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恶意》为例,解读手记式叙事策略的魅力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后,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恶意》

《恶意》是东野圭吾巅峰之期的作品,也是他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虽然这部小说没有获奖,可是却收获了赞誉无数,这也许是对作者最高的褒奖吧。东野圭吾早期比较专注于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笔锋越发老辣,叙述简练精准,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也新颖独到,笔触愈发冷峻深刻,掌控小说总体框架能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恶意》讲述的是一件凶杀案,一个畅销书作家在出国的前一晚于家中被杀,凶手很快落网并对罪行供认不讳,可是却拒不交代自己的作案动机,警察加贺通过孜孜不倦的调查和取证,最后终于查出了事情的真相,随着真相浮出水面,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也不告而破,野野口修心中深入骨髓的恶意令人寒彻心扉。

东叔的众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恶意》与《白夜行》,这两部作品恰似两生花,《白夜行》中的爱情极度炽烈,令人粉身碎骨;《恶意》中的怨恨则无比深沉,令人万劫不复。

小说并没有什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情节,但是读来却感到一波三折,不到小说的结尾,谜底始终无法揭晓,也许这就是《恶意》的特殊叙事手法带来的魅力,今天我尝试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小说的精彩绝伦之处:

  • 小说运用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叙述手记体并呈双层线索展开,同时加入了复调叙事技巧,增加了小说的悬疑性,使读者陷入了一波三折的迷宫之中
  • 小说中运用了不定内聚焦型叙事视角,并辅之以多重叙事视角,这样叙事视角的安排使小说更加立体,故事情节更显张力
  • 小说蕴含的主题,引发读者关于人性的思考,带来的三点现实意义
以《恶意》为例,解读手记式叙事策略的魅力

01、小说运用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叙述手记体并呈双层线索展开,同时加入了复调叙事技巧,增加了小说的悬疑性,使读者陷入了一波三折的迷宫之中

①巧妙地运用了叙述手记体,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加烘托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小说运用了手记体叙事,东野圭吾将这种叙事方式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的作用,小说一开始就利用野野口修的手记布下了“罗生门”式的迷局,让读者在先入为主的错觉中,落入了作者精心设置的骗局之中,随着警察加贺的一步步深入调查,故事呈现出了一波三折的变化,剧情不断发生反转,令读者的内心一次次受到冲击。

当加贺抓到凶手后,我们以为事情将告一段落,却发现野野口修在作案动机上始终缄默三口,而加贺在调查时也颇费周章,被野野口修留下的一些踪迹所迷惑,最终加贺锲而不舍,通过追查被害者日高和凶手野野口修年少时的伙伴和当年的邻居,终于查出了事情的真相,经过了过山车式的经历后,读者不仅看到了事情的真相,同时见识到了人性的复杂与阴暗。

其实东叔前面的所有故作悬疑,所有的伏笔和转折,都是为了最后一幕做下精心的布局,都是为了最后一刻的震撼效果,当读者经过前面一系列的云罩雾绕后,最后得知真相后,那一瞬间的震惊自然是无以伦比。

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的写作手法已经跳出传统本格推理的固定模式,巧妙地用一种手记式叙事手法,将小说主题“人性的拷问”不断升华,并在情节推进过程将主题无限渲染,这部小说很好地模糊了纯文学与俗文学之间的界限,故大获成功。

②小说呈双条线索展开叙事模式,使得小说更显层次感和立体效果

除了“认识他们的人所说的话”那个章节外,小说基本呈双层线索展开叙事,分别由野野口的手记和加贺的办案记录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形成了双线结构, 且两条线索交替推进,有时相互印证,有时又相互矛盾,共同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以此完成故事的叙述,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故事框架。

这样的处理既可以在小说开头埋下伏笔,同时又不会让读者很快看到事情的真相,保持了一种神秘色彩,最后真相揭示出来后,既有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同时不会有突兀感和生硬感,双线叙事法也可以避免文章的单调性,使得小说更具神秘感,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丰满立体,情节更显张力和层次感。


以《恶意》为例,解读手记式叙事策略的魅力

③小说加入了“复调”叙事技巧,在埋下伏笔的同时,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

《恶意》不仅仅是简单的用双条线索展开叙述,还引入了一种创作技巧:复调,复调起源于音乐方面的技巧,

即“由两组以上同时进行的旋律组成,各声部既是各自独立的,但同时又共同形成和声。”

1929年,巴赫金引入并开创了复调小说理论。他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文中明确了复调小说特征:

“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

《恶意》中的第七章运用了复调的叙述手法,加贺发现了之前调查中的疑点,于是为了寻找更多的线索,这一章中有十一个不同人物回答了加贺提出的问题,他们的对话都以独白的形式呈现,彼此之间没有对话的场景。十一个人的对话都是独立存在的,但是他们的话语中有的相互印证,有的相互矛盾,这为日后真相揭晓埋下了伏笔。

东野圭吾在这段故事情节中,通过复调这个叙事手法,将作者意识的目的隐藏了起来,通过主人公日高昔日朋友、同学以及老师的称述,逐渐刻画出日高一个阳光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从而推翻了野野口修口中那个阴暗自私的形象,由此读者对野野口修逐渐产生怀疑,故事也开始发生了转折和变化。

不难看出,运用好复调这个写作手法,不仅能够更好地推进故事情节,可以借此将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立体,同时这样的处理使小说更有说服力,而且可以很好地调动读者的参与感,让读者得到更好的阅读体验。

《恶意》中侦探过程环环相扣,剧情发展却百转千回,手记体叙事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恶意》这部小说无论从故事层面,还是从叙述层面来说无疑都是成功的。小说大胆地采用手记式叙事手法,不仅利于内容的表现,还增强了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更深刻地展现了小说蕴含的主题:人性的深不可测。


以《恶意》为例,解读手记式叙事策略的魅力

02、小说中运用了不定内聚焦型叙事视角,并辅之以多重叙事视角,这样叙事视角的安排使小说更加立体,故事情节更显张力

《恶意》主体部分都是用第一人称不定内聚焦型视角来叙事,不定内聚焦型叙述就是指采用几个人物的视角来呈现同一或不同的事件,作品由几个运用内聚焦视角的部分组成。

①小说主体故事情节采用内聚焦型叙事视角

在小说叙事视角中运用内聚焦视角,可以充分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拉进读者和小说中人物的距离,增加小说的可信度,容易让读者产生同理心和代入感。

《恶意》野野口修以手记形式写下了凶案发生前后的事情,他将警察加贺假设为小说中的读者,小说中把主人公野野口修设定为内聚焦叙事视角,不仅在前期蒙蔽了加贺,让他掉入野野口精心设置的圈套中,更为成功地使读者也陷入了作者东野圭吾设置的叙事陷阱。

《恶意》作为一本推理小说选择内聚焦型叙事视角,是小说在采用手记体叙事方式下的最佳选择,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推进,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手记体叙事方式和内聚式叙事视角相互成就,最后成就了这部成功的悬疑式推理小说。

以《恶意》为例,解读手记式叙事策略的魅力

②小说巧妙地同时设定两个不同的叙事视角,都以第一人称展开叙事,增加了小说的层次感,增加了小说的悬疑色彩

内聚焦视角又称限制型叙事视角,为了弥补这种叙事视角的不足,东野圭吾在《恶意》中巧妙地设定了两个不同人物,同时作为内聚焦视角展开叙事,这样不仅保持了内聚焦视角叙事的优势,同时可以弥补这种限制型视角在叙事上的不足。

小说《恶意》分别根据按照野野口和加贺两位叙述者,根据他们各自的感觉和内心活动展开叙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各自讲述自己所发生的事情,陈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感受与思绪。

《恶意》的第一章、第三章和第五章是以野野口修为第一人称的内聚焦视角,通过他的手记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叙述。而中间穿插的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即加贺的记录、加贺的独白、加贺的回忆、加贺的阐明),这几章则是以加贺恭一郎为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事视角,通过他的调查和取证的记录,由此得到的结论,小说大部分以这两人来完成故事的叙述。

小说中加贺属于自然而然的叙述者,而野野口则属于带有自我意识的叙述者。加贺几乎不在作品中讲述他的构思过程,他更像是一个冷静客观的旁观者,而野野口修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时常出面说明自己的叙述。

《恶意》以加贺恭一郎和野野口修两个视角并行,展开双线叙事的运用精巧而大气,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读者一次次推翻之前的猜测和推断结果,进而一次次修正自己的立场和判断,在小说由直进单性延展到立体迷宫的过程中,使读者感受到了极大的断案乐趣,故事的一再反转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极致的阅读体验。


以《恶意》为例,解读手记式叙事策略的魅力

③小说中偶尔运用多重内聚焦,打破了单一的叙事视角,令小说更具可读性

也许是故事情节的需要,也许是为了打破一成不变的内聚焦型叙事视角,小说的第七章中叙述视角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

即“认识他们的人所说的话”一章中, 叙述视角突破单一的聚焦方式变为多重内聚焦。在这章故事叙事中,小说通过加贺的走访调查展开,引入了众多人物,即以前认识野野口和日高的人,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叙述两人的关系与当年的校园暴力事件,从这些人的谈话中读者获得了关于日高和野野口修两人的众多信息,结果留待读者自己去判断。

小说中运用多种叙事视角不但可以增加小说的灵动性和可读性,令小说充满悬疑和神秘感,吸引读者不断深入阅读,引发读者对小说后续情节的探索趣味,很好地打破阅读中的疲劳感,消除单一叙事视角带来的沉闷感。


以《恶意》为例,解读手记式叙事策略的魅力

03、小说蕴含的主题,引发读者关于人性的思考,带来的三点现实意义

《恶意》凭借其叙述视角的多样性、新颖的叙述手法以及巧妙的叙述策略,增强了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更深刻地展现出人性中深藏的恶意。小说一经面世,引起了大众对于人性的思考,这才是小说的真正使命所在,同时也是这部小说最为成功之处。

看了这部小说,我心中产生了几点关于人性的思考


①不少所有的善意都会得到回报,应该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小说中的野野口修小时候性格懦弱,遭到同学的欺凌,幸好有同学日高邦彦为他挺身而出,日高因此也遭到了校园暴力,而野野口修却转而成为了校霸的帮凶和帮手一起去欺负日高。可是多年后,当野野口修向日高求助的时候,日高不计前嫌,依然不遗余力地帮助他,最终遭受了野野口修的毒手。

这与我国“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极其相似。日高对于野野口修毫无原则的帮助,不仅害了自己,其实也是一种助纣为虐。

孔子的弟子曾经问孔子:“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孔子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其实,智慧的孔圣人早就洞悉了人性,我们永远无法用善去感化恶,只有用公正合理的行为回击怨恨和恶意,那样才是有底线的正义公义,才是真正的善。


②人之初并无善恶之分,由于后天的很多因素造就了善恶观念,使得我们站在了善与恶不同的阵营中

小说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日高邦彦和野野口修,前者正直、善良和阳光,后者却内心阴暗自私,展现了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其实我们从小说的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到人物不同的善恶是非观都是在后天的成长中慢慢形成的。

所以,其实人出生的时候,都是白纸一张,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居住环境的熏陶,以及我们各自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都会让我们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就在无形中给我们做父母的敲响了警钟:教育孩子是父母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因为每个人的人生无法重来。


以《恶意》为例,解读手记式叙事策略的魅力

③内心的嫉妒引发了无尽的恶意,这就是人性

日高虽然遭受校园暴力,但是他依然保持一种正气和阳光,不向恶势力低头。懦弱的野野口修在日高的反衬下,显得卑鄙和阴暗,所以嫉妒的种子就已经深藏在野野口修的内心。长大后日高的成功更加令野野口修恨意肆意滋长,

”我就是看那个家伙不顺眼!“ 《恶意》

一直以来的失意和挫败感令野野口修产生了深深的嫉妒,继而转变成了无边的恶意,这就是人性。

美国作者约瑟夫说过:

“嫉妒的背后是一种强烈的恶意,嫉妒者希望摧毁别人的幸福。”

哲学家罗素说:

“嫉妒,可以说是人类最普遍的、最根深蒂固的一种情感......在通常人性的所有特点中,嫉妒是一种最不幸的情绪。”《幸福之路·嫉妒篇》

嫉妒是人的本性,当我们任由这种情绪在内心滋长,最后就变成了一剂毒药,将自己和别人推入无尽的深渊之中。

结语:

东野圭吾运用了高超的叙事策略和写作手法,为我们带来了一部精彩之作《恶意》,为我们讲述了世界上最深不可测的恶意,无尽的寒意向我们袭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