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門二醫:“疫情一線,我們是‘橋頭堡’裡的‘鋼鐵戰士’”

2月15日,突降暴雪,荊門二醫急診科前,兩輛救護車整裝待發,將前往鍾祥市人民醫院接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杜國軍反覆叮囑隨車人員:“下雪路滑,注意安全,轉運過程一定做好自身防護。”

湖北荆门二医:“疫情一线,我们是‘桥头堡’里的‘钢铁战士’”

杜國軍是荊門二醫急診科負責人。疫情來襲,急救出車、轉運患者、預檢分診,還有送特困患者回家,全院9輛救護車24小時連軸轉,急診科一下子成了全院最忙碌、最危險、最繁重的地方。這裡是所有急、危、重患者的入院第一站,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特殊時期,急診科的工作千頭萬續,猶如戰時的‘橋頭堡’,我們要做的就是迎難而上,保障急診科的正常運轉,守住醫院大門。”

艱難取捨,救護車必須留給最需要的危重患者

這段時間我每天說的最多的就是“對不起,現在沒有車能派過去”。我們醫院包括口腔分院和東院共有9輛救護車,除二輛留給120急救自用外,其中7輛車用於確診患者、留觀點發熱患者的轉運和支援外院。

湖北荆门二医:“疫情一线,我们是‘桥头堡’里的‘钢铁战士’”

1月23日全市客運限行令發佈,1月24日市內公交車、出租車停運,1月25日高速路口關閉,荊門全城封鎖。患者就醫交通成了一個大問題。剛開始,血透室聯繫我,希望派救護車接送周邊鄉鎮的透析患者。還有好多臨床科室也希望急診科幫忙派車送出院患者回家。可是我做不到,就這一輛救護車,我必須留給最需要的危重患者。

湖北荆门二医:“疫情一线,我们是‘桥头堡’里的‘钢铁战士’”

無車可派,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不管怎樣我們急診科都有備用救護車。而現在這段時間成了最讓我倍感無力和無奈的問題。手機、座機、120專線每天都會接到很多需派車的電話,我基本都回絕,真的派不出車,10個電話我要擋回9個,市區以外的輕症患者會勸他在當地就醫,市區內的輕症患者會勸她自行前往醫院。就這兩輛救護車誰需要、誰更需要、誰迫切需要,我必須做出取捨。我不派車去這個患者可能得不到救治,可能下一秒就沒了呼吸,我要把救護車留給這樣的患者。

即使是這樣,我們的救護車仍然每天24小時不停,最多時一天出車18趟。每趟出車回來還要進行至少半個小時的車輛消毒,這期間我只有不停的去問,消毒指示燈滅了沒有?雖然我心裡知道嚴格的消毒時間一秒鐘也不能少,但是我仍然不停的催促著,因為時間就是生命,患者等不了。

湖北荆门二医:“疫情一线,我们是‘桥头堡’里的‘钢铁战士’”

好在市防控指揮部很快了解到醫院病患出行困難的問題,派來了兩名義工,用私家車幫助送部分患者回家。危急時刻,中國紅十字會、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也向我院捐贈了兩輛負壓救護車。在全市嚴密的防控舉措下,發熱患者和確診患者人數慢慢減少,現在派車壓力小多了。

全力以赴,夜以繼日,化身“鋼鐵戰士”

急診科現有在崗醫生7人,護士13人,疫情來臨後每個人幾乎都是24小時超負荷工作。

首先,我們要做好發熱病人的預檢分診和科內日常工作。疫情初期,急診科作為醫院的一個入口,所有入院人員須接受預檢分診,每天3名護士三班倒24小時值守。高峰時,危重患者接踵而至,護士零距離為每位患者測量生命體徵、詢問接觸史,不厭其煩的解答疑問,幾乎每分鐘要完成3-4名患者的問詢和分診工作,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手中不停。艱難時期,防護物資有限,著防護服的她們一堅持就是8小時,期間不能喝水、上廁所,也沒空去吃飯,所有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湖北荆门二医:“疫情一线,我们是‘桥头堡’里的‘钢铁战士’”

疫情期間,為降低感染風險,醫院有段時間關閉了門診大部分診室,非緊急情況臨床科室也暫時不收治新患者。所有來院患者的預檢、診斷、治療、檢查、開藥、分流等工作全部集中到了急診科。如遇危重患者或外傷清創患者,根本忙不過來。好在不久門診有的診室開診了,我們的壓力才小些了。不過中午還是很忙,因為普通門診中午休息。2月13日中午,我們接診一位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良的患者,回程路上患者就出現了呼吸心跳驟停,一路上護士石裡沙和醫生黃燦輪流為他心肺復甦,到達科室後,我們立馬投入搶救中。此時診室內和走廊上還有很多等待問診的輕症患者,有一位患者情緒激動的叫嚷“這麼多患者,你們怎麼不多放幾個人上班?等了這麼久都沒醫生管我,你們太不負責任了。”當時只覺得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我們沒有時間吃飯、喝水,甚至沒有時間休息,我們真的盡力了。

其次,我們要聽從指揮統一調配轉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和發熱患者,我們不僅派車,隨車還要派出醫生、護士、擔架員。

2月14日,我們轉運京山確診患者來荊,早上8點出門,下午2點半才回來,醫護人員6個多小時穿著防護服一刻也不能放鬆。2月15日下大雪,接診鍾祥確診患者來荊,車早上出去中午回來,司機李華軍的鞋因抬病人時進雪水全溼透,他堅持開車回院,醫護人員趁著消毒時間快速吃完飯,稍微修整一會,又馬不停蹄出車轉運第二批患者了。雖然天氣惡劣,路況極差,但我們還是要安全、快速的把患者轉過來,要讓患者儘快接受治療。

24小時值守,轉運任務隨時都有,負責轉運的司機、醫生、護士、擔架員沒有時間休息,有時只能趁救護車消毒時休息一會。1月24日我參與轉運了我市第一批確診患者,整個轉運過程要在交警、路政和醫護人員的共同協作下完成,轉運路線、患者和醫護人員的防護、患者的信息確認等每一個環節都要非常仔細。由於是第一次大規模轉運患者,整個流程進展的非常慢,我們從晚上9點開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才完成。現在各部門都已經配合默契,轉運流程也已經非常熟練,轉運過程已經可以非常快速了。

湖北荆门二医:“疫情一线,我们是‘桥头堡’里的‘钢铁战士’”

急診科所有人都是平凡的,但在疫情面前,他們卻化身為堅強勇敢的“鋼鐵戰士”,衝在戰“疫”第一線。所有人的付出,我都看在眼裡,但我又不得不嚴格要求他們,因為我們的工作很特殊,要對患者和他的家人負責,我們面對的是一條條生命和一個個家庭。同時特殊時期,我們也要對醫院負責,不能讓任何一個感染患者從我們這裡流失。

疫情防控前期,防護物資有限、科室佈局不合理、急救患者是否為感染源的不確定性,使急診科所有醫護人員都處在被感染的高風險中,這也是我非常擔心的一點。

大年初一早上7點多,我們接回一位70多歲不明原因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救護車上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血樣飽和度低、給養不能緩,醫生和護士為患者進行了氣管插管,到急診室後,我們對患者進行了高級生命支持和搶救。整個搶救過程中,患者家屬對我們隱瞞了該患者由武漢返荊接觸史。患者病情穩定後,按照入院程序,我們對患者進行了血液檢查和肺部CT檢查,影像學檢查發現異常,為新冠肺炎高度疑似患者。由於防護物質缺乏,我們的醫護人員在整個搶救過程中,並未著三級防護,導致當天在崗的十幾名醫護人員被隔離,後經檢測該患者核酸為陰性,我們的醫護人員血液檢查和肺部CT檢查均正常,我們才解除隔離。這次的事情,給我們敲了警鐘,事後我們把接診、轉診、急救等流程中出現的隔離防護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改造科室佈局。我們將暴露在汙染區的醫護人員值班室與接診區進行隔離,修建了臨時隔離牆。將急診入口暫時關閉,來院患者統一從門診入口進入並進行預診分診。

加強人員防護。與患者密切接觸的醫護人員,如預檢分診護士、救護車隨車人員、接診醫生、當班護士必須著三級防護,其他人員如清潔工必須著二級防護。急診科所有人員一天兩次自測體溫並登記,一旦發現自己有咳嗽、發熱等症狀必須立刻向我彙報,並馬上進行血液和肺部CT檢查。

嚴格患者入院排查分流。除常規預檢分診外,所有需住院患者必須先進行血液和影像學檢查,無異常才可轉入住院病區,有異常即轉入疑似隔離病區。我們是醫院的第一道防線,如果我們有一絲的馬虎大意,那整個醫院就猶如決口堤壩一般,全盤崩潰。

在醫院的支持和科室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及時填補了急診科的所有防護漏洞。請大家放心,醫院的大門我們一定守住,我們急診科每個人都是優秀的“守門員”。

2020年2月16日,雪後天晴。一輛救護車從門診樓前疾馳而去,急診科內“全副武裝”的急救人又出發了。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杜國軍和他帶領下的急診科,以他們特有的威武鎮守著醫院的“橋頭堡”。他們又如魔力無邊的“無敵buff”,為疫情防禦增益。(廖亮王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