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精心挑选的姜维,后期真的不堪一击吗?

谈文论史


“诸葛亮精心挑选的姜维,后期真的不堪一击吗?”这个问题似乎没有根据吧?我一直认为,姜维不是帅才。只是与蜀汉其他将领比,他也算是矮个里面的“高个”吧。又是诸葛亮看好的人,而掌握朝廷大权及各个机要位置的,又都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亲信“相府属吏”。诸葛亮的核心班子,都是一些文人,自己也不会培养武将,也不知道谁的能耐大。既然是主人看好的人,当然也只能是他们需要依靠、重用的。所以,不管姜维有多大能耐,都是必须用的。

姜维的为人非常正派,既不敛财,也不养妾,人品一流。但人品好,并不代表能力就很强。我个人的认为,他的能力不足以为帅。但是,独当一面大将的能力,还是很优秀的。除了打不过邓艾,对其他人还是互有胜负的。而且,忠心也是不用质疑的。一个武将,“穷兵黩武”是他们的天职。这一点上,我认为不应该对他求全责备。战略上的思维,他甚至不如蒋琬这个文人。也正因为他不是帅才,考虑的当然就不会有那么全面,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很多人认为姜维是诸葛亮的学生,诸葛亮把他的一生本领都交给了姜维。我找了很多各种关于三国的史料,都没有诸葛亮将“毕生所学传给姜维”的记载。所以,姜维跟着他学了他的一些风格、受了他一定的影响是有可能的。但要说姜维是诸葛亮的徒弟,那就缺乏证据!再者,诸葛亮自己的儿子、孙子,虽然忠勇可嘉,可都没有成大器!如果诸葛瞻的老爸不是蜀汉丞相,我不认为凭诸葛瞻的才能,可以爬到那个高位上!至于姜维,就此北伐,也是胜负参半,对钟会虽然丢了汉中,却应该算是守住了剑阁的。并没有如题所说的“后期真的不堪一击”!


傲视苍穹39


不堪一击谈不上,姜维算得上是蜀汉后勤最杰出的军事将领,在蒋琬费祎主政期间,多次组织小规模北伐,费祎死后,姜维掌握了蜀汉军队,开始大规模的向曹操用兵,跟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都有交手,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十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据不克四次,大败一次,但是在战略上丝毫没有改变蜀弱魏强的局面,十年征战依然是寸土未得,经年累月的穷兵黩武,也给蜀汉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把蜀汉政权拖进了连年战争的深渊。尤其是蜀汉末期,姜维不顾蜀弱魏强的客观事实,放弃自魏延以来一直采取的”实兵据守,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异想天开的想把魏军放进汉中进行围歼,结果导致钟会轻而易举的夺取了汉中,使得益州门户大开,邓艾轻而易举的偷渡了阴平。

从这些事实来看,姜维虽然说不上不堪一击,但是军事能力的确有明显的不足,蒋琬费祎主政时代,一直都严格限制姜维的军事行动,使得姜维多次出征都兵不满万,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跟魏延,王平相比,姜维的军事能力显得稍有差距,魏延是刘备那个大争时代锻炼出来的名将,一生鲜有败绩,在入川,夺取汉中以及诸葛亮的北伐战争中都有非常不错的战绩,曾经“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耀,雍州刺史郭淮,斩甲首三千,获玄铠五千领”,堪称刘备死后蜀汉40余年间最大的军事胜利。



狼的影子319


姜维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一位极致的理想主义者。他继承诸葛亮的遗愿:一心想要匡扶汉室,还于旧都。

不断用兵,造成蜀汉更加过疲民弊。不堪重负。这可能是大伙儿对姜维最大的槽点。加之没有什么战果。更加加深了朝中大臣对姜维的不满。

姜维本是降将,在蜀汉没有任何自己的势力。虽身居高位,但处处收到掣肘和排挤。费祎在时就不支持他北伐。不给粮草。

费祎死后,宦官黄皓把持朝政。处处排挤姜维。加上大臣诸葛瞻对姜维也极度不满。想要上书刘禅,将姜维免职。姜维只得屯兵沓中。以避其祸。

可见姜维后期在蜀汉的处境是多么艰难。即便如此,姜维依然执着于他的目标,也是诸葛亮的目标。一个跟他本来没什么关系的目标。

公元263年,曹魏司马昭率20万大军兵分三路伐蜀。姜维靠着自己军事才能,穿过邓艾包围圈,闪转腾挪,绕开诸葛绪,进入剑阁。

将魏军主力10万余人阻挡于剑阁。令其动弹不得,魏军将领钟会几乎都要退兵了,却不料邓艾出奇兵,偷渡阴平,取江油,攻绵竹,兵临成都城下,刘禅开城投降。

消息传到姜维那里,姜维痛心疾首。战士也纷纷拔剑砍石,表达了愤怒与惋惜。即便刘禅宣布投降。但姜维却暗暗发誓,要使蜀汉复立。

凭借他的才能,离间了钟会和邓艾。又策反钟会自立为王。给刘禅的密报中也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终因钟会心慈手软,不忍杀手下部将,反被部将所杀。姜维眼见复国无望,随即拔剑自刎。妻儿也被乱军所杀。甚是凄惨。自此,姜维死,蜀汉亡。

姜维身上那种近于死板的执着,使他在这个充满了尔虞我诈和背叛的后三国时期成为一股清流。也正是他身上最为闪光的地方。

虽不能至,然一直心向往之。

故而,并非他不堪一击,也并非诸葛亮所托非人,而是蜀汉的民生凋敝,加之时运不济,摊上这么个皇帝和这么一帮大臣。回天乏术。


胸毛哥在现场


刘备偏安一隅,恢复汉室只是喊喊口号、刷刷存在而已,如果刘备真心恢复汉室不可能借关羽的死怒发冲冠,汉室的根在北方,和东吴死缠烂打是哪门子汉室。恢复汉室是大江大河的气势,姜维不过是溪流中的一条小鱼,蜀国的苟延残喘决定了姜维的格调,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姜维只能困死在恢复汉室的路上!


手机用户23255590438


姜维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姜维的结局和历史上大多数名将名臣同出一辙,历史上名留青史者又有几人是善始善终的,细究之都是功过三分。

这与历史环境,伦理道德,处事理念是息息相关的,他们都是儒家思想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儒家思想的受害者。极度的忠君,三纲五常的忠实簇拥。

所以一些在现在看来变下思维就能解决的问题,他们是用命去挣,挣不得慷慨赴死。

因为他们是宁折不弯的,总之姜维是无愧名将重臣的,理解他们的理念!


支持正能量从小做起


姜维是廷迟了蜀国的灭亡,不然蜀国早就领盒饭了。


小孩378


诸葛亮用人和刘备的差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黑水河爵士_波隆


没有姜维 蜀国早就灭亡了


顺子说生活


姜维的母亲还在魏国手中,姜维在三国后期是一个很有军世才干的奖领,因为有他,蜀国才得以在诸葛亮死后可以抵抗住几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