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江岸區重點支持長江新城教育佈局,試點新教師“區管校聘”

武漢市江岸區“數字化校園、智慧校園”領跑全市。長春街小學、育才小學、育才二小、二十中4所學校成為湖北省數字校園;長春街小學、育才小學、育才二成為武漢市4星級智慧校園,今年29所學校申報市級智慧校園。

武漢市江岸區重點支持長江新城教育佈局,試點新教師“區管校聘”

為進一步滿足老百姓子女上好學的需求,針對育才中學、三十中、臺北路學校生源不飽和的問題,今年暑期,區教育局通過品牌深入融合聯辦以及區委區政府對相關學校硬件的提檔升級,合力打造了武漢市解放中學江大路校區、武漢市六中致誠中學、武漢市育才第二小學立德校區三所品牌聯辦學校。通過深度融合,實行“六個一體化”管理(即管理機制一體化、資源配置一體化、教師培訓一體化、教學評價一體化、師資調配一體化、學生培養一體化)的方式,助推學校二次發展。新組建的六中致誠中學2019年7年級新招生人數383人,而此前三十中、臺北路學校合在一起才招100餘人;解放中學江大路校區今年招收新生779人,而去年解放中學、育才中學兩校合在一起才招600餘人。

武漢市江岸區重點支持長江新城教育佈局,試點新教師“區管校聘”

2018年臺北路學校小學段摸底人戶合一126人,僅59人留下,佔比為47%,而育才二小立德校區掛牌後,在摸底的102人生源中90人選擇留下,佔比達到88%。老百姓的選擇說明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針對三所學校總校長、聯合支部書記的職權劃分及相應的配套規定正加緊制定中。

武漢市江岸區重點支持長江新城教育佈局,試點新教師“區管校聘”

全區 2019年公開招聘義務教育學段錄用的62名新教師,人事關係由同學段5所發展中學校(京漢學校、林祥謙學校、二七小學、三眼橋小學、呂錫三小學)集中代管,跟崗培養則由區內辦學水平較好、學科優勢明顯的育才小學、育才二小、長春街小學、武漢二初、武漢六初、七一中學等18所學校(5所初中、13所小學)按照培養計劃科學實施。這一舉措讓新進教師在入職初期便有最佳的成長環境,幫助他們快速孵化成長為優秀教師的同時,也能為未來全區探索試點新教師“區管校聘”管理機制奠定基礎。同時教師交流逐步向非義務教育段延伸,全面推進“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全學段專職交流,重點推動優質學校教師向發展中學校、超編學校向缺編學校流動,促進師資合理配置。

武漢市江岸區重點支持長江新城教育佈局,試點新教師“區管校聘”

局屬4所學校(武漢市第六中學、武漢市育才第二小學、武漢市育才小學、武漢市育才行知小學)積極申報參加“武漢市國際理解教育示範校”創建。新學年,區教育局將嘗試在武漢六中、實驗學校、十六中、六初、六中位育、七一中學開設國際理解課程。為打造全市教育國際化的新高地,重點支持長江新城起步區教育規劃佈局,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武漢市育才實驗學校,配套引入國際化教育理念並開展初步探索,建設符合區域發展和未來發展需要的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