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讽刺还是大汉赞歌?以《二京赋》为例,聊聊赋由讽到颂的转变

汉朝时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家,名叫张衡

,为了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他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问世后,被称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测试地震的科学仪器,汉朝时期,强大的国力以及稳定的环境,使得人杰地灵的中原地区,进入了青黄不接的鼎盛发展时期,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张衡既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堪称文理全才,而在科学方面,地动仪是他的代表作,在文学方面,他的代表作则是《二京赋》。

同样,后世的学者认为,《二京赋》之所以闻名于后世,主要是因为,在那个强盛的汉朝,《二京赋》是为数不多的,并且敢于直面讽刺汉朝统治者生活奢靡的作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没有想到,世人都在认为是以讽刺为主的《二京赋》,其实是一本从本质上称赞汉朝伟大的大汉赞歌,而不仅仅是《二京赋》,“赋”的意义,也并不全是讽刺,也有着称赞,而使得人们误解为以《二京赋》为代表的

“赋”的体裁,皆为讽刺的意思,这其实都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是讽刺还是大汉赞歌?以《二京赋》为例,聊聊赋由讽到颂的转变

一·张衡与赋

高中分为文理科,人的大脑也分为左脑和右脑,从而人们会有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如果在理科方面擅长的话,在文科方面自然就会有一些短板,而诸如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若是谈论起数学,他们怕是一窍不通,张衡则不同,之前就说过,张衡不仅是科学家,还是文学家,同样,它不仅有着地动仪,这种领先时代500年的研究成果,同样来说,他的主要作品《二京赋》更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是汉代文学艺术之花的代表。

1、《二京赋》

《二京赋》,是从汉代开始传承至今日“赋”体裁的一个代表,无论是后世,还是汉朝时期,人们对这本传世佳作都有着极高的赞誉,也因为它敢于批评当权者,不畏强权的精神所感动,与《史记》相比,《汉书》可以称得上是专门描写汉朝的史记,在《汉书》中,也记载了关于张衡的事迹,《后汉书·张衡传》云:“时天下承平日久,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 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从汉书的评价可以看出,张衡在汉朝时期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于《二京赋》的推崇,但是《二京赋》真的就是一篇以讽刺为主题的“赋”么?这在当时令人深信不疑,可如今,处于上帝视角的现代史学家们,则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是讽刺还是大汉赞歌?以《二京赋》为例,聊聊赋由讽到颂的转变

2“赋”

汉朝文学优秀的代表,应该是汉朝的“赋”,汉朝的“赋”相比于什么呢?唐朝的唐诗,宋朝的宋词,明清时期的小说和元朝的元曲,可以说是最为优秀的文化代表与鲜明的文化旗帜,而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关于“赋”的形体以及意义都是以纳谏讽刺为主题,用一篇“赋”来讽刺当权者的无道,而“赋”的意义也在于用文字表达其中的深意,比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建造铜雀台,来考验百官的心意,决定自己是否称帝底,曹植有文采,可却看不出汉室衰微,可人心皆向往汉朝的形势,贸然写一篇“劝进赋”,虽被称赞,却失去了百官以及世子、百姓们的支持。

而曹丕攻于心计,颇有城府,只用了200余字赶出了一篇平滑无奇的“赋”,意为匡扶汉室之意,得到了天下人的知识,从而,为自己继承大位,篡汉称帝,打下了群众基础,三国时期所实行的“赋”,便是从汉朝时期兴起的,而那个时候的“赋”,由周朝时期《诗经》的功能,为皇上谏言,以谏为荣,批评皇家的不良风气,引得皇帝注意,改正自身的缺点。

是讽刺还是大汉赞歌?以《二京赋》为例,聊聊赋由讽到颂的转变

二·汉赋的功能与目的

在上文中,我们论述了“赋”的功能以及意义,然而这是“赋”的意义,却并不是“汉赋”的主要功能,同样,他们的事实也并非书中所说的那样,全是讽刺,在汉朝时期,关于“赋”的题材,大多数都是称赞以及夸奖的,讽刺也有,可绝对是称赞多于讽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相如虽多虚 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讽谏何 异!

1、与事实不符

首先是与事实不符,无论是《汉书》还是《诗经》,《史记》,都认为“赋”的主要功能是批判、讽刺,然而,纵观汉朝时期的“赋”与其他朝时期的“赋”都不一样,虽然体裁意义上大致相同,可汉朝时期的

“赋”,大多数都是以赞美为主体的,毕竟汉朝时期,国力强盛,四方臣服,百姓生活富裕,诸如张衡的《二京赋》也是一样,否则也不会在后世被人推翻,将讽刺变为赞美。

是讽刺还是大汉赞歌?以《二京赋》为例,聊聊赋由讽到颂的转变

2、赋本质尚美

再者,

“赋”的本质也是称赞体现美比尔并非是全盘的被判叛,首先佛的迟早必须要华丽,并且意义深远,一片百十来字的“赋”,往往能够体现出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话,甚至一首歌曲,一篇长文,甚至是一部小说的精髓,并且要摆明自己的观点,在古代,往往有的时候,一篇赋能够使得自己赢得一众人的称赞以及人心,也有能因为一篇赋令人们不再支持自己,这并不是无中生有的。

在我国古代,细节尤为重要,而你写出的东西,便证明了你这个人的细节,志气,故而在古代,好死不如赖活着是猪狗不如那一句话,士甚至可以为知己者死,诸如俄国的一位作家说的,人的一生最宝贵的是生命,在古代则不同,为了自己所守护的东西,不惜放弃生命,这是人之常情,更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是讽刺还是大汉赞歌?以《二京赋》为例,聊聊赋由讽到颂的转变

3、与时代有关

同样,文学体裁以及文化是死的,人是活的,文化的传播是依托于人为载体的,许许多多的文化也是依托时代的背景而产生的,诸如本文中所说的“赋”“赋”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作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题材,而“赋”则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再为展。

而说起汉朝时期的“赋”,它的产生是依托于汉朝强大的国力以及领导者的推崇,汉高祖刘邦,在夺得天下之后,开始了对国家的治理之中,后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便回到了自己的沛县老家来逛了逛,看了看,任谁都不能想到,当时被称为地痞,流氓,只不过是区区的一个亭长的刘季,竟然能够成为天底下最至高无上的皇帝。

而后,刘邦总结一生,又回想了眼前大汉的,创作出了汉朝时期的第一篇

“赋”,也就是《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将兮守四方,开创了“赋”的先河,而后,对于皇帝的盲目崇拜性,无数的文人也开始了“赋”的创作之中,从而,汉代赋的制度,大多数都是歌颂称赞,而并非批评,翻翻阅汉朝时期的赋,也基本上很少有以批评、讽刺为主的。

是讽刺还是大汉赞歌?以《二京赋》为例,聊聊赋由讽到颂的转变

4、汉赋高潮期

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高潮期,“赋”也一样,说起汉“赋”的的高潮,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汉朝击败了自己的天敌匈奴,国内四海升平,国外四方朝贡,汉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从而在这个时期,赞扬的“赋”不断的发展,用于歌颂汉朝的伟大,另一个高潮期,则是东汉的光武中兴之后,汉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然而到了汉朝中期,外戚与宦官,加之皇帝的短命,使得社会矛盾开始凸显,而这个时期,虽然掀起了一定量的社会矛盾,可汉朝的国力相比于此,依旧是十分强大的,从而,这个时期的“赋”依旧是以赞扬为主,张衡的《二京赋》就是诞生在这个时期。

是讽刺还是大汉赞歌?以《二京赋》为例,聊聊赋由讽到颂的转变

5、多重目的

最后一点,则是多重目的,作家不会平命无顾的去写这么一本书,这本书一定蕴含了他的一些想法,三观,以及他要达成的目的,而张衡自然也是如此了,那个时期的“赋”,大多数都是称赞汉朝的丰功伟绩,而张衡的作品也都是顺应这个大潮而产生的,从而来看,他的目的,第一是称赞帝国的繁荣,第二是对东、西进行两个首都的赞美,第三则是借着这些描写来歌颂汉朝的统治者以及国家的强大进步。

是讽刺还是大汉赞歌?以《二京赋》为例,聊聊赋由讽到颂的转变

三·《二京赋》的主题

那《二京赋》的主题是什么呢?《二京赋》,《二京赋》顾名思义是两个首都,而同样《二京赋》也并不是一片“赋”,而是两篇,分为“东京赋”以及“西京赋”,京是首都的意思,从而二京是对东汉时期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的称赞,来表达对于国家的崇敬以及赞美。

1、从内容看

在《二京赋》中,最先进行的是对于建筑的描写,无论是《东京赋》还是《西京赋》,对于从城门开始到里面的花草树木,无论是仔细描写,还是一笔代过,都能令人感觉到,汉朝的东京洛阳、西京长安是多么的繁华,即便文学题材有些夸张的成分,可即便如此,他也一定要保持事件的真实性以及还原度,否则就会被认为是阿谀奉承,这在古代是文学所不能忍受的同样,它将对宫殿楼阁的描写,来表达出了国家的礼仪崇高、亲和、优雅等优点。

是讽刺还是大汉赞歌?以《二京赋》为例,聊聊赋由讽到颂的转变

2、天子活动

其次,在《二京赋》中,除了对于宫殿以及固有建筑的描写,另外一点便是对于天子活动的描写,天子的活动在文章有:欣赏角抵妙戏、乌获扛鼎,都卢爬竿,钻刀筒,飞燕点水,胸触利 刃,抛接刀剑,两人对面走钢索等

,通过对天子活动的描写,体现出了东汉时期,国力的强盛,天子贤明,带动了娱乐事业的发展。

是讽刺还是大汉赞歌?以《二京赋》为例,聊聊赋由讽到颂的转变

四·《二京赋》作为赋的代表,总是被误解的原因

那说了这么多,我们也已经了解了,不只是《二京赋》,汉朝时期的许多汉“赋”都是以赞赏为主题的,那为什么到了现在就被人误会是以讽刺的为主题的呢?这可以归结为三点原因。

1、儒家诗教论

第一点就是前面所说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主要概括为儒家诗教论的影响,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武术,奠定了以德为主的思想,倡导,就话,而儒家思想的主要根源来源于孔子一直致力恢复的周礼,从而儒家思想认为任何的作品都应以匡扶,统治者劝谏他们为目的而劝谏自然不会说什么好话了在,诗的代表《毛诗序》中指出“主文而谲 谏”,内容是批评,切中要害,但要注意方式,话要说 得委婉,让统治者易于接受。

是讽刺还是大汉赞歌?以《二京赋》为例,聊聊赋由讽到颂的转变

2、教化意义

第二点是教化的意义,儒家强调:每日三省吾身,即便是社会安定,统治者也应该每日反省自己三遍,让自己变得更好,这就是儒家做倡导的君子人格,故而“赋”被认为是文学中的体裁,但儒家思想看来,任何文学体裁都经历都应该以讽刺、纳谏剑为主,来警惕统治者,使得他们将民族国家百姓放在心上。

是讽刺还是大汉赞歌?以《二京赋》为例,聊聊赋由讽到颂的转变

3、知识分子的认知

《毛诗序》整理概括的诗的教化说衍化成“讽 喻”说,讽喻说中有专门针对皇上的批评,那就是“讽 谏”。再加上我国言谏文化的兴起,文官、士子、知识分子都以能够匡扶国家社稷,引导统治者为正途,而付出生命为荣,并且周礼的诞生对中国影响几千年,即便是春秋时期,礼乐崩坏,也依旧有人信奉周礼,在皇帝之上,还有礼制,还有国家的法律。

是讽刺还是大汉赞歌?以《二京赋》为例,聊聊赋由讽到颂的转变

从而,即便是皇帝,也应该恪守礼法,祖宗教育,加之儒家思想以及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只有直言不讳,敢于指出统治者的错误,使其改正,因为此而丧了命,更会名留青史,文人一般是历代统治者所不喜欢的对象,正是因为他们的独立性,不会完全的沦为统治的附庸,好在他们只会说些之乎者也,而没有任何实际性的权利,幸免于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