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練)七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孫權勸學》鞏固練習題


(每日一練)七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孫權勸學》鞏固練習題

鞏固練習

基礎知識識記

1.給下列加紅字注音。

卿( ) 邪( ) 孰( )

遂( ) 鑑( ) 纂( )

2.下面加紅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乃始就學 就:從事,做。

B.及魯肅過尋陽 及:到了……的時候。

C.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見事:見機行事。

D.非復吳下阿蒙 復:再。

3.《孫權勸學》選自《 》,這是一部 通史,記載了從

共1362年間的史事。作者是 (朝代)的 ,他是著名的 家、 家。

運用能力提升

4.為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停頓。

(1)卿 今 當 塗 掌 事,不 可 不 學!(3處)

(2)士 別 三 日,即 更 刮 目 相 待。(2處)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其含義。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________通________,意為________。

6.比較下列句中加紅詞語的古今意義。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古義:________ 今義:________

7.寫出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解釋其含義,並選擇其中一個造句。

8.下面對“孰若孤”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誰說你孤單 B.誰說你像我

C.誰像我(事務多) D.誰說你項我這樣忙

9.根據你對文章的理解,用文中的語句填空。

(1)表現孫權對呂蒙愛護、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孫權給呂蒙指出的讀書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肅“拜蒙母”,並與呂蒙“結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說說《孫權勸學》文中描寫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點。

(1)孫權:

(2)呂蒙:

(3)魯肅:

課內同步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①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②蒙辭以軍中多務。③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④但當涉獵,見往事耳。⑤卿言多務,孰若孤?⑥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⑦蒙乃始就學。⑧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令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⑨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⑩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1.從以下的對話中,可以看出說話人怎樣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1)(魯肅)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2)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12.這篇課文共10句話,請用“||”為其劃分結構層次,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各層的大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3.這則歷史小故事要告訴人們什麼道理?從呂蒙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14.本文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古人還有一句俗話,叫“三天不讀書,語言也無體”。這兩句合在一起,講的是什麼道理?你還知道哪些關於讀書的名言?請寫出兩句。

課外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5~17題。

王羲之嘗詣門生家,見棐幾①滑淨,因書之,真草②相半。後為其父誤颳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又嘗在蕺山③見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固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⑤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其書為世所重⑥,皆此類也。

(選自《晉書·王羲之傳》)

【注】①棐(fěi)幾: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書、草書。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紹興。④老姥:老年婦女。⑤王右軍: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5.解釋文中加紅詞語的含義。

(1)王羲之嘗詣門生家 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姥初有慍色 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請將文中加紅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

17.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書法“為世所重”?請簡要概括。

附加題

(2015•江蘇連雲港中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樂羊子妻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來源:Zxxk.Com]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汙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歸來,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出自《後漢書·列女傳》)

18.解釋下面句中加紅的詞語。

(1)以汙其行乎 (2)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3)累寸不已 (4)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

20.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

(2)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21.文中樂羊子妻告訴樂羊子哪兩個道理?對樂羊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道理:

影響:

參考答案

基礎知識識記

1.qīng yé shú suì jiàn zuǎn

2.C 解析:“見事”在句中的意思應該是“認清事物”。

3.資治通鑑 編年體 戰國 五代 北宋 司馬光 政治 史學

運用能力提升

4.(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2)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邪”通“耶”,語氣詞。

解析:通假字是古漢語中常見的一種語言現象,注意把握其本字,並理解其含義,以幫助對整個語句的理解。

6.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今義:一種學位稱號。

7.吳下阿蒙:吳下指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變舊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造句示例:吳下阿蒙:小張這些年發展得很快,再也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刮目相看:一年不見,小明學習進步很快,令人刮目相看。

8.C 解析:本題考查對重點文言虛詞的理解。若,在這裡是“像”的意思,這個句子是個省略句,應該注意補足成分。

9.(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10.(1)孫權:三國時吳國國君,對部下既嚴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誘,耐心教導;(2)呂蒙:吳國名將,知過能改,有軍人的坦誠豪爽;(3)魯肅:吳國謀士,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風度,對朋友的進步十分高興。

課內同步閱讀

11.(1)表現出魯肅的驚異之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表現出既敬佩又羨慕的神態。(2)表現出呂蒙的學問大有進步,非常坦率、自豪的心理。

12.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各層的大意依次為:勸學、就學、嘆學。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層次的把握及內容的概括能力。依據事情發展過程勸說、行動、結果可分為三部分;高度概括層意可省去人物,直接寫做什麼即可。

13.故事告訴人們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故事啟示我們,讀書能使人更聰明,更有力量。學習是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成功的必由之路。我們可以通過讀書學習,增長見識,拓寬視野,陶冶情操,彌補不足,讓自己成長為全面的人才。另外,要善於接受別人正確合理的規勸,並最終學有所成。要讓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於學習。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道理”即主旨,最主要的只有一個;“啟示”則可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談,答案不唯一。

14.本文中的話是說用功三日就進步了,俗話的意思則是三日不讀就退步了,可見書是不能一日不讀的。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岳飛說:“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課外拓展閱讀

15.(1)曾經(2)生氣、發怒

16.(你)只要說是王右軍書寫的,就可以賣得一百錢了。

17.王羲之卸載几案上的字被門生之父誤颳去之後,“門生驚懊者累日”;在老婦人賣的扇子上題字後,“人競買之”。

王羲之曾經到他的一個門生家,看到一几案平滑乾淨,於是就在上面寫字,這些字一半楷書一半草書。這些字後來被這個門生的父親誤颳去了,這個門生連著懊惱了好幾天,王羲之又曾經在蕺山看見一個老婦人,拿著六角竹扇在叫買。王羲之就在老婦人的六角扇上寫字,每面各寫了五個字。老婦人開始有些不高興。王羲之於是對老婦人說:“只要說是王右軍書寫的,就可以賣得一百錢了。”老婦人照此一說,許多人都爭著來買這些扇子。又有一天,老婦人又拿著扇子來,王羲之笑而不答。王羲之的書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這樣啊。

附加題

18.(1)品行、德行(2)特殊原因(3)停止(4)被……感動 解析:先要大致瞭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義解釋時可以單字擴充為雙字來解釋,如本題中“行”為“品行”,還要注意辨析詞義用法的變化,如本題中“感”作動詞,意為“被……感動”,要根據語境仔細辨析。

19.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 解析:在瞭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判斷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分析其結構,按照現代漢語的閱讀習慣判斷停頓,關鍵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 ”一句有三層意思,一是羊子很慚愧,二是羊子把錢扔在路上,三是羊子到遠方去求學,根據這三層意思即可找到斷句處。

20.(1)羊子曾經在行路時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

(2)如果中途就回來,和割斷這(正在紡織)的布匹有什麼不同呢?

21.道理:不能貪財汙行;求學要持之以恆。影響: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還終業,七年不返。

解析:閱讀文中羊子妻所說的話,其妻是用類比和比喻來說理的,抓住“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一句即可理解“不能領財玷汙品行”的道理;抓住“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即可理解“學習在於積累,不能半途而刻”的道理。直接引用文中表示羊子行為的語句作答“影響”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