與富足。彩繪散樂圖浮雕的樂女群像,不僅是盛唐以來音樂藝術的真實寫照,也折射出權貴豪門,生活之奢侈。

  • 彩繪散樂圖浮雕是文化大融合的產物。既是彩繪散樂圖浮雕,就不得不提及散樂二字。散樂自周就有。而盛行與隋唐,散樂開始以樂、歌、舞為主。

《周禮·春官·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 鄭玄 注:"散樂,野人為樂之善者,若今黃門倡矣。"

《舊唐書·音樂志二》:"散樂者,歷代有之,非部伍之聲,俳優歌舞雜奏……總名百戲。"

而<strong>隋唐開始,散樂則發展成百戲,散樂除樂、歌、舞之外,還包含武術、幻術、傀儡戲、雜耍、弄猴、馬戲等。融合了西域眾多國家的各種民間藝術,比如:幻戲、魔術、馬術等。

從彩繪散樂圖中的樂器,更能明顯的看出其文化的融合。彩繪散樂圖浮雕有十五人,其中孝子兩人,指揮一人,還有十二人則各執一樂器。分為前後兩排,<strong>所持樂器有箜篌、箏、琵琶、拍板、座鼓、笙、方響、答臘鼓、篳篥、橫笛共計十種。


讓國寶

彩繪散樂圖浮雕樂器名稱


<strong>其中琵琶、箜篌、篳篥、答臘鼓、橫笛皆為胡樂。十種樂器,其五為胡樂,可見唐、五代時期對外來文化之包容。以及當時對外來文化的融合程度。

《通典》記載:"豎箜篌,胡樂也。"

著名詩人高適,在《別董大》一詩中寫道: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strong>董庭蘭乃當時著名的古琴樂師,<strong>因為當時盛行胡樂,致使董庭蘭之音無人識。在與董庭蘭送別時,高適為了安慰好友,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由此可見當時胡樂之盛。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彩繪散樂圖浮雕的研究價值之高,無愧於國寶級文物之名。

彩繪散樂圖浮雕的現代商業價值開發

如何在對文物無損的情況下,發揮其最大的價值,雖是一個難題,但也一直在嘗試。類如國寶參展等活動也一直在舉辦,但效果不太明顯。<strong>且由於運輸、氣候、保管等原因,個別國寶也曾遭到過不同程度的損壞。

現代商業如此發達,如何才能與國寶無縫結合,使其發揮更大的商業價值及文化價值呢?彩繪散樂圖浮雕就被髮掘的比較好,主要有兩個辦法。

  • 當彩繪散樂圖浮雕遇上《國家寶藏》,它瞬間"活了"。《國家寶藏》是央視推出的一個文博探索類節目,通過節目展示、主持人講解,再通過一些文藝演繹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瞭解了它。

<strong>加上選撥影視、歌手明星,做為"國寶守護人",他們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解讀中華文化的基因密碼。通過"明星"這個橋樑,進一步拉近了國寶與常人之間的聯繫,很好的普及了文物文化。彩繪散樂圖浮雕,就是通過它的"守護明星"宋佳,讓更多人知道了它。

這樣的做法,不但能普及國寶其背後的文化,更使得其不再是一件冷冰冰的藏品,而是一件能促進傳統文化傳承的藝術品,是一件具有商業價值的藝術品。

讓國寶

《國家寶藏》圖標

  • 通過周邊衍生產品的開發,一方面創造商業價值,另一方面,文物本身的文化價值也能體現出來。將彩繪散樂圖浮雕中,體態婀娜、豐盈的美女,做成卡通的仕女泡茶套裝,讓大家一邊享受茶的美味,還能一邊欣賞唐韻之美。滿滿的視覺衝擊,可謂"色"、香、味俱全。

或是做成大唐仕女手辦,將其體態豐盈的特性發揮到極致,<strong>圓潤可愛的手辦,看起來萌萌噠,叫人愛不釋手。

通過周邊衍生產品的開發,可以讓更多的人擁有"白玉彩繪散樂圖浮雕",也會讓更多的人瞭解這個文物背後的故事及歷史背景。這才能體現出,文物商業價值及文化價值的最大化。

結語

文物、國寶的價值,不能僅體現在科研之上。更不能只冷冰冰的躺在博物院,供人瞻仰和讚歎。它應該被激活,應該最大程度的體現出其價值。

文化價值也好,商業價值也罷,總之他應該是"活"的,越是價值高的文物越應如此。通過它瞭解歷史,走進歷史;瞭解文化,傳承文化,這才是文物、國寶應該擔負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