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建築——鴛鴦廳(揚州江都邵伯鎮)

邵伯古鎮現存古民居27處,其中南大街133號、143號的明式建築鴛鴦廳尤為珍貴。這座府邸距離邵伯大馬頭才10步之遙,原先規模很大,堪與揚州吳道臺宅第相媲美。

明式建築——鴛鴦廳(揚州江都邵伯鎮)

董恂

明代對居住建築作了許多嚴格的規定:“一品二品廳堂五間九架……,三至五品廳堂五間七架……,六至九品廳堂三間七架……”。從鴛鴦廳廳堂三間七架規格看,無疑是官宦人家。整個建築佔地面積近3畝,由門廳、轎廳、大廳、臥室、兩幢樓房、花廳、書樓組成,房屋40餘間。因歷史久遠,雖有房已改造,但原狀面貌清晰,特別是大廳(鴛鴦廳)及古色古香的三間兩廂臥室保存完好。走進143號大門,原有面東倚壁磚雕福祠已損,南首朝北有磨磚2.5米×1.1米大門,門頭有象徵祥瑞的麒麟磚雕,門旁側立厚實的白礬石雕石鼓一對,刀法流暢有力,深度適宜。入內有天井,朝東為壯觀華麗的大廳,三楹、窗扇、屏門,板壁高近4米,此即鴛鴦廳男廳,是當時主人接待男賓的處所。由於正廳高大,陽光充足,也稱陽廳。這是典型的明代晚期建築,江都境內鮮見。從建築風格上看:柱礎圓墩飽滿,用材碩大,團梁直徑40釐米;槅扇鏤空部分比例約佔三分之二;屋面起架平緩,梁框為紅松木,質地堅硬耐腐蝕。基石採用青石階臺,灰磚地坪,對排水、防潮都有周密考慮,故能經久保存完好。走出大門後就進入緊臨133號廳房,原與陽廳有通道相連,是個連接結構。該廳房較小、陰暗,是當時接待女客的處所,叫鴛鴦廳女廳,也叫陰廳。雖然廳房顯得破舊,但對稱的瓜柱樑墊荷葉雲紋墩和龍鳳浮雕很有特色,這裡是一組難得尋覓的鴛鴦廳組合。

明式建築——鴛鴦廳(揚州江都邵伯鎮)

齊氏故居

明式建築——鴛鴦廳(揚州江都邵伯鎮)

鴛鴦廳古為齊氏故居。清同治八年(1882)任戶部尚書,後兼工部、吏部、兵部尚書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全權大臣董恂是齊氏曉樓女婿,董齊聯姻,董恂每離京返鄉,就在這裡起居,儼然成了尚書府邸。齊氏迎街照廳開了“立泰油號”(作坊設邵伯南鄉),後齊曉樓傳到其子齊礁石,家業衰敗,民國初年遂租給錢、範兩家,到民國十二年(1933)買斷。錢姓繼續掛上“立泰油號”金字招牌,範姓則開了範大興茶食號分店。兩家生意都很紅火,直至建國後公私合營。(張允生)

明式建築——鴛鴦廳(揚州江都邵伯鎮)

故居窗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