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遭遇人為縱火,有組織有規模,這是頭一次

它是紫金城中存在感較低的建築之一,去逛故宮時間緊張的十有八九不去看它。但它也是紫禁城實用性最高的建築之一,當年李自成登基,多爾袞入京,康熙擒鰲拜都和它有關,燒還燒不毀。今天我們來領教一下這座神一樣的宮殿。

評書、演義大家聽過不少,“帝王上朝,百官文東武西分立兩旁”,現實中,不但上朝時百官如此站立,紫禁城中的建築也是如此設置的。前兩天我們逛過了 、 ,它們以“文”字當頭,位於紫禁城的東部,而在它們相對位置上,紫禁城的西部,則矗立著一座“武”字頭的殿宇——武英殿。這座宮殿始建於明初,位於外朝熙和門以西,工字結構,正殿武英殿南向,後殿敬思殿與武英殿形制相似,前後殿間以穿廊相連。作為紫禁城外朝的便殿,明初帝王齋居或召見大臣都在武英殿。

紫禁城遭遇人為縱火,有組織有規模,這是頭一次

北京 紫禁城 武英殿

崇禎八年(1635年),大明王朝日薄西山,崇禎帝朱由檢突然做出一項決定,從乾清宮搬入武英殿居住,從此減少膳食,撤去音樂,除非典禮,平時只穿青衣,直到太平之日為止。然而,他並沒有盼來太平。

崇禎十七年(1644年),農曆三月十八,太監曹化淳打開彰義門(即廣寧門,清朝改為廣安 門)迎“大順軍”入城,北京城破,把守東直門的河南道御史王章戰死,把守安定門的兵部右侍郎王家彥自盡。當日,德勝門、阜成門、宣武門、正陽門、朝陽門均被從內部打開,“大順軍”湧人京城。

翌日,崇禎帝眼見大勢已去,無盡的悲慟化作徹底的瘋狂,手持長劍開始與他的帝國作最後的告別。他先斬斷了長平公主一隻手臂,又手刃年僅6歲的昭仁公主,在砍殺無數嬪妃宮娥後,拋下276年的大明國祚,披髮跣足逃到煤山,投繯自盡,只留下風雨飄搖的北京城在血光中瑟瑟發抖。

紫禁城遭遇人為縱火,有組織有規模,這是頭一次

崇禎帝自縊殉國

“大順軍”首領李自成也在這一天進駐紫禁城,以武英殿作為處理軍政要務之所。很可惜,他沒能見到“朝思暮想”的朱由檢最後一面。李自成雖然對大明對崇禎沒有盡“忠”,卻也懂得作為人最基本的“禮”,將朱由檢以帝王之禮厚葬于思陵。

明太子朱慈烺本已逃出宮殿,不巧被宦官們認出,作為厚禮呈給了李自成。簡短的問答之後,李自成竟然沒有為難年僅15歲的太子,封為宋王,交由部將劉宗敏看管。臨行前,朱慈烺對李自成說:“文武百官最無義,明日必至朝賀。”稍傾,又從牙縫裡擠出一句:“替我殺了他們。”三月二十一日,李自成進入紫禁城的第三天,正像朱慈烺預言的那樣,多達1300多名明朝官員向李自成朝賀。但李自成沒有聽從朱慈烺的話,因為留著這些官員還有大用。

紫禁城遭遇人為縱火,有組織有規模,這是頭一次

李自成進京

時值各方勢力博弈的關鍵時刻,李自成定都未穩,明朝舊部還未徹底根除,東北有多爾袞虎視眈眈,西南有張獻忠蠢蠢欲動,打仗需要錢啊!軍餉哪裡來?李自成有的是“辦法”。他縱容劉宗敏大肆拷掠明朝官員,讓他們按照官職大小交錢,規定“內閣十萬金,京卿、錦衣七萬,或五三萬,給事、御史、吏部、翰林五萬至一萬有差,部曹數千,勳戚無定數”。劉宗敏專門製作了五千副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誰敢不交錢?明朝內閣首輔魏藻德,被劉宗敏用夾棍酷刑折磨五天五夜後,“腦裂而死”,其他官員被酷刑拷打而死者甚眾,最終獲銀七千萬兩。

正是這種所作所為,使遠在山海關的吳三桂認清了李自成並非天下共主,拒絕了父親吳襄代李自成寫來的勸降書,在錯綜複雜的時局下倒向了多爾袞。四月二十二日,“一片石”戰役,李自成六萬主力被清吳聯軍擊潰,一路向西逃回北京,途中下令誅殺了吳襄及吳三桂至親共34口。

紫禁城遭遇人為縱火,有組織有規模,這是頭一次

山海關戰役示意圖

然而,時局已不可逆轉,紅了眼的吳三桂揮刀尾隨而至,北京城上下天怒人怨。李自成至死也想不明白,進入京城才三十幾日光景,怎就落得這幅田地?事已至此,無力迴天的李自成決定做一件大事。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匆忙稱帝,登基大典就是在武英殿裡舉行的。歷史上沒有一次登基大典搞得如此潦草,接受完大臣的三拜九叩,李自成將要面對的是一盤註定失敗的殘局。

“皇居壯麗,焉肯棄擲他人!不如付之一炬,以作咸陽故事。”李自成學起了項羽,當夜,他下令放火、放炮。烈焰沖天而起,把紫禁城的瓊樓玉宇、雕樑畫棟化作一團團紛飛的黑煙,紫禁城裡到處迴盪著宮殿倒塌的巨響。天亮時分,李自成在一片耀眼的火光中從齊化門黯然出城,走向自己的窮途末路,此時距離他聲勢浩大的進入北京城僅僅42天。

紫禁城遭遇人為縱火,有組織有規模,這是頭一次

《朝鮮李朝實錄》記載:"宮殿悉皆燒盡,惟武英殿巋然獨存,內外禁川玉石橋亦宛然無缺。燒屋之燕,蔽天而飛"。紫禁城的絕大多數宮殿都在火焰下化為了灰燼,然而,武英殿卻在這場浩劫中倖免於難。當大清攝政王多爾袞進入紫禁城,將要為剛剛定鼎北京的新王朝選擇一個用於理政的宮殿時,毫無意外地選擇了武英殿。1644年的武英殿似乎異常忙碌,十月十九日,它又迎來了一位少年天子,大清帝國的順治皇帝。由於當時大多宮殿都被李自成焚燬,年幼的順治皇帝就暫住於武英殿

紫禁城遭遇人為縱火,有組織有規模,這是頭一次

多爾袞像

二十多年後,康熙八年(1669年)二月,因為要重建太和殿,為了避開喧鬧的工地,15歲的康熙帝從保和殿遷往武英殿暫住。其時,剛剛親政一年的康熙帝最頭疼的問題莫過於輔政大臣鰲拜的一家獨大。

大清初立之時,為鞏固皇權,頻繁的旗務調整使得兩黃旗與兩白旗矛盾不斷,土地糾紛頻仍,康熙五年(1666年)屬鑲黃旗的輔政大臣鰲拜挑起的“換地事件”使矛盾進一步擴大。鰲拜的用意在於利用黃、白旗積怨,削弱反對自己的正白旗勢力,打擊屬正白旗的政敵,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當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朱昌祚,保定巡撫王登聯上疏阻止換地時,惱羞成怒的鰲拜利用職權將三人下獄議罪,並矯昭誅殺棄市。

紫禁城遭遇人為縱火,有組織有規模,這是頭一次

鰲拜像

次年,鰲拜羅織蘇克薩哈二十四大罪狀,擬將其處死。屬正黃旗的首輔大臣索尼雖然看不慣鰲拜的做法,但為了兩黃旗的利益不可能支持蘇克薩哈,遂稱病不出。而與鰲拜同屬鑲黃旗的輔政大臣遏必隆則明哲保身、不聞不問,勢單力薄的蘇克薩哈無法與鰲拜抗衡。康熙帝不允鰲拜所奏,鰲拜竟“攘臂上前,強奏累日”,再次矯旨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並誅其族,為他全面擅權掃清了道路。蘇克薩哈的被殺,使鰲拜與康熙帝之間的矛盾急劇上升,幾乎達到了令康熙帝不可忍受的地步,遂決意剷除鰲拜集團。

康熙帝不露聲色地挑選了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在宮內整日練習布庫(類似摔跤)為戲。鰲拜見了,以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樂,不僅不以為意,反而暗自高興。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帝在得到祖母、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的支持後,決定採取行動。康熙帝先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離開京城,削弱鰲拜的勢力,又以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

十六日,康熙帝召鰲拜入宮覲見,鰲拜如往常一樣昂首闊步走入武英殿

。就在鰲拜身後的大門關上那一刻,康熙帝一聲令下,布庫少年們一擁而上將鰲拜摔倒在地。鰲拜猝不及防,惡虎難敵群狼,只能束手就擒。康熙帝命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鰲拜,列舉鰲拜30條罪狀,免死禁錮。一代驍將就這樣戲劇性地敗在了一群少年手下,於囚禁之地憂憤而逝。之後,鰲拜黨羽也被一一擒拿,遏必隆下獄,論死奪爵,後復啟。至此,康熙帝徹底擺脫了掣肘的束縛,將皇權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紫禁城遭遇人為縱火,有組織有規模,這是頭一次

康熙智擒鰲拜圖

此後漫長的歲月裡,武英殿再無武事,沉浸在一片平和安寧的氛圍中。康熙十九年(1680年)將武英殿設為修書處,掌管刊印裝潢書籍之事。在此後長達200多年的時間裡,武英殿使用銅板和木板雕刻活字,以及特製的開化紙印刷的大量書籍,以字體秀麗工整,繪圖完善精美而名揚天下,被稱為“殿本”書籍,其中就包含著名的《永樂大典》。

紫禁城遭遇人為縱火,有組織有規模,這是頭一次

《永樂大典》

《往期內容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