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治療,要不要“海外就醫”?醫生把真心話告訴你

2018年10月25日,著名主持人李詠的妻子在微博上告訴了大家李詠去世的消息,她說:“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

李詠因癌症在美國去世。

其實,得了癌症去國外治療的人不在少數,甚至很多人內心就是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發達國家的癌症治療水平肯定比國內更高,真的是這樣嗎?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2017年,中國出國看病總數高達60萬人次,人均花費突破15萬美元(約106萬元)。據悉,在跨境醫療中,癌症佔到80%以上。

根據最新的癌症統計數據,我國癌症5年生存率為40.5%,比過去10年提高了約10%,但仍不及美國的2/3。美國的新藥、新療法一直領跑全球,中美醫藥差距到底有多大?官方來說,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統計:過去10年間,美歐日上市的新藥有415個,在中國上市的只有76個,佔比不到20%。

美國的醫療水平也給癌症患者帶來更高的預期,相對於其他國家,美國認為病理診斷是治療癌症的基石,通過專業的癌症中心對患者個體進行精確地病理分析,再製定合適的治療方案,這也是為何許多國外患者的診斷方案,會被美國醫療機構推翻重新制定的原因。於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許多國人紛紛扎堆去美國接受治療。

腫瘤治療,要不要“海外就醫”?醫生把真心話告訴你

一方面,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美國可以使用革新性藥物,新品藥在美國上市都要比國內的時間更早,提供癌症患者的選擇也更加多樣;另一方面,美國臨床醫學可以給癌症患者提供更精準,更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差別化治療,可以讓患者得到更好療效。

雖說在美國治療,可以體驗到頂尖的醫療服務。但是國外治療癌症也是有很多缺點的。

1、語言問題

赴美治療需要收集大量的醫院信息,部分語言不通的家庭,則選擇中介機構去達成聯繫,但“黑中介”從中獲取暴利的案例不在少數,往往導致“人財兩空”;即使順利去到美國就醫,由於涉及到醫學用語,患者無法更好地清晰表達出病情,也容易使診斷方案出現偏差。

腫瘤治療,要不要“海外就醫”?醫生把真心話告訴你

2、醫療費用昂貴

據相關數據統計,國人海外就醫的平均費用達到1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05萬),如果是比較複雜的病情,或需要使用昂貴的藥物,實際花費還可能會遠遠不止這個數。美國曾報道過一款抗癌藥Vitrakvi,成年人30天用量,就需花費將近3萬多美元(摺合人民幣20多萬)!

腫瘤治療,要不要“海外就醫”?醫生把真心話告訴你

這些癌症,沒必要出國治

一方面,中國人口數量多,平均每個腫瘤專科醫師的工作量遠超其它國家,而醫療本就是一門經驗性很強的學問,豐富經驗的積累促使國內的腫瘤技術以及熟練程度相應優於國外醫生。比如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和肝癌的治療在中國水平領先於世界,相反國外,可能醫生一生也只治療過幾例鼻咽癌。特定癌症的少發,醫生無豐富的臨床經驗;

另一方面,癌症治療過程中,用藥劑量並不通用,適合外國體質的用藥量,不一定同時適用於中國患者,針對藥物劑量無法達到有效的給藥。

雖然我們瞭解美國癌症治療的種種優勢,但是我們並不鼓勵國內的癌症患者盲目的出國就醫。赴美就醫,絕非“包治百病”。最近幾年,國內與國際上關於癌症的學術交流十分頻繁,醫療技術基本是與國際接軌的。中國已經對藥物引入加快了調整步伐,國外的新藥一般一兩年內就能在國內上市,也允許患者或其家屬通過多種方式買到國內還沒有上市的藥品。因此還是那句老話,理性看待,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 《2019中美最新癌症數據大對比!原來差距在這裡!》環宇達康. 2019-04-09

[2] 《美國抗癌藥治療17種癌症,治癒率75%!藥費每月23萬!》. 海外資產服務.2019-08-14

[3] 《再迷信了!癌症出國治是誤區.北京晨報.2018年4月1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