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感覺是人工智能的時代,小孩不學編程會不會被淘汰?

用戶4076719588721


人工智能時代撲面而來,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阻擋人工智能時代到來的步伐。但是編程不等於人工智能,編程只是實現人工智能的一個工具和手段。很多的教育培訓機構偷換概念,把編程等同於人工智能來吸引家長給孩子報相關的課程。



首先我們要明白,人工智能時代是一個全新的偉大時代。

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到人工智能時代,這都是一個全新的偉大時代更迭。這種全新的時代會對我們的生活、生產、工作和學習都會產生巨大的變革性影響。比如從農耕時代進入到工業時代以後,就從原先的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轉入到以工廠為中心的生產模式,推動了城市的快速發展。教育模式也從原來的私塾,轉變為以系統學科教育的當前學校教育模式。

而進入人工智能時代顯然是比工業革命更偉大的一場革命,對我們的生活、生產和學習也必然會產生巨大的變革和影響。目前絕大多數的行業和工作都會被人工智能所影響和取代。



其次,我們要明白人工智能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只有清楚的知道人工智能所需要的人才類型,我們才有可能有針對性的培養孩子成為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弄潮兒。因為我們的孩子很有可能畢業以後,就會成為第1代人工智能時代的工作者。毫無疑問,未來重複性的勞動和重複性的思考和邏輯性很強的工作,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完全取代。在人工智能時代更需要的是有學習能力、有創新能力的創造性人才,這也是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

所以,可以預見未來人工智能時代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多少,不是衡量一個人才的標準,這些都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和超越。而懂得如何運用知識,如何靈活的把知識變為生產力這樣的能駕馭知識的人才,才是未來最搶手的人才。



教育應該立足於面向未來,而不是隻顧眼前。

教育如果沒有前瞻性,只是只顧眼前,那麼很有可能我們耗費的大量人力物力都是白費的。可能我們耗費大量的精力,培養出的只是一個被未來的時代所不需要的、被拋棄的淘汰型人才而已。

所以,作為家長應該面向未來,培養未來最需要的人才,而不僅僅是滿足當下,這是每一位父母都應該具備的科學教育觀。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2032年,我剛畢業,就失業了。

我生於2010年,中國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雖然家裡每月要還3萬元的房貸,媽媽還是拼盡全力,讓我上了貴族幼兒園,每年學費12萬元,因為她不想讓我和沒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讀沒有外教的幼兒園。

為了讓我開闊眼界,從3歲開始,每個假期她都帶我去國外玩,特別是美國。因為,她計劃讓我長大後在這裡讀商學院。

進入民辦小學後,我上了奧數和英語課外輔導班,我還上了鋼琴、馬術和擊劍興趣班,每門課的學費都超過2萬元。隔壁子涵學的是圍棋和游泳,媽媽說格調不高。子涵喜歡打遊戲,學習成績不好,媽媽叫我不要跟他玩。

初中畢業,我就離開了中國,媽媽早就幫我聯繫好了美國的私立高中,4年學習和生活,又花了200多萬元。

媽媽說我是個碎鈔機,我本來可以有個弟弟或妹妹的,但是為了集中財力和精力,她打消了這個主意,畢竟質量比數量重要。她說,按照她嚴密的規劃,只要我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我就可以變成一個印鈔機,就像我的小舅舅,在投行工作,年薪百萬。

到了大學,正如媽媽規劃的,我上了美國前50的學校。

這時,中國的GDP已經超過美國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比美國還快,媽媽決定讓我畢業後回國,雖然,美國的工作簽證已經很好拿了,中國學生基本一申請就有。

我回到國內,找了半年工作,至今沒有結果。我不可能一下子就進入高級管理層,99%的金融交易員,包括股票、期貨、債券都已經換成人工智能了。基金經理、投資顧問,80%也被人工智能替代了。剩下的20%,是多次精簡後留下的最拔尖的老員工,公司還在裁員,很少招新人。

媽媽千算萬算,沒有算進人工智能。其實,在我7歲的那個5月,柯潔也輸給了阿法狗,標誌著圍棋領域人類徹底被AI擊敗,專業的算法,已然開始滲透進各行各業,偷偷地取代人類。 


Maxbay大白


坦率講我們目前的人工智能還處在很初級的階段,目前的深度學習算法本質上還是一種遞歸逼近的算法,需要消耗大量的計算資源,人類直到今天對我們大腦如何產生思維的研究還基本上處於一無所知的階段,因此,人工智能代替人類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情。


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工智能不重要。未來會有大量的場景應用人工智能,像頭條智能地給我們推薦文章就是人工智能的一種體現。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會失業,相反,人類會越來越多從事創新創造性的工作。就像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大量農民被農業機械解放出來,但農民並沒有失業,而是去從事更高價值的工作一樣。至於孩子學什麼,更多還是看興趣,更多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些能力是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呲牙]。

和其它學科相比,編程主要培養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從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到黑格爾的小邏輯,邏輯思維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能力之一。將複雜的問題轉化為一系列簡單的問題的組合,是程序員解決問題的標準思維方式,通過編程的學習,從小培養邏輯思維,孩子將受益終生。關於邏輯和編程方面的介紹,強烈推薦英國BBC的紀錄片《邏輯的樂趣The Joy Of Logic》,真的非常好看。

如果是從培養孩子邏輯思維的角度出發,而不是為培養一個將來的程序員,不建議學習代碼編程的語言和工具,對機器人硬件感興趣的,可以學習mixly,如果是想學軟件,可以從scratch學起。還有一些編程相關的桌遊,如土豆海盜、機器人編程三部曲等,都是非常棒的邏輯思維訓練工具。


鯨魚叔叔機器人


很多家長會問:“孩子學習編程有什麼用呢,是不是一定要去學?”這個不是要不要去學的問題,而是編程已經成為一種基本思維,未來是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需要去了解未來的社會分工和職業規劃,學習編程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從新的緯度去認知他們所要面對的未來世界。

那孩子學習編程有什麼用呢?

學習編程是讓孩子做未來的引領者,而不是被淘汰者。未來的時代是科技時代,所以,從娃未來安身立命的角度考慮,培養孩子的科技思維是沒錯的。人工智能的底層邏輯就是編程,未來如果孩子不懂編程,它是沒辦法和智能機器溝通的。



領閱著作


你好,我覺的不管什麼時代,要想不被現實所淘汰,或者說想要過上跟自己之前比較更好一點的生活,都是要不斷學習的,編程只是學習當中的一個選項,正所謂技多不壓身,多有一手多條路,多懂一些相當於給自己升了個看世界的維度!


沒用的小曼巴


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成為科學家!人才是需要自我和個性的培育!做孩子喜歡的讓喜歡變成特長並且持續就是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